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選佛洛伊德,還是選阿德勒﹖]
日前電台看到我的影片,主題是談「在職場遇見豬隊友,怎麼辦﹖」來邀請我上節目,不過從主持人的口氣聽來,我的答案似乎不如期待,可惜節目時間有限,特別寫文章來跟大家來談一件重要的事,對於你的人生,當遇到困難時,你選擇當佛洛伊德的信徒,還是阿德勒的信徒,這會決定你的態度與處理方式。
先來看看我是怎麼看豬隊友這件事,老實說,我的第一個觀念就和絕大多數在職場水深火熱的上班族不一樣。首先我認為,既然會遇到豬隊友,顯然我們都在豬圈裡,所以我們也是豬,只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而已。因為職場是經過條件篩選的,包括學經歷,也就有「社會階級」之分。這樣講,一定有很多人不舒服,大聲抗議:
「我怎麼可能是豬﹖」
不過如果想通這一點,接受「我們都是被飼主餵養的豬」這個事實,對於其他豬隊友的認同感提高一些,便可以稍稍釋懷。如果還是不服氣這個觀念,也沒關係,再進行到第二個觀念:「我是人,他是豬」,既然站高一層,帶著作為人的優越感,就要接受「他是豬」這個事實,而他可能是同事,也可能是主管或老闆。
想想看,他是豬,我們是人,就不能跟對方站在同一個高度,跟他一般見識,在泥裡打滾,惹得自己生氣,也搞得一身髒污。因此我們必須回到人的本位,懂得動腦筋去想思考豬的本質,包括以下三點:
1. 豬不會思考,期待他會思考,就是你的錯。
2. 豬不會管理,期待他會管理,就是你的錯。
3. 豬不會做事,期待他會做事,就是你的錯。
確認這三個豬的本質之後,我們再往下走,拿回思考的主導權﹑拿回管理的主控權﹑拿回做事的自主權。怎麼做﹖豬的思考與做事都是直線,不拐彎﹑不逆轉;而你是人,要用反推回來的方式來思考與做事,我們可以這麼做:
1. 由我們提出書面計畫
在確認目標之後,反推回來要做哪些事,由我們做好計畫,寫下來,拿給對方看看有沒有意見;至於我們想做成的品質,不要用說的,給他看範本,他不必思考,只要照著做就好。都同意了嗎﹖發個email給他,表示他收到。
當然,如果這個豬隊友跟自己平行,我們要用商量口氣說話,不要頤指氣使;如果對方是主管,則要用請示的方式,讓他感到受尊重。
2. 由你訂出完工時間
很多豬隊友都有拖延症,我們可以當他們是完美主義者,當然也有那種出一張嘴就覺得事情搞定的,或是佛系上班法,不主動不積極,一切都等著別人叫他做這做那。不管哪一種,由我們來做出進度完成表,他來畫押就好。
3. 由你定期檢查進度
有的拖延症是一輩子都改不了,但是拖延事小,不會開口求助才是大條,總是在最後一刻才爆出來什麼都沒做或做錯了。因此每天或每周去了解一下品質與進度,可以預防自己心臟病發。不過這些人執行力差,自尊心卻很高,記得態度要好,讓對方覺得我們是關心,而不是懷疑。
沒錯,面對豬隊友,我要說的是,改變不了他是豬這個事實,就改變跟他相處的方式。豬是需要管理的,他們是職場巨嬰,而我們是保母,若是想要命活得長一點﹑工作快樂一點,要學會的是一套省時省力管理豬的技巧。
聽到這裡,電台主持人露出失望的神色,他說這太「莊嚴」,讓他想到聖嚴法師生前在捷運站有個看板,寫著「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怎麼變得都是我們的事,而豬隊友啥都不必做﹖這個問題提得太漂亮了,也是很多人委屈的地方,每天忙著幫豬隊友擦屁股,怎麼到頭來還是自己的事﹖心裡想著:
「為什麼改變的不是他﹖」
人生不管哪個層面,生活也好,職場也好,多數的痛苦都來自這個糾結,我們想改變對方,問題是改變不了,從而產生挫敗與憤怒,心就會很累,未必是工作累。這時候你要思考的是一個人生大哉問,你要選擇當佛洛伊德的信徒,還是阿德勒的信徒。想通了,並做出決定,站到某一邊,糾結就會減少許多。
