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覺自己的偏見
可以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也可以想辦法抗拒龐大的衝動,時時想著是否同意對方的說法。傾聽對方的談話,未必就要贊成對方。傾聽的目的在於了解,不是認同。
我們常常講著講著,心中在迅速判斷要不要認同對方。我們會注意聽到的隻字片語,猜出對方的政治傾向與信仰,然後把對方歸類。想法跟我們一樣的歸成一類;想法不同的放在另一堆。但問題是,這樣的分類並不準確。
想像一個情境:你家小孩想到朋友家過夜,你打電話給對方的母親討論細節,想要確定小孩交給她能不能放心。你們可能聊當地的活動、聊天氣、聊新聞,氣氛很愉快,但你不會問她家的家規,或者她對管教小孩的看法嗎?畢竟,你們對氣候變遷的觀點一致,不代表對小孩的教養就有共識。從對方的政治觀和社會觀來判斷他的家庭觀,不但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會有危險。
這種把人歸類的傾向,正面的說法稱為「月暈效應」(halo effect),反面的說法則稱為「尖角效應」(horns effect)。心理學家稱之為認知偏誤或「偏見盲點」。簡單來說,我們如果認同對方的某個方面,就會更願意正面看待他的其他方面。我們只要發現跟對方有一個共同的重大興趣,就會覺得他值得信賴,對他有好感。
相反的情況也一樣。如果我們不喜歡對方的外貌、意見、工作等等,就更可能否定他的一切。我相信各位跟我一樣,對公眾人物或生活周遭的人常常產生偏見。聽到有人因為持有毒品坐過牢,就覺得他是危險人物,或不值得信任。聽到朋友的先生有婚外情,就不肯幫他寫工作推薦函。
研究顯示,大多數人都承認會有偏見,卻不認為自己經常受到影響。我們知道人會有「無意識偏見」,而且很普遍,卻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會這樣。
請認清一個事實:人人都有偏見。每個人都會受到無意識偏見的影響,對別人做出錯誤的假設,沒有人例外。
某個程度上,偏見是必要的生存技能。假設你是早期的直立人,在叢林裡遊蕩,突然看到有動物朝你逼近,你必須要能光看牠的外貌,便迅速判斷出牠有沒有危險。對其他人類也是如此,必須在千分之一秒內判斷對方是敵是友,必要時才有時間逃命。我們習慣依據對方的長相和穿著把他歸類,可能正是演化而來的結果。
幾十年前,有些心理學家認為偏見是管教不良的副作用。但我們現在知道,偏見其實是人類的求生直覺,也是應付這個複雜世界的必要能力。種族歧視當然不能接受,但如果想要根除,就必須了解它的源頭。我們也要承認一點,種族歧視的一些源頭跟人生經驗有關。之所以會有種族歧視,是因為我們對某個種族有刻板印象,覺得這個人不好,所以這個種族的所有人也不好。
社群意識對人類很重要,我們看到非我族類,天生會產生負面觀感,依照刻板印象把外人分成不同類別。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約翰·巴奇博士說:「所謂的刻板印象,就是過度誇張的把人分門別類。對站在眼前的這個人有刻板印象,等於把他的性別、年齡、膚色全都混為一談,心中於是冒出聲音說這個人懷有敵意、腦筋不好、動作遲緩、意志薄弱,但如果跳到實際環境,這些情況並不存在,也未反映現實。」
各位或許會覺得,刻板印象全是歷史與無知的產物,但有些刻板印象形成的時間其實並不久,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刻板印象冒出。科學家在實驗室甚至能夠複製出刻板印象,也就是說,刻板印象可以隨時被創造出來,而且不會隨著時間抹滅。刻板印象會隨著時間不斷演變,這顯示一個重點:刻板印象並非事實,也不是真理,而只是假設。
以前的人認為粉紅色是男生的顏色,就是一個例子。《女性家庭月刊》(Ladies Home Journal)1918年6月號曾建議家長:「一般的穿搭原則是,粉紅色適合小男生,藍色適合小女生,因為粉紅色比較果決、強烈,適合小男生;藍色較精緻,小女生穿起來比較漂亮。」殊不知才幾十年的時間,大家對這兩個顏色的性別刻板印象恰恰相反。用嬰兒毯的顏色來舉例,似乎沒什麼大不了,但就是這樣的態度大轉變,更讓人看到刻板印象的站不住腳。
