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因為部落格讓我獲得更多機會,從面試到演講、從薪水到業外收入,然而這並不難做到,在這部影片我會和你分享如何跨越第一道難關,開始寫出自己部落格的心法和技巧。 透過寫作是提升自我是最快速容易的事情,初期的你,無需擔心文筆或是內容,轉換思維也能養成寫作習慣。 每一次的寫作都是和未來的自己提醒,曾經是如何...
「寫作習慣」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寫作習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寫作習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寫作習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寫作習慣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寫作習慣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寫作習慣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寫作習慣 在 我如何在Evernote 養成每日寫作習慣與鍛鍊寫作技巧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寫作習慣 在 潘宜婕律師- 培養一寫作習慣需要300多天, 但習慣的摧毀,卻 ... 的評價
- 關於寫作習慣 在 四部和聲寫作(三): 寫作習慣[粵語中字] Voice-leading III: Idiom 的評價
寫作習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寫完書出關,外出工作也終於見上人,好幾個月困在洞穴裡的生活忽然要和世界接軌,有種說不上來的新鮮感。
和鮮肉說我的寫作習慣,頭腦跳到哪裡寫往哪裡寫。新書認真寫方法,social寫互動,blog就是無法融入以上的內容去處,還有很多有的沒的無用之事。
馬哥說大家喜歡看我寫/做政治不正確的內容,自從招罵,大家也接受了我撩交打的樣子,我當然沒那麼勤勞。
我想無論政治正不正確都一樣難得。最懶惰的是,當兩邊都看透,少了爭辯的樂趣,凡事雲淡風輕,即使心裡有漣漪,也不夠力掀起我的嘴皮。留口氣暖肚,撐船的肚子也許是這樣養大的(我的肚裡有脂肪沒船先聲明)。
說起無用,現在資訊過剩,營養不均衡是常態。大家都餓不著,反而分不清什麼對身體好就對了。
#鮮肉拍了幾百張總算有一張能po
#是個男人你想怎樣
#短短幾句
寫作習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得四哥發哥都已見過面。後來榮升主角太突然](*)Dear, write some god damn thing
TLDR:下個月開始,《信報財經月刊》有我。記得買。
1. 我有無數咁多古怪嘅寫作習慣。其中一個唔少人知,就係我篇文寫乜都未知,幾時會有都未知,但一早會有個題。例如我篇《楊枝甘露的誕生》,聽講係愛情小說,寫咗廿幾年只係得個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嘅作者痞子蔡都有呢個習慣,小說一定有咗個題先,然後先寫。
2. 我更進一步,十幾廿年前已經會有個題,等件事發生。好似門捷列夫個元素週期表咁(Periodic table,啲化學畀返晒老師未?)。同你估嘅唔同,當年佢整個表嗰時,唔係列晒1—100出嚟,當時唔少元素根本未被發現。但佢一早留定位,知道會有一個咁特性嘅元素,一直都在,只等你發現。後來果然後人就發現到嗰啲元素,性質同佢預期嘅差不多一樣,成件事實在型到不得了(**)
3. 當然我唔係門捷列夫,我不能確定呢一日會發生。可能十年,三十年,甚至死嗰日都唔會有。因為涉及太多嘢。但總之,呢篇文個題,係我好多年前已經諗的,just in case.而家就可以解封了。
4. 忘掉那一天,記不起是那年,但應該係好早期,我甚至未做金融。有一年,我在書展,見到有個唔靚仔嘅瘦皮猴,推銷緊佢本新書,好似唔太多人理佢。佢話可以幫我簽名
5. 嗰個,就係龔耀輝。
6. 後來嘅事,係我開始打銀行工,開始睇《信報》。一來公司有,二來Reuters部機上面有。
7. You are what you read,最早期我可能受陶傑張小嫻影響,後來我就受游清源影響。金融方面,當然就係睇《信報》時,蔡東豪同龔耀輝。
8. 等我懷念下當年,circa 2004 -2006,我在美國銀行大廈返工(蕉行嘛)(***),閒唔時就係睇下《信報》,就係睇佢幾位老哥。當時我成日午餐就在和記大廈(已拆)間星巴克,記得嗰時個姐姐認得我,我漏低咗嘢幫我keep住,仲手寫住我個名(星巴克姐姐知你個名有幾奇?我又唔會用假名)。硬係覺得嗰時嘅人心好啲,星巴克啲女都靚啲。定只係嗰時後生,入世未深?
9. 無論如何,嗰時我就心諗。嘩,幾時有一日到我會寫《信報》?