佛勒伊德認為,今天的任何問題,都來自於過去的某個心理創傷。要解決問題,就要不斷回到過去,重複那個創傷,直到撫平為止。因此我們有怎樣的過去,就有怎樣的現在。阿德勒剛好相反,他認為問題和過去無關,而是由現在的目的所造成,令人樂觀的是人是有主動權,能夠藉由改變現在目的,而解決問題。
但是多數人雖然看阿德勒理論的書「被討厭的勇氣」,也很欣賞阿德勒的學說,自以為是阿德勒的信徒,卻是在遇到問題時,都選擇抱怨,然後什麼事都不做。為什麼他們不想去改變現狀﹖因為抱怨比較舒服,而且說人家豬隊友讓自己有優越感,千錯萬錯都是那一隻豬的錯,而自己是無辜可憐的受害者。
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有人來找我們訴苦,經過一年或十年,他還是在同一家公司,和他的豬腦袋老闆共事。再來,這些人為什麼會陷入這個泥淖裡動彈不得﹖根據阿德勒的說法,他們沒有做「課題分離」,未去將問題分成兩種,一是自己的問題,二是別人的問題,接著人際關係就卡在下面這兩點:
1. 自己介入別人的問題:比如想要去改變對方從豬變成人
2. 別人介入自己的問題:比如讓對方來影響自己做事的心情與效率
我們都知道,阿德勒說人的問題都來自關係,癥結就在這裡!我們的問題是在於把「人」做好,至於別人是不是「豬」則是別人的問題,我們不應該介入。說白了,就是我們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別人。所以我才建議大家,認清我們是人,對方是豬,我們做好「人」該做的事,包括訂出計畫﹑安排進度﹑跟催品質。
讀懂阿德勒,你就會從豬圈裡獲得釋放,從此自由。
***
不少粉絲問我,我有兩種課程,它們有什麼不同?以下是我的簡單說明:
多職能收入養成攻略
1、線上課程300分鐘,原價8800元,目前優惠3500元
2、適合求職、兼職的上班族
3、教你打造大小收入兩個安全網
4、總共30個工具
5、詳細內容請連結:https://lecture.enstar.com.tw/course/7603
斜槓課程
1、3小時,實體課程,基礎課原價$1500 ,目前優惠990元
2、適合下班後想要做斜槓,發展微創業的上班族
3、教你對於未來生涯和斜槓建立正確的思維和觀念
4、詳細內容請加入我的line@,助教會協助你!
5、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圖取材自:維基百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大人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可能都聽過「成功的關鍵在於堅持到底」、「能夠活得久的人都懂得適時停損」這兩句話,分別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但到底什麼情況應該 #堅持?什麼情況應該 #停損呢?上週五的「SP」節目中,#Joe 提供了兩個小思考題給大家,在收聽這集節目前,建議可以先回去聽、先思考一下自己的答案,再來聽聽看Joe提供給大...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線上看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心裡的傷痕和缺憾還真不少
這類型的書一本接著一本出呀~
母愛創傷的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問:
媽媽,妳愛我嗎?