我們跟人對話的時候,心裡所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都會影響對話結果,但大多數的觀念卻沒有事實根據。不管你覺得自己的看法多麼正確,不妨先把它看成是刻板印象,而不是事實。先承認自己會有偏見,然後在對話中先把偏見擱在一旁。傾聽對方的談話時,盡全力不帶價值判斷,不要每分鐘都在盤算著同不同意對方的觀點。
現代社會之所以這麼分化,很多都是我們的習慣使然,常常把意見跟我們不同的人歸類成「外人」。一旦覺得對方跟我們不同,我們就不容易找到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時甚至乾脆放棄。
《紐約客》雜誌撰稿人文森.康寧漢在2016年曾撰文指出:「兩極對立會有一個很大的危險,這在過去幾個月變得再明顯不過,那就是:美國傳統的共同語言幾乎消失了,甚至永遠不見了……用同一種語言溝通,原本已經很難彼此理解,但至少還有理解的可能。現在我們不再講同一種語言,反而隔著日益變大的鴻溝喊話。」承認我們有偏見,是縮小鴻溝的第一步。
-----
上述文字摘至《同理心對話:增加談話深度的關鍵技巧》We Need to Talk: How to Have Conversations that Matter
作者:瑟列斯特.赫莉
出版社:天下文化
了解更多👉🏻 https://bit.ly/3r48icc
#哇賽心理學 和 #天下文化 合作舉辦留言抽書活動。請在貼文下方分享你覺察或安置自己偏見的方法,或是「 #同理心對話」,我們將在7/19抽出幸運或書者,並在限動中公告喔。
#心理學 #月暈效應 #haloeffect #認知偏誤 #bias #偏見 #尖角效應 #hornseffect #同理心 #Conversations #WeNeedtoTalk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本來充滿特色,例如重慶大廈,絕對是真香港的體現。《時代雜誌》將香港的重慶大廈譽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例子」,而按中大人類學系系主任麥高登教授的說法,重慶大廈屬於「低端經濟全球化中心」:據他非正式統計,大廈住客至少來自全球120個不同國家,除喜愛租金便宜的背包客,還有來自加...
「家規例子」的推薦目錄:
家規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ノ排程中晝發文 #國際法法理建國 Q&A
Q174 :國際奧會根本沒有規定一定要用國家名字才可以當隊名,連難民都可以成立難民隊。還有,改名台灣是要凸顯台灣不屬於中國,怎麼是透過可能國際奧會去證明我們是主權國家或是流亡政府,那你怎麼會用 "國家定位國家法人" 來解釋,擺明了硬拗。東奧正名是為了凸顯態度,假如申請不過,用原本的名字就可以,中華奧會放謠言說 "申請改名不成會被取消參賽資格",連蔡政府都跟著一起放謠言。蔡政府被罵翻那是剛好,根本沒有一邊一國該有的態度,還好意思把抗中護台掛嘴上
東奧正名華航改名根本沒有牽涉到的法理層面
沒有牽涉到國家法人格、沒有牽扯到國際法、沒有國家的人都可以組隊,妳還硬說什麼流亡國家規矩,國際奧會根本沒有這樣的限制。妳的說法根本鬼打牆,還硬說自己回覆了
A174:
直播有說過了👉🏻 探討正名修憲或制憲、東奧正名、華航正名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156705396/posts/292726748975880/
(裡面有直播連結🔗請搭配文字一起看)
「中華台北」歷史緣由可以參考這篇: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8%87%BA%E5%8C%97
之前有篇問答有提過👉🏻 Q&A169:中華台北是法理建國派的寶貝嗎?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156705396/posts/333920988189789/?d=n
在國際奧委會的要求下,中華民國政權派出來的隊伍無法再使用中華民國的名稱,最後經過一番折衝之後,才定案為「中華台北」。而中華民國政權為何會接受中華台北這個稱呼?就跟流亡政權的命名慣例有關。
中華民國政權派出去的隊伍會改名叫中華台北,跟中華民國流亡政權喪失中國代表權有關,怎麼會跟國際法無關?!
