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個週末,適逢美國慶祝獨立紀念日,所以我就應景了選了這一本歷史書來閱讀。
在20世紀初期,美國是個不喜歡戰爭的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滿目瘡痍之際,美國更加堅定孤立主義不願捲入。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的常備軍人人數遠遠不及其他國家。是什麼樣的一些轉變,讓他在20世紀末的時候成為空中以及軍事的霸權? 作者從一個很特別的角度-- 航空文化,來闡述20世紀戰爭歷史。有一個日本歷史學家的角度來說這段美國的故事,獨具一格,讓我忍不住一個週末就讀完它。
”在此 (1943年)之前的美國,像是個經驗不足的年輕人,以天真的姿態衝向戰場。但此後的美國,卻宛若變了個人,以既無情且冷酷的態度作戰”
讀過 「興亡的世界史」這一系列書籍,除了跳脫歐美歷史觀和中國歷史觀的耳目一新之外,總是覺得日本歷史學家有一種特別的細膩。在描述當代事情的發展時,因著許多的細節更加可以感受到人性。特別是這本書,由日本歷史學家的角度講述珍珠港事件,以及美國手投下的原子彈,沒有用太多悲情的言語,但可以感覺到他試著從兩邊,清晰地描述他們可能的思路,然後看著這些各自以為正確的抉擇帶出的結果帶出悲劇,更多去探討人在心理層面是如何導致這個結果。我覺得這樣子的歷史寫作方式,真的是可以幫助讀者以史為鑑。
當然因著航空文化的主軸,也可以一窺飛機的發展史中所有的軼聞趣事。從萊特兄弟特殊的背景(修理腳踏車),看見他們不同與當代發明家切入的眼光。美國當時崇尚的庶民文化和庶民英雄,帶動隊飛行的想像。而小說以及好萊塢電影,更是把這些想像推波助瀾進到一般大眾的心中。最早期的空服員其實都是男性,女性會加入,是因著一名護士的堅持,用護理人員的身份說服機長讓他隨機飛行。然後在航空重運輸逐漸成為旅行的風潮中,才讓空服人員的角色和形象,反射出人們想要的時尚和優雅。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一點,是他從頭到尾一直貫穿著讀歷史中比較少關注的角度,那就是與文化與媒體宣傳面向的力量 (用在戰爭中就變成統戰宣傳)。從不同時間段作者尋找到當代媒體的論述,文人所寫作的小說詩篇,而更多是視覺上的表達。這裡面包括了攝影想像的畫作雜誌的封面和內頁選圖,甚至是許多地方的裝置藝術。從文字到視覺印象,都牽引著人們對突發的這一切如何來解釋,甚至是合理化。所以才會有奇怪的現象,像是早期的戰鬥飛機,竟然會取名叫做「和平使者」或是「福音之翼」,然後用在殘酷的戰爭當中。或甚至美國911空恐怖攻擊事件後,紐約人前所未有的低犯罪率,以及美國人原本因著越戰越戰的陰影而厭惡軍事,突然之間推崇原本也不太受好評的總統成為向恐怖主義宣戰的英雄。好像 “捍衛民主世界” 的責任,讓很多無法想像的事情變得極為合理。
這本在2006年寫作的書籍,最後一段在探討無人機的潛在危險。其實二十世紀的戰爭從國與國之間,後來變成國與非特定組織 (例如判軍,遊擊隊,所謂的恐怖組織,或是特定團體)。也從只有前線軍人的迎戰,變成了全民總動員的運作。最可怕的一點就是敵人變成了一個沒有面孔的 「他們」。這樣的情況再加上各式散播的訊息和謠言,就會讓對立和仇恨指數型的上升。在現在訊息更加發達的時候,這樣的情況更迫切需要冷靜。其實我也沒有想到有什麼特別好的過濾訊息方式,但可以自我覺察的,是當你開始以「我們」和「他們」來思考事情的時候,會不自主的讓「我們」變成正義的一方。能夠覺察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自以為義的這個傾向,或許可以幫助你我在眾多訊息當中保持冷靜。畢竟世界上許多最殘暴的事,出發點都是以正義之名對抗邪惡的。
“倘若常見的觀點,是過去人們是因為無知,才會受到政治剝削,那麼對於現代的情況,或許該改口說,人們因為太過一知半解,才容易被利用,容易在心理層面接受輿論誘導”
📚延伸閱讀📚
“World Order” -- 世界秩序
季辛吉2015 分享關於中國崛起後的新世界秩序
“注定一戰?”
二十一世紀的中美雙霸權,能夠躲過歷史的輪迴嗎
“毋以神為名” -- 為什麼相信同樣上帝的不同宗教會自相殘殺?
