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一則今年人口首度負成長、生育率創新低的新聞引發大家討論,讓我又想起去年初曾向友人預測,今年生育率應該會更低,並不會有所謂防疫寶寶潮。畢竟,人不是動物,關在一起就會繁殖,生育本來就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考量。相反的,有些人光是用房價高和薪資低去解釋生育率低,我覺得同樣是將問題過度簡化,我認為生育率持續探底還有以下這些原因。
首先,性別平等法雖明文規定不得因性別在進用、升遷上有差別待遇,但現實上,一旦懷孕,女性不僅很難獲得升遷機會,且就會面臨許多職場上的考驗。在診間就曾有孕吐嚴重的媽媽和我說,已經很不舒服了,還被主管揶揄「到底真的還假,我當初懷孕怎麼沒妳這麼多毛病」。再加上,孕期各種狀況的個體差異本來就很大,有些孕期平順一路工作到生,也有人頻繁出血、腹痛需要請安胎假,甚至提早待產。因此,狀況多的孕婦很容易被誤會是仗著懷孕不想工作,或想請假又不早點提出來,被視為造成同事負擔的害群之馬。
也有懷孕八個月的媽媽哭著和我說,「能不能開診斷書提前讓她安胎待產,因為公司為了逼她自願離職,故意派給她大量的工作,熬夜加班都做不完」。每次聽到這些,我都會憤憤不平地想,「社會根本沒有要鼓勵生育的意思啊!」
再加上,目前法定產假天數相對很短(台灣:8週,中國、日本:14週),等於身體剛復原,好不容易適應新生命加入就得重返職場,緩衝期根本不夠。雖說現在有育嬰假,但現實上卻有很多人面臨想請不敢請、請了怕回不去的窘境。過去我也曾聽媽媽和我反應,育嬰假後回公司被故意調至不熟悉的單位,暗示她主動離職。
這些實際發生的情況都促使許多女性決定先在職場打拼,事業有成再考慮生育,但拼著拼著就過了適育年齡,卵巢功能自然衰退,受孕率下降,又得面臨「想生卻生不生來」的困境。
不單只是事業,女生懷孕後,許多稀鬆平常的事情也得犧牲妥協。比如想喝冰水被說小孩氣管會不好、想吃海鮮被說小孩皮膚會不好,搬家稍微快跑被說會動了胎氣,就連孕期有較劇烈的情緒起伏都不好,因為有可能響胎兒腦部發育......這些不正確的說法,一再地對媽媽們形成恐嚇。假設孕婦有所抗議,往往被一句「都要當媽了,懷孕才幾個月,忍耐一下又怎樣?」堵回去。
這也反映出,不管有無科學根據,大家還是認定母親要對孩子的健康負完全的責任。
甚至我還聽說過有高齡媽媽被指責,「就是年紀大才生,讓小孩免疫力不好,才會頻繁生病住院」。
萬一孩子罹患需要特別照護的疾病, 狀況就會更複雜。以我好朋友為例,即使產檢一切正常,夫妻雙方聽力也沒問題,孩子出生後仍被診斷中重度聽損,需要花更多時間和金錢帶孩子復健和早療。我一方面很心疼她工作和育兒兩頭燒,二方面則慶幸至少她後援充足,各式復健課程又有民間的雅文基金會資助。
但仔細想,並不是每對父母都有足夠的資源,也不是每種疾病都好有強大的病友支持團體提供協助,只要一個環節沒搭好,都有可能發生悲劇。好比前陣子爸爸悶死腦麻女兒的新聞,就是因為父母不堪長期照顧精神和體能上的壓力所引爆的人倫慘劇。身為產科醫師我得坦承,多精密的產前檢查都無法保證新生兒一定健康,很多女生也因此擔心萬一真的生出特別的孩子,社福能提供的協助有限,自己無力照顧又可能拖垮整個家庭。再加上社會對部分疾病仍有極深的歧視,比如自閉症、思覺失調症,許多人害怕冒此風險,自然寧可選擇不生。
另外,隨著社會氛圍改變,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方式漸漸被打破,這樣的轉變對男性來說是個不小的衝擊。在臉書上我就曾看過有先生抱怨,既要出錢養家,還得分擔家務,不能像自己的爸爸一樣,只要出錢,回家就可以當大爺,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我要強調的是,育兒和家務事本該是兩性共同分擔,上一代的男人實在有點爽。只不過對男性不公平的是,男尊女卑的錯誤觀念雖有所轉變,但社會普遍仍認定男人就得開車買房,才能娶妻生子。新聞媒體也常為了流量,一再轉載類似激化男女對立、強調男人該出錢的抱怨文,比如「人妻堅持住30萬月子中心,先生不付錢,就威脅離婚墮胎」、「年薪百萬,買不起北市房,女友吵到要分手」,我認為這些新聞不僅無助於兩性溝通,反而會降低生育率。就有男性友人開玩笑地和我說,現代的女生太難搞了,我才不要為了傳宗接代而被綁住下半生。
