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況轉播 #當咖啡師成為斜槓主廚
Fine dining吃多了會不會變成fine dining大廚?
那晚坐在「J&J Private Kitchen 私人廚房」裡,吃著「Fika Fika Cafe」的老闆夫妻James與Maggie的菜,我思索這樣的可能性。
答案理應是「不」,吃飯與做菜是兩碼事,烹飪是一門技藝,專業訓練與家庭實踐很多方面不能相提並論;然而,專業烹飪與家庭烹飪又有許多共通點,依循時令挑選食材,表現食物最適之姿,菜色的組合、調配的創意,則訴說掌廚者的個人身世。都說,家宴才是最難能可得的精緻宴席,許多傳世好菜來自大戶人家的餐桌上,例如江太史之於粵菜、譚宗浚之於官府菜(譚家菜),以及現時仍活躍的黃婉玲老師之於阿舍菜。
將家宴公開,成為售位的餐會,則是一種自我挑戰。
#斜槓主廚開菜單
James是咖啡專家,愛吃愛煮也出了名。他常常在臉書「放閃」,咖啡烘焙工廠的員工餐、家裡的日常便飯,都是他對於美食的表白。
身為他其中一位飯友,多年來和他一起尋吃覓食,我非常清楚James對於「吃」蘊含了多深的熱情與執著,那執著是在生活各方面、全家大小一起參與的。而這份執著,不論他身為咖啡品牌的創辦人、咖啡的製作者,或者資深的吃貨、認真的品嚐者,或者進一步轉換,成為他自稱的「斜槓主廚」,精神都一樣。對一切細節較真,好還可以更好。多花一分心思,就是fine的基本涵義。
好比,為了一道秘魯酸橘汁醃魚(ceviche),特地搜羅全台僅有的番椒(rocoto pepper),浸入核桃木煙燻過的椰奶,和檸檬汁漬過的干貝一起吃,椒香徐徐,刺辣浮現,十分優雅均衡。
好比,為了搭配甜厚的台南肉臊,特別選用比日本米不甜的宜蘭小農越光米,現場用雲井窯土鍋炊煮。台南肉臊的原始配方來自黃婉玲老師,James再調整成自己的版本,費工手切葛瑪蘭黑豬的豬皮,燉煮出黏唇的膠質,焦糖醬香濃郁,入口卻清清爽爽,簌簌幾下落喉。配菜也有玄機:溏心蛋是咖啡口味的,還有一塊J&J有名的煎鴨肝。
喜歡川味的James,也不忘露幾手麻辣辛香。他用四川特有的菜籽油來做油潑辣子,爆過蔥、洋蔥的熱油沖進乾辣椒粉、花椒、熟白芝麻,再拌上先醃好的萵筍,萵筍固然脆,紅油香更繚繞。燒滾的菜籽油若沖進蔥末和青花椒,就成了椒麻醬,和雞腿捲、鮑魚片、豌豆粉構成升級的椒麻雞。那麻啊!是新鮮年輕的四川青花椒,冷冽的柑橘芬芳中,舌頭漸漸不能動彈,怎麼覺得比在成都吃到的還麻!