她總是只看見她自己,看不到妳。
所有無愛母親的共通特徵之一就是:不承認母女界線的存在。她們假定自己的需求比女兒重要,其中有些需求甚至會在跨越個體界線後,侵害妳的身體,並將她們的判斷、需求、意見與偏好,強加於妳身上。她們全面接手妳的生活,並堅稱好女兒就該聽從母親的安排。
我們最初的愛是母親,剝奪了這份愛的竟也是母親。但妳如何去怪妳媽媽呢?所有糾結只能化為自責:「她其實是愛我的,一定是我有問題,是我不配被愛,是我不好!」
要承認「媽媽其實並不愛我」……
真的好痛
摘自《母愛創傷》
**************************
這是朋友介紹的書,恰巧,最近看到至少兩位朋友,為母女關係所苦。所以想說把這本書的部分內容拿出來,跟各位朋友討論。
文章頗長,因為涵蓋概念、原則、案例的完整說明。真的很感謝現在有這些知識,讓我們理解自己,有機會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的看法是,劃定界線之前,要先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至少要經濟獨立。因為在生活上、經濟上,依然在依賴的狀態,那麼貿然劃定界線,可能會遭致個人無法承受的報復。
設立界線,是為了讓彼此好相處。讓我舉一個實例,有位朋友的媽媽,常常會「突然」出現在她家,不打電話、事先不告知,然而,只要媽媽一出現,就會要求她放下其他活動,專心陪媽媽。
我相信,如果這位媽媽願意先告知,她會有比較好的安排。突然就要放下本來要進行的活動,其實是一種打擾。這種打擾,對雙方都沒好處。
設立界線不容易,這我知道,我陪伴過幾次這樣的歷程,很傷、很痛,而且不一定能成功。而且我講一個很現實的狀況,母女的關係不一定能修復,這要先有心理準備。
祈願我們在作者的帶領下,能更有勇氣,不一定只是對媽媽,而是能對身邊的人,設立一個彼此尊重的健康界線,讓關係能趨向共好和諧。祝福您!
**************************
【蘇珊‧佛沃, 唐娜‧費瑟】
設定界線──「我本來不相信自己有說『不』的權利。」
非防禦性溝通能有效地平息衝突,或轉移紛爭的焦點。無論面對多麼激怒人的言論,妳都能冷靜自持地回應。不過,為了最有效地翻轉關係中的權力結構,妳不只得使用非防禦性溝通技巧,還必須定義自我的需要與要求,並與母親進行溝通。這代表妳得學會設定界線,也就是規範妳倆關係的各種限制與規則。
想像妳住在一棟沒有門的房子裡,窗戶沒有玻璃,後院也沒有圍籬。一旦少了這些保護自我空間、隱私與安全的界線,妳一定覺得既赤裸又脆弱;妳這輩子身處母女關係中的感受,大約也是如此。所有無愛母親的共通特徵之一就是:不承認母女界線的存在。她們假定自己的需求比女兒重要,其中有些需求甚至會在跨越個體界線後,侵害妳的身體,並將她們的判斷、需求、意見與偏好,強加於妳身上。她們全面接手妳的生活,並堅稱好女兒就該聽從母親的安排。
不過,只要設定界線,就能改變一切。妳不但藉此得以定義自我的身體與情緒空間,還能真正主導自己的生活。所謂「身體界線」,代表容許他人在妳面前或屋內所做的行為。「情緒空間」定義的則是容許他人對待妳的方式。透過寫信的練習,女兒能逐漸理解區分自我及母親情緒的方式,但實際嘗試時,要將妳與母親的各種作為及情緒反應區分開來,仍有困難。
◎情緒領地辨識
以下列了幾個問題,幫助妳確認自己受母親情緒掌控的程度:
‧妳仍覺得必須為母親的感受及需求負責嗎?
‧妳是否仍將她的感受與需求,看得比自己重要?
‧妳仍會因為母親難受,而跟著難受嗎?
