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
媒體近用權更正權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書心得 #好書分享 #AI未來賽局
■【科技觀察:輝達黃仁勳驚世騙局的背後思考:關於AI二三事】
📍好讀網誌版:https://reurl.cc/xGR5Y1
AI到底能栩栩如生到什麼程度?
最近科技圈一大話題,應該就是 #Nvidia輝達創辦人黃仁勳的驚世騙局!事隔四個月,黃仁勳突然說,輝達GTC大會上演講的那一位,不是自己,而是 #AI虛擬影像!
媽呀,左看看右看看,真的看不出什麼破綻,這四個月沒人發現原來搞半天講話的人是假的,是AI分身,驚悚指數百分百!
話說為了要讓AI虛擬分身不會被識破,輝達也是煞費苦心,先幫黃仁勳拍了數千張照片,
甚至連背後的場景也製作了將近8000個3D物件,動用了34位3D設計師和15位軟體工程師才完成這場驚世騙局,讓數位老黃在演講時能有正確唇形而且在各種角度光線下都毫無破綻。
其實AI虛擬分身這樣在電影中才會看到的橋段,已經越來越可能成為我們的平凡日常,繼韓國去年底誕生首位AI主播之後,中國最近也有一位虛擬KOL「翎Ling」人氣超夯,
不僅特斯拉、時尚雜誌Vogue都搶著和他合作,目前微博粉絲人數在短短經營一年多已經有15萬人,比不少真人KOL還高!(真令人傷感…我…我檢討XD)
虛擬偶像的誕生,或許跟Z世代從出生就活在數位網路世界中有關,對他們來說,這或許就跟動漫人物差不多,有趣最重要!
不過真人透過AI變成虛擬分身這件事情,我覺得就比較值得三思考量,雖然技術大突破很令人開心,不過未來當任何人都可能被建模做出AI分身,
以後眼見為憑這句話可能不再可行,對我們一般人來說,要如何能辦別本尊而不受騙真的蠻不容易的。
試想,如果今天不肖人士盜用美國總統拜登肖像做成AI虛擬分身,對外散布錯誤的政策消息,例如要跟中國開戰(?),或是突然辭職(?)這種足以撼動國際政治和金融市場的假消息,將會造成多大的災難?
更不用說現在詐騙猖獗,不少KOL受害遭盜照片去推銷不實產品或投資,未來不只盜照片加群組,而是一個活生生假的你,在影片中說著可怕的錯誤的話,這想到就令人毛骨悚然(影片要怎麼辨真假怎麼澄清?)
這也是為何隨著AI技術進步,反而出現許多討論是否應該進行管制的聲浪,前一陣子看了一本書《AI未來賽局》,這本書是美國知名定量未來學家、史登商學院策略遠見教授Amy Webb(艾美‧韋伯)所寫,
他在2006年創辦未來今日機構(Future Today Institude),研究側重人工智慧、新興科技、數位媒體、以及科技帶來的影響和契機,對未來的預測被紐約時報、CNN等國際知名媒體特別報導,這本書也入選2019年金融時報與麥肯錫最佳商業書。
他在這本書寫得最精彩之處,就是對於AI的未來分別寫了三種預測情境:#樂觀、#務實、#災難,其中樂觀務實就不多說了,畢竟我們都知道AI能帶來的商業效益和生活便利性,但災難呢?
他寫得非常令人驚嚇,他認為當AI被不當人士作不當運用時,很可能成為控制人類的工具,甚至終結自由多元主義思考,讓專制極權成為主流,而人類難以掙脫。
也因此,他提出兩項警告,大聲呼籲 #AI應該是公共財,該由政府建立管制,而非各個私營企業各自發展作為生財工具,
另外他也特別強調目前AI發展正迅速把力量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未來強者越強,弱者越弱,而我們普羅大眾,無庸置疑,將會是弱者那一方。
他悲觀預測的論點會不會實現?這或許還有很多爭議空間,又或者我們也不該因噎廢食,從此對於AI抱持恐懼,這都不健康;
不過他所提出的擔憂與觀點,對照著AI如今已經可以以虛亂真,到底我們的社會,或者政府是不是應該更正視這樣的問題和超前佈署,又或者說,我們所有人,是不是應該先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仍是很重要的。
科技總是跑在法律與社會制度之前,這也是科技能推動進步的力量,只是這股力量如果被不好的放大,對人類來說也可能是種災難,人類如何善用科技,而非被科技玩弄,真的是我們從古至今的課題啊。
媒體近用權更正權 在 WorkFace Taipe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月例會】以 「進化」實踐文字與美感意識的日常革命!