去年訪了二次成都,我都與James同行,這天他端出的麻婆豆腐,可真是成都回憶:以牛肉臊子製成,展現該有的「麻辣鮮酥嫩捆香燙」。這句訣竅,是我們在成都「如意宴」學到的,來到自己擺的宴席,James捨棄白飯,改搭他特選的苗栗客家媽媽蘿蔔糕,和鱈魚白子,刻意堆疊出更豐富的食感和與眾不同的趣味。
創意的拼貼,還出現在最後一道「土鍋燉蔬菜」。由法國鄉村菜「蔬菜燉肉火鍋」(pot au feu)變奏而來,這原本是詹宏志先生在「南國宣一宴」的一道湯品,以自製五花鹹肉和大白菜、紅蘿蔔燉煮而成,James學起來後,則再一次變奏:把五花鹹肉替換成獅子頭!言之成理耶,像是蔬菜變多的清燉獅子頭,也像是中式情調的pot au feu。James做獅子頭,使用東寶黑豬,粗剁細斬,肥瘦比是六比四,下鍋後脂肪溶出,會變成七比三,成品鬆化、柔嫩、香甜。
另一道出自詹宏志先生的菜品,則是「宣一牛肉」。這道王宣一女士《國宴與家宴》裡的名菜,材料很簡單,牛腱、牛筋、豆瓣醬油、豆瓣醬、紅砂糖,工序很繁瑣,必須反覆煮開、關火,耗費三、四天,才能得到膠質滿滿的一鍋棕亮牛肉。這道菜,James反覆練習好幾年,才過了詹先生這關。James版的宣一牛肉,用上牛腱心、三叉筋,在萬和醬油、豆瓣醬與二砂之外,還添了一點點紅酒,依舊呈現純粹的醬香與直接的鹹味,肉與筋都一抿就化。詹先生這晚也是座上賓呢!
#咖啡即是美食
最後,James回歸咖啡本行。他特地復刻2013年北歐盃咖啡烘焙大賽的冠軍咖啡,服貼柔軟、果酸輕揚,竟有些紅茶感;他也真用了紅茶,使用魚池「莊記茶葉」少東莊瑢璞去年奪得日月潭紅茶評鑑台茶十八號特等獎的作品,做成鍋煮奶茶,煮的時間拉長,不加糖也有焦糖感。
還有極美味的提拉米蘇,出自咖啡師之手真不是蓋的!重要的咖啡酒糖漿,採用Fika Fika專門調和牛奶的經典綜合咖啡豆「卡布里布理」,以及聖露西亞十二年萊姆酒,灑在表層原本是可可粉,則改以Fika Fika為吳寶春師傅客製、一款飄散可可香氣的咖啡粉。一叉戳到底,咖啡烘焙香、糖蜜感、堅果風味一齊爆發,所有素材魅力全開。
James常說,咖啡即是美食,美食即是咖啡,什麼意思?飲與食互相涵養,互通有無,一通百通。咖啡師、吃貨、斜槓主廚,不是分身,也都是同一個人。
宏固里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剛剛收到【#Netflix】的消息,去年國片票房冠軍《#孤味》將在 2 月 5 日上架 Netflix ,此時間點當然是朝著農曆春節而來,至於去年 Netflix 放在這個檔期的作品,則是鍾孟宏的《陽光普照》。
對於《孤味》登上 Netflix ,以本片拿下金馬影后的 #陳淑芳 表示:「非常開心全世界都能看到《孤味》,把台灣女人持家的精神讓全世界都知道。」導演 #許承傑 則說:「透過 Netflix 將《孤味》同步分享給全球觀眾是很重要的里程碑,電影目前為止在香港、日本、韓國等亞洲國際影展放映過,我們也很期待國際上其他國家地區對於本片的感想。」
Netflix 的影響力有目共睹,《陽光普照》也透過 Netflix 的傳播,增加北美觀眾、影評、媒體等看見作品的機會,同時替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國際電影拉抬一定的聲量。
而《孤味》於去年 11 月 6 日正式上映,目前仍在院線熱映,朝著 2 億票房前進,尚未看過此片的觀眾也能趁現在進戲院,待上線 Netflix 後再重溫。順道一提,昨天【丹眼看電影】曝光的 60 位影評人選出的 2020 年度十大電影計畫,在加權分數過後,《孤味》高居第 8 名,完整榜單可點此觀看👉 https://2020.dlc.tw
