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思考獨立,才能換得決策自由
--在經濟與思考上獨立,才能無懼地做出抉擇。--
女性成為妻子、母親後,有人選擇放棄工作,埋沒才華和夢想;有人因為和社會脫節,逐漸失去生存和思考的能力。
女性在經濟與思考上都獨立,才能享受決策自由。沒有經濟能力依附別人生活,就只能受制於人;無法跟上社會脈動,失去學習與判斷力,則會失去安全感與自信心,難以果決或正確判斷;如此一來,便很難和另一半經營出對等和諧的婚姻關係。
記得小學時,父親帶我去朋友家作客,大家聊得正盡興,叔叔的太太過來開口要孩子的學費和家用,叔叔馬上板起臉來:「前幾天不是才剛拿過錢?」太太只能畏縮恐懼,解釋錢用完的原因,以及「新申請」的錢要用在哪裡。結果叔叔當著我們的面,把一疊千元大鈔丟在地上給太太,那個鈔票撒滿地的畫面,至今我仍記憶深刻且無法忘懷。
我和父親十分震驚,但礙於在別人家裡不好表現出來。父親牽著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時,語重心長地說:「心慧,無論妳長大後嫁給誰,千萬要記住,一定要有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不要輕易向丈夫或別人伸手要錢,別過沒有尊嚴的日子。」父親的叮囑,烙印我心。
女人的經濟能力,並非指財富滿盈,而是在沒有誰可以依靠時,還能衣食無虞,過有安全感和有品質的生活。經濟能力可以保障一個人的自尊和自由,有些人買包包、鞋子,要隱瞞或欺騙另一半,說是別人送的禮物或是多年前買的舊物,謊言揭穿時,還要繼續瞎扯這些東西很便宜。只因為花的不是自己賺的錢,連適度的享樂都不敢大方承認,這樣不是活得很委屈嗎?
讓自己開心沒有不對,如果吃一頓高檔料理,可以重新燃起能量繼續戰鬥,有何不可?如果買一個喜歡的包包,足以慰勞工作的辛勞,何樂而不為?重點不是吃什麼、買什麼,而是我們能夠選擇和追求讓自己快樂的方法,無須顧忌他人的看法。有經濟能力,才能讓我們更無懼地做出抉擇。
然而,經濟基礎只是確保了生存條件,如果沒有思考力、心智不強大,徒有財富成就,也只會像搖著一個裝了幾顆彈珠的空罐子,聽起來嘩啦嘩啦熱鬧,內在卻是一片寂寥。
無法獨立思考的人,害怕與群體意見不一致,容易人云亦云,違心做出與真實意願相反的事。我鼓勵自己不斷探索、驗證並勇敢表達觀點與付出行動,自信心和生存能力才能隨之提升。對世界和自我抱持好奇心,不斷學習思考,才能為自己做對決定。
失去生存力和思考力,通常是因為生活過度依附他人,舉例,我先生是個很有方向感的開車好手,婚後因為過度依賴他,我慢慢變成一個路癡。他開車時我坐在旁邊,眼睛雖然睜著,大腦卻從來沒有運作也沒在認路,久而久之,對道路完全沒有概念,這就是一種失能。假設我有個欠缺方向感的先生,坐在他身邊的我,基於生存的本能得學習認路,說不定我還能成為人腦導航系統呢!
依賴會讓人失能,也浪費了才能。
.
本文摘自
《#人生有所謂_決斷無所畏》
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附「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
.
作者:唐心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我常談心靈,但我沒忘了擁有物質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生存的必要條件。所以我經常性地提到「經濟獨立」,而經濟獨立,可以緩解許多恐懼。
「假如毫無恐懼,我會做什麼選擇?」
我常說這句話,各位再把這句話對照作者的書名。各位可能會發現,我即便跟作者所處的產業相當不同,個性也迥異,可是我有很多概念,都已經寫在了作者的書裡,只是我們各自選擇了不同的人生。
今天晚上來聊聊這本書,作者的背景,讓晚上的贈書直播精彩可期。因為我們相關的概念其實說了不少,但作者真的活出來了,我猜各位晚上聽到了,會讓不少版面上的朋友驚訝。
祝願您,能持續為自己做選擇,而不是拱手把選擇權讓給人!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許維芳Yvon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許維芳《迷人的危險》數位線上聽: https://www.soundscape.net/a/15160 「為什麼最迷人的最危險,為什麼愛會讓人變殘缺」 你對「愛」體悟是什麼呢? 有別於原曲輕快的R&B曲風, 內斂且舒適的旋律,閑靜而略顯寂寥地, 唱出屬於許維芳最迷人的危險。 【迷人的危險】...
