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咗篇抽擊素人父母荒謬的論證過程
好多讀者都有留言說退燒藥不一定要食
這是非常正確的概念,退燒藥不一定要食
其實好多藥都不一定要服用,例如退燒藥、止痛藥、鎮靜劑、通便藥、化胃氣、止胃酸、止嘔藥、止痾藥、通鼻塞藥、收鼻水藥、化痰藥、止咳藥等等,我可以舉多十幾種「不一定要服用」的藥物。
首先我們明白一個概念,就是很多藥物的作用是紓緩徵狀,對病情(course of disease)是沒有太大影響。很多時候,特別是病毒性感染,常用藥物和治療都只是支援性(supportive care),紓緩徵狀,讓病人舒服一點。最重要的還是要依靠我們身體的抵抗力去殺死病毒 (當然有部分的病毒性感染要同時使用抗病毒藥物幫助)。
生病發燒時要不要服用退燒藥,完全是個人選擇,只要發燒不是太高、病人精神狀態不錯、沒有併發腦炎或小兒急驚風(febrile convulsion)的話,是可以自行考慮要不要服用退燒藥。如果服用完退燒藥令自己感覺好點、或者是發燒令自己太過不適連睡覺都有問題時,又實在沒有必要去不用退燒藥。
但是千萬不好覺得發燒發得愈高是愈好的事,如果小孩不肯進食和玩耍、精神恍惚、呼吸急速、有任何腦膜炎或腦部病變的徵狀,請立即求醫。
講完一大輪,都只是想大家明白一個概念,不要對紓緩徵狀的藥物有過份不切實際的期望,但同時也沒必要強行拒絕所有藥物,如果身體極度不適,實在無理由要強行忍受。
另,有讀者建議share這篇由台灣醫生所寫的文章,內容寫得很好,不妨細心閱讀
【兒童發燒時,退燒藥的使用方法?照三餐用,還是發燒時才用?】
看診時遇到發燒的孩子,開藥時家長常問我:
「醫師,退燒藥需要照三餐用嗎?還是孩子發燒時才使用?」
事實上,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要依照孩子的病情和家長對發燒觀念的認知程度,來決定如何使用退燒藥。
發燒是人體免疫反應機制的一個環節,不是疾病本身;發燒是人體對病菌入侵的警報器、是防衛機制,正常狀態下不會傷害身體、不會燒壞腦袋。退燒藥不能治療發燒疾病,只能緩解症狀,讓孩子舒服。
原則上,兒童發燒時不一定要使用退燒藥,使用的時機主要是依據孩子是否因為發燒感到不舒服,不舒服就用,沒有不舒服就不要用,那為何有時候醫師的醫囑會出現「照三餐或定時使用退燒藥」呢?
主要依據病情上的差異,若預期幾天內可能持續高燒造成極度不舒服,如流感、腺病毒等,可能需要定時使用退燒藥減輕孩子的不適。此外,若孩子有心臟疾病、嚴重神經學疾病、慢性貧血、代謝疾病等病史,發燒的高溫可能加重病情,則需要定時使用退燒藥。罹患腸病毒的孩子可能需要定時使用退燒藥,但用藥的目的不在退燒,而是「止痛」,減輕喉嚨的疼痛,讓孩子比較願意進食。
有熱痙攣病史的兒童是否需要定時使用退燒藥,則比較有爭議。許多研究證實,使用退燒藥不會降低熱痙攣發作的頻率,所以原則上可以遵照「發燒不舒服再用藥」的處理原則即可,但若遇到頻繁熱痙攣發作的孩子 ( 三次以上),建議定時使用退燒藥。
次要依據家長對發燒觀念的認知差異,遇到以下三類型的家長,可能需要讓孩子定時使用退燒藥:
1. 深根蒂固認為發燒會燒壞腦袋
2. 服藥不馬上退燒,就認定醫師醫術兩光
3. 理智上認同發燒衛教,但情緒上只要看到孩子發燒就焦慮到不行,不退燒無法緩解情緒
遇到以上三類型的家長,退燒的目的不是治療孩子,是治療家長。退燒的原則不是基於「醫學」,而是基於「社會學」。
退燒藥到底需不需要三餐或定時使用?建議家長可以跟醫師討論,除了病情需求外,可以藉由談話讓醫師了解家長發燒觀念的認知程度,共同討論後再做出最適當的決定。
我的做法比較傾向非必要不需定時使用退燒藥,只要衛教後家長觀念上可以接受,依照不舒服再給藥的原則,一方面讓身體的免疫反應正常發揮,另外一方面可以觀察孩子真實的病程,不會因為退燒藥掩飾病情,造成判斷上的困難。
如何判斷要不要抽痰 在 康健雜誌- 插鼻胃管的痛苦,連醫生都say no!...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醫病平台-康健名家觀點 ... 我也同意安樂死,看到病人插管,抽痰,眼淚流不停,病人痛沒辨法說,看到心很痛,真的很痛,快點同過法案, ... ... <看更多>
如何判斷要不要抽痰 在 生活照顧篇 - 抽痰技巧-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協會官網:http://www.mnda.org.tw/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nda.tw?ref=t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