📝以下附上我去年撰寫的《孤味》評論,提供影迷參考。
「不論做什麼事情就要專心一致,要用心,這樣所有事情才會順著來,這就叫做孤味。」2017 年,台灣導演許承傑交出了 30 分鐘的短片《孤味》,由陳淑芳飾演片中主角,以「蝦捲」之味帶出台灣上一代人的家庭酸甜滋味。事隔 3 年,同名劇情長片也問世,並一舉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女主角、女配角等 6 項大獎,從短片走到長片,許承傑這份家庭醍醐味確實有一套。
許承傑是善用影像說故事的導演,開場戲便將陳淑芳的角色刻畫立體,陳淑芳游刃有餘的在早晨漁市走動,挑魚、抬槓、殺價,陳淑芳在販商間的份量極重,人人都需敬三分,許承傑僅用一場戲便將角色的俐落與強勢描繪而出,確立了「台南地頭蛇」的女性主場,讓觀眾秒瞬進入《孤味》的女性世界,建立陳淑芳掌握的主導性,而後續的角色曲線則能順勢推展,此開場是導演與演員的默契展現,相當夠水準,戲味十足。
揮別開場戲之後,《孤味》在陳淑芳(女性)的壽宴與龍劭華(男性)的死亡中展延故事,透過父親/丈夫的離世開啟家庭甚至家族(林家/陳家)間的對話與對立。在此陳淑芳久居台南的「孤單滋味」就慢慢飄散而出。壽宴本該歡歡喜喜,陳淑芳是餐廳老闆能掌握話語權(縱使已經將經營權遞給小妹),自在作主菜單,但女性的「自主性」,仍被男性突發的死亡掩蓋。這場壽宴迎來的死亡,揭示的是纏繞陳淑芳幾十年,揮之不去的男性幽魂。
或許大膽一點地進一步說,父親/丈夫角色的空轉,就成為推動《孤味》女人心事的主軸之一。雖然片中的男性看似是缺席的,但埋藏在雌性表層底下的,實則是雄性(父權)的生與死。甚至某程度來說,在上一代的傳統家庭中,陳淑芳這個角色所代表的,是仍被禁錮於父權底下的某種女性集體意識,就與開場在早晨漁市的強勢拉開距離,「獨守空閨」的「孤味」與女兒們的難解習題,就成了《孤味》黯然神傷的底蘊。
而在短片中礙於篇幅關係,僅深入刻畫陳淑芳的角色,到了長片就有了底氣好好編寫其他角色的發展,於是觀眾能看見編導試圖在後輩女性角色放入當代視野。謝盈萱飾演浪漫不羈的大姐翻轉了性別窠臼,這條線複雜的男女關係,謝盈萱始終掌握主動,隨著時代推進,女性不再是附屬,能要求離婚、能流浪各地、能主動親吻男性、更能向男性說教;徐若瑄飾演的二姐則在傳統女性意識下穩固家庭,且不只是女性的努力,男性在這條線也起了作用,徐若瑄與張翰因工作分居台北、台南,因兩人的溝通與包容,一白一黑、一明一暗,恰如其分地維繫起因距離、價值觀相左可能瓦解的家,便走向與陳淑芳截然不同的婚姻關係;小妹孫可芳年紀輕輕則承繼家業重擔,此外也成了陳淑芳和丁寧(丈夫的外遇對象)的溝通橋樑。
關照這些女性角色,或許能聯想於李安的《飲食男女》,三位女兒都代表了某種女性群體,是男性導演視角下的女性樣貌,且極其呼應時代。更重要的是,這群女性某程度就算被上一代籠罩,仍長成自身的獨特模樣,許承傑舉重若輕地化解家庭與成長間的因果循環。
隨著劇情鋪陳,最需解開的是陳淑芳對丁寧的女人心結,而與其說將矛指向丁寧,更像是陳淑芳的自我療癒。這條線的關係轉折,許承傑先是利用連結生人與亡者的橋墩(片中的靈堂位置使得祭拜者都須過橋)讓兩人首度碰面。在此許承傑的構圖是精準的,陳淑芳位在橋上,丁寧則居於坡下,無論是正宮/小三,或是台南主場/台北客場的關係,皆暗示了兩人的上下態勢,當然,也映照了前者強勢、後者婉約的個性。光是這場戲,角色不用一句台詞,許承傑便利用影像給出諸多細節,是漂亮的一筆。
而後兩人的關係逐漸從上下扭轉至平等,尤其在關鍵的廟宇戲,在神佛面前,丁寧手持線香與陳淑芳平起平坐,這才透入陳淑芳的心房/防,讓陳淑芳與自我的和解有了可能。