寂寥解釋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舊文一篇。
《愛了》有沒有收錄這一篇?我竟然唔記得咗。
————————————
【在遠方於西雅圖天空】
如果Sam最後冇陪個仔返上帝國大廈拎書包,只怕Annie最後就不可遇上那個一開波就令她撞邪、只聽過把聲連樣都未見過的人……
1.那麼,Annie餘生怎麼過?走返去同未婚夫Walter一齊?不可能吧。
2.又抑或,只需繼續等待命運,命運總會安排她與那個活在西雅圖的失眠人遇上(但不排除命運改為安排他與那個笑聲極度恐怖的Victoria度過餘生)……
3.我明明睇過《緣份的天空》成億次(這當然是一種修辭手法),Why這一夜,睇到最後那一場,依然擔心這兩個(應該)命中注定的人不能遇上?
4.唔到你唔認,我們對愛情的不少觀念都來自一些擺明虛構的Love Film,就像《緣份的天空》裡的Annie(以及戲中所有女人),都中晒《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的毒。而我,早在「前青春期」(即仲未昂然踏入青春期),已大致明白當一個人突然愛上另一個人,學名叫做「觸電」——但「觸電」大概是當你兜頭兜面動用肉眼看見某一個人時,才會發生Suddenly。Yes,「觸電」,比較物質性。
5.Annie的情況,應該要用另一個借用自玄學界的愛情術語來形容:撞邪。
6.大佬,咁仲唔係撞邪?明明啱啱先同未婚夫開心食完Dinner,席間還向家人宣布我們已經訂婚,更連隨試埋婚紗,但就在同一晚,當她獨自駕車與寂寥隨處蕩,唔覺意聽見電台節目裡的一把聲音,一把來自一個西雅圖失眠人士寂寞的心的聲音,失眠和寂寞是因為一直忘不了亡妻,然後,眼淚就自然地由Annie眼眶滾下來——她撞邪了。撞邪後,Annie開始籮籮攣瞓唔著(反而佢嗰位對小麥敏感的未婚夫瞓到隻豬咁),即使不太了解心裡想著甚麼,但她的心,已不自覺地漸離那個睡在身旁的他,飄咗去咫尺天涯的西雅圖。
7.當撞邪到不能自拔了,Annie甚至寫信(是白紙黑字的信)相約對方,情人節那天在帝國大廈見面;甚至呃埋未婚夫,以採訪為由,飛到西雅圖,不為甚麼,只為可以離遠望望那個令自己一夕撞邪的人。結果,當電影剩番大約30分鐘時,(淒美的命運終於安排)她與他在熙來攘往的馬路遇上,互望,說了一聲「Hi」——無奈是,Say Hi前,(殘忍的命運也安排)她目睹他跟另一個女子,攬埋。
8.她同自己講,是時候脫離這種(似乎)由命運設置的撞邪狀態,畢竟她是個就快結婚的幸福女人;偏偏就在情人節那一天,未婚夫約佢食飯,餐廳(咁啱)位處一幢大廈的高層,而餐廳(咁啱)安排他們的座位臨窗,一望出窗(咁啱)就是當年Cary Grant與Deborah Kerr在《金玉盟》相約重聚的帝國大廈——Annie終於鼓起勇氣,向未婚夫道出自己那個不能說的(撞邪)秘密。這一個舉動,是命運安排?還是來自她的自由意志?
9.Destiny is something we've invented because we can't stand the fact that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s accidental.
