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給札木揚胡圖克圖執照
札木揚胡圖克圖(Jamyang Khutuktu)即「康區三大香根(The Three Kyabgon of Kham)」中的「木里香根(Muli Kyabgon)」,係格魯(Gelug)派活佛傳承中較早出現的世系。1580年,第三世達賴喇嘛(1543-1588)至理塘寺弘法,遣弟子秋傑‧桑傑嘉措(Choje Sangje Gyatsho)至木里地區(今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縣)弘法,建木里寺;圓寂後,獲弟子追認為第二世轉世。第一世則回朔至宗喀巴(Tsongkhapa, 1357-1419)弟子洛卓秋炯(Lodro Chojung, 1389-1466),因他是宗喀巴弟子中「七札木揚」之一(札木揚在藏語中意為文殊,指藏區西部七位具「札木揚」法名者),故此世系名為「札木揚呼圖克圖」,清代理藩院記錄為「木里呼圖克圖」。
此份證書起始處所用長銜即是順治九年(1653)世祖皇帝冊封五世達賴(1617-1682)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拉呾喇達賴喇嘛」的藏譯。由於未見署名及用印,此件應是達賴喇嘛認證札木揚胡圖克圖的副本抄錄,其中除明述其最初兩世的法名外,亦述及第三世蔣揚桑波(Jamyang Zangpo, 1585-1646)、第四世阿旺貢秋(Ngawang Konchog, 1714-1719)、第五世阿旺盆措(Ngawang Phuntshog,年代不詳)。本證書是給予第六世阿旺巴丹嘉措(Ngawang Palden Gyathso,年代不詳),內容述及他正於哲蚌寺學習。全文雖未見達賴喇嘛的法名及年代,但以該世系傳承推斷,應是八世達賴(1758-1804)掌政時所頒賜。
達賴喇嘛給札木揚胡圖克圖執照
清乾隆年間
故機043560/043255
*****************************************************
「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專題演講資訊
講題:清代三世章嘉國師與宮廷藏傳佛教
講者:賴惠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時間:2021/02/05(五) 14:00-16:00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北部院區 文會堂
因應近日疫情發展,請注意以下事項,並務必配合:
1.實聯制登記入場,並填寫防疫調查表;
2.入場前測量體溫,額溫攝氏37.5度以上者,請勿入場;
3.出現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異常狀況及身體不適者,請勿參加;
4.自國外入境者,入場前須出示完成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相關證明文件;
5.現場聽眾以100人為限,13:30開始入場;
6.會場採梅花座;
7.參加者全程配戴口罩;
8.本活動將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公布之相關防疫指引,隨時調整。
本次演講提供公務人員學習時數認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色拉寺(藏語:སེ་ར་དགོན,威利:se ra dgon)位於西藏拉薩市區北郊的烏孜山南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由宗喀巴的弟子「大慈法王」絳欽卻傑在公元15世紀初創建。1982年,色拉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419年,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命弟子絳欽...
宗喀巴弟子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色拉寺(藏語:སེ་ར་དགོན,威利:se ra dgon)位於西藏拉薩市區北郊的烏孜山南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由宗喀巴的弟子「大慈法王」絳欽卻傑在公元15世紀初創建。1982年,色拉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419年,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命弟子絳欽卻傑在拉薩北郊的烏孜山南麓創建寺院,命名為「秦清林」,藏語意為「大乘洲」。因附近多「色拉」(藏語意為酸棗林),故又通稱色拉寺。建寺後不久,宗喀巴即去世。因為之前他還興建了甘丹寺和哲蚌寺,故此人們將三寺並稱為「拉薩三大寺」。色拉寺的規模宏大,依山就勢而建,寺前有流沙河流淌而過。寺院占地約11.5萬平方米,建築以措欽(集會)大殿、眛扎倉、傑扎倉、阿巴扎倉等主體建築為中心,穿插布置了數十座康村(僧舍村落,由一群同鄉的僧人所組成)。雖然建造時並沒有進行過規劃布局,但由於建築的外觀顏色一致,主體建築形體高大,因而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使整座寺院顯得主次有序。寺內所有屋舍均為石木結構,屋頂覆阿嘎土,白色外牆的上部裝飾紫黑色貝瑪草,具有濃郁的藏式風格。位於寺院東北部的措欽大殿是全寺的管理中心和主要集會場所,也是寺內最大的殿堂。