沒錯,沒有國家的人可以組隊,所以當年你推東奧正名是主張沒有國家要改組另一隊嗎?還是主張要改沒有台澎主權的中華民國流亡政權派出去的隊伍的名稱?
沒錯,難民的確可以參加,所以當年你推東奧正名是推改組難民隊了嗎?還是主張要改沒有台澎主權的中華民國流亡政權派出去的隊伍的名稱?
-
然後你說什麼蔡英文不建國,還有提到什麼蔡英文沒把「一邊一國」該有的態度拿出來?!
首先,中華民國政權是沒有台澎領土主權的中國流亡政權,建國要靠台澎住民依國際法行使自決權來進行,不是靠中華民國流亡政權總統蔡英文去辦公投。台獨是綠營大宗又如何?現在有多少人相信「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這個政治話術,認為台灣已經建國只需要進行「國家正常化」?如果是這種認知,這些人要的根本不是建國,而是允許中華民國借殼上市,把中華民國改名成台灣的樣子繼續自欺欺人。
再來,還沒建國前不存在一邊一國,所以你現在到底有沒有國呢?你的國是什麼?中華民國嗎?還是台灣國?如果覺得現在已經是國,那又怪蔡英文不建國是在幹嘛?
還沒建國前不存在國家隊,所以你現在到底有沒有國?如果覺得沒有國,那就不要「國家隊」講得這麼熱情。如果認為現在已經是國,那又怪蔡英文不建國是在幹嘛呢?
—
國際奧會當然沒有說不能寫成台灣。
中華台北是中華民國政權自己選的,這個直播有講到。法理建國派反對中華台北直接改名成台灣是因為會造成混淆,就這麼簡單。
改成「台澎代管區暨中華台北」名稱一目了然這可以接受。
會讓人民產生對中華民國台灣的依賴,也會讓人民沒有意識到需要建國,而真正的問題就是中華民國的本質、一中兩政權的框架。
當台澎人付出越多的沉沒成本,到時也就更放不下中華民國。假設改成功台灣,就像遮住眼睛的鴕鳥而已,根本沒意識到在國際上我們應該主張的是建國,擺脫一中兩政權,而不是只是改名字而已,更別說國際奧委會的委員有誰會反對。
一個簡單的例子,改名台灣隊介紹自己時仍舊讓中華民國借殼上市,假如國名也一起改,以後解釋台澎法理地位時,會變成:台澎領土主權歸屬未定,不屬於任何國家,也不屬於台灣國(假設改成這個),這會非常混亂,因為你們主張的領土範圍還是跟中華民國政權說的一樣啊!
金馬東沙始終是領土主權屬於中國主權國家的領土。(領土主權只能由國家來主張,而可以治理中國領土的只能是中國政權)
-
如果你要連中華奧會名稱也改,那就是與中華民國政權抗衡啦~但事實上改名也不會改變他是中國政權的本質。這篇有說👉🏻 內部自決權 vs 外部自決權、民族自決權 vs 住民自決權、自決權的行使 https://wp.me/pd1HGm-5S
台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有順著民意提出華航正名的提案時,也是清楚的明瞭中華民國政權的本性就會出來,因此我們特地在直播說,就是告訴大家:
台灣人真正要做的不是改名,是與中華民國政權抗衡;不是要求蔡英文,執政黨是中華民國政權體制內的政黨,不是寄託給單一政黨,我們要做的是揭露客觀史實,讓公民力量促使中華民國政權從根本來承認這一切,它該回到正確的位子上做好盟佔代管機構的責任,而不是自以為是台灣人的國家。
再來,中華奧會可以不改,若被迫改名,它可以主張自己受到不當政治介入,結果可能導致國際奧委會撤銷會籍,這也是有可能的。
按《奧林匹克憲章》第 27.9:
......, the IOC Executive Board may take any appropriate decis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in the country of an NOC, including suspension of or withdrawal of recognition from such NOC if the constitution, law or other regulations in force in the country concerned, or any act by any governmental or other body causes the activity of the NOC or the making or expression of its will to be hampered.