10.Annie曾經這樣說。命運是真實存在?抑或只是我們給予塵世間所有偶發事件的一個合理解釋?我們都不知道,只知道的是,如果你命中注定會中六合彩,你是絕對需要在攪珠前親身前往投注站(當然也可以選擇電話投注),這舉動,完全是你意志的落實——就像Annie,如果她沒有寄出那封信,沒有向未婚夫說明自己的心……以上種種就不能產生一種作用力,令她終於在帝國大廈見到那個當晚令自己撞邪的人——而且她還Keep住望實對方,既要望個夠,也似要望清楚這一場命運背後的千絲萬縷。
#愛了
寂寥解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楊澤《人生不值得活的》──意象與節奏分析 ◎李懷
前言
本篇報告以楊澤第二本詩集《人生不值得活的》為研究對象,主要討論其意象使用與調整節奏感之手法。
第一節 意象分析
《人生不值得活的》共分五輯,囊括了對生死的理解、愛情的追逐與辯證、被置身於陌生城市的焦慮等,每一輯在寫作手法、意象使用與主題上皆有明顯不同,以下將進行分析:
壹、人生不值得活的
對楊澤而言,詩是屬於少年的,年輕人痛恨謊言與偽善、享受苦悶與憂鬱,用寫詩提煉回憶、救贖青春。開卷第一首同詩集名的〈人生不值得活的〉便基於此積極的風格為整本詩集定調,無論是年少當下的悲苦疾筆、事過境遷後或許坦然或許糾結的回顧,都在輯一「水」的意象下開展。
此輯共有八首詩,或多或少皆使用了水的意象:〈人生不值得活的〉、〈瓊斯海灘〉中使用了海:
愛與死的迷藥無非是
大海落日般──
一種永恆的暴力
與瘋狂……
(〈人生不值得活的〉)
天空是面陰鬱底牆
其上有海天──
最後迴光。一隻傘
一方無人眺望之窗口
生命的全部重量
倒懸於彼
(〈瓊斯海灘〉)
大海與落日,正對映著前句的死與愛,死彷彿一片汪洋廣闊而壓迫的存在著,而愛則若落日餘暉,雖絢爛卻是無比短暫。但對楊澤而言,這兩者其實都是永恆的,是早於任何理性、歷史的。愛與死以強大的張力互相拉扯著,死可以毫無理由的帶走人、愛上一個人也不需要任何邏輯推導,巧妙的是兩者也像海洋與夕陽倒影一般互為對方的因果。在〈瓊斯海灘〉中,天空如鏡映著大海,而傘似乎倒掛在上,其對應的卻正是雨中佇立的那個人,故事的主體往往在傘下,只是在楊澤顛倒世界的幻想中,由傘下孤零的一人轉成了倒掛傘中盛接的雨水。
兩詩皆用海作為世間萬事的盛載體,是一面凝望即可看見故事的鏡,而在物理世界中,我們稱之為「時間」。水在楊澤詩中的意象便是時間的流動、歷史的洪荒。〈克羅采奏鳴曲〉中以貝多芬的音樂帶著詩人流回曾經洶湧的青春、〈室外是雪〉以飄零的雨雪串起了異鄉子弟對故鄉地域的思念、〈霽〉以雨過天青與濃霧的對比、城與離城者之間關於留下與離去的行為,展現了眾人皆困於過往記(與霽諧音之設計)憶。輯一短短八首詩,雖皆有水的意象,楊澤卻巧妙的利用其不同形式詮釋各種對時間的理解、臣服與反抗。
貳、我已歌唱過愛情
氣候與花,追逐、放棄與釋懷。構成了楊澤以詩語言辯證愛情觀的輯二「我已歌唱過愛情」,我們在此輯中不斷見證愛情與生死、短暫現存與永恆記憶間:有限性與無限性、必然性與可能性的來回交錯。而「花(植物)」便是其中重要的媒介:
我已歌唱過愛情──
還有玫瑰、紫羅蘭、鬱金香的真理
但是為她,啊,單獨為她
我預支了我下輩子的愛情
(春天,落花,carpe diem
在旅人休息的樹下,我躺著
與我不再的七弦琴)
我已歌唱過愛情──
如今我將長久保持沈默。
喜悅以及悲傷──除非
大陸淪陷成海,海
淪陷成荒原,荒原
開出玫瑰而她向我走來──
我將,啊,永遠不再復活
(春天,落花,carpe diem
在旅人休息的樹下,我躺著
我不再沈吟愛情,髣髴在她的花園中……)
(〈我已歌唱過愛情〉)
對如今的詩人而言愛情已成過去式,而玫瑰、紫羅蘭、鬱金香雖如不同段感情有不一樣的顏色,其真理卻一樣是短暫的、是只屬於某特定時期的。楊澤浪漫的少年情懷卻不認同自己僅限於這樣的稍縱即逝,一方面他幻想著預支下輩子來換取此刻的永恆、一方面現實中他選擇停留,旅人在樹下稍作休息便會離去,楊澤卻甘願停滯在她的花園裡享受著他僅存的「永恆的愛情」。
