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妳還愛我嗎?
#安定教養的力量 #文末贈書抽獎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每當孩子惹禍讓我爆炸了,尤其是老二,他總會哭著說「媽媽不要生氣我...抱抱」,然後要我抱抱他… 後來跟孩子聊天,他們說最怕媽媽生氣,生氣的媽媽很可怕,覺得媽媽好像不愛自己了,所以更討抱想要獲得安全感…
你們一定會說,媽媽怎麼會不愛孩子?媽媽應該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了啊。但是,生氣的媽媽是無法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感受不到愛的孩子,就會不斷想去證明媽媽是否愛自己,反而更容易經常製造麻煩/發脾氣。
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常會無法控制發怒,常常發完脾氣後又自責懊悔不已,但是當下次孩子又闖禍時,還是不自覺又責罵起孩子….最後將孩子推的更遠...
說真的,孩子闖禍時,真的很難保持平靜,我們是人當然會有情緒,但是這種生氣的情緒,是可以透過練習,盡量讓自己不要做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反應/言語行為。
這幾年正向教養興起,阿德勒正向鼓勵的教養方式讓親子關係更和諧、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教我們如何與家人孩子建立良好溝通。
因為一個安全感富足的孩子,才能在成年後帶著內心穩定的力量、有勇氣走出家裡去探索外面世界,也才能更穩定地去面對和處理他自己的親密關係。
#正向鼓勵的教養繪本
最近跟孩子共讀了 羅寶鴻 老師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其中「媽媽,你還愛我嗎?」一書裡面就提到,大人常覺得自己很愛孩子,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回應方式,才是讓孩子更沒有安全感的原因。這本繪本也教導父母,在孩子犯錯時,可以如何回應能讓孩子持續感受到愛,讓這份愛的力量會成為他的養份,幫助他茁壯成長,成為一個內心有愛的大人。
最棒的是書末親職教育專家羅寶鴻老師還分享十個超級實用「教養心練習」
1. 當孩子求助時,請先放下成見,從傾聽開始。
2. 容許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成長的養分。
3. 面對孩子犯錯的四個應對步驟: 不挑起孩子情緒、關心他、陪他一起解決問題。
4. 孩子不當的行為背後,不外乎希望被關愛與證明自己有價值。
5. 安定需在教養之前(不要在情緒時教養)
6. 以愛和堅持來進行教養
7. 不要怕孩子哭鬧,接納孩子情緒,讓孩子學習健康面對情緒。
8.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但我們可以完整的看見孩子
9. 欣賞孩子過程中的努力,遠比讚美他本有的天份重要
10. 讓孩子知道:「就算不完美,我也值得被愛。」
另一本「爸爸,我不要踢足球!」則提醒家長,允許孩子有情緒、用同理並接納的態度對待孩子,當父母內心安定了,教養也不再那麼困難。
兩本都非常推薦給家有幼兒的親子家庭一起共讀。現在還有「抽獎贈書活動」來囉~~
-------------------------------------------------------------------------------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抽獎贈書活動:
參加辦法:
1.在『布蘭西與三寶的生活旅遊記趣』粉專按讚追蹤
2.將此文章公開分享,並在此篇文章底下留言,上面的十個教養心練習,哪一個是最想提醒自己的~(例如:我想提醒自己「容許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成長的養分」)。
符合以上動作,將隨機抽出三名,獲得《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套書中的一本(單書隨機寄送)。
3. 活動時間至10/1(五)23:59 止。將於10/4(一)公布得獎名單,再請得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地址、電話與收件者。
#從小天下看大未來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80的網紅口羊太太,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喬伊不願意拍攝的一支影片, 這件事其實也很常發生在每個家庭當中,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關於拍攝影片這件事, 其實在每次拍攝前, 我都會與孩子解釋為何要拍這支影片, 孩子理解後願意幫忙, 我也會給予孩子當支影片的報酬以及肖像費, (讓孩子體驗因著工作付出而賺取收入的經驗) 而當孩子不願意參予拍攝...
