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講出來的負能量 #當我目睹了有個孩子叫Jivan滾......
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到現在還是耿耿於懷,不知道自己是否處理得恰當。
我認為,自己是個不怕孩子去碰撞的母親,過去我寫過文章,在公共遊樂空間,若是孩子不覺得他人的行為對他造成了負面影響,譬如在插隊、拿走玩具,而能夠迅速轉換自己的焦點和心情,不一般見識,去找其它讓他快樂的事物的話,只要沒有動手,那麼我是沒有必要介入孩子的遊戲天地的。硬要孩子去「面對」,去為自己伸張正義,對某些內向的孩子,反而會製造他更多心理上的壓力。
畢竟,在玩的是孩子,倘若孩子真的感覺不好了,他也要學著反抗,生性害羞不敢替自己出頭的話,至少要體悟到自己已被侵犯,試著和信任的大人說明,尋求幫助。這是我相信的,不需要強迫孩子在「大人劃定的界線」上作出反應,他必須在引導與規範的學習中,慢慢建立自己的感知。
_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傍晚,我帶Jivan和Mira在遊樂區玩,那裡有一艘超大的海盜船,船身是一個開放無門的房間,約是一個車庫的大小,還有三個圓形的洞作為窗。因為我們來過多次,所以我坐在草地上,保持距離地看著孩子。
「媽媽!」Jivan已經鑽進船身,從洞口開心地向我揮手,笑很甜。我投以微笑說聲哈嘍,然後視線轉走,看向爬著繩索的Mira。一會兒,Jivan哭著跑回來我身邊。
「媽媽……那個哥哥說我不能進去船的裡面」,他說。
「但是你不一定要聽他的啊,這裡是屬於大家的,大家都能玩」,我回。
「可是他很兇說『最後一次機會,出去』,然後就把我推出來」,他重說一次時,聽起來好傷心,還說了有另外一個小女生也被趕出來。
這時候,我肯定Jivan會求助,和皺眉對方推人之外,心境上沒有太大的起伏,確認Jivan沒有做出不當的行為後,我問他:「那裡面有其他人了,你為什麼還想要在裡面玩?」他說:「因為我也喜歡在船裡啊!」我又問他:「那,現在還想進去玩嗎?」他點點頭,我說:「那就去吧,我跟你一起去看看怎麼回事。」
那個哥哥(給他起個G吧)和其他兩個同夥,大約是九歲十歲的年紀,已經出了船身,靠在一旁玩沙。Jivan先是指認推他的人,然後我示意他「沒事,進去吧」。我站在約一公尺半的距離看,他們沒有注意到我。
G發現了「自己的基地」又被同一個男孩進入,直接從窗戶做出不舒服的聲音和瞪大眼睛,「恐嚇」地要Jivan離開,Jivan僵住在裡頭沒動,接著,G就把頭貼至窗口,伸出指頭,除了比劃「weg(滾)!」的手勢外,我清楚地聽到他同時也兇狠地說了這個字。
這個舉止,瞬間點爆了我……又氣又想哭,憑什麼我的孩子要被這樣對待!如果我放任不管,我的孩子就有可能會成為在非母語國家的被霸凌者!當時我是這樣擔心受怕的,我自己沒關係,對於他人的輕蔑態度,我可以視為是對方的不成熟和心理狀態問題,但是對於會在這個國家受教交友的孩子而言,他是否能心態健全地成長、未來在班上群體生活的應對,我是萬萬不樂見孩子忍氣吞聲,被迫地要「消化」他人的不公平對待,甚至逐漸失去快樂的能力。
我沒有多想,一句「為什麼!」就脫口而出,很大聲。一方面氣憤填膺,一方面是腦袋理智地意識到接下來我要用不熟稔地德文替自己的孩子辯駁。手幾乎是顫抖的。
G和夥伴們抬頭看見我站在一旁。我再問了一次:「Warum muss er weg gehen? (為什麼他需要離開?)」我想起了自己教學時氣起來的模樣,是很難得很難得的板起臉孔了。說得如此大聲,我也很希望G的父母「聽聲現身」,至少來看看怎麼回事,然後我們可以談開來,機會教育之類的,因為,我完、完、全、全不想直接面對他人的孩子,這是權力的不對等,就像在教學時處理孩子們的衝突,是絕對不會讓孩子單獨面對另一個孩子的家長的。
好的,這幾個孩子是沒有父母看管的……。我等了幾秒鐘,G收起幫派氣息的臉色,扯謊說:「我沒有說」,我說:「我就站在這裡,我全部都看到也聽到了,你叫『我兒子』離開。」他不說話,意識到原來我是「the mother」,夥伴們趕緊澄清:「我沒說」,我說:「我知道你們沒有,是他(G)。」