末段表面上透過描寫時間進程以表楊澤對愛情長久而沉默的堅持,暗底下則展現了一種極致的融合觀,在時間恆流中不斷變換的地形與始終存在的詩人與樹、「永遠不再復活」中隱含「從未死去」與「甘願死去」這樣對愛情更高(也更狡猾)角度的視角,讓存有與逝去的界線模糊。讓我們感覺只要詩人能在記憶中永保18歲某場短暫而絢爛的愛情,即便分離後經歷年月摧殘,「愛情」本身也透過詩人的浪漫得以存續。
在楊澤的情詩中沒有純然煽情的情慾流動,更多的是青年對愛情本質的直逼叩問,〈伐木〉中春天隱密的繁花與透過伐木建築的愛的居室,引出自然而為與刻意為之的感情關係間的矛盾;〈告別1〉中從春天頹然倒下(感情破裂)後的自我懷疑、辯證,祈求與絕望下透過浪漫的遠離試圖保有僅存的愛情。
除了花等植物外,在〈告別1〉:「相對於我們,我們的戀情正在絕望地焚燒……我們的愛──如何像群樹那般不斷生長,像星球一樣永恆運轉……」、〈告別2〉:「像激流護衛一朵落花請為我為我護衛她/因為當黃昏遽爾落下,天井/再也無法護衛她的身影小小/因為當春天轉身背向離開/激流與落花/他的心中負荷有──/一千種難言的傷痛……」中,焚燒、激流、急雨,楊澤利用這些曖昧的詞彙營造了一場脫離現實、界線模糊、不負責任卻又純粹的「美」的愛情狂想。
參、與眾同禱、讓我做你的DJ
此為輯三與輯五,其並沒有特別多相同意象或如輯一、二那般具有貫串全輯的核心意象,在背景上而主要偏向異國、陌地、城市的氣氛營造、語境上則多有對自我存有、國族、生死的來回思辨,顧此二輯放在同一段談。輯三「與眾同禱」第一首詩〈在風中〉馬上構建了與前二輯截然不同的語境:
在風中獨立的人都已化成風。
在風中,在落日的風中
我思索:一個詩人如何證實自己
依靠著風,他如何向大風歌唱?
除了──啊,通過愛
通過他的愛人,他的民族
他的年代,他如何在風中把握自己
有如琴弦在樂音中顫慄、發聲
與歌唱……
……
在風中,在落日的風中
假如他逆風流淚奔跑,大風
將與他並行,並為他悄悄拭去
所有的淚……
(〈在風中〉)
沒有太多意象,而是較為赤裸的將思辯過程展現在讀者眼前,此詩或許在純文學性上並沒有太多進展,但卻嶄露了楊澤對詩的野心──也就是哲學性的思辨。比起將讀者直接丟入一個想像的詩空間中,楊澤更願意安排好一些命題、邏輯與線索,甚至像〈在風中〉一樣根本不多做包裝,利用其犀利精準的文字,將人置身於時代磅礡的大風下,如何發聲、如何證實自己?以愛、信仰做回應。即使「落日在風中,蒼茫墜落無聲……」即使在風中為了對國族的焦慮、對自我的渺茫,但當詩人大聲歌唱,此處的歌唱我認為指的便是各代文人的書寫,在時代狂暴的呼嘯中一個人堅守著愛與原則進行寫作能喚醒莫大的力量。此刻,原先掩蓋個人聲音的大風卻反過來悄悄拭去眼淚。
空間感,無疑是輯三、五中最能感覺到楊澤力筆營造的,風不僅作為涵蓋所有空間並改變其屬性的流體、同時也串連起所有曾佇立於風中的人,空間與時間被簡單的一個意象緊密交織在一起。當渺小的人開展思想,連結到興衰的落日、群星的運行下明與暗的對反、連結到陽光連結到愛。而詩末回收到淚這樣主體性的感受產物,將人最獨有的情感與時代做回應,閱畢此詩便能感受到在楊澤心中,存在本身便是一種極具張力且浪漫的辯證過程。
若說〈在風中〉給出了一個較明確且堅定的解答,〈在畢加島〉則停在一個較為開放性且困惑的結尾:
在畢加島,我在酒店的陽臺邂逅了
安塞斯卡來的一位政治流亡者;溫和的種族主義
激烈的愛國者。「為了
「祖國與和平……他向我舉杯
「為了愛……」我囁嚅地──
回答,感覺自己有如一名昏庸懦弱的越戰逃兵
(瑪麗安,我仍然依戀
依戀月亮以及你美麗的,無政府主義者的肉體……)
在畢加島,我感傷旅行的終站
我坐下來思索人類歷史的鬼雨
半夜推窗發現的苦難年代;
我坐下來思索,在我們之前、之後
即將到來的苦難年代,千萬人頭
遽爾落地,一個豐收的意象……
瑪麗安,在旋轉的童年木馬
在旋轉旋轉的唱槽上,我的詩
如何將無意義的苦難化為有意義的犧牲?
我的詩是否,只能預言苦難的陰影?
