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運動內衣洗的時候,裡面的胸墊掉出來,被蜜亞醬拿到
她問我這是什麼?我說是我的內衣的胸墊
她說:「不是,這是我的口罩」
「媽媽,你要記得幫我拉上線線喔」
「這是我的口罩,我明天要帶去學校」
邊玩邊笑,我們經常是這樣的相處著,製造許多好玩好笑有趣的開心事
也許是天生幽默,也許是後天的親子關係養成的搞笑特質
跟蜜亞醬相處的每一天,都有趣的不得了,我們什麼都能聊,即使是無奈傷心的事情,也可以轉化昇華為一抹微笑、一個大大的笑
#親子情緒教養
#讓孩子情緒管理中
#增進親子正向情緒經驗
#養出幽默愛笑的孩子
#kidsEQLearningandParenting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
#親子情緒教育
#同理心教養
寧寧老師親子情緒教育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前怕的,現在不怕
#經歷害怕,才能體會什麼是勇敢
「從害怕孤單到能與自我相處,是生命智慧,不僅是幼兒的成長學習,也是許多大人的人生功課」
寧寧老師。繪本閱讀欣賞
「害怕」情緒繪本分享
「#我以前好怕….」(原文I used to be afraid)
👩🏫寧寧老師覺得,#害怕的情緒,其實是富有正能量的,就像太極一樣,黑的極致,必有一白。害怕能夠幫助孩子長出自信與勇氣,學習面對陌生的人事物情境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是2015年出版的一本害怕情緒繪本(中文版2018)
「我以前好怕….」(原文I used to be araid)
2015年出版,好年輕的一本繪本
不過內容所隱含的幼兒情緒成長意義,卻令人非常深刻👏👏
作者/Laura Vaccaro Seeger
本書作者,簡單地為幼兒描繪最常見的幾個害怕事物,這些害怕的事物,你我都必然遇過類似的,而當本來的害怕,變成不害怕時,心靈的強度會表現出一種對生活的釋然🏖
有沒有過,你曾經好害怕一樣東西,但在某個時刻,突然不怕了?那個令你害怕的事物,你已經清楚它不有害,或者,已經昇華轉化成另一種不令人害怕的樣態,有時候想起來,還覺得有點好笑?
🕷如繪本一開始,主角害怕蜘蛛,之後卻發現蜘蛛絲的美麗🕸
主角害怕黑黑的影子,之後卻能跟影子一起玩🕶
主角害怕一個人,之後卻能跟自己自在獨處
主角害怕哥哥,儘管一直都很怕哥哥,但卻還是跟哥哥玩得很開心,甚至拿著哥哥平常嚇她的面具,躲在專心看書的哥哥後面準備嚇哥哥👨👦
☘️這些本來的害怕,都在另一種角度及成長中的學習,逐漸被轉化,變成另一種在心中的美好與趣味
在孩子的害怕中,有許多大人無法理解的害怕。有時候我會聽到有孩子說「我怕....,我不敢....」,大人的回應是「那有什麼好怕的?你很膽小耶」。否定孩子的害怕,或者批評孩子膽小、不勇敢,會讓孩子無法跟自己的害怕在一起,他們可能會更害怕自己的「害怕」,跟自己的情緒疏遠,可能會變成一個無法感受自己情緒的人。每當聽到大人以否認、批評的方式,回應孩子的情緒時,我都覺得難過。孩子的害怕是一個過渡期,這些害怕不是永遠的,孩子需要大人正面、鼓勵的回應,來幫助他們了解害怕是什麼?瞭解事物的真相、或者即使害怕,仍因為大人的陪伴而勇於面對。
孩子的害怕,是需要大人的陪伴與同理,當我們接住了孩子的害怕,跟他們一起度過害怕,孩子走過了一遭經歷害怕的過程,他們會因為自己曾經面對了自己的害怕,而認知到「其實害怕,好像沒有我想的那麼可怕」。
害怕是一種本能的自然情緒,幫助我們保護自己、遠離危險,但也幫助我們燃起動力,去面對與看清事情。
害怕,讓我們有機會勇於承擔,而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每一個負面逆境,都是生命中的禮物
寧寧老師也一直持續關注霸凌和孤立。繪本中有描繪到其中一個害怕,相信是許多人成長過程中必定經歷過的,我們都曾經害怕交不到朋友?被孤立?或者打不進群體中,作者以簡單的描述和繪風,畫出這樣的一個歷程🚶♂️🚶♀️
「我以前好害怕…..一個人」(大家一起玩,我卻一個人)
「不過,我再也不怕了」,(一個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從害怕孤單到能與自我相處,是一個生命的智慧結果,不僅僅是幼兒的學習,更是許多大人的人生功課🧶
與「孤單共存」額外帶出來的議題,還有我如何自己相處?我如何好好照顧自己?我如何自我安撫?為自己負責的能力,在現代社會來說,確實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
「一個人的孤單,讓我們學習與自己相處,愛自己,孤單便不再孤單」
#同理心教養
#寧寧老師
#親子情緒教育
部落格文章連結:
「害怕總是會過去,但沒有經歷過害怕,就不會明白什麼是勇敢「我以前好怕」繪本欣賞。寧寧老師。諮商心理師的隨手筆記」
https://circlecle.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80.html
寧寧老師親子情緒教育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連假第二天,大家都在做些什麼呢?
