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問我對推廣粵文寫作有甚麼看法,他似乎想聽一些獨特的面向。
首先,香港人身份賜予作家一項天賦,我們的用字較為靈活。有很多字詞,北方話人已經棄用,皆因是他們要我手寫我口,只要發音不好聽或不順口,或音不明義,他們就會用換文的手法遷就聲調,像不說質素,說素質;不用異彩,用光彩;不講營運,講運營等等。語音思考是我們最大的讀寫障礙,但廣東話人很少察覺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很少有寫得出的難唸句子,沒有不好用的字詞。相反,要我們遷就他們用新彙,反而覺得巉口,因而衍生抵制外來語的思潮。
然而,與怪物戰鬥也小心自己變成怪物。靈活是沒有規範的意思,規範是把語言活生生的東西殺死,如果廣東話走向規範,要求人們在書寫當中只准用呢啲,不准用那些,那麼我們也算是參與一宗謀殺。一群在對抗規範的人慢慢在規範自己,這種情況很常見,也有點無可厚非。先是錯誤發生了(有香港人用了不當說的詞),然後要求更正(你應該這麼說才對),為了阻止錯誤繼續發生,開始制定一套正確標準(這一堆才是香港人的用詞),而標準也開始運行它的偵錯程序(呢個都唔可以用。下?呢個詞都唔講得?),然後就會執泥正宗而展開華山論劍——何錯之有?
他們都沒有做錯,沒有他們的努力,我們就失守了,整個粵語世界都會掀起歪風,看看政府中人怎樣說話,你就知道甚麼叫歪風。只是,這種嘗試把所有東西更正過來的意識,也會把我們改造成一些酷吏,一步步把語言謀殺在正確的範圍之內。為了逃離自斃的宿命,我還要作法下去嗎?但若然不立法,又怎樣限制人們不做錯?難道要求正確是錯的嗎?
由「我可以」到「我應該」,很多事都是這樣,因道德而降格。但他們沒有錯,因為他們「應該」。
這種粵文寫作標準化的渴望其實出於一份熱心,希望本土文學能循着粵文這條路發揚光大,自成一家,意味它可以被研究,作為一門學術,被供奉在大學的論文墳場之中。事實上,粵文寫作不是今天才起步,早在十幾年前還會看陶傑專欄的時候,我已留意到旁邊的左丁山,我的第一反應是:「啊,乜原來咁寫都可以出街。」——那為甚麼中文老師一直說不可以這麼寫?
我感像受騙了。一直以來在作文堂上我們都被教導千萬不可用口語,否則會被扣分,我認為這些老師需要為這種過時的學習框架負上一些責任,因為他們也有份謀殺書寫的靈活,把它局限在正宗白話範圍之內。在此,你可見到在「廣東話vs北方話」之上重疊了另一場對爭,那就是「白話文vs口語」。在極端者的眼中,這種區分是無謂的,「因為白話文就是北方話」,粵文寫作就是要用口語全面取代白話,成為新書面語。唔准用這個那個的的了了,改晒做呢樣嗰樣咁樣嘅呢。老師們對口語的極端打壓,造成了口語的極端反彈。假若他們有跟學生探討過有關文學「口述性」的問題,或許就不會搞成這樣。
你有沒有聽過台灣朋友講出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呢?你會覺得很新鮮,新鮮的不只是你見證一個外語者使用自己的語言,還有你聽出了一些從未聽過的東西。你可能想質疑他,指正他,想說「咁講先至啱」,但細想之下又發現對方沒有說錯,他只是說得特別而已。在此,你發現語言的彈性,一些你從來沒有說過的東西,原來是可以被說出來的,這叫存在的驚奇。貢布羅維奇是波蘭人,卻寫得一手厲害的法文,厲害在他發掘出很多法語者不會用到的語法,將法文從原有的語言規範中解放出來。當我們在說推廣粵文的時候,所指的到底是類似的解放,還是指進入一個已有的規範世界?