如何 面 對孩子犯錯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爸爸媽媽備忘錄的夜晚,一位覺得對孩子要求太高的媽媽】
離開zoom會議室,闔起電腦,我內心仍有著滿滿的感動。
昨天晚上九點到十二點,是「爸爸媽媽備忘錄」線上講座的時間。我早早就坐在二樓書房電腦前,安頓自己的內心,務求帶給與會家長百分百的心意。
這次三小時的講座,個人覺得進行得非常順利,衷心感謝來自台灣各地、香港與海外參與的朋友們。
更感謝大樹老師、詹宇先生Allen和正向教養家長講師Cindy的協助,一起把重點內容打在留言串裡,並幫忙回答在留言中提問的家長。因為這們的幫忙,讓這次的線上講座更圓滿,我對你們願意犧牲睡眠、以及無私的貢獻感到非常欣慰與感謝。
很抱歉因為這次zoom人數只設定到100人的關係,扣除報名人數只剩五個名額(我自己就用了三個),所以無法再多邀請其他好友一起來共襄盛舉當support team,這部份我下次會改進的。
昨晚主題「爸爸媽媽備忘錄」是以孩子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內心希望自己如何被對待的詳盡探討。過往多年我在幼兒園與許多家長講座裡,曾經講過這主題幾乎上百次了。但這次「故地重遊」,仍然感受到這主題的重要性,所以帶著一份使命感來講演。與過往不同的是,將近三、四年沒講這主題,這次講起來更是覺得內容比以前更精采,因為以前我只利用蒙特梭利教育觀來詮釋,但在這幾年的努力學習下,這次更增添了許多正向教養與薩提爾的內涵在裡面,涵蓋的範圍更深、更廣,所以講起來更覺得痛快。
講座進行到一半,出現了一件突然、但美好的事。正當講到有關家長對孩子犯錯的態度時,看到一位參與者留言問:
「請問老師 要怎麼知道孩子內心受創呢」
看到這訊息,我內心生起了一種莫名的體驗,直覺地感到這位留言的家長,當下內心並沒有很安頓。於是在講完一段話後,我在線上主動跟這位家長說:
「我剛才看到有一位家長留言『請問老師 要怎麼知道孩子內心受創呢』,請問是(我叫她的名字)嗎?我有一點好奇,是什麼原因妳會問這問題呢?... 我可以邀請妳打開麥克風說說嗎?」
幾秒後,這位媽媽把麥克風打開了。
這位媽媽說:「老師好。」
我溫柔地問:「(我叫她的名字),妳可以告訴我,妳問這麼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嗎...?」
帶著啜泣的聲音,她說:「因為我常常對孩子要求很嚴格...」
然後,開始聽到她的傳來陣陣的哭泣聲。
我停頓下來,感同身受這位媽媽的難過,內心十分心疼。
在場沒有任何一個人發言,當下充滿著沉默。
然而,這份沉默是好的,因為它能給這位媽媽長久以來需要宣洩情緒的空間與時間。
在當下(就算在線上),我也體驗到整個會議室的沈重氛圍;因為這份感受,每位父母都懂啊!
過了大概十秒,我問這位媽媽:「請問,妳在流眼淚嗎?」
她說:「是...」
我溫柔地問:「這個眼淚是... 什麼原因呢?」
她說:「... 我不知道... 」
我問:「是難過嗎?」
她說:「... 有一點...」
我問:「會感到愧咎嗎?」
她說:「... 會...」
我問:「會自責嗎?」
她說:「... 有時候會...」
於是,我帶著她開始進行3A情緒急救法,也邀請在場大家一起來進行這靜心練習。在3A結束時,我加入了一段給予內心正向資源的引導,讓她去疼惜這犯錯的自己,並原諒自己。這也正是我在「爸爸媽媽備忘錄」裡希望傳遞的一點:
成人必須先以己之錯誤為友,才能接納孩子的犯錯。
我們有時候會對孩子的做不到、做不好那麼激動、嚴厲,其實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當我們做不好、做不到的時候,也曾多次受到大人的激動與嚴厲對待。
所以,當我們長大了,就如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說:「受傷的孩子,長大會成為壞掉的大人」。
我們要如何落實正向教養?我想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讓小時候受傷的自己獲得療癒。要療癒小時候的自己,我們必須學習原諒自己,重新定義自己曾經也是一個「好孩子」。當我們能用「就算犯錯,我也是個努力、希望變好的孩子」來重新定義自己,我們看待現前的孩子,就能漸漸正向了。
所以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孩子不是真正的孩子,而是我們心裡的投射。
在整個引導結束後,我問這位媽媽:「妳現在感覺怎麼樣?」
她說:「感覺好多了..,謝謝老師。」
在場一起學習的朋友們,也紛紛留言回饋,在這段靜心引導裡內心安穩很多、充滿平靜、溫暖,得到療癒與正向能量。
帶著這份愛與接納,我把這場的內容講演完畢。一看時間,已經將近十二點。我衷心地感謝大家,期待與大家再見面。
離開zoom會議室,闔起電腦,我內心仍有著滿滿的感動。
你昨天晚上體驗與學習是什麼呢?歡迎有參與的人在下面留言,跟我分享你的心得。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爸爸媽媽備忘錄
#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
#羅寶鴻正向教養工作坊
.........