https://stillmedab.olympic.org/media/Document%20Library/OlympicOrg/General/EN-Olympic-Charter.pdf#_ga=2.101257093.506624993.1619139807-499553464.1619139807
耗費心力去動中華民國政權的東西(名稱、憲法)都是虛耗。
不從根本來談討,就很難讓台澎人了解台澎法理地位的真相,也會繼續與中華民國政權盤根錯節的國民黨瞎攪和。
這些當然都跟國際法有關。
Q&A21國際法是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258660130833607/posts/4069042586461990/?d=n
當台澎人對台澎法理地位基礎認知不足夠,就會深陷一中兩政權陷阱題,還幫著中華民國政權併吞台澎而不自知。
#延伸閱讀
👉🏻 Q&A58:民進黨有辦法推終止代管嗎?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156705396/posts/270123774569511/?d=n
👉🏻 ROC政權慣用語的背後意義與建國派的建議用語 https://wp.me/pd1HGm-g7
👉🏻究竟「有效自決」能否改變中華民國政權的本質、解決台灣在國際社會面臨的困境?(上)https://wp.me/pd1HGm-iN
👉🏻究竟「有效自決」能否改變中華民國政權的本質、解決台灣在國際社會面臨的困境?(下) https://wp.me/pd1HGm-jB
(關鍵字搜尋🔍國際法法理建國,敬請期待明天的問與答)
希望大家可以看的資訊❣️
🙌🏻🙌🏻🙌🏻[英語繁中字]為什麼台灣在國際上無法加入WHO?原因與解決方法:https://youtu.be/lss2OdMhi90
👉🏻部落格 https://journeyshin.wordpress.com
👉🏻聖峰演講實錄Podcast:
https://anchor.fm/rotpnetwork-shin-hong-ng/episodes/2019-03-29-ep8kln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a5qZjQ
👉🏻 《台澎法理建國指南》電子書: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FXTxYOtkqrwEyV11w0kQyKujxEZsU8N/view?usp=sharing
👉🏻《台澎主權的未來請交給台澎人民決定》漫畫:
http://www.rotpnetwork.tw/TPSovDBYTP.php?LAN=TW
家規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開放讓勞工可以自己申請薪資補助
#如果你是商業服務業的勞工,有遇到無法申辦紓困補助的問題,歡迎把狀況留言給我。
紓困預算4.0,目前協商進程已經進行到一半。這次各部會所提出來的紓困補助方案,受到了許多挑戰,包括預算編列是否實際、能否精準補貼等等,在這兩個禮拜中,時代力量看到了相當多的問題與疏漏。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經濟部商業服務業的補貼方案中,勞工居然要透過雇主申請,才能領取到薪資補貼。
最近我接到非常多百貨公司櫃哥、櫃姐的投訴,表示業績下滑,被迫休假,薪水減少,但卻沒有補貼方案可以申請,
為什麼?
因為他們是受聘於專櫃的品牌公司,而不是百貨公司。雖然百貨公司業績蕭條,但品牌公司不一定會想要去申辦經濟部的紓困補助。然而,偏偏 #商業服務業勞工的薪資補助必須透過業者申請,只要品牌公司不申請員工薪資補助,櫃哥櫃姐們就完全無法獲得紓困補貼。
這是何其荒謬的事情!
然而,櫃哥櫃姐可能是求職條件相對較好的勞工,絕大多數受到疫情衝擊的服務業勞工,舉凡美容美髮、餐飲、娛樂休閒等等,最大的特色:
✅店家規模小
✅兼職員工眾多
✅技術門檻不高,弱勢民眾打工首選
✅受到衝擊的容忍力低。
不同於去年,絕大多數是外銷為主的製造業及航空業,今年多半是 #內需型服務業 受到影響。
兼職、臨時人員,甚至無給職親人擔任員工的比例極高,因為入行門檻低,所以是很多弱勢民眾的打工首選,在疫情衝擊之下,許多人都被迫放無薪假,甚至被直接通知明天不用來了。
今天黨團協商的時候,時代力量提出,應該要由商業服務業勞工可以直接向經濟部申辦薪資補助,而不需要透過企業,避免企業擺爛,故意不申請。
柯建銘反問:「有補助,企業怎麼可能不去申請?」
這種話就是不食人間煙火。
擺爛的企業主,大家看得還不夠多嗎?雇主不給薪、不通報無薪假、不申請紓困補助、不資遣員工,搞得勞工連失業給付都領不到,這種例子多得是。
昨天我詢問經濟部好幾個問題,經濟部的答案都令人搖頭:
★如果遇上刻意不替勞工申辦薪資補貼的雇主,經濟部有其他的管道,能夠提供給勞工申請嗎?