並且說──愛……
(〈在畢加島〉)
在私人的與國族情懷的愛是否有相同的基準點?或說兩者是悖反的?不相容的?在畢加島這個幻想的島嶼,楊澤清楚看見了其暴政歷史,但在這樣歷史的面前詩人該以什麼姿態面對?對愛國者囁嚅地回應,一方面反映詩人對私愛該在這樣磅礡且充滿道德意味的革命下如何自處、另一方面則受困於自身對苦難的無能為力。詩中「千萬人頭/遽爾落地」對應「人類歷史的鬼雨」,將歷史進程的殘酷與鬼雨相連結,讓讀者不禁思考究竟這樣的雨能否洗淨一地血流、或是雨的味道反倒掩蓋了血腥味?詩對於這個廣袤無邊且現實的世界究竟能起到什麼作用?相對前一首的堅決,〈在畢加島〉展現了楊澤陷於困惑與焦慮的模樣。
在大時代的交替下,知識分子對自我的定位是極度惶恐的,此本詩集收錄楊澤1977年至1990年的詩創作,此時政治動盪、文壇論戰四起,無可避免的楊澤除了書寫積極、愛情,也書寫「被置身」於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思想交戰下,文學寫作已不存在指標與真理,這點在輯三、五尤其如此。〈我曾在炎午的酷陽下注視〉是一首無論主題或語境皆展現對此刻與歷史的反覆論辯,詩中再度使用風中年代的意象,楊澤彷彿不得志的罪臣,雖抱有理想卻在中暑的城市中呻吟,一個有著愛與思想的人竟在這樣「信仰缺如的年代」顯得如此無助。黃昏、大廈窗前、無用的軀體、救火車,楊澤挑選了這些混亂或似乎待破碎的城市意象,深刻刻劃了一個踩在名為現代的道路上、卻只能渺小踽踽獨行……
輯五「讓我做你的DJ」較無輯三那樣沉重,但也因情感的渲染較足,時刻能感受到楊澤被置身於城市中的呼喊:
人間秋涼,雨日
薄暮不免有些感喟
徒然地立在回家的站牌前,看
施工中的對街大樓,在微雨中
一盞盞水銀路燈寂寞亮起
二三女子在一場黃昏雨中艷裝獨行
緊抿著紅唇趕赴人生的約會
在聖人不復的紅磚道上,我覷見
有人低頭抽手上的Kent牌香菸
歲月的驚愕與虛偽一如
嵌在無名指上的大粒鑽戒
在雨中淋漓發光
只一夜,那人須髮盡白,我
失落在路旁的朝代間,充滿了不合時宜的情懷……
城市的夜是激烈的搖滾不遠處爆發
我在霓虹的紅雨中為櫥窗的星星所射殺
世界在海變中向下沉淪
直到惡夜的中心
有人彎身撿起一支口紅
我發現你我的城市祇是
被丟棄在路旁的
一截再也點不燃的煙蒂
(〈雨日.女人No.12與35〉)
詩題中雨日似乎就是一種矛盾,而女人則一反身為人類的主體性,成為編號般的存在,帶著類似的戒指、風格無太多相異的服裝,在霓虹城市中豔裝奔走趕赴約會,但這樣的忙碌在楊澤眼中似乎並不存在什麼意義,相較楊澤詩中的救贖──瑪麗安,No.12與35顯得多麼扁平與單薄。
路燈逐漸代替了日光,只在開頭以無形容詞的狀態出現的「日」似乎解離成城市中一盞盞的燈光、絢爛的霓虹,走在這樣「聖人不復的紅磚道」彷彿有種究極的、真理性的消散。我們在此詩窺見楊澤較為尚古……或說崇尚可見道德規範的一部分。但這並非他沒有勇氣尋找新觀點、新視角,而是在太過紛亂的時代,亙古不變的「真理」最能令人有安全感,在一切準則盡失的現代城市裡,對某些詩人而言反倒是一種惡夢,我不確定此詩書寫的是楊澤在美國留學的時光抑或是回到故鄉後的悵然,但皆能深刻感受到他對外在世界的陌生、與那一份因純真仍在才導致的絕望。
第二節 節奏分析
楊澤的詩中充斥著刪節號、破折號與括號,修飾著詩中未完成的語氣、待補充的語境與解釋背景脈絡等功能。以下將逐段分析三者在詩中出現的位置與其作用。
一、刪節號(……)
刪節號在整本詩集共出現86次,使用刪節號的詩作有27首,超過了全集42首的一半。其功能分為三類,分別是「落寞語氣」、「待續語氣」與「延伸語境」:
(一)、落寞語氣
〈告別1〉:「相對於所有季節──我們的愛情顯得多麼有限……」
〈伐木〉:「感覺自己像去夏海濱所見/一座荒廢已久的建築鷹架在雨中……」
〈在馬賽〉:「像夏日午後的急雨,我匆匆避入的一間地下室café,妖嬈開放的燈色、音樂與人臉是一面遠遠的落地長鏡,我在其中找到我落寞的眼神……」
回想起某個雨中荒廢的建築如自己曾經的感情;想像各個季節的變化再與此刻的愛情相對應;五色燈光下人群中的獨身一人……此類刪節號常見於楊澤的情詩,求不得、回憶傷心事的寂寥、感傷,透過刪節號形成一種「詩人似乎無話可說」的語氣。當讀詩時來到這類段落,往往因刪節號的出現而略作停頓,而在此巨大的沉默中我們反倒能再度咀嚼前一句內容,具加強句子情感的功用。