如果至少有一個答案是肯定的,代表妳的情緒界線不夠穩固。妳仍住在由母親統御的情緒領地內,而非自己的領地。
一旦女性從小就被教育要以母親的感受與需求為優先,情緒邊界脆弱也是意料內的事。如果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妳會覺得在母女之間劃定界線是錯誤的,甚至沒聽過這種事。不過,只要這麼做了,妳的情緒世界就有了必要的門窗及圍籬,才能藉此展開妳渴望的獨立人生。
妳不必為母親的生活、心情、感受或看待妳的扭曲觀點負責,以上這一切都屬於妳的母親。無論妳感到多內疚,都得記住,妳現在的任務,就是要在母女生活之間劃定界線。
這項任務極為重要,因為只要妳仍把焦點放在母親身上,就不可能了解自己是誰,或者內心真正的渴求。妳把時間都花在揣測她的需求、反應和可能使她心情不好的原因,於是擠壓掉探索自我欲求,及說出「我想要」、「我比較喜歡」和「我其實這麼想」的空間。對於女兒而言,一旦習慣針對母親的需求做出反應,往往會覺得選擇擔任被動角色容易許多,但也因而忘記了擁有獨立身分的感受,甚至從未發現有這個可能。
為了完成個體化的目標,成年女兒的關鍵任務就是成為掌握自我的女性。但如果妳從未允許自己去盡情探索內心的欲望、表現獨特才華,並真正愛其所愛,這項目標就永遠不可能實現,除非能好好地劃定自我界線,妳才能在其中統御一切。假如直至今日,妳都把這項目標當作不可能實現的幻想,那麼,請讓我向妳保證,只要將母親糾纏著妳的觸角拿開,一切都不再是幻想。
◎劃定界線
妳必須透過四個步驟來設定界線。實際執行不但需要勇氣,還得讓內在情緒與外在行為彼此配合。但我向妳保證,結果絕對值得。
‧第一步:確定妳要什麼
如果妳是個界線不明確的人,請花點時間仔細想想:在母女關係中,對方的哪些行為對妳來說是可接受的?又有哪些行為會讓妳覺得被入侵、被看不起、被抹消價值或感到無力?面對母親的需求,妳願意回應哪些?不願回應哪些?其中的界線應該在哪裡?妳願意付出到什麼地步?
妳有權決定兩人相處時的行為界線。母親幫妳設計新髮型可以嗎?她來找妳之前要先打電話嗎?沒有急事的話,可以深夜打電話來嗎?當她到妳家時,可以隨手拿起桌上的信件來讀,或者翻看妳的抽屜或冰箱嗎?妳會介意她沒先問就借走妳的東西嗎?她可以改變妳的衣櫃收納邏輯嗎?可以看妳的手機簡訊嗎?妳可以在自己的領土內設定規矩,內容完全遵照妳的個人需求與意志。
請記住,妳永遠有權要求別人尊重妳,有權在面對不公對待與批評時,提出抗議,而且必須在個體邊界內主張這些權力。妳的母親不該威脅或透過言語羞辱妳,更別說大吼大叫。妳有權要求她停止批評妳及妳的親友,也有權要求她別自以為是地亂給建議。妳不需要為了她的問題或負面心情,承擔額外的罪惡感與責任。
如果在準備將需求告知母親的過程中,妳覺得內心不夠篤定,仍有所猶疑,回頭再讀一遍妳的權利宣言。妳是一個擁有各種選擇與選項的成年人,只要列出母親的無愛行為,並確保不再受其傷害,就能離真正的自由再近一步。一旦妳讓自己和那些行為保持距離,就是在設定界線。妳不需要一次將所有界線都設置到位,我也不建議這麼做,最好一步一步慢慢來。但無論如何,妳都得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
‧第二步:透過立場聲明,向母親表達意願
設下的界線不能只有妳自己知道。妳必須清楚地讓母親了解,妳們的關係現在必須設定一些新的基本規則,並在她犯規、使妳不舒服,或提出一些妳根本沒興趣的要求、命令或偏頗定見時,出言提醒,界線才有意義。妳必須透過「立場聲明」,設定界線。
【立場聲明練習】
「立場聲明」是一種用來直接表達需求的非防禦性語言,句子開頭通常如下:
‧我不再願意……
‧我願意……
‧我無法再接受妳……
‧妳不可以……
‧我需要妳開始……
實際運用的例子如下:
‧「媽,我不再願意聽妳抱怨爸了。我希望妳去找別人討論這些話題。」
‧「妳不可以批評我丈夫。」