10. 至少在2000年時,我已經發夢在報紙在專欄作家。當時厚著面皮厚著包皮咁電郵某人請教,仲畀佢第日在專欄串我。但,佢講得冇錯嘅係,write some god damn thing(唔係原文).呢個亦係我而家叫啲小朋友做嘅嘢。
11. 時間飛到去大約十年前,《信報》搞咗個「動筆動思考」嘅東西。作家培瞓,或者當搵新血咁。當時我在耆英已撈得不錯,但寫作嘅事業,等於零。
12. 而去到呢個位,我實在so gay都要講。我大學年代識嘅嗰位網友,已經實現咗自己嘅夢想(算係?),在有線講咗波好多年。佢點入行架呢?正係參加咗有線嘅比賽。我仲要係睇住嗰場比賽,甚至記得佢係講曼聯對車路士。舊年同佢食飯講起,佢當然完全唔記得呢件事。
13. 不能話受佢影響,因為當時佢已經講咗好多年。但總之,「動筆動思考」壇嘢,我就覺得自己都係要write some god damn thing,寫咗篇文去。三十歲那日不要臉,參加了挑戰
14. 有圖有真相,我都唔知我仲keep住呢個email
15. 結果?我有個朋友入圍(唔係寫金融的),本人當然名落孫山。明顯寫得未夠好,或者緣份未到。
16. 又或者,係未夠努力。
17. 當年某評審睇咗我篇文,問我有冇啲正經啲嘅(陰功,我以為嗰篇已經好正經!)。正常真係好飢饑嘅人,應該會寫多篇。但我好似只係回佢:冇喎,這是我的風格。(唔肯定有冇第二句)
18. 咁,who cares你咩風格?邊位?
19. 況且,Let’s be frank,機會成本。我由中學開始已經鍾意寫嘢,但畢竟你鍾意唱歌同你去紅館開演唱會係兩回事,你鍾意踢波同你去咗奧脫福踢一隊又係兩回事。
20. 正如上面講,當時我在耆英都撈得不錯。當然都熱愛寫作,但我都熱愛空姐(誰不愛),但我總不會日日走去約空姐,對不?唔使返工咩。咁我摶上位升職加人工緊要,定寫文緊要?
21. 你可以話即係我未夠熱愛,或者寫得未夠好,總之whatever,就又過咗十幾年。媽的,人生有幾多個十幾年?
22. 但生命嘅嘢真係唔係一條直線,卒之2021年,《信報財經月刊》,搵我寫嘢!
23. 我唔記得係「四哥」定「發哥」講(懶FC了),當年《信報》搵佢寫文,佢嘅反應係「𦧲飯應」(原文照錄)。亦係我早兩星期嘅心情。
24. 講多無謂,write some god damn thing.稿已交,講日本股票。10月頭會出版,到時記得買。最開心係佢地可以畀我寫三千字。
25. 當然啦,如今我四十看從前,枝筆已鬆軟。「四哥」「發哥」都冇再在《信報》寫文。但唔緊要,依然仲有好多好嘅作者。唔係講我啦。你也可以是孔少林,我們都是原復生。
26. 彩蛋:當年,2006,唔知「四哥」定「發哥」在《信報》,貼中意大利拎冠軍,鳩威咗一排。今年,2021年,本人一樣貼中意大利拎冠軍!固然都係七分好彩,但,至少寫波,我就應該勝過「四哥」「發哥」了。
27. 彩蛋二:居然畀我搵得返當年掟去嗰兩篇稿,不如遲下貼上嚟?而家睇返,「都唔係真係咁差啫」,「咪同我而家啲文差不多」。證明我過去十幾年都冇乜進步過,但可能啲讀者品味越嚟越低,造就我都有人睇。又或者「四哥」「發哥」等等收晒山,池中無魚蝦自大,廖化作先鋒咁。
(*)都係鍾意高登改版多啲。「記得飯島 松島 都已見過面 後來榮升主角太突然」。原諒我騎劫咗一個應該相當文藝中產嘅post,但,唔通中產文青唔睇AV?早兩年我去到松島(牛舌!)打卡亦都係貼呢句歌詞。不過in case anyone care,我係既唔睇飯島,亦唔睇松島嘅。甚至三上悠亞 波多野結衣我都係唔睇的。懶係唔跟主流嘛,由呢啲嘢都睇得出。但又不過,你見我買股票又係買返 Facebook Microsoft 等等,主流到唔主流,所以唔好輕易將 「平時嘅口味」同投資嘅性格撈埋嚟講。正如跑馬拉松嘅人,未必買股票有恒心。運動員在場上可以受壓,可以超高心理質素,但唔等於唔會有心理問題,唔會亂買嘢傾家蕩產。世界唔係咁簡單
(**)好多書有講,例如呢本(https://bityl.co/8eCm)
(***)無獨有偶,嗰時我去耆英證券見工,都係嗰度!仲要係樓上!「所以唔使請假見工」。最正係我take咗佢地offer嗰日,放工就撞到後來嘅鬼頭上司同我一齊迫電梯。
==============
已烴2000人訂!多謝大家!Two thousand people can't be wrong!(扯,幾百萬人冇訂添!).下一個目標當然係攞你命3000!