最後提供給大家昨天學員的筆記:
📝晚上聽了羅寶鴻老師的正向教養演講~
安定教養中提到好幾個重點
🌟0~3是秩序敏感期
紀律的概念來自秩序,
孩子是透過外在紀律,
來建構內在紀律。
自律是已經內化外在紀律
外在紀律必須明確 堅定 有原則。
孩子是依靠我們來分辨對錯、善惡、是非。
🌟秩序很重要
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
固定的事有固定的方式
固定的方式有固定的人來做
🌟與孩子對話要用啟發式問句
而不是用威脅的方式
生命是透過經驗法則演化
人類是透過經驗學習
孩子要經驗選擇後的結果
例如
「你想要選擇關掉,爸爸覺得你很棒,下次可以看」
「還是你要繼續看,不遵守約定,下次不能看」
🌟處理孩子的情緒
關鍵在於成人內心是否安頓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
需要辨別孩子的情緒怎麼來的
一種不是你造成的,
一種是你造成的。若不是你造成的,你同理他,會比較容易好。若是你造成的,不要急著處理,讓子彈飛一會兒。
孩子年紀小,大腦未成熟,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調適
孩子也需要學習自己調整
用語言說出情緒,
可以有效的釋放情緒。
要學習正向教養之前,先原諒自己。
情緒是他的,不是你的
IT’s OK to be not OK
🌟3A情緒
深呼吸 感覺自己的身體
深呼吸 感覺自己的心裡
深呼吸 告訴自己
我感覺到自己的生氣"覺察“
深呼吸
我承認自己生氣“承認”
深呼吸
我允許自己的生氣 “允許“」
看起來不難但執行起來不容易!
只能不斷的練習~
每次看完羅老師的書或是聽完羅老師的課,
內心都會安定很多❤️
如何 面 對孩子犯錯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一個人都有內心非常重視的事情,「獲得認同」就是其中之一,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都渴望自己能被肯定、被認同。而五比一黃金對話法則的重點就是給予對方認同。當肯定對方的話和否定批評對方的話,能達到五比一的比例,關係自然就會有好的結果。
如果能夠運用這樣的對話法則和孩子溝通,對於提升親子關係也是很有幫助的。對孩子說越多正面肯定的話,就是在為親子關係帳戶儲蓄。身為父母的我們,難免有時會因為不夠成熟或過於心急,而忘了去同理孩子的感受,給予孩子認同鼓勵,甚至有時還會忍不住生氣。我這麼說,並不是要把父母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情合理化,而是希望身為父母的我們能夠明白,我們偶爾也會對孩子犯錯,要學會坦然接納自己的錯誤,以寬容的心善待自己。
取自《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
************************************
對自己慈愛寬容,還有對孩子慈愛寬容,基本上相關性很高。
然而,對自己慈愛寬容,跟放縱與自我中心,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放縱的人,常任由情緒或慾望牽引自己。一個自我中心的人,也主要以一己之私,剝削他人,滿足自己的慾望。
光是在相處的感受上,對自己慈愛寬容的人,所表現出的祥和寧靜,就很難是放縱與自我中心能比擬。此外,在成熟度上,對自己慈愛寬容,能得到更深的心理滿足,層次明顯跟放縱與自我中心不同。
對自己慈愛寬容,實在不是從此擺爛,放棄往前走,這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相反來說,知道自己還不足,藉著給自己的支持鼓勵,會讓自己更有力量往前走。
自愛愛人,這是我不斷強調的事。如果不懂得自愛,那要拿什麼給別人?