這種問題是先決的,卻往往押到最後,逼人要在魯迅和左丁山之間作個決擇。可是,香港人的優勢是甚麼?係我哋有能耐混用它,在白話文和口語的雜交下碰撞出新火花,捕捉那些從未有字詞來形容的虛無縹緲,而不是形式、形式和形式。
優秀的語言分兩類,一種像德文那樣刻準而龐大,可以消除任何歧義,以致它不可以被誤解;另一種相反,是一種難以賦形的語言,很多東西都易被混淆,充滿着雙關,以致它可以最大程度將賦形的自由讓給語言的使用者。藉着模糊書寫性和口述性之間的法度,作家能夠騰出一個更大的賦形空間,捕捉語感,創造意思,同時亦摸索一條屬於自己的法度,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而一種死掉的語言,不存在這些異彩。
如何讓不諳粵語的華文用家都能見識這種未見識過的中文?這才是一項艱難工作,也需要更大野心,因為這是口述文學的難題。今日的粵語已非與白話運動之時同日而語,它吸收了白話及其他地方的俚語,構成了粵式典雅,容得下通俗粗言。任何人想在它身上施以外科分離手術,都要好好想想自己是在削弱它朝,還是輔承它。愈強調排斥,愈易失去兼容。書與口的真正兼容,體現在「是咁的」這三個字之上。它不是「是這樣的」,也不是「係咁嘅」,而係「是咁的」。平常我們在廣東話的交談中甚少用到「是」和「的」,但語言會互相攜帶,在集體的用潮下,一種本來無人講的講法可以被講出來了。一般人統稱為潮語,反而淡化了這種造物的奇妙。
的就是的,嘅就是嘅,你鍾意點用就點用。你是你語言的主人,除了中文老師和社會規範,沒有人能限制你用語和書寫的自由。而文學的作用,就是領人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發現到乜原來係可以咁講嘢嘅。然而,我們似乎花上太多精神去問怎樣寫,而不是問自己寫甚麼,但站在作家的角度,只要決定了內容,內容自會選擇所表達的形式。
我們不是倒模工人,我們書寫是為了模造世界,並使它從死裡復活。
作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阿拉伯文字給予別人的印象總是「蛇仔文」,「鬼畫符」,香港地,我們大抵只會在清真寺或餐廳店舖見到阿拉伯語。其實阿拉伯語是全球20多個國家,超過四億人使用的語言,當中包括大量穆斯林,而「穆斯林」一詞正正來自阿拉伯語,有「順從者」的意思。記者邀請中東學社的Alicia教導阿拉伯語,同時了解背後文化。 阿...
好 耐 書面語 在 孔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阻大家幾分鐘聽下我講少少嘢……
首先感激大家對我最近寫嘅《紙紮公仔》故事給予一個好大嘅支持,我覺得大家追故嘅反應令我諗起當年我寫《失蹤》嘅時候,所以好開心又再一次回味。
雖然琴晚偷偷地講咗,但我都要正式再講多一次。
我要出書喇~ 我要出書喇~
喺講我自己感受之前,收到太多查詢,我想一次過講比大家聽。
好多台灣或其他國家讀者想我寫書面語,但我拒絕。
因為用廣東話寫故事,我已經堅持咗十幾年,日後都繼續用廣東話寫故事,係真正屬於香港人睇嘅故事,所以抱歉了,其實都可以睇我故仔學下廣東話架~
今次本書係齊哂《紙紮公仔》嘅故事,當然包埋結局。
但我重申,重申再重申,故事集入面仲有好多故事架,《紙紮公仔》只係其中一個故事咋!係其中一個咋!