最終,陳淑芳將自身秘密如告解般攤向女兒們,釋放自我,開悟式的由內將男性幽魂轉移給丁寧承接,而丁寧與謝盈萱淚水中的相知相惜,皆化做某種溫情的延伸,《孤味》在片尾就以交叉剪輯的方式,道出和解與放下。此等處理手法是好是壞,則見仁見智。
至於陳淑芳在葬禮之後便自由自在,禁錮女性的牢籠(男性),隨著火化大體的烈焰一把燒去,坐上象徵自由的計程車,這時再度於計程車內高歌「青春的味,酸甘甜。」許承傑鏡頭一轉,望向悠遠而深沈的大海,結局、開頭的海港與計程車,成了首尾呼應的遙相對望,經過 2 小時片長的鋪墊,陳淑芳的角色心境就此截然不同,開場的強勢轉化為放下,女性的浪潮在《孤味》中反覆拍打,洗滌過後的靈魂,寧靜而安穩,縱使海面底下暗藏洶湧,但許承傑顯然給予這群女性角色不明而喻的溫柔,是本片最令人動容的筆觸。
綜觀全片,許承傑緩慢且有力地拆解家庭關係,一針一線細細交織出台南家庭無法言說的婚姻/父女風暴,兩代女性的生命,因男性而不可承受之重,便如千鈞鼎般的存在。而《孤味》則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步利用這千鈞鼎烹煮台南蝦捲、台北咖啡館軟糖,從人情、地域的差異性中,熬煮出家人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鹹甜滋味。
類似的作品調性能對標是枝裕和的《橫山家之味》,去年香港也出了一部《花椒之味》,這些作品都以食物喻情,走入家庭、感知人心,而作為一個初執劇情長片的導演,許承傑雖然沒有走出新意,但也四平八穩地說完一場女人心事。
女人柔似水、堅如鋼的百種姿態,在《孤味》中鮮明而細膩,是許承傑對女性角色的細膩觀察,而這份台南女性的家鄉味緩緩飄香而出,療癒且道地,成了今年台灣電影特別的存在。
#過年配蝦捲
宏固里蘊 在 賴峰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走尋媽宮城
媽宮城,又名「光緒城」、「澎湖城」,肇建於清光緒年間,由時任水師總兵吳宏洛督建完成,自此澎湖軍事防禦更加鞏固,同時奠定今日馬公城市發展的初基,也是澎湖開拓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這裡有開台第一座媽祖廟-天后宮,有全台最古老的市街-中央街,有不曾枯竭的四眼井,有歲月斑駁的古城牆,更有風華再現的眷村文化,媽宮城豐富的人文歷史,是澎湖深厚文化底蘊最佳的見證。
今年是文化旅遊年,縣府結合「歷史文化」與「旅遊景點」兩大要素,推出系列旅遊活動,「走尋媽宮城」即為文旅年重點活動之一。
縣府並規劃「古今往來走尋媽宮發展史」及「再現媽宮闔澎歷史話風華」兩大旅遊路線,期使遊客探訪古城時細細品味那些過往的時光與故事,走過現代的馬公,領略往昔媽宮古城的風華。
為了培訓導覽解說人員,加強人員文化素養,強化導覽品質,縣府辦理導覽解說員甄訓,為學員介紹澎湖四大戰役、媽宮歷史文化,並帶領學員進行實地導覽解說敎學,共有13名學員通過考核,我頒發結訓證書和紀念徽章,以茲嘉勉。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旅遊市場幾乎停擺,澎湖因防疫有成,成為難得的觀光淨土。隨著近日疫情趨緩,觀光景氣逐步回溫,澎湖也開始享受防疫得當的紅利。縣府會以最快的速度重整觀光市場,吸引更多遊客來澎深度漫遊,體驗海島生活,營造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樂活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