我看著G嚴肅地說:「這裡是屬於大家的遊戲空間,我們都能夠『一起』享用,不是嗎?」天殺的,我頭腦當時超忙的,要說明立場,又要想單字想句型,還不能詞窮卡彈……G還是沒說話,夥伴們則是點點頭,最後我說了一句:「Sei nett, bitte(請善待他人), Dank!(謝謝)」
謝謝孩子們的理解與合作後,我便離開了現場,對於剛剛發生的一切既尷尬(因為周圍也有不少人,然後還聽到我的破德文),又感到氣憤(自己孩子被欺負,對方家長放縱)。沈澱下來之後,我甚至很矛盾地覺得,自己既勇敢(總算挺身而出),卻又太不理性(怎麼腎上腺素突然飆那麼高地大聲說話)……我為我的情緒而糾結著,怎麼到了德國,會慌了剛剛好的教養。
如果我當時真的好聲好氣地走到G旁邊,蹲下和他說明,他是否能意識到他的行為已經過分而停止對比他小的孩子「霸凌」?他對於這個膚色不同、德文說起來怪怪的女子又有幾分不以為意?又或者,我如果直接「說服」Jivan別進去船裡頭玩,不也是在助長G的霸道?然而,以G熟練地手勢和角頭老大式的口吻,我想這不是他第一次對他人無禮。
晚上我和Ra說時,Ra安慰我說他覺得我處理的很好了,這樣父母不管的孩子,只能由社會來教育,但問題就是,現在的社會,許多人已經不想插手去管他人的孩子,因為在荷蘭,就曾經發生過多起,父母因為保護自己的孩子而訓斥他人孩子,然後被他人孩子的親友圍毆的事件……(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會霸凌人的孩子原生家庭就已有狀況)(另外,指出他人錯誤時的態度和說話方法也不易控制得宜)。所以,Ra最後是跟我說,他也怕我必須承擔風險,對於面對不理智的、無法做好家教的父母來說,這很有可能是惹禍上身。
Jivan睡前,我特別把他叫來,跟他再說了一次傍晚發生的事:「媽媽跟你說,無論如何,千萬不能像G那樣對其他小孩說話,還有,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和爸爸都會保護你,但是,你也要記得,要保護你自己,懂嗎?」
說這句「媽媽會保護你」的話時,我也是在安頓自己的身心的。
_
在異鄉生活容不容易就不用多說了,為了另一半的職涯發展願意放下過去的自己,為了孩子也願意勇敢,更願意為了未來而虛心學習。文化上的差異,語言上的隔閡,和風土民情衍伸的社交障礙,即便到了德國快兩年了(一年全關在家就是了……),我還是會心灰意冷,有時就是不免會陷入「為什麼要到這裡被別人當次等公民呢?」「就因為語言問題所以要被狗眼看人低?」「我的孩子怎會跟著傻傻的媽媽一起吃虧」的情緒裡……
即便這次事件並非歸因於「歧視」,但很多時候遇到類似事件,我是那種會想要避開衝突,而把苦往心裡吞的人。這樣,孩子將來該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不被人軟土深掘呢......
我很少動怒或失望的,相信只要努力總會豁然開朗的,而那些沒說出口的難受,也真的只有在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信心喊話中,能稍微掩飾掉一些些。我不避諱地給孩子看到我的恐懼、不知所措和眼淚,但只要孩子求援了,做母親的,當然也就堅毅地捍衛這個家。比起學科上知識的學習,更期許自己,能扶植孩子的道德素養,使他們的小小心靈,長成一顆柔軟卻又強韌的麥粒。
#思考對孩子最適合而非最好的教養
#照片紀錄了幾種簡單好準備的居家小活動
如何停止強迫思考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幫助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讓孩子從不願到自願】
(((緊迫盯人,孩子就會用功讀書?)))
對於怎麼都不肯用功的孩子,父母成天到晚叫他「快去念書」,到底有沒有用呢?以阿德勒心理學做理論依據的案一郎《不教養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明明白白的表示:不可能突然就能改變孩子!