==============
月頭訂最抵!一週年!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寫作習慣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因為部落格讓我獲得更多機會,從面試到演講、從薪水到業外收入,然而這並不難做到,在這部影片我會和你分享如何跨越第一道難關,開始寫出自己部落格的心法和技巧。
透過寫作是提升自我是最快速容易的事情,初期的你,無需擔心文筆或是內容,轉換思維也能養成寫作習慣。
每一次的寫作都是和未來的自己提醒,曾經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讓我們一起用行動力去灌溉未來吧!
我的部落格已經經營 4 年,目前使用 Hugo + S3 所搭建的靜態網站,其中「如何成為失敗的軟體工程師」一文更是高達 800 次分享,超過 30,000 次觀看流量,目前總流量已經超過 150,000 次。
影片中所提到的額外收入
► 2019 年講師費收入約 25,000 NTD
► 過去 3 個月由 Adsense 的廣告收入約 10 USD
► 2019 年面試 10 家公司拿到 8 家錄取通知(offer)
重點快速連結
00:00 介紹
00:45 部落格實際好處和收穫
01:55 如何開始撰寫部落格
04:08 初期寫作三大心法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部落格 #工程師 #前端 #後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L0PyI7xsDY/hqdefault.jpg)
寫作習慣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南亞資工軟體設計證照輔導班第6次上課
今天是最後一次上課,預計要把第二站第二題講解完畢,
這題也是所有題目中最難的一題,雖說最難,但只要了解題目的意思,
要順利通過並不困難,很多同學覺得題目難的原因是根本還沒看題目就開始寫程式,
不理解題目的邏輯,自然無法寫出正確的程式,
我個人的寫作習慣是一定要撰寫步驟與程式的邏輯,
再開始構思程是如何撰寫,剛開始不一定要求完美,程式慢慢修正就可以了,
除錯工夫也不可少,慢慢練工自然就可以提供程式能力。
吳老師 100/5/10
完整影音: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vbnet_cclass?hl=zh-TW
020201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解說題目
020202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介面設計
020203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1
020203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2
020203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3
020204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4
020204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5
020205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6
020206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7
論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vbnet_cclass?hl=zh-TW
湜憶電腦
http://www.10g.com.tw/
部落格:
http://my10g.blogspot.com/
溫馨考場論壇:
http://123.205.192.177/uc/bbs/index.php/
丙級, 升學, 南亞技術學院, 吳老師, 就業, 業界教師, 演講, 產學合作, 資工系, 軟體設計, 電腦證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1f85406RFw/hqdefault.jpg)
寫作習慣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南亞資工軟體設計證照輔導班第6次上課
今天是最後一次上課,預計要把第二站第二題講解完畢,
這題也是所有題目中最難的一題,雖說最難,但只要了解題目的意思,
要順利通過並不困難,很多同學覺得題目難的原因是根本還沒看題目就開始寫程式,
不理解題目的邏輯,自然無法寫出正確的程式,
我個人的寫作習慣是一定要撰寫步驟與程式的邏輯,
再開始構思程是如何撰寫,剛開始不一定要求完美,程式慢慢修正就可以了,
除錯工夫也不可少,慢慢練工自然就可以提供程式能力。
吳老師 100/5/10
完整影音: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vbnet_cclass?hl=zh-TW
020201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解說題目
020202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介面設計
020203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1
020203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2
020203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3
020204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4
020204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5
020205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6
020206第二站02程式設計依車輛統計07
論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vbnet_cclass?hl=zh-TW
湜憶電腦
http://www.10g.com.tw/
部落格:
http://my10g.blogspot.com/
溫馨考場論壇:
http://123.205.192.177/uc/bbs/index.php/
丙級, 升學, 南亞技術學院, 吳老師, 就業, 業界教師, 演講, 產學合作, 資工系, 軟體設計, 電腦證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i0DsAdThoQ/hqdefault.jpg)
寫作習慣 在 潘宜婕律師- 培養一寫作習慣需要300多天, 但習慣的摧毀,卻 ... 的推薦與評價
培養一寫作習慣需要300多天, 但習慣的摧毀,卻只要一天。 也就是這麼短短一天的不貼文, 連著幾天,我都偷懶著,給著自己好多理由, 諸如要好好養病、早點睡覺 ... ... <看更多>
寫作習慣 在 四部和聲寫作(三): 寫作習慣[粵語中字] Voice-leading III: Idiom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打開CC(Closed Caption)可看到中文字幕In Part III of the the Voice-leading Convention module, we are going to look at how the harmony should ... ... <看更多>
寫作習慣 在 我如何在Evernote 養成每日寫作習慣與鍛鍊寫作技巧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Jun 28, 2017 - 你是部落格的創作者?你正要寫本書?你需要寫篇專欄文章?要如何養成規律寫作習慣,甚至鍛鍊自己寫作技巧,讓本文來分享我的方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