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前幾天突然摸到孩子的脖子摸起來有一顆一顆不知道是什麼?
該不會是腫瘤吧?」😨
這是一位2歲半的小哥,來打預防針媽媽順便問到。
阿庄酥酥大手一摸,果然摸到3顆花生米大小的東西,
難怪媽媽會緊張了!
門診中常常能看到爸爸媽媽因為這樣的問題帶著小孩來,
這些出現在脖子附近一顆一顆的東西,
通常就是所謂的 #淋巴結,
最常摸到的地方是枕骨後及頸部,
有彈性且不會痛,
它們其實就是免疫細胞們的基地,
裡面儲存了許多對抗外來微生物的淋巴球或白血球等等,
一般在嬰兒時期因為接觸外界環境少,
淋巴結比較小,
加上營養好脖子附近都肥一大圈🤣,
連脖子都沒有所以通常是摸不太到的~
但隨著小朋友長大,開始接觸到各種細菌、病毒🦠,
淋巴結會慢慢增大,
再加上長高後身體脖子都拉長,把肥肉都拉開之後,
就容易被看到或摸到了!!
小於5歲的小朋友有將近一半的人可以被摸到脖子有淋巴結,
另外就像上面說的淋巴結是免疫細胞的基地,
所以感冒生病時淋巴結會因為免疫細胞聚集而再稍微變更大,
就會更容易被摸到或看到,
感冒好了又會慢慢變小,
這是相當普遍的現象通常不用太緊張的!
下面重點來了
⚠#什麼時候該就醫?👨⚕
1⃣ #會痛的
會疼痛的淋巴結通常代表淋巴結本身在發炎中,
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
2⃣ #太大或快速變大的
通常小朋友被摸到的淋巴結直徑大約1公分左右,
超過1.5~2cm 以上的淋巴結,建議接受檢查找原因。
3⃣ #伴隨發燒、#體重減輕、#臉色發白、#盜汗等現象
自體免疫疾病或是淋巴癌常會伴隨以上症狀,
也需要好好檢查唷!
接下來回到這位小朋友,
摸起來淋巴結一共有3顆,但不會痛、大小約1cm,
沒發燒、活力好、體重沒減輕,
鼻腔、口腔和耳朵看起來都正常,
也沒有蛀牙,
所以就是屬於正常的狀況囉~
只需持續觀察是否有繼續變大或疼痛再就醫檢查即可
📣最後小提醒
以上內容都是for 小朋友的
#如果是青春期以上的小大人或成人摸到頸部有腫塊,
#就建議直接就醫囉!!
不小心又打太多字了 下課 😇
嬰兒臉色發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龍姑娘話健康】夏日炎炎食物中毒的預防與應對
正所謂病從口入,大人或小孩子都曾試過吃了不潔或含有病毒的食物後全身發冷、腹部疼痛、拉肚子等狀況。現在正值夏天,天氣炎熱,食物如果存放不當,就會變質,一旦食用不當很容易引起腹瀉。最近身邊有好幾位朋友,包括成人、小孩,吃了餐廳懷疑沒有煮熟透的食物後,腹痛腹瀉,有痛到臉色發白冒冷汗,緊急送醫的慘烈個案。
腹瀉的成因有許多,症狀也分輕重。大部份的腹瀉都是由病毒性感染而導致,例如小孩吃手或手不潔去拿食物,而小孩在口腔期喜歡咬玩具的期間就特別容易發生。病毒性感染的腸胃炎比較常聽到的是輪狀病毒,但孩子如果有接受輪狀病毒疫苗,那麼再感染時,症狀會減輕,而這種病毒性引起的腸胃炎主要是靠自身免疫力康復。另有一部份是細菌性感染,例如生雞蛋或雞蛋製品有可能含有沙門氏菌,我們有時候會聽到聚餐後集體食物中毒等,除了腹痛、腹瀉外,常常會合併嘔吐,發燒,通常三天左右會慢慢好轉,但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狀通常較嚴重,有一些會惡化成腹膜炎或其他嚴重併發症。
病毒性腸胃炎的大便通常比較稀、黃、清水狀,細菌感染的腸胃炎可能比較黏、臭、綠綠的或伴有血絲。若患者出現血便、或腹瀉次數超過六次以上,瀉到出現脫水症狀,例如嘴唇乾燥、8小時內都沒有尿,就需要就醫,由醫生判斷嚴重度,醫生會跟據狀況評估補液或給予藥物治療。(當然需要留意的是,如排便習慣改變,大便顏色變白色,或者血便,伴隨體重下降等等,也可能暗示身體有其他疾病,不一定只是吃錯東西而已,就不建議在家自行觀察,需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吃母乳的嬰兒,若一天大便許多次,這是正常的,但也要注意母乳儲放及解凍的方式,避免嬰兒進食變質的母乳。如果不是餵母乳,吃奶粉有腹瀉症狀,就有可能是牛奶蛋白過敏。