在暢銷書「一流的教養」中,不少韓國的菁英學生都明白表示,他們最感謝的就是爸媽不太會嘮嘮叨叨叫他們「快去念書」;針對日本東大高材生的調查也有相同的結果:父母不會太過頻繁地叮囑他們念書。
研究動機強度與效率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在一般的狀況下,動機愈強烈,工作當然就會愈為積極,潛能就發揮得愈好,效率當然愈大;相反的,動機愈低落,成果當然就愈差。
但是當動機的強度達到某一個程度時,工作的效率不增反減,也就是過了一個頂點之後,動機愈強,效率反而愈差,這是因為過強的動機會使得人們過度焦慮、緊張,因此干擾到大腦記憶、思維的過程。
.
由此看來,父母叮囑孩子「快去念書!」在某個程度之內會有提醒作用,但若是過於頻繁,超過了動機刺激的頂點,就會讓孩子焦慮厭煩,最終一聽到這句話反而不假思索的反彈,因為父母急急如律令的叮嚀已經讓他們將「念書」和「痛苦」畫上等號,還沒打開書本,就直想辦法推拖逃避。
所以,不斷叫孩子「快去念書!」確實於事無補,反而會趕跑孩子的讀書意願,不少孩子一聽到父母叨念就會反射性的頂撞:「你愈唸我,我就愈不想念書!」,此言並非氣話!
.
(((只有孩子自己願意,才可能產生有效的動力)))
如何讓孩子產生讀書動機?所有的研究都指出,「學習有樂趣、有成就感」最能讓孩子自動自發的讀書。然而,進入到高年級、國高中之後,學習再有樂趣,學習的胃口都難免被艱難的學習內容與接踵而至的考試所破壞,所以師長無不想方設法,多管齊下,只要能提振孩子的讀書動機都是好方法。
即便如此,根據研究,在尚未進入升學壓力之前,孩子若是能經常性的感受到單純的求知樂趣,在進入中學以後,確實比較願意親近書本,產生讀書的動力。
因此,從幼時就不斷引發孩子的求好奇心、求知慾,並且誘導他親近文字、喜愛閱讀,是為孩子往後願意認真讀書奠下最棒的基礎。
.
一旦進入高年級,孩子願意用功讀書的動機就變得更加複雜多元。
有些興趣特定的孩子對某些科目有強烈的求知慾,自然而然就能產生學習動機;有些好強的孩子則會鞭策自我乃是基於榮譽心、不服輸的心態;
有些孩子則可能希望獲得父母持續高度的關愛而用功;有些孩子則會為了得到同儕的友誼而持續努力。
以上的動機有的根本與求學的目的無關,甚至可以說只是短視近利,但不論孩子的動機為何,我們發現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出於孩子自己的意願。
不論讀書的過程有樂趣或無樂趣、是如魚得水或是辛苦難耐,如果不是孩子自己願意,那麼再多的壓制與強迫,都不會產生任何正面的效果,只會引起反彈。
.
(((唯一讓孩子持續不斷努力的動機是:知道為什麼要讀書)))
在引導孩子提起精神讀書這件事情上,父母無可推諉的責任就是,要幫助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為什麼要讀書?在孩子有限的人生經驗裡,這個問題非常抽象而遙遠,你跟孩子說「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充實、有意義」,或者非常務實的讓孩子提前認知到「社會取用人才的殘酷面」、「擁有學習力對往後進入社會有絕對的優勢」,孩子可能根本沒興趣聽,甚至根本聽不太懂。
對大部分的孩子而言,未來的優勢完全抵不過眼前放鬆玩耍的誘惑,為了達到立竿見影的果效,父母只好採取非常手段,也就是採取能直接誘發孩子讀書行動的方式---紅蘿蔔與棒子,也就是獎賞與處罰。
唯一徹徹底底能讓孩子自己起而行動,而且持續不斷行動,最終只有一個動機: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
孩子會為了得到獎賞而讀書,也可能怕受罰而不得不用功,當孩子願意讀書,也得到了好成績,父母可能就高枕無憂,但千萬不要忘了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讀書對未來人生很重要」這最頂層的目標。
因為總有一天,再多的獎賞或再嚴厲的處罰都可能都失效。
.
