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的女兒
有出Dvd喔
可以去 公視網路商城
收藏一下兒
https://shop.pts.org.tw/Home/ProductDetail/23260013D
她們的故事 加工出口區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奇蹟的女兒(2018)
圖文好讀版:https://goo.gl/mT3JUi
有些心虛的說,比起對於華語電影的關注,小銀幕一直是我相對忽略的地方,這些年也僅僅看了《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與《通靈少女》等兩部戲劇,就連曾經紅及一時的《一把青》跟《花甲男孩轉大人》也一直無法耐下性子看完。對於我而言,電視劇的表情與電影不盡相同,雖然同樣是用鏡頭說故事,用剪接作為敘事的斷點。但在敘事結構上、情結鋪陳、角色塑造及內容的深度廣度上卻又截然不同。因此面對電視劇,一直沒有什麼把握如電影一般去討論,因此雖然曾經承諾自己看完之後要好好的紀錄,但首播結束至今,卻遲遲不之如何下筆,也就延宕至今。
其實就長度而言,此部作品嚴格來說並不算傳統定義的電視劇,而是所謂的迷你影集。就如《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一般,差不多兩部電影的長度,以電視劇的節奏,製作成五六集陸續播出。因此,雖然電視劇長度的相對敘事優勢,但仍礙於篇幅之故,其實可以發揮的支線有限,也更考驗製作團隊本身編劇及執導的功力。
《奇蹟的女兒》改編自楊青矗的著作《工廠女兒圈》,故事背景設定於台灣經濟奇蹟的七零年代,幾個來自鄉間的女孩來到加工出口區工作,礙於當時對於女性普遍的輕視及歧視,自然遇到了許多困難,在現實與理想之間來回拉扯,開啟了一段屬於她們的青春反抗紀事。這樣的故事題材,加上鄭文堂固有的底層凝視,可說是一拍即合。我們可以看中許多人物設計相當的引人入勝、具說服力且接地氣,片中吳朋奉所飾演的香腸小販或許可視為這類型角色的濫觴,道著人生的無奈,在社會上掙扎著,但也盡可能的維持自己的尊嚴活下去。
老實說,在觀看《奇蹟的女兒》時,有種傳統軍教片的既視感。兩相參照,可以發現除了性別不同之外,在劇情走向、衝突點、角色發展上都極度相似。小人物進入一個極其陌生的高壓環境,與兄弟/姊妹一同遇到困難,反派時時打壓著自己,但也總有善良的好人及時出現,最後發現唯一擁有的是彼此,也只有彼此互助才有勇氣去對抗龐大的體制,不成功,便成仁。而平心而論,《奇蹟的女兒》的前三集,依循著這類型的成功脈絡,拍得十分好看。觀眾跟著温真菱、孫可芳等人在高壓的工廠中闖蕩,對於連俞涵又愛又怕,然後有點同情那個做工的年輕人,常常相會批評著高階主管的不仁不義。鄭文堂確實成功了還原了那個經濟起飛時期加工出口區的樣貌,不管是那種忙碌中帶點對於生命的無奈及妥協,或者是不滿於現狀對於未來充滿憧憬的態度。這些小人物被置放在當時的情境之中,觀看起來情緒感也更加強烈,從中不難看出製作團隊對於歷史考究以及場景製作的用心與堅持。
因此在這樣精緻製作的撐腰下,演員的演出相對來說也更有說服力,就前三及看來角色發展得十分立體,各有各的衝突,各有各的動機,雖然或許礙於篇幅的緣故,批判起來深度不夠,但至少是一個情感強力,且具說服力的作品。只可惜,經過前三集的成功,第四集卻大大的讓人失望,就好像撒出去的網來不及收,但時間到了船卻硬生生地開走。不疾不徐的鋪陳的結果,在最後收尾的時候才發現著力點相對不足,也落得忡忡結尾的結果。到最後,我們沒有看到溫貞菱的轉變,只看到他從頭氣呼呼地在批判世界,然後離開。到最後,我們沒有看到連俞涵在偽善的世界中獲得甚麼解答,與溫貞菱的抱抱好像就只是濫情的表現。到最後,打雜工人沒來由的抗議,落得一敗塗地,看不出憤怒爆發點為何,然後為何如此這樣做。情緒及行動前後的區隔模糊,動機薄弱,可說是本作中最可惜的角色。