❇️務必做好防疫措施。
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
如果都待在家,可以跟寶寶,孩子做好多事情呢~🚼
🔆今天來分享,可以跟孩子一起來學習情緒管理的繪本。
🙋♀️寶寶及幼兒 在情緒管理的學習上,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辨認情緒」,家長透過「同理」和「回應」寶寶及幼兒的情緒,可以為孩子「命名情緒」,讓孩子知道我內在的感覺是有名字的,在情緒的抽象感受上得以被具體化,孩子會逐漸對自己的內在感受,有更多的覺知
💁♀️幼兒對於情緒的感受是敏感的,尤其是透過視覺的觀察,能讓孩子在「辨識情緒」的時候,對情緒有明確的認識與了解,寧寧老師在親子情緒課程中,會用各種遊戲來引導孩子認識情緒,也會用繪本的方式,來跟家長及幼兒們,一起認識和辨識各種情緒。
👩🏻🌾在了解自己的情緒是什麼之後,孩子可以開始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此時也非常需要家長的引導,在家可以跟孩子一起認識情緒的方式之一,就是繪本共讀。
老師今天要分享的情緒繪本有四本📚
1️⃣ Baby HAPPY Baby SAD
這是一本很適合小寶寶啟蒙情緒學習的繪本。書本是硬頁書,書中呈現兩種情緒happy 和 sad,以情緒的反差結合情緒產生的原因,讓寶寶學習自己擁有的基本情緒之二「開心」和「難過」。
2️⃣ HOW DO YOU FEEL
安東尼布朗的繪本,在表達各種內在世界,都是相當細緻的。這本中文譯為「你的心情好嗎?」,主角是安東尼繪本常見的猩猩,每一頁中的猩猩是一種情緒,可以透過猩猩的表情、肢體動作來認識每一種情緒的特色和特徵。
3️⃣ 我不亂生氣
4️⃣ 菲力的17種情緒
這兩本繪本中的情緒,比上面兩本的情緒還要更多元,不只是幾本情緒,還有較複雜的情緒。就適合較大的學步兒了。除了情緒的認識、還有引起這些情緒的原因,以及如何幫助自己管理這些情緒、跟這些情緒相處....等。
蜜亞醬在家,也很喜歡跟寧寧老師一起來共讀情緒相關的繪本。從寶寶時期,我們就會一起讀繪本,來認識自己的情緒。我們也會討論,她什麼時候會出現繪本中的情緒,她如何表達和反應?媽媽也會有這些情緒,媽媽都怎麼來管理自己的情緒?跟孩子討論情緒的表達、以及管理的各種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增進情緒管理的能力😊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情緒老師」👫。自孩子還小的時候一步一腳印,從「辨識、認識情緒」來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情緒有覺察,對自己的情緒能越來越敏感。
蜜亞醬,大概2歲左右,可以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告訴我她的情緒是什麼,而我可以跟她來討論引發情緒的原因,然後我們就可以一起來面對情緒和管理情緒~,這些學習,都讓她可以很快從情緒中走出來,成為一個可以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控制的孩子😊
更多的親子情緒教育內容,歡迎大家來參加老師的親子情緒教育課程,請到粉絲專頁「蜜亞麻花園」的「活動」搜尋更多上課資訊⛱
#寧寧老師親子情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