‧「我無法再接受妳在我家喝酒,或在我孩子身邊喝酒。」
‧「我不再願意每週日跟妳見面。我們可以一個月約一次,但其他時候,我希望妳自己安排週日活動。」
妳不用道歉、解釋、試圖將一切合理化或低姿態懇求,只需精準到位地說出妳的立場聲明: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那些才是溝通的重點。
‧第三步:準備好回應方式,並實際運用
如果我們身處完美世界,一旦妳表達了個人意願,母親就會立刻抱著妳說:「沒想到我之前讓妳如此困擾,我一定改!」此後妳就能擁有一段完美的母女關係。不過在真實世界,與無愛母親拉鋸的過程可不會如此簡單。母親一定會在發現妳試圖設置邊界時大感震驚,畢竟她很少(或從未)看過妳立場堅定的模樣,大概也假定妳不是這種人,當發現妳獲得的全新力量時,她一定會倍感威脅,並想要反擊。
因此,就跟之前練習非防禦性溝通技巧一樣,面對她可能會說出的話,妳一定要有所準備,並練習可能的反應。但這次的重點在於堅定立場,以免被捲入替自我行為辯解及解釋的迴圈,此外,也要避免自我批判。以下是幾個例子:
1.【當她說】「為什麼現在要這樣?妳以前並不覺得困擾呀!」
【妳就說】「其實我一直為此困擾,媽。只是以前不敢說什麼,但我不會再接受……」
2.【當她說】「妳被什麼影響了?」
【妳就說】「我只是變得更有勇氣,看得也更清楚了,媽。我不會再忽視、原諒或接受妳的越界行為,也不會再為妳找藉口了。」
3.【當她說】「是誰在背後慫恿妳?」
【妳就說】「完全是我自己的意思,媽。我已經思考很久,不再願意接受現狀了。」
‧第四步:確認合理的退場方式
妳的母親可能會抗拒或拒絕尊重妳所設定的界線,如果她反應不佳,妳必須規劃好回應的說詞或作法。我不是要妳懲罰她,重點在於遠離她的傷人行為,畢竟一旦妳設下界線,就代表不再接受母親的特定行為。
【確認安全距離】
為了保護妳不再受那些行為傷害,並向妳及母親證明自己意志堅定,妳必須與那些行為保持距離。那麼,該如何將母親推到安全距離以外?
一、首先,再次清楚地陳述妳的立場聲明及界線。
二、如果仍無法獲得應有的尊重,妳可以:
‧離開。
‧要求母親離開。
‧掛掉電話。
‧降低兩人之間聯絡的頻率。
當然還有其他可能的回應方式。請在思考之後,規劃出最能讓妳遠離母親惱人行為的策略。但我想強調,當母親無法尊重妳的界線時,我之所以要妳與她的無愛行為保持距離,目的絕非報復、傷害或羞辱她,而是要妳考量自己的最佳利益後,採取行動。
事先規劃行動細節,向母親預告,並承諾自己將堅定執行──藉由這些準備,妳才能把想法清楚地向母親表達,也才能確保自己言行一致。
妳無法改變母親的行為,只有她能改變自己。但是,透過改變妳的個人行為,妳確實有辦法改變母女關係。
◎凱倫:如何回應失去理智的母親
凱倫之所以來找我諮商,是因為自從和男友丹尼爾訂婚後,她那位易怒又有強烈控制欲的母親就不停找她麻煩,甚至出言羞辱。
透過諮商,凱倫逐漸了解,母親的控制欲一直在毒害她的人生,同時明白自己該在關係中化被動為主動,也就是得在面對母親時,劃定明確的界線。可是就像許多女兒一樣,她光是想像就害怕到不行。
凱倫說:「我知道該怎麼做出立場聲明,但實在不知道她會有什麼反應……」
「我們之前討論了很多,大概已經建立出妳母親的樣貌,也知道她在受到挑戰後可能有什麼反應,」我告訴她。「她汙辱了妳和丹尼爾,不停用各種方式欺凌妳,還威脅不為婚禮提供任何幫助。所以我們很容易推測,就算妳表示不再接受她的惡待,她也不可能突然改變脾氣,然後說:『妳說得對,讓我們坐下來好好籌劃婚禮吧,甜心。』那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為後續的狀況擬定各種應對策略。」
她說:「可是,我內心確實有個聲音在說:『這麼做又有什麼意義呢?』反正她一定會抓狂,場面勢必很難看,我只會像之前一樣一敗塗地。」