→經濟部:我們會找勞動部查核有無違法事實,依勞動法令裁處。
這個答案簡直答非所問,你查核到雇主違法了,罰款是進國庫,勞工一樣沒有辦法獲得紓困!
★如果薪資補助申請下來了,雇主故意侵占補助,或是要求薪資回捐,勞工可以怎麼半?
→經濟部:我們會追回補助。
哈囉,補助你追回了,很好,替國庫省錢,但是受害勞工可以再申請嗎?還是沒辦法啊!
★為什麼其他部會都有開放勞工可以直接申辦現金補貼,舉例來說,文化部所管轄的藝文工作者,無論有無勞保,只要提出收入受衝擊的證明即可申辦紓困,為什麼經濟部沒有這樣的管道?
→經濟部:經濟部只對口企業,不對口勞工。商業服務業的勞工流動性很高,他們如果離職到其他行業,就不是經濟部的管轄範圍。
電話一談到這邊,我徹底爆氣了。
你經濟部明明知道,服務業的勞工,最弱勢、受衝擊容忍力低、兼職打工居多, #就是這波疫情中最需要紓困的勞工!
經濟部堅持部會本位,省卻了行政成本,代價卻是最弱勢、最底層勞工的生計!
根據2020年主計總處的統計,製造業的勞工,部分工時(兼職)比例只有1.8%,相對於服務業,服務勞工的人數比製造業勞工多了六倍,其中,「住宿及餐飲業」的兼職勞工比例,高達20%;「教育業」兼職勞工比例17%;「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兼職勞工比例也有7%。
綁定雇主才能申請的薪資補助,絕對是這次紓困4.0中,最大的漏洞!
歷經今天激烈的黨團協商攻防之後,經濟部終於同意,願意針對受政府停業,或是疫情衝擊無法內用的餐飲業,會同勞動部檢討及評估,是否能夠直接現金補貼受害勞工。
#請經濟部給商業服務業勞工一條活路,開放讓他們可以直接申請薪資補貼,而不需要透過雇主申辦。
#如果你是商業服務業的勞工,有遇到無法申辦紓困補助的問題,歡迎把狀況留言給我。之後我們會跟經濟部及勞動部開會,非常需要知道大家所面臨的困境。
【延伸補充】
經濟部認為,勞動部或衛福部可以提供協助,但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協助」,必須建立在雇主和勞工進行合法協商,例如勞動部的「安心就業計畫」或「充電再出發計畫」,唯有雇主依法申報減班休息的勞工才能申請。
除了經濟部之外,交通部、文化部、衛福部、教育部的員工薪資補貼,其實也有類似的架構問題,只有部分勞工可以申請直接現金補貼。因此,時力黨團強烈要求,請行政院全盤檢討,員工薪資補貼綁定雇主申請的紓困模式。
這在執行上恐怕會有嚴重漏洞,請趁現在還有機會,儘快開放受雇勞工也能依據實際工作和收入減損證明,直接申請薪資補貼。
家規例子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本來充滿特色,例如重慶大廈,絕對是真香港的體現。《時代雜誌》將香港的重慶大廈譽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例子」,而按中大人類學系系主任麥高登教授的說法,重慶大廈屬於「低端經濟全球化中心」:據他非正式統計,大廈住客至少來自全球120個不同國家,除喜愛租金便宜的背包客,還有來自加爾各答、孟加拉的逾期居留客,日常在大廈餐廳工作,販售冒牌手錶、手機等,賺匯款到家鄉;也有來自非洲的商人,甚至音樂人、唱片監製、rapper;更有一批無國籍的第三世界難民、尋求庇護的人,結成一個獨一無二的社區。重慶大廈的居民不少,估計可容納數千人,而世上人口最少的國家,像瑙魯、圖瓦努等島國,總人口也不過一萬人。換句話說,重慶大廈的住客、旅客,不但粗具衛國家規模,還儼然一座「小聯合國」。