(二)、待續語氣
〈在畢加島〉:「我的詩是否,只能預言苦難的陰影?/並且說──愛……」
〈詠懷〉:「憂鬱是消沈後的熱誠/關於我的靈魂,請相信/那始終不變的部分……」
〈里奧追踪〉:「我開車繞過,荒涼的菊花墳場,河流在左,在右,彷彿聽見一女子的傷心,不知為誰……」
在這些刪節號後讀者將期待詩人繼續說下去、或是語氣並未結束尚留存一些謎,那女子的傷心,不知究竟為誰而泣?在說完愛之後呢?是否還能有更多的意義?那始終不辨的部分是什麼?信仰?愛?痛苦?是何類的倔強?在楊澤充滿反覆辯證的詩中,透過刪節號的留白使的算式遺落了等號後的結論,讓讀者有更多的空間將自己生命的獨特性帶入。
(三)、延伸語境
〈母親〉:「那中年婦人的眼神始終/尾隨著我……」
〈人生不值得活的〉:「號角重返那最後/與最初的草原黎明……」
〈告別2〉:「而永恆是我離開她,留給她的一片/無盡的黃昏與等待……」
〈越過窗外暗雲湧動的天空〉:「彷彿我是她所遺棄、逐日枯萎的/一株向日葵;彷彿/我永遠是背對著她的雨季……」
第三類是楊澤詩中最常見的刪節號用法,當前句具有未完的旨意,楊澤便常常使用刪節號作為想像的延伸。最初的草原黎明……如何到達最後的?眼神始終尾隨著我……直到何時?現在嗎?還是會持續到永遠?後兩句更不用說,「永遠」與「無盡」皆指涉著往後提到的事物或狀態將一直持續。
透過這些刪節號,詩人一方面省去了筆墨描寫落寞、待續等狀態,也在此之上構了能做為讀者無限想像的媒介,刪節號後的世界楊澤交給了讀者,我們能因共鳴感到痛苦、也能擅自將未完的狀態在腦中延續或斷絕。在閱讀上,除了段落、句與句之間,我們多了一個煞車功能的刪節號,在連綿的情緒、意象堆疊中,有一個可以平衡動靜,讓思考暫時停歇下來回顧、深思的小棧。
二、破折號(──)
全集共有30首詩使用總計93個破折號,相比刪節號使用頻率甚至更高,破折號的運用在功能上就較為簡明,在連結前後兩句的前提下,以邏輯脈絡區分有二種主要型式之使用──「前後相輔」與「指涉後句」:
(一)、前後相輔
〈母親〉:「有許多窗鏡的陌生廂房/輾轉啼生了我──與我/終告分離」
〈霽〉:「青山彷彿昨夜/那人之髻──山後是/遽遽然不可逼視/珠簪般亂顫的光」
〈暴力與音樂的賦格──獻給Jethro Tull〉:「這是生存的/全部──全部的歡樂,全部的苦難/全部的春日,全部的愛……」
在這類句型使用中,破折號的前後二句並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而是補充前句未說明、或近意的重複敘述。
(二)、指涉後句
〈啊,我的祖國是一座神秘的電台〉:「但人車喧騰,那祇是──/失落在市塵中的/山河含恨……」
〈30路藍色巴士〉:「我看見──滿街奔跑,許多焦慮的父母/紛紛尋找他們二十年前遺失的小孩」
〈婚前曲(一九八一)〉:「驀然瞥見──你們暗中鼓動/靈慾的雙翼,於文明的夢寐中/巍巍誕生之秒密……」
相比前者,這類的使用佔據絕大多數,在語意未盡的前句後,以一種較緩慢、娓娓道來的口氣說明。
前面提到楊澤的詩邏輯性較強,少有純粹的意象堆疊,就算是意象較為豐富的〈暴力與音樂的賦格──獻給Jethro Tull〉、〈人生不值的活的〉等,也有許多因果、時間上的連接詞將整首詩串聯,破折號的應用便顯示了這點,唯有一個人的詩中需要大量的論述(儘管可能隱晦)才可能以這麼高的比例被使用。
三、括號(())
全集共有15首詩使用總計38個括號,以「動作描寫」、「背景補述」、「詩人獨白」為主要三個用法,以下將一一分析:
(一)、動作描寫
〈蔗田間的旅程〉:「多折的唱詞裡莫非便有/與她雷同的身世?/(五指輕撥過往琴弦)」
〈在格拉那達café(Castle in Spain)〉:「西班牙的哲學是音樂,與乎沒有哲學負擔的雲/他向我說(揮舞巨大的手掌在我眼前晃動)」
此種用法較少見於楊澤詩中,簡單敘述對方當下的動作以增加人物的鮮活與表明情緒。
(二)、背景補述
〈霽〉:「匆匆醒來的河流、車輛/逆向游走無聲/(遠行者離城而去,久久未歸)」
〈我已歌唱過愛情〉:「我已經為她/啊,浪費掉我的一生/(在旅人休息的樹下,我躺著/與我不再詠嘆的七弦琴)/……(春天,落花,carpe diem/在旅人休息的樹下,我躺著,與我不再的七弦琴)/……(春天,落花,carpe diem/在旅人休息的樹下,我躺著/我不再沉吟的愛情,髣髴在她的花園中……)」