自己內在充滿能量,才能藉著言語,給對方能量。讓我們藉著這本書學習,好好說話。祝福您!
************************************
維繫良好關係的對話法則
【朴宰蓮】
我們都知道「積極、正面」的想法,不僅有助於提升改善人際關係,同時也有益於心理的健康。然而,為什麼我們明明心裡很想和所愛的人相處融洽,卻又總是經常和他們發生衝突呢?尤其是面對孩子時,情況更是如此。每次讀完親子溝通技巧相關書籍,或是去上一些對話練習課程後,內心就會有所反省,察覺自己的溝通方式,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理解孩子內心其實也渴望獲得認同,試圖想做些改變。然而,某天莫名怒火一上來,又會忍不住對孩子大聲咆哮:「你這孩子,為什麼講不聽呢?到底要我講幾次?你給我過來!」一切前功盡棄。
在開始進行對話練習之前,我們應該要先了解什麼呢?
****************
為親子關係帳戶儲蓄
一般人為了以備將來不時之需,會在銀行定期儲蓄。不管存多存少,看著存摺簿上日漸增加的數字,心裡總會有一股莫名的安心感。在親子關係中也是一樣的,要想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平時就要經常為親子關係帳戶儲蓄。
五比一黃金對話法則
《超級談判術:哈佛最受歡迎的談判心理課》(Beyond Reason: Using Emotions as YouNegotiate)作者丹尼爾.夏皮羅(Daniel Shapiro),同時也是哈佛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曾說:「溝通時若能確切掌握對方的核心觀點,人際關係將無往不利。」我認為這句話套用在親子關係上,是再適合不過了。
丹尼爾.夏皮羅曾經進行一項實驗,他把相愛的家人和情侶各自帶到不同的房間,接著再請他們分享最近與家人或另一半起衝突的過程,各個房間裡都有一名觀察紀錄者,將他們所說的話一一記錄下來。這項實驗只花費幾分鐘的時間,根據分析這幾分鐘的紀錄,來預測這些人他們在三年後、五年後,甚至是十年後,彼此間的關係狀況會是如何?結果,預測準確度居然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有些人即使過了十年後,依舊和另一半相處融洽,擁有良好的關係,有些人的關係早已破裂。
他們的差別在於彼此間對話溝通的方式。
丹尼爾.夏皮羅問:「有沒有人從來沒有跟對方吵架或是鬥嘴的呢?」參加這項實驗的所有人,都曾有過和對方吵架或是鬥嘴的經驗。然而,在爭吵的過程中,有一些情侶的方式是,說了一句正面的話肯定對方後,就會接著說一句負面的話來批評攻擊對方,像這樣一比一肯定批評各半的對話模式,通常最終都以分手收場。但也有一些情侶們,就算和對方吵架,也能持續維持情侶關係,仔細研究他們所採用的對話模式,發現他們並不是肯定批評各半的對話模式,而是運用了五比一黃金對話法則,也就是五句正面肯定語句當中,只有一句是負面否定語句。
丹尼爾.夏皮羅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內心非常重視的事情,「獲得認同」就是其中之一,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都渴望自己能被肯定、被認同。而五比一黃金對話法則的重點就是給予對方認同。當肯定對方的話和否定批評對方的話,能達到五比一的比例,關係自然就會有好的結果。
如果能夠運用這樣的對話法則和孩子溝通,對於提升親子關係也是很有幫助的。對孩子說越多正面肯定的話,就是在為親子關係帳戶儲蓄。身為父母的我們,難免有時會因為不夠成熟或過於心急,而忘了去同理孩子的感受,給予孩子認同鼓勵,甚至有時還會忍不住生氣。我這麼說,並不是要把父母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情合理化,而是希望身為父母的我們能夠明白,我們偶爾也會對孩子犯錯,要學會坦然接納自己的錯誤,以寬容的心善待自己。
千萬別一昧地在心裡面懊惱:「我居然對孩子說了不該說的話,學了那麼多溝通技巧都是白學了,看來還是放棄好了!」而是去理解自己,其實心裡面還想要努力做到更好,但只是一時做不到而已。要對自己信心喊話,鼓勵自己再繼續努力,真心去欣賞孩子,放大孩子的優點,當孩子遇到挫折或煩惱時,能夠陪在孩子身邊同理他的感受,用心聆聽孩子的聲音,並給予支持協助,這就是為親子關係帳戶儲蓄的方式。