全文與延伸閱讀的連結都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e7%a9%ba%e4%b8%ad%e5%b8%9d%e5%9c%8b%ef%bc%8c%e7%be%8e%e5%9c%8b%e7%9a%84%e4%ba%8c%e5%8d%81%e4%b8%96%e7%b4%80/
#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 #興亡的世界史 #航空文化
好萊塢電影文化帝國主義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中國共產黨百年黨慶,習近平發表要「解決台灣問題」,而這詞也隨即成為微博上的熱門標籤。
很多人問過齋主我,是否害怕中國打過來? 我當然不怕。統一戰爭的目標,如果是要統治台灣,就算不考慮統一戰爭之間可能面對的美國、日本及印度等複雜政治問題,即便真正打下了台灣,那也不過是「統」罷了,真正困難的是「治」。要統治意識形態上截然不同的自由人民,其成本堪稱天文數字,不管是怎樣不理性的戰爭,背後都有個精算的經濟考量。因此不管戰機怎樣挑釁,或是遼寧號怎樣邊走邊加油,我都毫不擔心。
真正令人擔心的是「同化」。倘若台灣人在思想和行動上,越來越與中國人相似,看著相同的戲劇、說著相同的迷因,甚至講著相同的用詞與語言。更可怕的是這些同化還是在多數人未有意識的情況下,被潛移默化,許多年輕少女口中的「內地」就是一例。長此下來,中國就會獲得如同文明帝國遊戲中的「文化勝利」,順利統治台灣。
不過,文化上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我們不可能不看好萊塢電影一般,受資本主義的影響,即便中國文化產品的本意僅僅只是為了賺錢,但其文化影響力依舊存在。
那麼,有甚麼辦法呢? 其實辦法比你想得簡單,只要你支持台灣創作者的文化商品即可。不管是到戲院、劇場或音樂廳支持文化工作者,在藝廊購買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在電視上觀看台灣團隊製作的作品,到書店買幾本台灣作家的文學作品,或是買幾本台灣出版社出版的書籍,買幾個台灣設計師製作的文創小物。
再不濟,你可以拍幾張你認為有個人風格或特色的照片在網路上,或者寫段短短的文字。以上種種都是台灣能用於抵禦中國文化勝利的手段,當然效果有大有小也有長有短。但當你有這份心意時,將來再接觸中國文化產品時,內心已然生成了一道防線,能讓你清楚明瞭彼此差異。
不過,講真的啦。一堆國民黨在媒體上喊著說要中國疫苗,但下了戲就跑到醫院趕緊特權插隊打AZ疫苗。由這點你就知道,其實愛中國不過是工作,中國連這群人都收買或降服不了,「文化勝利」的門檻還是比想像的高。
PS.最近把文明6的資料片補齊了,覺得這遊戲真是越做越精美。每次看科技樹都能感受到團隊的用心。
好萊塢電影文化帝國主義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端網絡觀察:金球獎導演 #趙婷 和《浪跡天地》,為何上一秒是「中國驕傲」,下一秒就成「辱華」?】
趙婷憑《#浪跡天地》(Nomadland;中國大陸譯《無依之地》、台灣譯《游牧人生》)奪得美國第78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成為史上首位獲得該項殊榮的華裔女性。趙婷獲獎後,包括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及《環球時報》等多個中國官媒都發文讚揚,稱趙婷為「中國的驕傲」;然而,趙婷被網民發現過去發表過有關「中國是個充滿謊言的國家」的言論,使她在中國互聯網上開始飽受批評,被指稱為「辱華份子」。
昨(3月5日),趙婷獲獎影片《浪跡天地》的定檔海報被豆瓣網站撤下;有媒體指出「無依之地」、「無依之地定檔」等關鍵字在微博上顯示無結果。不過,今(3月6日)端傳媒再次檢索相關話題,「#無依之地」、「#無依之地定檔」都顯示為「熱搜」,有網民持續就這部電影發表評論,不少網民表達了對電影的喜愛,但亦有大量網友批評導演的發言問題。
趙婷於1982年在北京出生,父親是北京首都鋼鐵公司前總經理趙玉吉,繼母則是中國著名演員 #宋丹丹。趙婷早年於紐約大學修讀電影,2015年執導首部長片。《浪跡天地》是她的第三部長片作品,改編自美國記者 Jessica Bruder 於2017年發表的一部報告文學作品,由麥杜雯(Frances McDormand)領銜主演,描述美國一名失業、喪偶的女性決定離開家園,在中西部展開遊歷生活。
趙婷在其中擔當導演、監製、編劇等角色,她表示「同理心」是她用電影說故事的秘訣,並指這部講述美國中下階層流浪者生活的作品「匯集了很多人的熱情、努力、人生故事,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你會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成為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
《浪跡天地》於去年在威尼斯影展舉行首映,並且獲頒金獅獎。受疫情影響,電影於今年1月才在美國公映,原訂今年4月登上中國大銀幕;但由於豆瓣在網站上撤下電影海報,許多中國網民質疑電影是否能如期上映?