隨著奧運賽事的落幕,球星選手的周邊商品也陸續推出,不過當中的設計美感卻造成巨大的爭議討論,而「美感意識與素養」的話題也再次成為大眾的注目焦點...
在這個疫情微解封的盛夏八月,WorkFace 邀請到台灣字體設計領頭新創 justfont 的多媒體設計師 巧育,和我們一起討論在近幾年備受關注的「美感素養」議題中, justfont 如何從黃金圈的定義企業核心理念,並逐步推行於各項專案企劃中,讓具有創變精神的「進化」概念在美感意識中落實展現?
來一起聽聽巧育的故事!
.
大家好我是巧育,自 2016 起任職 justfont 多媒體設計師至今。目前主要負責品牌行銷設計、策展規劃以及字體教育等工作。
在這個數位時代,人人都是字型的使用者,舉凡求學面試、工作求職、自媒體經營,都是我們會面臨使用字型工具的情境。因此,在字體教育被 justfont 被視為重要的核心工作之一。
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平台或者策展活動,將字體應用這門學問推廣給一般大眾,都是實踐字體教育的方式。我們相信透過字體教育,提升大眾對字體的美感意識,以及字型版權觀念,對產業的未來以及文化環境都有更正向的發展。在此引用 justfont 官網文案:「我們相信:更好的文字風景,始於今日我們的描繪。」
在這次的講座將會分享 justfont 為何以教育為品牌行銷的核心價值;如何用不同策略與群眾溝通;從實際的社群內容的案例,如何將生活議題有趣的與字體知識內容結合。
除此之外,我也將分享以策展為字體教育的場域,如何與一般的民眾溝通字體應用的適切性,以今年再台灣設計博物館策劃的字型教育展,「怎辦!字型怪怪的?」為案例。
期待與你在線上相見,我也樂意與您分享關於字型公司背後的故事!
.
想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實踐具有新創精神的「進化」概念嗎?
好奇怎麼以「說一個好故事」的方式,精確傳達抽象概念?
而身為一位新創單位中的創作者,又如何持續砥礪成就自己能力的進化之路呢?
讓我們在8/26線上例會中,一起了解 justfont如何發揮進化的精神,展開台灣文字風景的進化革命!
#創變者社群
#進化
媒體近用權更正權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b4lbI1neJ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698RFuIrqE2FebjiClSYqqGCblA)
媒體近用權更正權 在 浪哥Holid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免費【訂閱】支持,以觀看更多『頻道專屬』影片與播放清單!
➤Twitch直播➤ https://www.twitch.tv/Holiday1977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DrHoliday1977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holiday1977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 https://is.gd/xdy6sA
🔴Twitch訂閱:https://www.twitch.tv/subs/holiday1977
🔴歐付寶贊助:https://is.gd/cj2572
🔴Paypal海外贊助:https://streamelements.com/drholiday1977/tip
➤Twitch直播➤ https://www.twitch.tv/Holiday1977 #浪哥 #DrHoliday 更正啓事: 王的啓動 正確稱為 喚醒 浪哥記錯瞭
這王特別注意 不要去追電球!! 尤其全近戰組合 讓電球自己飛過來 再集火 即可
重返卡拉贊 5王 館長
7.1版 5人新副本 重返卡拉贊 5王 館長
第一次打 僅供參考
≋≋≋≋≋≋≋≋≋【一生划船不用槳 , 全靠浪】≋≋≋≋≋≋≋≋≋≋
-----------浪哥個人遊戲經歷簡介 放在-Twitch-------------
各位好!