總體而言,雖然如果要給予一個公允評價的話,我會覺得這是一部野心很大,但十分可惜的作品。誠如上述,在角色上的鋪陳及發展上似乎過於一廂情願,觀眾或許可以投入了解。但我們了解是因為本身的經驗與情感,而不是由他們的行為與動機獲得解答。另一方面,雖然鄭文堂聲稱本作中帶有女性啟蒙的意味存在,但其實當中的力道也是相對薄弱的。或許我們在作品中看見了一些女性覺性的橋段,但看起來卻難以深刻的認同,其廣泛程度也不若想像(或許結局的大抱抱有吧),實在是相當的可惜。
但如果撇除個人認為劇情及敘事上的瑕疵,《奇蹟的女兒》放置在現今的台灣社會,確實有其意義存在。它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讓我們認識不同於歷史課本中的「經濟奇蹟」。或許站在鏡頭前往往是男性,畢竟歷史是勝利者及掌權者所寫,但在鏡頭背後,那些更多不具名的人們,才是更值得注意的一群。當我們在討論台灣經濟如何經濟起飛時,往往聚焦於甚麼十大建設或者是蔣經國的總總德政,提到加工出口區,也只有數字詪銷售成績,不過,如果沒有那些辛勤在工廠中默默耕耘的女性們,那或許就沒有當時的榮景,奇蹟是表面空泛的形容詞,撐起奇蹟的才是值得被注意的那個主詞。因此我覺得,鄭文堂的《奇蹟的女兒》或許一如他以往的作品一般,可以做為一個議題的出發點,邀請所有觀眾,隨著它獨有的底層凝視,一眼看透社會的虛偽,以及普羅大眾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
她們的故事 加工出口區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奇蹟的女兒(2018)
圖文好讀版:https://goo.gl/mT3JUi
有些心虛的說,比起對於華語電影的關注,小銀幕一直是我相對忽略的地方,這些年也僅僅看了《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與《通靈少女》等兩部戲劇,就連曾經紅及一時的《一把青》跟《花甲男孩轉大人》也一直無法耐下性子看完。對於我而言,電視劇的表情與電影不盡相同,雖然同樣是用鏡頭說故事,用剪接作為敘事的斷點。但在敘事結構上、情結鋪陳、角色塑造及內容的深度廣度上卻又截然不同。因此面對電視劇,一直沒有什麼把握如電影一般去討論,因此雖然曾經承諾自己看完之後要好好的紀錄,但首播結束至今,卻遲遲不之如何下筆,也就延宕至今。
其實就長度而言,此部作品嚴格來說並不算傳統定義的電視劇,而是所謂的迷你影集。就如《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一般,差不多兩部電影的長度,以電視劇的節奏,製作成五六集陸續播出。因此,雖然電視劇長度的相對敘事優勢,但仍礙於篇幅之故,其實可以發揮的支線有限,也更考驗製作團隊本身編劇及執導的功力。
《奇蹟的女兒》改編自楊青矗的著作《工廠女兒圈》,故事背景設定於台灣經濟奇蹟的七零年代,幾個來自鄉間的女孩來到加工出口區工作,礙於當時對於女性普遍的輕視及歧視,自然遇到了許多困難,在現實與理想之間來回拉扯,開啟了一段屬於她們的青春反抗紀事。這樣的故事題材,加上鄭文堂固有的底層凝視,可說是一拍即合。我們可以看中許多人物設計相當的引人入勝、具說服力且接地氣,片中吳朋奉所飾演的香腸小販或許可視為這類型角色的濫觴,道著人生的無奈,在社會上掙扎著,但也盡可能的維持自己的尊嚴活下去。