再來就是生得少,現代的父母相對投入更多資源在小孩身上,因此各種育兒學派和文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資訊當然能提供爸媽們許多參考,但有些教養專家一再強調幸福婚姻才是成功育兒的關鍵,某KOL更引用文獻表示單親的孩子考上大學的機率就是比較低,不僅狹隘偏頗且這種過度勾勒婚姻烏托邦,強化家庭價值的說法,反而會提高生育的門檻,讓許多男女認為,非得符合某些條件才能當個好爸媽。若夫妻不夠恩愛、沒信心天長地久就無法教出所謂「成功」的孩子。這種理論同時也會加深社會上對非婚生子女、單親子女的污名化,更嚴重的,會讓更多受困於不幸婚姻的男女,為了孩子而不敢離婚。
我一直認為,生育本不該鎖死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裡,我也不認為有所謂完美父母。任何人,不管你是單親失婚、未婚、同性伴侶,只要用心每個人都能當個稱職的家長,畢竟大家在育兒的路上,也都是見招拆招,陪著孩子一起摸索成長。也因此,我認為儘速開放單身女性、同性伴侶合法地使用人工生殖技術,是最實際且又有效提高生育率的做法之一。
要提高生育率大方向很簡單,讓想生的人沒有後顧之憂、安心地生,但細節卻是盤根錯節,極為複雜,比如更充裕且不限定女性的產假、完善的社福制度、對多元家庭(單親、同婚子女)更友善的社會氛圍等,這些都需要政府、專家、企業和民間倡議團體不斷對話溝通,而不是發發生育津貼,結婚補助或金鏟子就有用!
回到個人層面,身為一個婦產科醫師,我能做的是鼓勵女生,在懷孕中盡可能保有完整的自己,盡力破解各種捆綁住孕婦的迷思。對於想生育但還在猶豫的女性,則給予中性的諮詢和建議,比如參考AMH指數、排卵試紙,基礎體溫,並繼續在性別平等、多元成家的議題上發聲和努力。
家務分工理論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夫妻在家事分工上的箴言】
。
書名:『婚姻的幸福科學』
。
P1:先生參與家事
絕對需要妻子鼓勵與肯定,才會去嘗試他原本不擅長的事
P2:母親守門員理論
讓先生做家事,不可碎碎念按照你的方式來做,請協調與允許彈性
P3:男性表示,做了家事,妻子跟他們在一起會比較快樂,性生活上也會比較積極
。
我只能相信這些都是真的。
因為心理師家的家務是我全包,無法驗證。
家務分工理論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工作講座側記】
「我是不是一定要賺錢,才有價值?」
阿潑說:「應該很少有小孩子立志長大變廢青吧?大部分小朋友都想趕快長大、趕快變成大人,變成一個「有用的人」。」
到底是為什麼,現代人類從小就會被植入一個想法:你長大後一定要擁有一個職業,擁有在這個分工社會上的一個位置,一旦我們沒有擁有這個位置,就會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一個沒有用的人?我是不是一個廢物?
而這種自我懷疑常常出現在勞務難以換算的家庭主婦身上。
好多年前,我在中越邊境遇見一個小女孩,才 15 歲,背上已經揹著自己的小孩了。這個小女生,先問我有幾個小孩,我說我沒有小孩。她又問:那你結婚了嗎?我說我沒有。她再問:姊姊妳幾歲?我回 24。她說:姊姊你好可憐!妳 24 歲了還沒有小孩!妳真的是全世界最可憐的人!