既然是作為詩背景的「補述」,那就表示這類括號中的句子通常將以一種潛藏在詩脈絡底下的形式展現,不讀括號看似對詩整體的結構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但當這類的句子被特意的括起來,反而引發讀者將其與其他文字隔開,在腦中自成一個境地,讀者知道這是重要的背景資訊,否則詩人沒必要特別在此補充,因此可做到加強詩境渲染的效果。
在〈霽〉一詩中,黎明、青山、河流構成了一幅光景,離城者一樣放在段落中很可能被消融在豐富的畫面裡。但離城者這枚意象扮演一個極具重要的元素,楊澤因而將其放入括弧,將離城遠行久未歸的事實在他建構的黎明景色中凸顯,進而加強了全詩著墨濃淡的調配。而在〈我已歌唱過愛情〉中,三段中三個括弧以類似的結構出現,其作用便是詩經中的複沓手法,每段的論述不斷地前進的同時,躺在樹下的我身處的環境與心境也在配合三段情感的推演下逐漸出現。
(三)、詩人獨白
〈告別1〉:「不慣說謊的裸體也開始厭倦於/一襲過份精緻美好的衣服/(我們曾激賞過那份表裡合一的奢華感覺)」
〈夏蟲〉:「泰山其崩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漠漠風起,簌簌葉落,當下一個秋天來到──夫子哪,我們卻在那裡?)」
〈在格拉那達café(Castle in Spain)〉〉:「(站在一九七七年的櫥窗前,我是全然年輕的,而世界已頹頹老去,如一遲暮之妓……很多的不滿,太多憤懣,到後來變成只是些可笑的牢騷,微弱的聲音只有自己的喉嚨不清楚地聽見。假如我大聲呼喊,除了我的Echo──啊啊誰會聽見……)」
一首詩通常包含一條完整的敘事線,雖可能有詩人暫且的狂想,但基本上會在同樣的時空架構底下完成。而括號中的「我」以跳脫框架的形式存在於詩中有兩種可能,一是作為「詩中世界」的詩人對他寫下的故事的補充,〈告別1〉、〈夏蟲〉屬於此種。另一種則是作為現實中詩人的後設獨白,〈在格拉那達café(Castle in Spain)〉便是如此,是作為楊澤本人的聲音而非詩中的敘事主體。
楊澤的詩之所以充滿音樂性,便是他在使用意象展開論述的同時,將論述的過程以各種不同形式精巧的布置在各詩中,留白、待續、獨語、補述……而非滔滔不絕的從頭到尾使用類似語法,這樣的作法讓讀者在閱讀上多了些心思,類似拼湊積木一樣一塊一塊疊起楊澤浪漫而真實的詩世界。
第三節 結論
〈人生不值得活的〉傳遞就算面對苦悶的生活也要積極的生存姿態;〈告別1〉嶄露了只屬於少年的對愛的渴求、依戀與懷疑;〈在臺北〉我們窺見楊澤內心焦慮的、被置身於陌生時空的無所適從。《人生不值得活的》雖然以這樣厭世的詩集名出版,卻沒有任何一首詩要讀者消極、放棄。
文學性上,整部詩集並沒有非常創新的實驗筆法,但也透過楊澤精心的邏輯、脈絡安排使得沒有一首詩落於俗套,我們在楊澤的雄辯中直視愛、直視信仰、直視自我、直視焦慮,然後用一種少年式的浪漫予以回應。我們都曾、或現正處在後青春期成長與停滯間的矛盾地帶,一方面想盡可能的看清所有真相、一方面又有很極多部分的靈魂希望永遠保留著無知,我們與世界的爭鬥正如與自我的爭鬥,愛在這樣的辯證中是具有多麼強大的力量?我們對世界深深的絕望正因為我們如斯的愛著這個世界,只是有些人的愛走了岔路,而楊澤的詩正是將我們引回具修復與生長性的自我懷疑與肯定。
雖然,絕望可能在自我主體性開展的那一刻便已注定;雖然,自我的有限性與思想的無限性便是人類永恆的困境;雖然,即便書寫了也不一定能將苦難化為有意義;但至少,只要心中還記得楊澤理性而溫柔的文字,我們便能甘心的作一名千敗劍客、做一名深愛著無數缺陷的──人類。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澤 #人生不值得活的 #意象 #節奏
寂寥解釋 在 許維芳Yvonn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許維芳《迷人的危險》數位線上聽:
https://www.soundscape.net/a/15160
「為什麼最迷人的最危險,為什麼愛會讓人變殘缺」
你對「愛」體悟是什麼呢?