我有一位親戚的兒子在國中時只對一件事情有興趣,那就是打籃球。每天一下課就迫不及待衝到操場,打到天色昏暗還捨不得回家。
這位親戚有時會問問兒子:「明天有沒有考試?」,兒子當然說「有」;接著親戚關心兒子:「那你書讀了嗎?」,兒子總是一派輕鬆地應付過去:「我都讀得差不多了啦!」,但再進一步詢問要考什麼時,兒子竟支吾其詞達不上腔。
這位親戚當然知道兒子根本連書都懶得碰,他看在眼裡非常憂慮,但是他非常清楚,說得再多、罵得在兇都沒有用,因為眼前的兒子只聽得進與「籃球」有關的事情。
親戚說:「我非常清楚罵他、逼他,只會讓他覺得讀書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一點效果都沒有,只會把青春期的孩子愈罵愈遠,我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忍住,但我總是會找機會和他分析『讀書與不讀書』的現實差別』,其他講再多真的都沒有用,我只能默默等他自己想通。」
.
當然,這個孩子考高中時考得糟透了,放眼望向身邊的同學,他便不免自慚形穢起來,爸爸過去理性的分析此時自動地跳了出來。想著別人或許都擁有燦爛的未來,他開始為自己擔心起來。
於是進了高中之後,不待任何人催逼,這孩子完全的大轉性,每天一下課就鑽到圖書館裡讀到筋疲力竭才回家,最後,他考上一個還不錯的大學科系;
而進入大學之後,他又發現大家都來自排名不錯的高中,這更促使他自我鞭策不能停止不努力,甚至期許自己要更上一層樓;大學畢業後,他又考進了一所非常優質的公立科技大學研究所。
.
根據研究,若要在某個領域學會並且精通,至少必須花費1~2萬個小時的持續專注學習,這長期的抗戰絕對需要源源不斷的學習動機,也就是孩子自己想通,打從心裡願意。
有多年輔導青少年經驗的暢銷作家盧蘇偉在讀高職時喜歡上寫作和哲學,所以決定要報考大學的哲學系,但沒想到聯考卻一再挫敗,竟然七年內考了五次才考上,支撐他的最大力量,就是自己想要,因為他對夢想有極強大的執著:「我不只是『想』,而是『我一定要做到!』,我為我自己出征,我為我自己的夢想在打拚。」
獎賞或處罰,或是為了贏得父母或同儕的關注,都可以非常有效的誘發孩子用功讀書,並且也能展現強勁的毅力,但若是沒有好好去理解為什麼,一昧死命的拚成績,即使考上了好大學,也很可能彈性疲乏,或是因頓失目標而失去讀書的動力。
(((讓孩子自然而然想讀書:身教、塑造情境、一起努力的好夥伴)))
「一流的教養」一書歸納了許多優秀青年的教養歷程,發現有不少才智品格均優、採取「自由放任」教育的父母,還是能教養出熱愛學習、努力讀書的孩子,書中歸納出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些父母雖然不會叨念孩子念書,但是卻會「讓孩子看見自己經常閱讀、學習身影」。
父母以身作則,比嘴巴強迫來得有效果,熱愛學習的父母,絕對能帶動孩子也投入學習;喜愛閱讀的父母,孩子自然能受到潛移默化;
喜愛學習與思考的父母還有一個非常值得借鏡的地方,就是常常會問孩子問題,以刺激好奇心、思辨力、求知慾,自然而然就帶動孩子的學習力。
除了展現榜樣,父母還需要為孩子打造一個能安於學習的環境,比如能安靜端坐、不受資訊產品干擾的書房、無多餘物品的桌椅,同時,全家若能在每天同一時段一起專注讀書,由整體情境來帶動孩子,自然而然能養出孩子的好習慣。
有些孩子無法久坐讀書乃是因為耐不住孤單寂寞,幫這類孩子找到讀書動機強烈的好朋友,一起做功課、彼此激勵,會是好方法。
我家第三個小子從中年級開始,每週三讀半天時,就會號召四、五個同學來家裡一起寫功課,為了能爭取更多玩樂的時間,他們會彼此叮嚀要儘快完成作業,而且寫完之後還會彼此對答案,看看誰能全對、誰又錯得多,無形中塑造出一股督促作用。
沒想到,好幾次的期中考、期末考,這幾個一起讀書的孩子都考得很好。我私下偷偷打聽才知道,原來每個人都很怕丟臉,成為這群學伴裡表現最差的,所以比以前更加用功。這結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延伸閱讀】
•誰說分數不重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9220?loc=P_br_r0vq68ygz_D_2aabd0_B_1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768?sloc=main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165
如何停止強迫思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活動
最近在忙搬家,雖然有找搬家公司
但因為我的「 潔癖 跟 強迫症 」
所以自己把自己累死⋯
(去年搬家時,因為事出突然,全部都請搬家公司打包,所以50箱的紙箱堆在一起,根本看不到內容物寫在哪一側,想要拿的東西在很裡面,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的收納上架)
連續三天🌞 🌜
每天早上九點就開始小螞蟻 🐜 搬家
一路搬到半夜一兩點 😭
這個方法雖然很累
但是省下了很多整理跟歸納的時間~
🥊 因為我都是有思考有計劃的打包
🥊 包含二邊車子暫停上行李🧳的動線
🥊 兩邊家中購物車 🛒 的容量配置
真的很燒腦~😔
●容易嗎我? 你們都不知道我的東西有多多!