到底從「中國驕傲」到「辱華」,短短的數天發生了什麼?端傳媒爬梳近日中國網絡輿論,點出兩個讓趙婷飽受批評的關鍵句詞:
📍「我在中國長大,那是個充滿謊言的國家」
2013年,趙婷接受美國電影雜誌《電影製作人》(Filmmaker)採訪時表示,「我在中國長大,那是個充滿謊言的國家,你會覺得你永遠也逃不出那裡。有很多我在小時候吸收的資訊,最後發覺都是假的,從此養成我叛逆的性格。我突然去英國讀書,並重新學習中國歷史。在文理學院攻讀政治學,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的。用資訊武裝自己,接著再質疑這個資訊」。有媒體發現這段訪問已被《電影製作人》刪除、並查詢原因,但《電影製作人》並未回應。
趙婷過去這段發言被翻出後,引起部分中國網民的不滿,並呼籲抵制《浪跡天地》在中國的上映。有網民稱,「必須形成一種氣候:反華仇華的藝術家在這片土地上無法賺錢,被抵制被唾棄」、「對事不對人,誰反華誰找死」,也有網民批評稱「身為國人當然知道我國不是十全十美,你可以選擇建設它提升它,但是如果你逃跑甚至反身就是攻擊詆毀,我只能解釋為叛徒行徑,這種行徑比侵略者更卑鄙可恥」。
有名微博用戶稱,「說實話一開始對導演佩服得五體投地,在國外取得如此高的藝術成就屬實不易。這會兒終於明白了,原來除了藝術成分還有恨國的政治成分在裡面。所以二鬼子們別再說藝術無國界了,藝術家們的國界可清楚得很。當然片子我還沒看,看完一定好好打分,看看究竟是實至名歸,還是政治加成」。
部分網友指出,最不能接受的是趙婷聲稱自己在英國能夠學到什麼是真的,「第一次看到趙婷說這裡充滿了謊言我完全同意,哪個國家不是和充滿謊言呢。但看到後面講在別處能學到真正的歷史我就…?這個世界上真的會有中立的信息嗎?否認這裡充滿謊言和相信別處就是真實,難道不是同一種天真?」
更有網友質疑,「英國啥真實?BBC嗎?大英博物館搶來的別國的文物倒是真是的!」有網友因此認為趙婷認可的,是英國在殖民帝國時期的「勝利者書寫歷史」。
但也並非所有網民都不認同趙婷的發言,有網民指「一個充滿謊言的地方沒什麼不對吧。說實話也是辱華嗎?」、「中國對於『辱華』這個專有名詞用的越來越順手了。自信就不用去管別人的嘴。不僅干涉了人權,還顯得心虛。趙婷本人和她的成功本來就和中國文化沒半點關係」;還有網民在昨日微博下架相關話題時留言表示,「我甚至都不知趙婷說了什麼,但這裡的所做所為都證明她說的是對的」。
📍「終究美國是我現在的國家」
另一個造成趙婷引起中國輿論譁然的原因,則是國籍問題。趙婷去年接受澳洲媒體採訪時表示「終究美國是我現在的國家」,引起中國網民的不滿。中國官媒們在報導中稱趙婷為「中國女導演」、「中國的驕傲」,「#趙婷中國第一位金球獎最佳女導演」的話題還在微博上累積超過3400萬的閱覽量。如今有不少網民表示,應將「中國導演」的說法改為「華裔導演」,就其國籍大舉爭論。
有網民留言稱,「你是說那個拍了一部揭露資產階級剝削工人階級、導致工人被迫流浪片子的、然後獲得資本主義美狗思想火炬金球獎頒獎的華裔導演?美狗確實不行了,一點意識形態工作都做不好,還給罵自己的人頒獎,亡國不遠了。」
也有網民稱,「一個說中國是充滿謊言之地的美國人為了賺錢買通稿死命吹自己是中國導演,翻車太正常了,畢竟中國現在已經不盛產跪族冤大頭了。」
目前,有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給趙婷「洗白」,「人家百度,還有官方海報都寫了國籍中國,承認中國有優秀女導演很難嗎?」,「別人國籍是中國,只是在好萊塢發展,華人驕傲。」
也有網民認為沒有必要爭論國籍,「不知道在國籍這方面有什麼好爭論的,福克斯影業官方都說了是中國…算了…退一萬步來講別人是與不是和你本人關係有那麼大嗎?喜歡就恭喜,不喜歡不看就行了…」
不過,也有網友提出,中國人不必因趙婷的國籍而感到驕傲,「別管她的國籍是哪的,她的教育在美國、電影班底是美國、電影故事還是美國,你可以為女性導演驕傲,但沒必要因為她的中國國籍,或者華裔身份驕傲。」
圖:紐約時報報導、網友留言截圖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輿論觀察 #金球獎 #辱華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