可惜香港人對重慶大廈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傲慢與偏見,政府更是完全不知善用。麥高登以「他者」視角,發掘了屬於「我們」香港人的重慶大廈,引領不少外國媒體一同探索,將這座最能象徵香港獨特文化背景的大廈呈現在國際間。反而「我們」從來對這個地方都有一種誤解,將罪案、社會問題跟大廈拉上關係,隨着香港回歸,重慶大廈難免慢慢喪失獨特性,也許反映香港正不知不覺間,放棄一道又一道與國際接軌的橋樑,最終喪失曾經擁有的國際特質,淪為普通的中國城市。那時候,世人只知馬拉喀什,還會來香港嗎?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9219442
#重慶大廈 #GordonMatthews #國際都會
Background Music Credit: ROYALTY FREE MUSIC by BENSOUND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8B2rhLmzcA/hqdefault.jpg)
家規例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吳娟瑜
內容簡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錯!56%父母自認是會傷害孩子的「毒親」(toxic parents)!
虐待孩子、口出惡言、過度控制、情緒勒索、
硬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孩子身上……
這些父母的有毒教養96%是受到潛意識影響
去除源於個人創傷、承自原生家庭/家族的負面信念,
拒絕周遭、社會、媒體流傳的錯誤認知與價值觀,
不再受潛意識操控,親子才有良性互動!
◎每個失常的孩子,背後都有受創的大人
頂嘴、疏離、憂鬱、易怒、依賴、拒學、沉迷電玩……當孩子行為脫序時,父母應先檢討自己是否常對孩子有憤怒、自責、推卸、漠視、嚴厲等表現。一個人講出的話語、表達的想法、臉上流露的神情,往往跟深藏在潛意識裡的信念有關,父母若有以上負面情緒,代表潛意識裡帶有許多恐懼,並經由教養將恐懼不斷複製給孩子。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渴盼家人良性溝通,首要之務便是增進對潛意識的了解。
◎應快快「拋棄繼承」的情緒負債──家庭潛意識恐懼
我們很容易複製原生家庭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和教養模式,父母因上一代教養不當而有的陰影,時常會再成為子女的夢魘,像是重男輕女或家庭暴力等。父子和母女之間也常有特殊的情結,比方說,「兒子不成材」是很多男人共有的潛意識恐懼,對兒子總寄予重望,表現不佳就會嚴以鞭策;母女之間則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係,會搶奪居中男人(丈夫/爸爸)的愛,這通常是因為媽媽複製了自己兒時和手足的相處模式;而失婚者容易把對兩性關係的錯誤認知帶給孩子。養兒育女時,要時時自我觀察,才能不再把從原生家庭接收到的恐懼又轉移到子女身上。
◎家族潛意識恐懼遺毒子孫,過時的祖訓就讓它失傳吧!