「重要的是,妳得透過設立清楚的界線來保護自己。妳必須讓她知道,她不能再控制妳。妳不能任由恐懼操弄妳的生活。妳的恐懼難道比想擁有更好人生的信念來得更強大嗎?妳的恐懼難道比對丹尼爾的愛更強大嗎?比妳的自尊更強大嗎?」我說。
凱倫說:「不,我真的想把事情做對,也知道必須行動……但我之前也試圖反抗過,根本沒用……」
我向凱倫保證,現在她的思緒比之前更為專注、清晰,而且在透過「確立自身需求」、「演練立場聲明」,以及「確認母親不尊重自我意願後的應對方法」三個步驟之後,她準備的講稿大致如下:
「媽,妳不能再斥責、辱罵丹尼爾,也不能再那樣對待我。從現在開始,妳不能再跟我討論婚禮或丹尼爾的話題。妳不可以決定我跟誰結婚。只要妳再提起這件事,我就會立刻停止跟妳對話。只要妳汙辱我,我也會立刻停止對話。」總而言之,就是五個清晰有力的句子。
現在她得思考如何處理母親在聽完聲明後的暴怒火花。確實,她母親也可能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地講理,但機率實在不高。
首先,我告訴凱倫,應該由她決定何時、何地進行這段設立界線的對話。與其焦慮不安地等待適合挑戰母親的對話時機,還不如採取主動,由她決定要當面或透過電話進行。
如果妳確定母親會出言汙辱,就不要當面進行對話,以免無法在必要時離開現場。我建議可以打電話,因為妳能找一個感覺安全的地方,眼前擺著寫好的講稿,談起來會比較有自信。
「使用非防禦性回應來武裝自己。」我建議凱倫。當我們面對易怒母親時,千萬記住:不要進一步煽風點火,也不要爭論或開始自我辯解;不要跟她對吼;不要互相究責或出言汙辱;不要轉移話題。簡潔、直接地將重要訊息表達出來即可。
若妳的母親跟凱倫的母親很像,她應該會立刻把責任丟回妳身上,也會在發現妳竟敢質疑她的行為時,進行攻擊。凱倫完全可以想像即將到來的猛烈攻擊。
凱倫說:「我對她會怎麼說一清二楚。『妳怎麼敢用這種態度跟我說話?妳天殺的以為自己是誰呀!妳跟那個移民來往讓整個家族蒙羞。他配不上妳。妳給我好好檢討一下自己,小姐。』要是我能找到機會插話就算幸運了。」
我說:「妳不必承受這些羞辱與傷害。沒有人該承受這些。妳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打斷她:『別再講了。』『我們不談這個話題。』或『除非妳冷靜下來,不然我要掛電話了。』沒有人把妳和電話綁在一起,就算坐在她對面,也沒有人把妳跟椅子綁在一起。妳是成年人了。妳必須改變回應她的模式,妳們的關係才可能有所改變。
「直到目前為止,妳的母親掌握了所有權力。但現在的妳必須要求她停止,而且不只透過語言,還得以行動實踐。」
凱倫終於鼓起勇氣打電話給母親。下一次會面時,她向我回報。
「這是我人生中做過最艱難的事情之一,蘇珊。我的腸胃翻攪得一塌糊塗,光是撥電話就夠我受了。結果就像我預期的差不多慘。我表示再也不接受她對我和丹尼爾的批評,也不會再與她討論婚禮的事。這下子,我真的可以徹底放棄跟她一起逛婚紗的瘋狂幻想了……她真的是對我狂吼,罵我是個糟糕的人,還說她有多看不起丹尼爾。我把話筒拿得離耳朵遠一點,大概一秒鐘吧,然後對她說:『別再講了,吼叫跟辱罵不會再有用了。』她沉默了一秒。我說:『妳可以選擇跟我進行理性對話,不然就別談了,只會有這兩種選擇,媽。我需要妳停止羞辱我,也需要妳明白,我和誰談戀愛或結婚都不干妳的事。』
「最後她只說:『好呀!那就去毀掉妳的人生吧!我才不在乎。』然後用力掛掉電話。我並不真的覺得大獲全勝,內心情緒也不停翻攪,但真是大大鬆了一口氣。我現在能夠無愧地直視丹尼爾的眼睛了。我終於覺得自己是個完整的人了。」
如果妳跟凱倫一樣嘗試了以上步驟,希望讓自己與所有的言語羞辱保持距離,結果可能也會像凱倫一樣難受不安。面對母親的怒氣並不容易,但無論事後內心多麼糾結,我保證妳都會為此感到自豪,並不禁讚嘆:「喔!老天,瞧我剛剛辦到了什麼!」
