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聊如何當個從不吵架的同居情侶]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范希一樣,
人生獨居了十年,然後突然跟人同居了OMG!!!!
從十五歲獨自搬到台中讀書一直到半年前,
范希我整整獨居了十年,
也基本上一直都是單身,
一直以來清心寡慾的我在去年底跟豆哥確定關係,
後來因為工作地點和疫情,
自然而然地開始同居了,
很多人都說同居後會有很多事情可以吵架,
但我跟豆哥從來不吵架,
會有不開心的事,但互相嘴遁的那種吵架還真的沒有過,
而且!
我們從來沒有因為「住在一起」所造成的任何事不開心過。
這邊來分享一下我們的家規
還有相處心法(今天只聊住在一起這件事),
雖然每對情侶相處方式不同,
但如果政在同居或即將同居的情侶,
或多或少可以參考看看,
1.千萬不要為了「省房租」住在一起
其實豆哥有自己的家(和家人),
而這間房子是我在住的,房租理當也是我付的,
從一開始豆哥來住就是為了多陪我還有方便上班(我家在他公司附近),
房租怎麼算我後面說,
但是心態很重要!
如果是為了「省這個錢」住在一起而引來爭吵,
那真的大可不必,
租兩間單人房不見得會比一間雙人房貴,
或許你省了一點,但失去個人空間、自由和對房間的主權,
還有為了一堆芝麻綠豆點大的事搞的心情不好,
何必呢?
而且一旦吵架,最好的一句話就是:「你出房租了不起喔?我不會自己出喔?」
如果你不是真心想和他朝夕相處,珍惜相處的每一刻,
相信我,保持點距離會讓一切更美好。
2.對錢一定要計較,但不是斤斤計較
剛剛說到了房租水電我出全額,
於是採買日常用品、吃喝拉撒就交給豆哥了,
大家也知道,日常花費常常大於房租除以二,
豆哥還是有點大男人,認為男生多出一點沒關係,
這點我沒有很贊同,因為我們經濟能力相當,
所以我會大概估算最近的花銷,
大概一個月給豆哥一次「伙食費」,
讓差額不要差得太多,
如果男友堅持不收,
就把這筆錢存起來,
用來買給他的東西`,
或是之後出去玩從這筆基金裡出,
不過我也不會算到每一角銀都要記,
像是我自己要的東西我買了就是我花錢,
但是他分著用我也不會計較,
偶爾買個飲料吃個零食也是輪流出,
就大概大概,誰也不虧欠誰是最好的。
3.習慣性的感謝
我們不管是彼此做了什麼事,
只要我也有份,我就會說謝謝,
例如每次他煮飯吃完我都會說:謝謝豆大廚
這不是客套也不是純禮貌,
而是我們真的感謝彼此的付出,
雖然很多人會覺得都那麼熟了幹嘛這麼客氣,
但請、謝謝、對不起跟我愛你都應該多說,
會讓人心情變好不是嗎?
還有邀功是很重要的事!
豆哥整理完都會叫我去看他的傑作,
然後我會用我能想到的溢美之詞讚揚他,
為什麼要默默付出等對方發現?
就直接講,讓對方知道你為了這個家做了什麼,
不也很好嗎?
4.對這個家有責任感,誰看不下去誰去做,不要抱怨。
我們並沒有分配打掃工作,
而是誰想做就自動去做,
恰巧我很怕髒、豆哥怕亂,
所以他會收拾家裡、整理衣服,
我會清潔地板、刷浴室,
做飯也是,誰餓了就去煮,
也要有自覺這個家是共同分擔的,
他去洗衣服我就會自動曬衣服,
我去煮飯他就會自動洗碗。
當然每個人習慣不同,我們也不是天作之合,
像是對「整齊」的認知,我們就很不同,
我覺得東西只要放在該放的位置就好,
豆哥是喜歡擺得整整齊齊,
他剛開始來會念個幾句我東西很亂,
但我告訴他,看不下去就去整理,
要怎麼擺放我都沒有意見,
但是不要念我,
因為念我除了我們兩個心情都不好,
東西也不會變整齊。
也不要抱怨,因為擺得整齊是為了讓你舒服,
你可以選擇不要做也不要看,要做就歡喜做甘願受。
可是這點還是要建立在「對家有責任」這件事,
太亂或太髒我當然還是會自動自發去整理,
他有時懶得收拾我也會主動去弄,
因為我倆都不想住在髒亂的家。
就算自己不想做,也應該是「請」對方「幫忙」,
任何自己做得到的事對方都沒必要義務幫你。
生活習慣不合是很正常的,
但是與其爭吵,我們會選擇自己動手做,
不過如果你的對象沒有任何自覺,
對你所做的一切也不抱持感謝,
你也沒辦法心甘情願的去做這些事,
你是不是該考慮一下你要繼續住到自己胃穿孔嗎?
5.保有自己的「位置」和「物品」權
這點我覺得很重要!!