有些已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仍以祖訓家規、家族慣例等形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影響了後代子孫的家庭幸福和親子關係,最典型的包括:重男輕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繼承祖業等,這些觀念都已和現今潮流有所抵觸,長輩應該適度改變或尊重晚輩的選擇。做個「懂事」的長輩,懂得世事多變化,樂意理解成年兒孫的心事,多給引導,多給支持。
◎以知識破解偽科學、群體迷思,不捲入集體潛意識恐懼
有些潛意識恐懼從個人、家庭或家族中完全找不到根源,那可能就是受到周遭環境的暗示所致,包括:民族習性、社區氛圍、新聞事件、宗教信仰,關於生活上的例子有「富不過三代」、「逢九必凶」、「活越久,失智機率越高」等;屬於教養上的則有「孩子要贏在起跑點」、「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等,我們對這些思維習以為常,也認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是需要重新斟酌的,在陪伴子女成長時才能跳脫這些集體潛意識的恐懼,培養出思考正面、觀念正確的孩子。
作者簡介:吳娟瑜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
.國際演說家,演說場次超過6000場
.兩性溝通、親子教養專家,喜為人師、樂於分享
.風趣幽默又深具專業素養,備受電視、廣播、報紙等各媒體歡迎
.暢銷書作家,著有《記憶改寫,回到原本美好的自己》、《用女人的方式贏一生》、
《爸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輩子》、《孩子就要這麼教》等
.興趣:看電影、閱讀、寫作、跳街舞、練肌耐力等
.座右銘:做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生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
.寫作目標:陪伴年輕世代父母進行自我探索,並快速選擇正確教養模式,避免毒害孩子而不自知
作者粉絲頁:吳娟瑜老師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HUjqJQohmc/hqdefault.jpg)
家規例子 在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孩子有權力參與家規的制訂#也能表達 ... 的推薦與評價
子有權力參與家規的制訂,也能表達他們對於家規的意 見。 而且家庭會議不只是制訂用來規範他們的家規,有時也 會制訂用來規範大人的家規,舉例來說,兩個孩子從上 小學 ... ... <看更多>
家規例子 在 200108 最美表演家規+拍攝花絮+采訪【#肖戰#肖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最美表演 家規 +拍攝花絮+采訪【#肖戰#肖战#肖戰XiaoZhan # ... 肖戰被國際時尚大會當成案例?肖戰有好消息要來了? 沙哥Live•9.4K views. ... <看更多>
家規例子 在 [心得] 家規-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又一部以推理小說外殼包裹議題的作品!《家規》的內涵有點
"類教科書",它提供亞斯伯格症活生生的血肉,將百科全書裡
冰冷的敘述栩栩如繪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茱迪‧皮考特
訪談了為數眾多的患者,以從事學術研究的嚴謹態度,創造出
雅各,一位具有亞斯柏格所有可能症狀(並且都達極限程度)
的角色。
幾乎可以把這部小說就當成科普教材來研讀,有趣的是,亞斯
伯格症患者並不認為自己具有特殊性,也不需要所謂的治療。
身為百萬暢銷書,《家規》在亞馬遜上擁有大量的讀者書評,
其中不乏本身是亞斯伯格症或合併其他心智病症的讀者,他們
對書中雅各的母親,艾瑪所說的這一小段話頗有微詞:「目前
亞斯伯格症針對疾病本身尚無治療法,只能針對症狀進行減輕
或緩和的藥物治療。」,由眾多讀者的回響看來,此症在今日
已非罕見。而他們之所以同仇敵慨地將矛頭指向茱迪‧皮考特
, 便因為雅各被塑造得極有距離感,彷彿他居住在不屬於
地球的世界上,疑似殺人兇手和無法貼近社會生活的形象,更
有異類、怪咖、殘缺的暗示,這和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和亞斯
伯格症相安無事共處著的人,有些許事實的出入,難怪不平之
鳴會引起潮水般的回響。事實上這些讀者也能安然過活,並不
