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看] 致青春,悼愛情:《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致青春》,是趙薇在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製作,她成了一位導演,一位作者,這個作品是她書寫自己的年代的小清新文學電影。原本稍微有一點忽略這部片,後來看趙薇在訪問時說了一句話:「我們的青春不就是那樣嗎?」,勾起我這個中年大叔對她的青春與自已的青春的好奇,在《藍色大門》後,我的青春幾乎停在那部電影中了。
《致青春》算是一種唯美流水帳、殘酷回憶錄,而最終是一種當代大眾在集體匱乏後的懷舊療傷。故事是一群18歲的大學生之間的校園愛情故事。18歲的鄭微終於如願考上青梅竹馬鄰家大哥哥林靜所在學校的鄰校,等她滿懷期冀地步入大學校園,卻遭遇打擊——林靜出國留學,杳無音信。鄭微倍感失落,患難時刻與室友阮莞、朱小北、黎維娟及師哥老張結下深厚友誼,同時富家公子許開陽對鄭微展開了瘋狂的追求,而備受男生歡迎的阮莞用她特有的清冷守護著對於心愛人趙世永的忠貞。一次偶然的誤會使鄭微與老張室友陳孝正結為死敵,在一次次地反擊中,鄭微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表面冷酷、內心善良的高材生,於是瘋狂地反擊演變為死纏爛打地追求,而陳孝正也終於在強攻之下繳械投降,歡喜冤家終成甜蜜戀人。當然,愛情故事總是有一百種理由讓情人分離,就像是《愛情白皮書》,當他們離開了教室,同時也離開了彼此哭哭啼啼笑笑鬧鬧的愛情,終將成為成熟懂事為了婚姻而愛情的大人。故事整體而言有點繁雜,不過幾個人物討喜,也就還挺喜歡看他們打打鬧鬧,這個「打打鬧鬧」也還真是青春阿(大叔我現在已經無法打打鬧鬧了)。
致青春,就是在致愛情。致愛情的100種樣子。
片頭的灰姑娘童話故事夢境之設計的並非無來由。「灰姑娘」一故事在世界範圍內廣為傳誦,構成了一個超地域、超民族的故事類型,其故事的原型是一個「等待王子『拯救』公主」的戲碼,普遍指涉女孩對愛情關係的渴望與自我秩序化,簡單講就是年輕小美眉努力改變自己企圖去符合男人的慾望期待。而這個夢境是一個開場白式的「疑旨」(problematique),灰姑娘情結(王雅慧、廖宏昌,2007):女人是否滿心盼望成為下個灰姑娘,穿上美麗的玻璃鞋,即使不合腳也要催眠自己這就是童話般的愛情?
電影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討論了愛情的橋段,初戀、單戀、冤家路窄、女同志、三角戀、失戀、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等等,巨大的、細微的、表現性的、隱含的愛情充斥在電影的每一個分鏡中,突然發現,趙薇的青春裏頭大約有90%都是愛情阿。愛情似乎是我們青春時間最重要的姿態,在走廊想你然後一聽到下課鐘聲就往外奔去,在宿舍與朋友談著你,失戀的晚上灌了10罐啤酒然後在陽台大吼,這就是青春阿。
不過,電影並沒有實現灰姑娘的願望,片中儘管女主角在大學時期短暫地穿了一下子地玻璃鞋,但青春「終將」逝去。離開校園後,主角們各自往自己的人生道路邁去,成為自己最不想成為、最討厭的那種大人。回頭看青春,淹沒上來的卻都是愛情,只有在青春時期的初嘗戀愛,才是真正的簡單、動人、直接、純淨的關係,好像只能在懷舊的愛情中,才治療這些80後青年面臨社會巨變的無根與失落。
女主角無法與男主角如王子公主般地在一起,大家都預料到了。女主角的好友死了(將要相親結婚的女孩,在婚禮前一晚,與大學時期男友約去看suede演唱會,意外車禍,象徵青春的愛情與大人的愛情之間的拉鋸),在一幕女主角在墳前獻花的鏡頭運動中,鏡頭將墓碑切的碎裂,只剩下三個不對稱的字,「青 春 愛」。
喔,原來致青春,是在悼唁愛情。那些我們終將逝去的愛情。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