因為現在大多住套房,
有自己的房間那叫作夢,
但至少有個自己的位置,會舒服很多,
像是我的位置就是工作檯和電腦,
豆哥是沙發和電視,
在這個位置我們有優先權和控制權,
可以不受對方管束,
他要追動漫跟看球賽我不能一直吵他,
他也不能叫我整理工作檯,會破壞我的節奏,
所以即使興趣不同,我們還是可以各自做各自的。
至於物品,當然共用的非常多,
但每次聽到因為擠牙膏這種事吵架,
我都覺得荒謬,就一人一條啊哈哈哈
如果是這種消耗品,分開用就好了,
真的不要為了這種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
至於其他各自買的東西,
如果要用我們也會先問過對方,
像是香水、洗髮精、零食之類的。
這是一個尊重,
也是讓彼此知道自己的私人物品發生了什麼事。
6.一切都不硬性,開心最重要
我常常說,兩個人在一起開心是最重要的,
其實以上這些我們都沒有正式的說過,
只要兩個人可以開心的相處,
任何形式都是OK的~
以上
分享給你們囉~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套房 如何 曬衣服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0313換作是你,會怎麼說?◎文/陳泰源
【前言】
前陣子處理一個售案,是店對店成交,我是賣方經紀人,買家是同業的,同業帶買家看屋時,他的促銷話術讓我印象深刻。
跟大家分享他是怎麼說的?換作是我,又會怎麼說?......↓
《話術1》
買家問:「這套房,沒有陽台,怎麼曬衣服?」
同業答:「窗戶外面直接加裝遮雨棚,就可以在窗戶外曬衣服。」
換作是我,會這麼說:「可以先問問管委會是否可以在窗戶外加裝遮雨棚?因為有些社區規定不能影響大樓外觀,或者看其他住戶是否也有加裝,如果有,您再裝比較保險,或者買有烘衣功能的洗衣機,或是到頂樓平台曬衣服,或是到附近的烘衣店?」
《話術2》
假設租金行情落在2.5萬元上下。
買家問:「出租的話,可以租多少錢?」
同業答:「3萬,你買,我幫你租。」
換作是我,會這麼說:「一般租金行情是2.3萬元,看屋況,如果是高檔精裝潢、家具電全配,有機會租更高。」
《話術3》
買家有考慮,不語,猶豫思考中......
同業答:「附近的大樓,新一點的一坪都賣到90萬元以上,這間才7x萬,不然這樣好了,你買下之後,交給我,繼續幫你賣,我幫你多賣個幾十萬賺差價如何?……就這間了啦!真的很便宜,連我自己都想買了!」
換作是我,會這麼說:「我們不比其他社區,就拿同社區比,從實價登錄來看,這間雖然不是最便宜,但也不貴,買房子不要期待『物超所值』而要『物所有值』,想遇到便宜的房子只能隨緣,而且通常便宜的房子可能問題也比較多。這間屋況良好,屋主出售心態成熟,要賣的價格在合理區間,您真的可以考慮。」
【菜鳥房仲必學訣竅】
試想:倘若買家事後發現,不能安裝遮雨棚?租金行情根本不到3萬元?或者事後覺得買貴了?怎麼辦?說實話,最終買家也只能摸摸鼻子認栽,畢竟都買了。
就算你事後抱怨房仲,房仲也會說:「當初跟你說可以,是因為『在某些前提/條件下』才能達到,我並沒有胡扯啊?」
分享這則故事,不是要論斷誰的對錯,或是誰的話術比較好?
以結果論,這個物件,確實,我在之前已帶看多組買家,但卻仍沒被我賣掉,可這名同業,帶看一次就中,客戶當下便決定要買,並相約1個小時後簽約。
我的態度是「錢不求賺多,但口碑、信用要顧到」,我顧慮比較多,很怕客戶事後回頭客訴我誇大其辭,以致於我話始終講得保守,說服的方式比較理性分析、客觀,當然也有些距離感。
我跟這名同業的銷售風格截然不同,面對客戶,10分的話,你要學他講11~12分,或是像我講7~8分,端看你考量的點以及你的個性。
不論你選擇要當怎樣的業務,學會觀察、自省,才是不斷提升自己的不二心法,也謝謝這名同業的銷售話術,讓我得到某些啟發,可以確定的是,買房子是需要衝動的,而這名同業能給客戶我給不了的,就是衝動。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9/03/190313.html
套房 如何 曬衣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亞洲週刊選讀:
<德國首設失智村的實踐智慧>
德國落成首個失智村,湖邊的騰那本是專門收容失智病人的專業療養院,從「延長正常生活」的概念出發,以「參與」取代「代勞」,拉長失智病人掌握日常生活技能的時間,為老人癡呆的照護提供另類的制度化選項。