#講座小筆記
#阿潑
#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
島嶼無風帶
——————————
前天晚上有事所以錯過了第一場阿潑的講座?
想了解更多關於年輕世代關於工作的省思?
沒關係!明天還有第二場工作精采對談!
|Hi Five X 工作|崩/後崩世代的社會實驗場:新世代工作者的處境與挑戰
▎時間:7/27 (六) 15:00
▎地點: Homeholic只想在家共享空間 台北西門
▎對談人: 白經濟 TalkEcon X 《#過勞之島》黃怡翎
小編先說,剩下少少座位,建議線上報名喔!
👉講座資訊&報名連結:https://lihi1.cc/PriCl
工作系列講座之一: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然後呢?
#阿潑的第一份工作
我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財經雜誌當記者。你知道那時候,臺灣最熱門的書就是理財、商管、致富(不像現在都是養生書),那時候的財經雜誌都會告訴你有關職場或成功是怎麼一回事,或告訴你為了成功或為了「不上班」你該做什麼投資理財,才能很快的累積人生第一桶金。
那就是我的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不停地去採訪「成功」的人,問他們怎麼在職場上或領域達到他們現在的地位,存到人生中第一個一百萬。
我記得,正好是試用期滿的那天,我到新生南路台大對面那家麥當勞,採訪一位台大研究生。我和他碰面、採訪這位社會精英,問他是如何累積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
我記得,那天是九二一大地震,同一天,有很多人累積一輩子的家業,在地震中化為烏有。
#到底直立行走是解放了雙手還是束縛了雙腳
為什麼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呢?其他動物,像螞蟻、蜜蜂也會工作,不是嗎?讓人類工作和其他動物工作不一樣之處,在於人類和工作的演化。
人的演化方向是從樹上下來,當人類開始學會直立行走,手就空出來了,開始可以靈活運用雙手,然後腦子變大,開始製造發明各種讓生活過得更好的小工具。
工具的定義是幫助我們以更容易、更有效率的方式取得資源的東西,讓人類有閒暇時間進行創造、創作,發揮想像力。
理論上,工具可以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但這些工具和創造物後來變成精美的陶藝品、貝殼項鍊,變成可以交換的商品。
而人類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複雜。
「採集者的生活,其實是最富裕的生活。」歷史人類學者薩林斯說。原始採集者一天可能只要花一兩個小時採集狩獵,部落人民一起分享蒐集到的食物,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去玩了。這樣的生活,有比我們直立、空出雙手、花這麼多時間工作、過著複雜的文明生活,還要「落後」嗎?
#談工作的自由選擇
菲律賓有一個國際知名的 Hacienda Luisita 部落。為什麼國際知名呢?因為當地農民為了爭取一塊可以耕作、自給自足的土地而向政府抗爭,菲律賓政府的反應是對他們暴力鎮壓、開槍掃射,引來國際關注。
有一些國際善心人士幫這些農民弄到一小塊地,讓他們可以在土地上種玉米裹腹,雖然地很小收入很微薄,但直到現在,當地警察、政客、黑道都還是會對這些農民施壓,去破壞農作物,甚至暗殺他們。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很堅強的守在土地上,想要保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為什麼呢?其實大部分的菲律賓人如果沒有土地,就沒有辦法替自己謀食,更別說是存錢,或是給下一代教育,有能力擺脫這樣貧困的生活。
他們要不就是忍耐,要不就是去都市當遊民乞討,或是第三種出路:把家人送出國。
台灣有大量的東南亞移工,在這裡從事我們不想做的基層勞動。台灣人一般不想從事的勞力工作,在他們眼裡,已經是很不得了的工作了--因為我們看到的東南亞移工,他/她都必須受過教育,出得起仲介費,才能來到外地工作養家。跟一輩子被綁在土地上的同鄉相比,他/她至少擁有工作的選擇。
剛剛說過我做過很多種工作,我當過記者、當過餐廳服務生、當過文字工作者,目前在當公務員,………但這是因為我太幸運了,我生在一個中產家庭,我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擁有社會資本,我可以選擇我要做哪一種的工作(雖然都賺得很少必須強調一下XD),或是擁有「繼續工作」或「離職不幹」的選擇。這種轉換、選擇工作的自由和階級之間的關係,是很弔詭的。
#勞動的社會價值與性別
應該很少有小孩子立志長大變廢青吧?大部分小朋友都想趕快長大、趕快變成大人,變成一個「有用的人」。
到底是為什麼,現代人類從小就會被植入一個想法:你長大後一定要擁有一個職業,擁有在這個分工社會上的一個位置,一旦我們沒有擁有這個位置,就會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一個沒有用的人?我是不是一個廢物?
