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腸病毒」.....
飛媽一直都是噴噴不離手,搭配攜帶抗菌隨行卡的,但依舊抵擋不住腸病毒侵襲.....不過人在江湖飄豈有不挨刀,生活就是一個大病毒窟啊!既然得到就只有希望快點康復,多注意重症徵兆了。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有將近七十種不同血清型的腸病毒。得到某一型腸病毒後會產生具有抵抗力的抗體,但還是有可能得到其他型的腸病毒感染。所以體內病毒檔只能不停再不停的更新。
腸病毒可自病人的口水、噴嚏、糞便散播出去。手不小心摸到被病毒污染的地方,再摸食物或放入嘴裡,就可能將病毒吃進體內(像小飛戒不掉吃手的壞習慣,即便再多的抗菌產品還是無法避免啊!),也可能因沒症狀的帶原者打個噴嚏而不知不覺中將病毒散佈空氣中而吸入體內,所以防不勝防,只能⚠️勤洗手多加避免了。
腸病毒比較常見的症狀是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但並非兩者都會出現,像小飛是先出現咽喉炎隔天才開始出現疹子的。
「咽峽炎」是在口腔深部的咽峽部位,出現小水泡然後轉為小潰爛。會引起吞嚥時疼痛,所以孩子會不願意也不敢吃東西。嘴巴裡的潰瘍大約一週會自動癒合。在嘴巴有破洞時,溫溫涼涼的軟質食物最為適合,通常還會合併有發高燒,約莫三至五天,但一般燒退下來時,活力、精神還不錯。
「手足口病」就是手掌、腳掌出現一些直徑大約1-2毫米的水泡。水泡也可能出現於手腕、膝蓋、肛門附近。我們以前在教科書上看到都是說通常不痛不癢,不需要擦藥,水泡在五至七天後消退。但小飛一直喊癢抓個不停,詢問醫生後才知道其實有部分的人是會很癢的,為了避免抓破皮感染,還是得給予一些止癢藥物。
腸病毒真正讓人聞風喪膽的是變為「腸病毒重症」,居家觀察就多留意重症前兆,「嗜睡、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睡眠時有像驚嚇反射頻繁、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任一種症狀,要盡速至大醫院就醫。
腸病毒目前沒有什麼特效藥物,採的是症狀治療,但飛媽有額外給予喉頭噴劑和左旋麩醯胺酸,希望可以加強修復口腔咽喉的潰瘍。
說了一堆飛媽覺得最重要的還是 #得腸病毒的孩童請在家自主隔離至少1周避免感染他人。腸病毒的傳染力非常強,隔離才能減少感染的機會。小孩生病父母是最心疼的,為了自己孩子的復原和避免感染其他孩子,非必要還是在家中。#家長也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季節轉換之際大家都要好好照顧身體啊!
Search
家長也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 在 金門縣衛生局- 腸病毒輕症疫情升溫呼籲家長注意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鑒於時序將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衛生局呼籲各教托育機構人員與家長,務必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以及生病在家休息的防疫觀念,確保自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