它建於1710年,平面為方形,由殿前廣場、經堂和五座拉康(佛殿)組成,占地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經堂高2層,中部用長柱頂起為天窗,可以採光。四周為短柱,構成相對低矮的空間,用以供奉佛像。經堂的後部有三座佛殿,居中者供奉高6米的強巴佛(彌勒佛)鎏金銅像,其餘供文殊菩薩、宗喀巴師徒三尊、絳欽卻傑、十一面千手觀世音菩薩等尊像。大殿的殿頂為漢式風格的歇山式頂,覆以鎏金銅瓦,裝飾寶盤、寶珠、神鳥、寶幢等。色拉寺中最大的扎倉(經學院)是傑扎倉,建於1435年,18世紀初進行過擴建,目前面積約1700平方米。它的經堂由100根柱子支撐,殿內密布著壁畫和唐卡。在經堂的西部和北部建有五座佛殿,內有許多活佛靈塔和造像。比傑扎倉略小一點的是眛扎倉,建於1419年,後被雷火燒毀,1761年重建,現面積1600多平方米。
小昭寺(Ramoqê Gönba),藏語稱為“甲達繞木切”,位於西藏拉薩八廓街以北約500米處,始建於7世紀中葉641年(藏曆鐵牛年吐蕃松贊干布時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現有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寺內主要供奉了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另有諸多珍貴文物。因此196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昭寺藏文叫燃木齊,小昭寺的名聲和規模都比不上大昭寺,也沒有那麼熱鬧。但是別有特色。小昭寺歷史上幾經火焚,現存的小昭寺的建築大多是後來重修的,只有底層神殿是早期的建築,殿內的10根柱子依稀可見吐蕃遺風:上面鏤刻著蓮花,並雕有花草、卷雲以及珠寶、六字真言。小昭寺主樓三層,底層分門庭、經堂、佛殿三部分,周圍是轉經廊道,廊壁上遍繪無量壽佛像。頂層是漢式金瓦,金光閃閃,拉薩各個方位均能看到,蔚為壯觀。小昭寺建築風格融合了漢藏式建築特點。最初的寺廟管理也是由漢僧主持,所以說,小昭寺不僅是西藏最早的寺廟之一,而且是漢藏兩個民族團結友誼的象徵,在漢藏民族關係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八廓街是為了建築大昭寺,並隨著大昭寺的發展而建設和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下令在臥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時在湖邊四周修建了四座宮殿,與嬪妃臣民移居宮殿親自監督大昭寺工程的進展。四座宮殿即為八廓街最早的建築。大昭寺建成後,引來了眾多朝聖者朝拜,日久逐漸踏出環繞大昭寺的一條小徑,為最初的八廓街。寺院周圍陸續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築,為遠道朝聖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15世紀後,大昭寺成為佛教傳播的中心,其周圍相繼出現僧人宿舍、宗教學校、小寺廟建築,眾多信佛者遷居大昭寺周圍生活,街上逐漸出現了大量民居、店鋪、旅館、手工作坊等設施。隨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傳佛教認為,以大昭寺為中心順時針繞行為“轉經”,表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釋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為拉薩三大轉經道(大轉、中轉、小傳)之一。後又出現了來自蒙古、漢地、喀什米爾、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地區和國家的眾多商販、香客、遊民,發展成為集宗教街、觀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業街和購物街於一身的街區。
宗喀巴弟子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色拉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由宗喀巴的弟子「大慈法王」絳欽卻傑在公元15世紀初創建。1982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其為人熟知的功課是辯經,且向遊人開放。雪頓節是哲蚌寺的最大的宗教節日,清晨展覽巨幅佛像唐卡畫,接著舉行藏戲會演,早已成為拉薩地區的最大節日之一。
宗喀巴弟子 在 谁是宗喀巴大师?他的修持法门为何能饶益众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1年前,上师H.E. Tsem Rinpoche 于2010年的燃灯节,给 弟子 讲了关于为何能将 宗喀巴 大师视为本尊,以及他的修持法门如何帮助我们成为更好、更快乐的人 ... ... <看更多>
宗喀巴弟子 在 做諸功德,紀念被尊為“第二佛陀”的宗喀巴大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甘丹廿五之供——燃燈節 藏歷十月廿五日,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紀念日。為紀念宗喀巴大師弘法利世的偉大行誼,贊頌其在藏傳佛教發展中的豐功偉績,后代弟子們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