「我是不是一定要賺錢,才有價值?」這種自我懷疑的話常常出現在一種人身上:家庭主婦。
大家有看過「逃恥」嗎?(註:《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台譯《月薪嬌妻》),它帶給我們的反思就是家務勞動的價值。我媽媽是一個家庭主婦,常常被我父親罵說,「我在外面辛苦工作賺錢回來給妳花,妳有什麼好抱怨的?」可是每一位主婦從早上睜開眼到晚上上床闔眼,她的工作是沒有停止的--煮三餐、帶小孩、洗衣服、拖地清掃家裡。這些工作是不是也可以被視為是勞務、計算出它的價值呢?
我讀人類所的時候,讀了很多和性別相關的研究。有一個研究是有關保加利亞的女人,保加利亞以前是社會主義國家,他們非常強調女人作為家庭母親的角色:勞務生產力,和生小孩為社會製造更多勞動力的生產力。這就是一個女人的經濟價值。
好多年前,我在中越邊境遇見一個小女孩,才 15 歲,背上已經揹著自己的小孩了。這個小女生,先問我有幾個小孩,我說我沒有小孩。她又問:那你結婚了嗎?我說我沒有。她再問:姊姊妳幾歲?我回 24。她說:姊姊你好可憐!妳 24 歲了還沒有小孩!妳真的是全世界最可憐的人!
我在非洲也因為不會煮飯、沒有小孩、沒有嫁人,而被貶低為「沒有價值的女人」,彷彿一個女人的價值,就在於她會多少家務、可以為社會帶來多少生產力(勞動力)。
換句話說,我們在討論「移工議題」的時候其實常常忽略了新住民。臺灣新住民在早期(例如「越南新娘」)其實是為了填補農村流失的年輕勞動力。像美濃這個農村,新住民女性其實是被當做勞動力、生產力來對待的,她們一邊要下田、弄菸草,一邊為這個村子增加人口。這樣的女人們,雖然她沒有名片,沒有辦法以月薪、年薪來計算她的付出,但你可以說她是沒有價值的嗎?
#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
#副刊講座小筆記
#內容太豐富了小編只記到一點點啊啊啊
#阿潑
島嶼無風帶
——————————
看完小編筆記,覺得副刊講座很精采嗎?
前天晚上有事所以錯過了第一場阿潑的講座?
想了解更多關於年輕世代關於工作的省思?
沒關係!明天還有第二場工作精采對談!
|崩/後崩世代的社會實驗場:新世代工作者的處境與挑戰
▎時間:7/27 (六) 15:00
▎地點: Homeholic只想在家共享空間 台北西門
▎對談人: 白經濟 TalkEcon X 《 #過勞之島》黃怡翎
小編先說,剩下少少座位,建議線上報名喔!
👉講座資訊&報名連結:https://lihi1.cc/PriCl
家務分工理論 在 雙薪家庭「家務分工」男女平等?! | 華視新聞20200928 的推薦與評價
現代社會大多是雙薪家庭,家事到底怎麼分配,實際問民眾發現,雖然男性越來越多人願意分擔家事,但大部分都是洗碗,收衣服等簡單工作,比較累的掃地、 ... ... <看更多>
家務分工理論 在 台灣已推動性別平等,沒有不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家事分工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如果說在當代「平權」已經成為人所皆知的理論,為什麼仍然由女性負責家務呢? 不妨想想,累積這麼久的文化,真的會在推動平權那一刻就消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