這個頻道裡,分享了♞浪哥♞各種喜愛遊戲之
自製剪輯影片、
喜愛的遊戲消息追蹤,
直播存檔VOD、
以及遊戲音樂/配樂 與CG動畫!
浪哥喜愛之遊戲類型:
■ MMORPG角色扮演網路遊戲 (如:魔獸世界/激戰2/戰鎚)
■ 特別喜愛東方武俠風格 (如:九陰真經(真江湖)/刀劍2(真武俠動作))
■ 另外策略型/射擊類以及單機PC遊戲也會接觸
歡迎免費【訂閱】支持,
以觀看更多『頻道專屬』影片與播放清單!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c/DrHoliday1977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holiday1977
➤Twitch➤ https://www.twitch.tv/dr_holiday1977
➤Youtube Gaming➤ https://goo.gl/5NDbW4 ➤Youtube 直播➤https://gaming.youtube.com/c/DrHoliday1977/live
《魔獸世界》(英語:World of Warcraft,縮寫作 WoW),簡稱魔獸,是由暴雪娛樂製作的一款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魔獸世界的劇情開端點是在《魔獸爭霸3:寒冰霸權》結束之後的故事。
暴雪於2001年9月2日宣布製作魔獸世界。魔獸世界於2004年年中在北美公開測試,同年11月23日,魔獸跨媒體製作系列10周年之際,魔獸世界在北美與大洋洲正式發行。
遊戲的第一部資料片,《燃燒的遠征》於2007年1月16日發布;
第二部《巫妖王之怒》於2008年11月13日發布;
第三部《浩劫與重生》於2010年12月7日發布;
第四部《潘達利亞之謎》於2012年9月25日發布;
第五部資料片《德拉諾之霸》於2014年11月13日發布;
第六部資料片《軍臨天下》於2015年8月6日公布計劃,並在2016年9月1日正式發行;
第七部資料片《決戰艾澤拉斯》於2017年11月4日發布消息。
《魔獸世界》中有13個種族可供選擇,每個種族的角色都可以選擇性別、髮型、臉型和特徵。這些種族又被分為兩個對立的陣營:聯盟和部落,在遊戲裡對立陣營因為語言不通無法直接溝通。
聯盟陣營(Alliance)由人類(Human)、矮人(Dwarf)、夜精靈(Night Elf)、地精(Gnome)、德萊尼(Draenei)以及狼人(Worgen)組成。
部落陣營(Horde)由獸人(Orc)、牛頭人(Tauren)、食人妖(Troll)、亡靈/被遺忘者(Undead/Forsaken)、血精靈(Blood Elf)、哥布林(Goblins)組成。
中立陣營(Alliance/Horde):熊貓人(Pandaren)。
玩家在遊戲中也會碰到其他種族的非玩家角色,如巨魔(Ogres)、魚人(Murlocs)、納迦(Nagas)等。
《魔獸世界》中一共有12種職業:戰士(Warrior)、盜賊(Rogue)、獵人(Hunter)、法師(Mage)、術士(Warlock)、牧師(Priest)、德魯伊(Druid)、聖騎士(Paladin)、薩滿(Shaman)、死亡騎士(Death Knight)(巫妖王之怒版本新增)、武僧(Monk)(潘達利亞之謎版本新增)以及惡魔獵人(Demon Hunter)(軍臨天下版本新增)。並非任意種族都能選擇任意職業,根據遊戲的背景設定,不同的種族可選的職業也各有不同的特色。 #浪哥 #holiday1977 #drholiday #1977 #魔獸世界 #wow #經典版 #CLASSIC #最 #經典舊世 #浪哥 #Holida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ji-DJEZil8/hqdefault.jpg)
媒體近用權更正權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年初兩名在日本語文學校就讀的台灣女學生林芷瀅、朱立婕,被發現遭殺害於宿舍,因犯罪行為發生於我國境外、不受我《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的保障,成了司法保護網的死角。距受害事件即將一周年,今日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審查林佳龍等提「犯罪被害人保護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另外,林佳龍也連署丁守中的提案,犯罪被害人補償金中殯葬費於20萬元以內者,不必檢具憑證,法務部即逕行核准,優先核發給遺屬。