「妳現在有了保護自己的工具,之後有需要時,也能再拿出來使用,」我告訴凱倫,「妳的家園沒毀,天也沒有塌下來。每次與母親進行艱難對話之後,深呼吸,或用其他方法讓自己冷靜下來。泡個熱水澡,並提醒自己剛剛做了件勇敢的事。妳可以照顧妳自己。妳已經找到內心那個女戰士了。她永遠都在,只等妳將她召喚出來。」
◎我知道不容易,但做就是了
現在就是妳做出決定的時刻:「我可以維持現狀,任由母女關係繼續侵害我的健全生活,但我也能想辦法改變。」
改變並不容易,但妳就是得努力地慢慢來。妳可能會感到內疚或害怕,然而,為了成為一名健全的女性,請答應自己去承受過程中的罪惡感或其他不適。這是妳能為自己許下的最重要誓言。
.
以上文字取自
母愛創傷:走出無愛的陰影,給受傷女兒的人生修復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3918
.
--------------------------------------------
【5/13~6/17週日】父母成長班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7932269530791/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線上看 在 大人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家可能都聽過「成功的關鍵在於堅持到底」、「能夠活得久的人都懂得適時停損」這兩句話,分別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但到底什麼情況應該 #堅持?什麼情況應該 #停損呢?上週五的「SP」節目中,#Joe 提供了兩個小思考題給大家,在收聽這集節目前,建議可以先回去聽、先思考一下自己的答案,再來聽聽看Joe提供給大家的兩個關鍵指標是什麼。
相關線上課程
【有效自我改變的系統化做法 線上自學版】
https://bit.ly/2WNThhT
相關影片
【為什麼不該追求愛情 | TEDxFJU】
https://youtu.be/O2ucDApdbvs
相關文章
【企業培訓講師告訴你,為何你的學習總是沒效果?】
https://www.darencademy.com/article/view/id/16584
相關書籍
【為何會拿好人卡?:老僑的七堂戀愛管理課,翻轉你自以為是的愛情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8055
有什麼問題想問Joe跟Bryan嗎?提問&合作信箱:podcast@ftpm.com.tw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贊助我們:https://bit.ly/3kskVsZ
➡大人學網站:https://www.darencademy.com/
➡大人學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rencademy/
#Podcast
↓↓↓選擇下方任一連結,手機隨時收聽🎧↓↓↓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2TfttZE
➡Spotify:https://spoti.fi/32LoD9Q
➡Google Podcast:http://bit.ly/2PAUogg
➡喜馬拉雅:http://bit.ly/2vtVl32
➡大人學報名網站:http://bit.ly/35z1ebV
【大人學】App下載
iOS:https://apple.co/30vADNp
Android:https://bit.ly/2YmreV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