有別於原曲輕快的R&B曲風,
內斂且舒適的旋律,閑靜而略顯寂寥地,
唱出屬於許維芳最迷人的危險。
【迷人的危險】
原唱:dance flow
作詞:姚若龍 作曲:游政豪、張簡君偉
當你的淚水滑過側臉
我只能像朋友地體貼
想揍他一拳 更想叫他滾遠
他不配站在你眼前 你的痛怎能看不見
為什麼最迷人的最危險
為什麼愛會讓人變殘缺
為什麼那麼痛 還敢拿胸口再擋銳利傷悲
我的心已經等你好多年
愛不說滿到自己快淹滅
那是無法解釋 矛盾的死結
如果說沒察覺就是欺騙
我很抱歉讓信賴和相愛模糊了界線
你掙紮感覺 我也難過地瞭解
我不配站在你眼前 你的痛怎能看不見
為什麼最迷人的最危險
為什麼愛會讓人變殘缺
為什麼那麼痛 還敢拿胸口再擋銳利傷悲
你在我眼中真的很特別
可惜卻不在我的夢裡面
愛是無法解釋 矛盾的死結
我們 曖昧地 明白著 逃避地 面對著
絕望地 盼望著 幸福地 孤單著
讓 混亂心情翻滾著
繼續
貪心地 擔心著
椎心地 癡心著
做不了抉擇
暗戀就好像 越揹越沉重的殼
為什麼最迷人的最危險
為什麼愛會讓人變殘缺
為什麼那麼痛 還敢拿胸口再擋銳利傷悲
你在我眼中真的很特別
可惜卻不在我的夢裡面
愛是無法解釋 矛盾的死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樂製作
製作/編曲/錄音/混音:游政豪Roger Yo
和聲編寫:佳旺Keon@burger music
和聲:佳旺 Keon@burger music
MV製作
監製:量子娛樂
影像工作室:PSYCHO STUDIO
製片:Manjus.hana
導演:CHOU LOW
攝影:CHOU LOW
後製:CHOU LOW
燈光:包包/其鴻
梳化:曉鵑
許維芳Yvonne
➤Facebook: https://reurl.cc/n5oOpD
➤Instagram:https://reurl.cc/mvL3pM
藝人經紀:量子娛樂 https://reurl.cc/43apb2
唱片合作:游手好弦娛樂 https://reurl.cc/NZrR2p
合作聯繫:x9952118@gmail.com
#華語音樂 #經典翻唱 #許維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_HXP-rsMjI/hqdefault.jpg)
寂寥解釋 在 漢典“寂寥”詞語的解釋 的相關結果
基本釋義:一般形容寂寞空虛; 無人陪伴的、獨自一人的;形容寂靜空曠,沒有聲音。出自《理想》。 © 漢典. ... <看更多>
寂寥解釋 在 寂寥的意思- 漢語詞典 的相關結果
寂寥 詞語解釋 · 空虛無形;空無人物。 · 寂靜無聲;沉寂。 · 引申指死亡。 · 空曠;高遠;遼闊。 · 恬靜;淡泊。 · 冷落蕭條。 · 謂稀疏;稀少。 ... <看更多>
寂寥解釋 在 寂寥-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的相關結果
寂靜冷清。 【例】寒冷的冬夜,街上顯得特別寂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