****************
善用對話法則,青春期也不怕
父母們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在說完五句認同肯定孩子的話語後,不要又加上「但是、可是」。
「謝謝你告訴我,媽媽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但你這樣未免也太過分了吧!」
不要用這樣的方式跟孩子對話。
「我知道這對你來說不容易,謝謝你願意這麼做」、「謝謝你告訴我,媽媽可以理解你的心情」只要像這樣說完認同肯定的話就好。
如果我們能夠像這樣,時常給予孩子肯定鼓勵,即使偶爾和孩子鬧彆扭,也能很快就和好。
.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474
如何 面 對孩子犯錯 在 口羊太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喬伊不願意拍攝的一支影片,
這件事其實也很常發生在每個家庭當中,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關於拍攝影片這件事,
其實在每次拍攝前,
我都會與孩子解釋為何要拍這支影片,
孩子理解後願意幫忙,
我也會給予孩子當支影片的報酬以及肖像費,
(讓孩子體驗因著工作付出而賺取收入的經驗)
而當孩子不願意參予拍攝,
也是給予尊重並不會勉強,
這次的影片畫面本來要採用借位的方式呈現,
但喬伊表明不願意也不想拍這個議題,
了解她不願意呈現自己丟臉的一面,就算是演的,
(喬伊是自尊心很高的孩子)
所以也尊重她的決定囉!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 :https://reurl.cc/Znorr3
按讚我的Facebook專頁:https://reurl.cc/droXXM
蹤我的IG專頁:https://reurl.cc/A1lKKQ
如何 面 對孩子犯錯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心理 #實驗 #正能量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不講外星人,不講古文明,今天我們來講孤獨和人性,人在歷史以來都是過著群體的生活,
現在的每個人離不開手機,社交媒體如果有一天,當你被迫獨處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面,裡面沒有電話,電腦和任何可以和外界聯繫的工具,你會怎樣過呢?
最常聽到的例子就是在監獄裡面的水飯房,就是如果當囚犯犯錯的時候,監獄長就會把他們困在一個獨立的房間內,只提供水和白飯,最長可以到一個月,但是由於是人道問題,在1980年已經取消了這個水飯飯。
英國的Channel 5做了一個反社交的實驗,他們找了四個自願者參加這次的實驗,在一個幽閉狹小的房間裡面度過五天,房間裡面有一張床和廁所,除了三餐會定時提供之外,實驗者可以帶三件非電子的物品進去這個房間裡面。
在這四個自願參加實驗的人當中,其中一個就是這個節目的主持人,George。其他的三人都是有各自的原因要參加這次的實驗。
第一個自願者叫露西Lucie Kerley,她是一名INSTAGRAM的網紅,剛剛和交往7年的男朋友結婚,但是僅僅四個月她的老公就有了第三者而和她離婚,她想借這次的實驗,想證明一下自己是否可以堅強和克服這個孤獨的恐懼
第二個自願者是Lloyd,勞埃德,是一名社交網紅,專拍一些搞笑的影片,是大家心目中的開心果,同時也是一個網絡上癮者,他希望借助這個實驗遠離自己的手機。
第三個自願者是Charmayne,是一名兒科護士,家庭美滿,老公很疼她,孩子也很乖,而她從來沒有離開她老公在外面生活過,她就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獨自也可以生活
第四個就是這次節目的主持人,喬治,為了更能體驗這種反社交的感覺,他也身先士卒也參加其中。
這個的實驗是由心理學家Pauline監督的,基於可以保障所以的自願者的情緒和心理因素可以得到保障之餘,如果她覺得自願者的心理狀況出現問題,可以直接終止實驗的。
Pauline在自願者進去房間內,和他們先說說一下裡面的規矩,他們可以隨時按房間裡面的按鈕來放棄這次的實驗,當你們做完這個實驗後,會比之前更加了解自己,記得,如果你覺得焦慮或者害怕,這個正常的,把這種情緒轉化成興奮感,享受這次的實驗吧!