老實說,在觀看《奇蹟的女兒》時,有種傳統軍教片的既視感。兩相參照,可以發現除了性別不同之外,在劇情走向、衝突點、角色發展上都極度相似。小人物進入一個極其陌生的高壓環境,與兄弟/姊妹一同遇到困難,反派時時打壓著自己,但也總有善良的好人及時出現,最後發現唯一擁有的是彼此,也只有彼此互助才有勇氣去對抗龐大的體制,不成功,便成仁。而平心而論,《奇蹟的女兒》的前三集,依循著這類型的成功脈絡,拍得十分好看。觀眾跟著温真菱、孫可芳等人在高壓的工廠中闖蕩,對於連俞涵又愛又怕,然後有點同情那個做工的年輕人,常常相會批評著高階主管的不仁不義。鄭文堂確實成功了還原了那個經濟起飛時期加工出口區的樣貌,不管是那種忙碌中帶點對於生命的無奈及妥協,或者是不滿於現狀對於未來充滿憧憬的態度。這些小人物被置放在當時的情境之中,觀看起來情緒感也更加強烈,從中不難看出製作團隊對於歷史考究以及場景製作的用心與堅持。
因此在這樣精緻製作的撐腰下,演員的演出相對來說也更有說服力,就前三及看來角色發展得十分立體,各有各的衝突,各有各的動機,雖然或許礙於篇幅的緣故,批判起來深度不夠,但至少是一個情感強力,且具說服力的作品。只可惜,經過前三集的成功,第四集卻大大的讓人失望,就好像撒出去的網來不及收,但時間到了船卻硬生生地開走。不疾不徐的鋪陳的結果,在最後收尾的時候才發現著力點相對不足,也落得忡忡結尾的結果。到最後,我們沒有看到溫貞菱的轉變,只看到他從頭氣呼呼地在批判世界,然後離開。到最後,我們沒有看到連俞涵在偽善的世界中獲得甚麼解答,與溫貞菱的抱抱好像就只是濫情的表現。到最後,打雜工人沒來由的抗議,落得一敗塗地,看不出憤怒爆發點為何,然後為何如此這樣做。情緒及行動前後的區隔模糊,動機薄弱,可說是本作中最可惜的角色。
總體而言,雖然如果要給予一個公允評價的話,我會覺得這是一部野心很大,但十分可惜的作品。誠如上述,在角色上的鋪陳及發展上似乎過於一廂情願,觀眾或許可以投入了解。但我們了解是因為本身的經驗與情感,而不是由他們的行為與動機獲得解答。另一方面,雖然鄭文堂聲稱本作中帶有女性啟蒙的意味存在,但其實當中的力道也是相對薄弱的。或許我們在作品中看見了一些女性覺性的橋段,但看起來卻難以深刻的認同,其廣泛程度也不若想像(或許結局的大抱抱有吧),實在是相當的可惜。
但如果撇除個人認為劇情及敘事上的瑕疵,《奇蹟的女兒》放置在現今的台灣社會,確實有其意義存在。它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讓我們認識不同於歷史課本中的「經濟奇蹟」。或許站在鏡頭前往往是男性,畢竟歷史是勝利者及掌權者所寫,但在鏡頭背後,那些更多不具名的人們,才是更值得注意的一群。當我們在討論台灣經濟如何經濟起飛時,往往聚焦於甚麼十大建設或者是蔣經國的總總德政,提到加工出口區,也只有數字詪銷售成績,不過,如果沒有那些辛勤在工廠中默默耕耘的女性們,那或許就沒有當時的榮景,奇蹟是表面空泛的形容詞,撐起奇蹟的才是值得被注意的那個主詞。因此我覺得,鄭文堂的《奇蹟的女兒》或許一如他以往的作品一般,可以做為一個議題的出發點,邀請所有觀眾,隨著它獨有的底層凝視,一眼看透社會的虛偽,以及普羅大眾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
她們的故事 加工出口區 在 她們的故事加工出口區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她們的故事加工出口區 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她們的故事加工出口區,她們的故事紀錄片,關釜裁判線上看,她們的故事心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