●還好GREENGOLD核桃肽這個法寶
幫了我一個大忙
● 想跟我一起體驗如何集中注意力
讓思路變得更清楚
●推薦我身邊的為人父母朋友試看看~
孩子按下靜音鍵的模樣
📢抽獎辦法
規則:追蹤粉專+留言+按讚,並標記2個朋友
7/12開始抽獎五名幸運粉絲
留言:我想一起體驗 #小孩停止躁動學習仙丹
🎁獎品:五名!送讓小孩停止躁動、專心學習的神秘禮物!
#小孩停止躁動學習之食品 #徵媽媽一起體驗
#媽媽容易嗎 #媽媽不能沒有它
如何停止強迫思考 在 強迫症小教室(問答集)如何處理侵入性強迫思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這一集教導如何面對侵入性的強迫思考。唯有不被它驚嚇、不理會、不做道德觀等,才能擺脫強迫思考的糾纏。這是由湯華盛醫師主持的強迫症專區。 ... <看更多>
如何停止強迫思考 在 心禾診所- 【面對強迫症的二三事(2之1)】 1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意味著,如果你不使用認知行為治療的技巧,或者你停止服用藥物,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被症狀 ... 強迫思考是腦部生物化學產生的心理事件,似乎真實,但是並非如此。 ... <看更多>
如何停止強迫思考 在 [心情] 七年初戀分手後七個月- 看板Boy-Gir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本篇文章只是為了抒發我的無助、絕望、痛苦
我知道我的過程可能不是那麼的好看
而且也還沒有完結篇
但是我還是希望po出這篇文抒發
也順便勸戒如果有跟我類似遭遇的人
千千萬萬不要跟我一樣
儘管你們真的很痛苦很絕望
衝動與崩潰都是魔鬼
恐怖情人的心情我真的完全能體會
也許你們不被社會諒解
但是你們真的存在
請找尋適當諸如醫療等協助並且絕對絕對絕對不要衝動
文長慎入
-
分手後
即將邁入第七個月
板上跟分手、復合相關的文已經不知道看了幾篇
F大的復合指南更是邊看邊哭無數次
最後還是決定出來發這篇文
小弟玻璃心
麻煩要鞭的前輩鞭適度就好
她是我的初戀
七年來,她陪伴了我整個後青春時代
從大一下的青澀,到大四開始正視經濟、事業、家庭等議題
然後為了技能進修、考證,為了學習,被洗禮、再進修、同時再兼顧著經濟、感情、雙方的家庭
她也從剛脫離門禁、每週回家鄉,努力成可以一個月回一次家,從被名為「為妳好」的人生直線開始有了一些見解與體驗
我們的相處從青澀的熱戀進步成家人般的融洽,七年中有六年都曾是滿滿的攜手前進與甜苦並進
直到最後一年,因為家庭與經濟導致的無止盡遠距離、因為她母親的控制狂與我愛黏人的拉扯、因為經濟導致無法甜蜜的相處同居、因為事業彼此都還需要異地努力、因為脾氣雙方的硬碰硬
我們在一個還約好後續有相當多安排與旅行的夜晚被單方面的分手了
而她的理由
是我們從前吵過的假她從沒原諒過我
起初對方還願意給出一點空間陪我電話療傷,但就一次…我僅僅是在她忙碌的時候多打了兩通電話、在數小時後再打了兩至三通電話
一切就像蝴蝶效應一般開始連鎖、並且斷裂、然後毀滅
她很生氣,她把我罵了一頓並且封鎖了包括付費電話、簡訊等一切,幾週後我沈不住氣用未顯示來電強迫聯繫她,換來了些許的假象,他要我一年都不要打擾她
但是再過一個月後我還是忍不住用家人的電話打給她求她跟我復合,但這次的衝動帶來了毀滅的開始
她非常的憤怒並感到噁心、恐懼,認為我妥妥就是個恐怖情人,她再也不想聽到我的任何事