本次犯保法已在司法委員會完成修法,待立法院三讀通過後,有關境外國人被害身亡,只要被害人於臺灣地區設有戶籍,其遺屬得申請扶助金20萬,並將此項修正溯及一百年十二月九日以後死亡者,也將適用於今年初二位日本遇害女學生個案。
犯保法從制定到現在近15年,林佳龍認為,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犯保法保在障人權上是空有其法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多數被害人以自己的生命、身體與健康付出慘痛的代價,以喚起犯保法要不斷的修改,他也了解法務部認為犯保法的修正涉及法律體系很大變革,如果沒有大的翻修無法符合社會的期待。林佳龍當場要求法務部陳明堂次長允諾明年九月將犯保法整體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議,並做成委員會決議通過。法務部也表達將遵循決議,盡速完成。
行政院所提犯保法修正草案,對於海外因國人故意殺害國人,其家屬才得以申請扶助金20萬。林佳龍表示,認同法務部於現行補償機制外創設「扶助金」制度,但「為德不卒」,需要國人殺害國人才得申請國家奧援,這完全與國家維護國民責任的精神相違背,實在不應以加害人為中華民國國民為限。林佳龍也提出修正動議,修正加害人不以中華民國國民為限,並獲得委員會通過。
本次犯保法已在司法委員會完成修法,待立法院三讀通過後,有關境外國人被害身亡,只要被害人於臺灣地區設有戶籍,其遺屬得申請扶助金20萬,並將此項修正溯及一百年十二月九日以後死亡者,也將適用於今年初二位日本遇害女學生個案。
台中民間社團在2013年1月5日,距離日本女學生遇害事件發生屆滿一年,而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的修正案也已經在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審查通過,在台中市文英館舉辦「百合條款音樂會」,用音樂傳達此件心痛的事故帶給社會的深入反省與法律制度的檢討。
林佳龍指出,外國人在台灣都列入境內的保護,我國國民在國外受害卻沒有列入保護,除了司法保護網的死角外,也涉及行政作為,政府以公權力不夠或以權限為由互踢皮球,採消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顯露出行政部門各自為政,無法苦民所苦的官僚氣息。林佳龍在自己的提案增列駐外單位的協力義務,也修正行政院版條文,增列相關機關與相關駐外單位應提供必要之協助,及主動告知其相關權益,促使外交部與相關駐外單位扮演為轄外國人服務角色,主動提供必要協力。
當受害事件發生後,媒體若在毫無根據下錯誤報導,對痛失親人的家屬來說,是一種二度傷害,也無法還給受害者一個清白。林佳龍提出修正草案課與媒體責任維護被害人隱私權,審查會也通過對行政院版修正。未來被害人或其親屬如認為媒體報導有錯誤時,得於報導播送或刊登之日起15日內要求更正。媒體應於接到要求後15日內在該報導播送之原節目或同一時段之節目或刊登報導之同一刊物同一版面加以更正。若被害人或其遺屬因媒體報導受有損害,媒體及其負責人員有關人員應依相關法律規定負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
另外,林佳龍也連署丁守中的提案,犯罪被害人補償金中殯葬費於20萬元以內者,不必檢具憑證,法務部即逕行核准,優先核發給遺屬,法務部相關單位也要主動告知遺屬應有的權益。
這一修法林佳龍稱為「百合條款」,即是以二為受害者之一林芷瀅的日文名字來為這次修法定名。林佳龍表示,這是讓這起事件被害人的犧牲能有所代價,同時也讓未來在境外因犯罪而被害的台灣人民都能得到政府應有的體恤與補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13sTdpRjF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CmeE0TNDjCK4pH61XrIqyXRre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