此外,常常見到家中老人因食物吃不完,將之塞滿雪櫃,熟食和生肉在雪櫃中混合亂放,這樣不但起不到保鮮作用,甚至還會引起食物變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食物安全原則是,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以有蓋的容器貯存食物,分開生食熟食,食物要完全煮熟,特別是雞蛋與家禽肉類。若食物並非立即進食,最好在兩小時內把熟食及易腐壞的食物放進雪櫃,冷食存放的安全溫度在攝氏4度或以下;同時不應把剩餘的食物保存在雪櫃超過三天,不應翻熱超過一次。
不管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的腸胃炎,最好是以支持療法為主,只有在預防瀉到脫水情況出現時,才考慮使用止瀉藥物。所以,如何陪伴病人/病童渡過生病的日子是非常重要的。腹瀉的居家照顧主要都是補充體液,預防脫水。若是喝母乳的嬰兒,不需要停止母乳,繼續正常份量餵食即可。若是喝配方奶的嬰兒,則可以暫時改喝無乳糖奶粉,直到腹瀉停止3天後,再換回原來的,或聽從醫囑。若是幼兒或長者,在補充電解質及水份時,可以考慮到藥房購買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用予補充。有些家長會讓小朋友禁食,但若孩子有饑餓感,一般都是可以吃熟蘋果、米粥、白麵包等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順其自然少量多餐的吃,才能讓腸胃逐步康復。若是孩子完全吃不下,可以煮稀粥後,撈取上面的米湯加鹽,當成水來喝,由於在腸胃炎期間,我們的小腸還是有吸收葡萄糖和鈉離子的能力,這種稀鹽米湯的做法,可以預防脫水,也可以吸收一點點的營養。
嬰兒臉色發白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搖阿搖…搖到腦出血?! 過年了,親戚別這樣搖晃我的寶寶》
2個月大的寶寶哭鬧不停,心煩氣躁的爸爸,邊搖邊晃安撫兒子,結果搖晃力氣過大,搖斷男嬰腦血管,造成左腦週邊神經撕裂傷。雖然寶寶大聲哭鬧後突然不哭了,但全身癱軟、臉色發白,家人嚇得送醫急救,醫師診斷是搖晃過當造成的「嬰兒搖晃症候群」,未來恐怕要面臨弱視和肢體不便、發展遲緩。以下這些動作,都可能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群」,大人要特別注意: 1.晃動:雙手抓握嬰兒腋下,前後來回晃動;用力搖晃嬰兒;搭乘交通工具時,因外力造成嬰兒頭部劇烈搖動;使用垂直式嬰兒彈簧搖床來安撫孩子或讓他入睡,有些垂直式嬰兒彈簧搖床按壓搖床頭部位置上方的扶把,彈震力最大,用力按壓時甚至會把嬰兒彈出來。 2.旋轉:抱著嬰兒像旋轉木馬般旋轉 3.撞擊:甩嬰兒耳光 4.拋接:上下拋接嬰兒,或將嬰兒直接拋到床上。 5.翻滾:將嬰兒架在肩膀上或坐在大人膝蓋上時,嬰兒突然向後用力翻躺。 6.沒有支撐:抱嬰兒起床時沒有以手支撐嬰兒頭頸部。寶寶情緒不穩哭鬧時,不少大人會失去耐心,如果安撫很久,情況還是沒有改善,爸媽不妨試著把寶寶放回嬰兒床,到外面透透氣,等自己心情平復後,再回來抱著寶寶,輕聲安慰,避免在失去耐心的狀況下,用力搖晃寶寶而不自知。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
感謝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吳俊厚專業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