但是他們根本不知道即將面臨的實驗,是比他們想像中難很多的。
當Pauline回到監視房間裡面,開始觀察每個人的動向時,她比較感興趣的是:究竟他們會如何選擇那三樣非電子的物品呢?
第一個自願者露西,她帶了一支筆,畫畫的工具和一個啞鈴
第二個自願者勞埃德,他帶了他女朋友的照片,一些茶包和一副撲克牌
第三個自願者Charmayne帶了一封他老公給她的信,一盒橡皮泥和一瓶潤膚乳。
而主持人喬治,就是帶了一支筆,一副撲克牌和一些畫畫工具。
露西一開始就在白板上寫下自己健身的時間表,開始畫畫。
勞埃德就興致勃勃的對著鏡頭介紹他的女朋友,對於四周的東西都很好奇,而不斷的對著鏡頭講話。
Charmayne一進來就在白板上寫下:你可以做到的!也是不斷的對著鏡頭講話,就說太好了,可以睡到幾點就幾點,沒有人來打擾她。
主持人就在裡面玩牌。
當大家在三個小時後,已經沒有了對陌生房間的好奇心,開始靜了下來,房間異常的寧靜讓他們不知道究竟是白天還是晚上了。
第一個最先出現狀況的是Charmayne,由於她長期和老公還有孩子一起,這次是她真正自己一個人獨自在一個狹小的房間裡面,當一個人真的是與世隔絕時,你唯一能對話的就是自己,當想完所以開心的事後,就開始想一些負面的東西。
她開始哭了起來,她也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就去廁所洗洗臉後,讓自己覺得好一些
情緒其實就是如此的無預兆,就是那麼的突然,尤其是你一個人獨處的時候。
但是這樣並沒有讓她好一點,她還是那麼的情緒低落。
一個小時過去了,她的情緒沒有恢復,就想起她老公給她的信,原本她老公希望她在兩三天過後,真的忍受不了的情況之下,才打開來看的。她就看了她老公給她的信,更加想念她老公和孩子了,她把白板上的字搽掉過後,按了按鈕就放棄了這次的實驗。
僅僅是四個小時45分鐘,她就放棄了,她出來後對著鏡頭說,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他老公,和他說其實對於愛自己的人,不需要去證明什麼。
由於她太早放棄,為了這次實驗可以有足夠的人,他們另外找來了Sarah,一個單親媽媽繼續這個實驗。
第二個就是主持人喬治,他玩了撲克牌一段時間後,就玩不下去了,開始抱怨,狹小的空間會讓人的孤獨感加倍,他開始躺在床上發呆,在房間的一些小問題,例如是燈光太亮,或是冷氣太大,床不過大等等的這些小問題,對他們來說就是加大十倍的問題,他開始對著鏡頭爆粗,其實這些都是幽閉恐懼所帶給人的負面情緒,不只是是在情緒上,在身體也會,所以不要輕視情緒對於身體的影響。
到了23小時,他真的無法忍受了,就按下按鈕放棄了。當門打開的時候,他看到工作人員,開始露出久遠的笑容,他說到:你們無法相信在裡面是如此的難,在裡面你感覺不到時間的快或慢,不知道白天還是晚上。
第一天過去了,已經有兩個人出局。
勞埃德過了第二天,開始煩躁了起來,開始把襪子做出足球來發洩,他說:我太無聊了~就躺在床上靜了下來,開始想起自己的母親,每次說要去看他母親,都是一天拖一天的,他很久沒有去探望他母親了,加上父母的離異,令他覺得為什麼他父親要拋棄他們,還有覺得對於拍片搞笑的並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他覺得那些社交媒體都是垃圾,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可言。與其在社交媒體上面去關注一寫對於你生活不屑一顧的人,不如去關心身邊的人。他在獨自一人時,真正可以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了,他突破了這些習慣而找到他真正想要的。
而露西在前三天都一直的畫畫和健身,極少對著鏡頭說話,她畫了她家人的畫,是因為在她婚姻失敗,是她的家人陪伴著她度過那段痛苦的經歷,因為她以前很多的計劃都是和她老公一起想的,當老公背叛她的時候,她沒有時間靜下來想究竟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獨自一人的時間裡,讓她走出來人生的陰霾。
五天過去了~主持人響起了號角,他們第一次聽到外界的聲音,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證明自己終於熬過了這個實驗,每個人都在這個實驗中體會到一些東西。
我們人類的腦袋是有個地方是需要接觸外界的刺激來保持腦運作正常,而在這種刺激從來沒有間斷過那麼長的時間,當腦失去外界的刺激時,會暫時失去正常運作,而會發生情緒上的波動來維持腦的正常運作,無論是悲傷,恐懼,抱怨等等的行為,只是要讓它再次受到刺激。
就好像Joker裡面的對白,現在我腦海裡面都是負面的東西,你永遠不知道情緒對於人體的傷害就是那麼的突然,那麼的強烈。如果這個時候,出現一個人給他少少的擁抱和關心,那麼結果會不一樣。
當靜下來後,你唯一可以對話的就是你自己,你有多久沒有和自己對話呢?現在你所做的一切,是你真的要的嗎?你還在看一些對於你生活無關痛癢的人們嗎?而忽略了身邊關心你的人呢?