我只係未貼出嚟……如果大家覺得《紙紮公仔》好睇,其實仲有更多好睇故事喺入面比你睇。
《失蹤》已經賣哂,今年踏入第五年,我可以拎返版權,考慮重印返比未買嘅讀者收藏留念。
《跟蹤》剩返少量,唔會重印,賣哂就由佢絕版。
《迷蹤》剩返少量,一樣唔會重印,賣哂就由佢絕版。
我所有書都唔會喺出面市場或書局買到,得我呢條link有得買。
今次本《故事集》係限量預訂,最快要「四月」,係「四月」先送到大家手上。
由於成本有限,又唔知幾多人買,所以我都係見幾多人訂,就印幾多……印一次就唔會再印了。
個人感受:
近年因為社會氣氛同抗爭,我停產咗好耐,雖然上年出咗本書,但我自問狀態一般般,我知讀者都係咁諗,但仍然買書支持我,係想我繼續創作落去,我深受感動。
所以今次本書嘅故事,我係好認真同好有心機去寫,書入面故事係唔會重覆,係全新。希望報答返讀者,亦希望自己可以慢慢回復狀態。而所有買書嘅人,我都會簽名比佢,放心。
我有正職,所以寫故時間都係放工或通宵唔瞓去寫,所以會發現我成日打錯字,因為真係即打即出。亦都因為咁,希望大家真係會買書支持下我,比我知道我嘅創作路係可以繼續行落去。
如果唔係,真係疊埋心水專注返正職工作……Sad
全廣東話嘅書真係市場上絕無僅有,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紙紮公仔》我會繼續貼喺Facebook,但最後結局就要大家買書睇了。
原諒我遲下同唔到大家分享一齊睇大結局嘅喜悅,因為我真係對自己無咩信心,驚大家睇完就走而唔會買書……但如果真係賣得好嘅,我先諗同大家分享。
因為紙紮公仔個結局係痴撚線,100%無人估到,但我好鐘意。
最後,我真係好有心機寫呢本書嘅故事,有恐怖有愛情有驚嚇……希望買咗嘅朋友會鐘意,我寫作壽命好短,真係出到一本就得一本,當留念又好,支持又好,靠哂大家。
我真係對自己寫野同賣野好無自信……希望大家比啲自信我。
P.S 圖中嘅封面係初犒,未必係實物圖。
想買嘅讀者可以呢度,計返數,都係每個故仔幾蚊雞咋!
我嘅網店:https://homingming.boutir.com/
好 耐 書面語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翻讀律銘新詩集《沿道尋回》,除了書面語和口語的混用,嚴瀚欽提到,律銘詩作的另一混雜特質,來自其職業——寫詩的醫生。「醫生」與「詩人」這兩個標籤,從魯迅「棄醫從文」起似乎截然二分,但《沿道尋回》則反映了文學亦可成為作者「沉重生活裡的自由暢想」。
#嚴瀚欽 #律銘 #沿道尋回 #詩評
全文:http://bit.ly/3riGno0
◤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PMQ Humming Books;(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榆林書店;(新界)生活書社、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歡迎訂閱,敬請私訊查詢。
◤ ◤ ◤
《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好 耐 書面語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阿拉伯文字給予別人的印象總是「蛇仔文」,「鬼畫符」,香港地,我們大抵只會在清真寺或餐廳店舖見到阿拉伯語。其實阿拉伯語是全球20多個國家,超過四億人使用的語言,當中包括大量穆斯林,而「穆斯林」一詞正正來自阿拉伯語,有「順從者」的意思。記者邀請中東學社的Alicia教導阿拉伯語,同時了解背後文化。
阿拉伯文歷史悠長,因移民而令文化分化。阿拉伯語分「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標準阿拉伯語是書面語,書面文件及傳媒會使用,有些國家更定為必修課,「但正如我們學習文言文一樣,學習過後也未必十分明白。」Alicia指出。所以,倘若以標準阿拉伯語來跟當地人溝通的話,對方也未必聽得懂,情況大概就如我們以廣東話「很久不見」問候朋友,而非「好耐冇見」。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港版國安法】續領英國BNO懶人包加疑難解答 持BNO入唔到日本境因印錯國籍 (https://youtu.be/44aJ_QjXzB0)
【逃走他鄉】BNO移民英國$12,000租三層獨立屋 銀行中層變餐廳侍應 居英權二代:要接受由低做起!(https://youtu.be/FLFGdaKUtPo)
【逃走他鄉】居英港人移民自白:BNO平權千年一見,蘇州過後冇艇搭 (果籽) (https://youtu.be/qMufEfTaJWY)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煮海鮮服務!(飲食男女)(https://youtu.be/9YEBSQJPdPU)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最難學語言 #阿拉伯語 #粗口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5629f4XfS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