我非常絕望且無助,因為我在那一個月做了很多的努力,也許只是為了讓自己活下來,也許只是為了讓自己找回笑容,也許只是為了在那種痛苦撕扯中找回自我,我閱讀、我就醫、我旅遊、我釋放壓力、我找尋各式各樣的求助並努力讓自己恢復
我還是異想天開了
不管我們經歷了多少
不管我對她再好
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彌補」
她只把我的努力當作騷擾
此後的幾個月
我再也聯繫不到她
直到三個月後,我在親友的協助下自己做了很多事,也嘗試跟不同的異性相處甚至單獨出門
更是逐漸開始減少崩潰的頻率
我覺得我變好了,卻也只是在欺騙自己,我寄了一封信,裡面寫了很多我的努力與經歷,我希望能夠感動她,希望哪怕能跟她恢復那麼一點點的聯繫
結果換來的還是沒變,她依然怕我,她依然不想跟我有任何瓜葛,她依然不想再次陷入我與她媽之間的拔河
第五個月,我再次嚴重的崩潰,崩潰到做了分手來最痛苦但也最像句點的舉動
我再次透過我媽的Line 強迫聯繫她,這次她沒有說任何話,只靜靜的聽我說,我也用盡了我所有的力氣跟她說、有努力、有抱歉、有我們的過去、有我希望的一切
但是只換來了一句
可以麻煩妳不要再打擾我了嗎
簡單一句話
彷彿把我所有的努力打回原型
彷彿我真的只是個小丑
是個恐怖情人
我一直想讓自己好起來
真的真的很努力
但是每當我好不容易爬起來的時候,又再次被推入了絕望之中
也許我的強迫聯繫本身就很噁心
但是那都是我的善意,是我的努力,是我所想展現的感動
結果換來的只是她說她這輩子再也不想見到我
跟一通警察局的通知
警察說因為最近他們案件太多只有做備案沒有把他成立,也勸我放棄
我也開始放棄了念到一半的碩士,停止了有經濟跟自由但是會一直讓我亂想崩潰的工作
隨便找了個餐飲業讓自己失去自由並且無盡忙碌
也在這段末班車的桃花中遇到了一個相對正常的異性,她也明確表示對我有好感
但是如今已經七個月了
我的崩潰還是跟寒流、大雨一樣一聲不吭的來
七年來,我為了愛她,讓慾望強烈的我完全沒跟她發生真正的性關係,我為了愛她,強迫自己接受了整整三年我不可能接受的遠距離,我為了愛她,在無數個週末穿梭單次四趟西部台灣
我帶她體驗了從小被囚禁到連自己故鄉都異常陌生的她走遍了大小景點,我陪她從零到有走過了也協助通過了各種挑戰與事業考試
我為她真的可以付出一切,但是換來的只是一樣存在的崩潰絕望無助
或許現階段無法或不敢再次愛一個人
看了很久的醫生吃了很久的藥換了無數種方法
在那些嘻嘻哈哈的下一秒
我還是會突然崩潰
我還是很想她
我還是哪怕放棄我現在擁有的一切只為了可能只能跟她當回朋友
我都想重新開始
我都想非她不可
我知道我這段時間做了很差勁的事情
我的理由都只是藉口
而我的崩潰更是對下一個人的不公平與自私
但是我真的已經做盡了我能做的一切
1925、精神科、身心科這些極端的也都試過了
感情覆蓋、朋友聚餐、酒精麻痺、運動工作也試了無數次
心裡還是忘不了一個其實朋友們家人們沒那麼喜歡的人
一個現況根本不可能回來的人
而且可能真的不適合我的人
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才能好起來
也可能再次錯失一個可能愛我的人,但是我真的很努力了,真的,只希望世界上哪怕能再少一個人需要承受這種痛苦
如果有這個人的話
謝謝你看到了最後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64.2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675200353.A.B3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