靜下來的時間,好好的和自己對話吧!!希望這個影片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以後除了外星人和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我也會講一些關於心理和自我激勵的影片,像我之前開始這個頻道的初心,就是希望散播正能量,雖然今天你跌倒了,情緒低落了,希望可以透過我的影片,讓你從新振作起來。
加油吧!在生活上!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如何 面 對孩子犯錯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李崇建老師用五分鐘,告訴你《薩提爾的守護之心》在談什麼!
▣▪▫
愛是體驗性的,愛不是一個道理。
一本給父母、老師「#應對」自己
與孩子的心書。
繼《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對話的力量》等暢銷書後,李崇建與甘耀明2020最新作品。
#薩提爾:「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個問題。」
當孩子面臨生命困境,
大人應該如何「應對」,才能真正幫助孩子?
藉由薩提爾模式,當大人覺察、療癒自己後,
孩子也才能感受到接納、陪伴與愛,
因而長出面對生命的力量。
運用薩提爾的 #好奇對話,才能真正觸碰到孩子行為底下的聲音,接住孩子正在墜落的心。
當孩子犯錯或受挫,身為父母或老師的你,是否曾經:
◤指責、批評孩子?
◤對孩子說滿口大道理?
◤恐嚇孩子:「絕對不能再有下一次了……」
◤淚眼訴說:「我已為你犧牲一切。你就不能乖一點嗎?」
父母或老師的這些行為,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充滿焦慮、生氣、害怕、痛苦,或自責、內疚等各種情緒,但是當父母或老師不自覺地落入建議者、說教者、壓迫者、指責者的角色時,這並無法真正協助孩子,只會將孩子愈推愈遠。
但孩子令人惱怒的行為,只是表象。孩子更需要被傾聽與接住的是他在乖張行為之下,那一顆以叛逆、爆衝或冷漠所包裝起來,但內在其實孤單、脆弱又惶恐的心。
運用薩提爾的好奇對話,能讓父母或老師真正觸碰到孩子行為底下的心,那也是孩子更內在、更完整、更想被傾聽的靈魂。不過,在過程中,父母及老師的內在傷痛可能會被挑起,因為在成為父母或老師之前,許多人早已是千瘡百孔,內心受傷的大人,因此,大人覺察自己,療癒與照顧自己的內在就更顯刻不容緩與重要。
#李崇建 與 #甘耀明 繼《#對話的力量》、《#閱讀深動力》之後,兩人再度攜手。期待這本溫暖、動人的教育新作,能讓孩子與大人都被深刻理解,並擁有愛與被愛。
▣▪▫
▎2月27日全台網路、實體書店重磅上市 ▎
博客來:http://bit.ly/2vicbC3
金石堂:http://bit.ly/3a2OQ5V
誠品:http://bit.ly/38YFTuu
讀冊:http://bit.ly/3cbS7SD
momo:http://bit.ly/2I21c29
博客來電子書:http://bit.ly/2VmlBa9(附獨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