尋求積極治療。
然而瑕疵的心靈正是觸動文學靈感最好的元素,或許茱迪‧皮
考特在資訊蒐集上太過用力,不過故事本身卻是發人深省的。
讀雅各的思考邏輯和認知模式,不禁感受到心智世界是複雜而
深邃的神秘幽谷。作家卻斯特頓(G. K. Chesterton)曾經寫
道:「人們知道在靈魂的深處存在著比秋天樹林所呈現還要更
奇妙、更無法用數字形容、更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細緻色調;然
而他們卻真的會相信這所有的東西、這所有的色調和半色調、
這所有由它們混合而成的組合,都能夠被我們嘴裡發出的聲響
給精確地描述出來。他們相信,就憑一位文明世界裡的普通
股票交易員,就有能力將他內在的聲音──代表了他記憶裡
所有的神祕,和由欲望而來的所有苦痛──給忠實的傳達出來
。」
關於心智的深不可測,以雅各曾因辱罵數學老師而被罰停課
為例,起因是班上一位他喜歡的女孩咪咪,某次因數學題目
太難而考壞了,雅各試圖安慰她,但擔心著臉書帳號被刪、
手機被爸媽沒收的咪咪並不領情,回應他如果真想當她的朋友
,就去對數學老師說:Fxck U.雅各真的去了,校方於是懲罰
他留校察看。這段小插曲讓人明白,諷刺、誇飾、暗喻等生活
中的家常便飯,原來需要大腦高階的處理才能被理解,幫助
我們快速處理複雜弦外之音的,也許是暗示性的聲調、語氣、
表情或肢體動作,但這些非語言的資訊,卻是雅各接收不到的
。這種無法自人際互動氛圍去蒐集資訊的特性,顯現出的外在
氣質是一種對環境漠然、缺少同理心的他人觀感。幾年前科學
界就一直朝鏡像神經元的方向,也就是人類能夠擁有同理心的
運作系統,來研究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等心智問題,不過,
去年五月這一線曙光又消失了,Science Daily期刊發表了自
閉症者的鏡像神經元並未毀損的結果(只是發展較晚),自閉
症再度成謎。
除了溝通與社交上的窒礙,亞斯伯格症還有一個特質是對於
細節的執著。這一點茱迪以雅各對《破案神探》的著迷,以及
對李昌鈺的偶像崇拜來著墨。確實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設計
。連帶也會讓人記得雅各以彩虹色順序來排列T 恤、作息有
固定的時間表、不喜歡計畫被改變、害怕面對不熟悉的環境、
房間整齊而無多餘雜物等堅持。順帶一提,當初因為有點擔心
兒子會不會有亞斯伯格症傾向(因為有時出奇地固執),而讀
這本小說,看到上述最後一項特點時,便完全放心了,兒子的
房間和書包之亂....
關於細節的極度執著,茱迪有一段情節安排得極有巧思,那是
當雅各被檢察官以圈套設計他說出不利自己的證詞,然後經歷
驚濤駭浪的收押過程之後,艾瑪終於接受事實,提著兩大包的
藥品、營養補充品、及無麩質無酪蛋白的食品來到看守所,
心心念念著雅各不能錯過六點的吃飯時間和必須服用哪些抗
焦慮藥,但這些都並非醫界認可的正式療法,獄警依法殘酷地
全數拒收,一個絕望母親的最後一絲微弱希望便這麼於門外
破滅。此時她的律師好意勸道:「或許雅各比你想像得更堅強。」
多年來幾乎心力交瘁的母親,此時漸漸有了細膩的心理轉折,
閱讀這位傷心媽媽的心路歷程,似乎讓人理解為何茱迪要將
書名取為《家規》,其實不僅雅各陷在刻板、拘泥、封閉於
僵化規則的封印之中,一直信仰著自己從各方專家求來的處方
和治療法的艾瑪,不也被這些無形的信念制約著?或許她也
有著自己所未曾察覺的亞斯伯格症因子,也或許要脫離心中
這些為自己而制定的規則,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此的無奈
,和鏡像神經元理論的破滅,同樣讓人感到黯然。
能夠將一部充滿學術味的題材,寫成百萬暢銷小說,茱迪‧皮
考特不消說有著過人的文字駕馭能力。亞馬遜那些寫了負評的
讀者們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以茱迪對亞斯伯格症下了這麼多
心血研究的功夫,她豈會不知不該將此症視為殘缺而該視為
差異?但是若她將「社會大眾應該改變對這些症狀的觀點」之
主張放進來,文以載道式的寫法絕對會讓讀者睡意濃厚、興趣
缺缺。正因為她把人類社會對差異者的殘酷真實地呈現,赤裸
人性的披露和從雅各思維出發反思出的道德矛盾,才使得這本
充滿人性缺陷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可讀性,也因此匯聚這麼高
的人氣,來重新認識此議題─豈不高明ꄊ
--
★ 我的部落格:https://blog.sina.com.tw/cathysheu
★ 我的書櫃:https://www.anobii.com/cathysheu
※ 編輯: cathysheu 來自: 1.171.12.35 (11/26 07: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