高齡社會是許多國家面臨的共同挑戰,全球失智人口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有人甚至調侃道﹕「只要活得夠久,失智是早晚的事!」最早發現愛滋海默病的德國近來出現全德第一個失智村,從「延長正常生活」的概念出發,以「參與」取代「代勞」,為老人癡呆的照護難題,提出另類的制度化選項。
失智村的出現讓身心俱疲的家屬如釋重負;卻也有人不以為然,批評失智者被半囚禁起來,簡直是經典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的翻版,「正常」的表象建立在欺騙的基礎上,令患者有失尊嚴。
這個全德第一個標榜以「參與」為中心概念的失智村命名為湖邊的騰那本(Tonebon am See),座落於哈默爾恩(Hameln)市郊自然保護區內,緊臨馬場和湖邊步道,綠意盎然。哈默爾恩以格林童話「彩衣吹笛人」聞名,市區到處是老鼠和吹笛人的印記,複述著十三世紀花衣魔笛手(Rattenfanger von Hameln,又譯為彩衣吹笛人、漢姆林的吹笛手)報復村民背信、誘拐小孩的古老傳說,每年吸引百萬遊客上門。沒想到現在突然以全德第一個失智村聲名大噪,始料未及,許多當地人都不知道,記者下榻的百年旅館老闆一頭霧水,五十四歲的計程車司機史第芬也第一次聽說,史第芬揣測﹕「或許是不自覺的低調吧,說穿了也不是什麼特別光彩的事!」
湖邊的騰那本,浪漫的名字讓人聯想起寧靜雅致的湖邊小村,實際上卻是一個由四棟平房組成、佔地一千一百平方米(約三個足球場大)、專門收容失智病人的專業療養院。
所謂「參與」,就是只要病人願意,也做得到,就鼓勵他們參與生活的柴米油鹽——買菜、烹飪、烤蛋糕、收拾碗筷、曬衣服、種菜等——拉長掌握日常生活技能的時間,延緩病情惡化。為此療養院設有一個簡單超市、接待櫃台、 咖啡廳、 美髮院、果園、花園、小山丘、健身設備等「基礎設施」,整體感覺像個生活機能健全的小村,也像度假旅館。
四棟不同顏色的房子排成一個扁平的圓圈,中間是院子,周圍圈有約一公尺高的簡單籬笆,防止病人走失,不管怎麼走,對外出口只有一個,是整個療養院唯一有門禁的地方。每棟房子分隔出十三間私人套房,每間十六平方米(約五坪),另外還有大客廳、餐廳和活動室等寬敞的公共空間,設計的精神在於,碰到討厭的人,失智病人也有機會走開。深度參與管理理念設計的史丹門(Kerstin Stammel)告訴亞洲週刊,騰那本借用法國小說家莫伯桑的經典名言:「與人的交往,讓生命值得活下去」,鼓勵和他人互動是失智照護極重要的一環,「但我們更尊重個人差異,不會勉強」。
為了方便管理,一般療養院有一套共同的作息時間表和行為準則,騰那本顛倒過來,在一般養老院會被糾正的事,這裏不會,騰那本盡量配合病人的習慣和喜惡,史丹門舉例:假如有人特別有創意,愛邊喝咖啡邊玩,在杯緣畫畫,何必以失禮為由出言禁止?有人晚上不睡,看電視到半夜,那又如何?晚點吃早餐就是了;有人老是忘記洗過澡沒有,一天洗五次,也沒辦法,只要確保水龍頭關了就行。
入院後院方最關鍵的一個工作是和外面專家攜手,進行所謂的「個人經歷回顧」,一起找出病人擅長的、喜歡做的事,史丹門表示,「重點是強調會什麼,強化成功經驗,讓病人有成就感,生活愉快,而非放大缺失,讓病人害怕,越加退縮,變成惡性循環」,譬如有病人雖已認不出兒女,但年輕時最愛的勾針一點沒忘,整天勾個不停,不亦樂乎,屋子到處是她的巧手作品——杯墊、椅墊、窗飾,美極了!
騰那本每棟房子住十三個病人,工作人員則分兩班制兩人一組,其中一人負責醫藥護理,另一人叫做「生活陪伴員」,類似管家或保姆,負責一屋子的家務,擬定每天三餐菜單、採買、烹煮、清潔善後、洗衣曬衣折衣等,鼓勵病人一起動手。他們全也都穿便服,難以辨識,唯一的區別是胸前一片小小的名牌。
平常人輕鬆平常的購物行為攸關交易能力的保持,是失智療養院極核心的一環。八十歲了牙齒還很好的維那就很喜歡買私房餅乾獨享,令人欣慰的是,他還沒喪失用錢能力;花爾桃一輩子重視門面,只要讓她打扮得體,她很樂意分擔上超市採購的重任。
在自家一樣的生活空間
療養院自許為失智者的生活空間,一切越「正常」越好,最好像在自家一樣舒適自在,所以病人可以帶來自己的傢具,延續熟悉的個人空間,但又比在家離群索居強太多,除了和他人接觸外,還可以參加各種不同的治療,如音樂、藝術療法、認知訓練、感官練習等,重拾記憶。因為白天活動量大,又幫忙家事又參加療法,所以晚上大多睡得好,夜裏雖然全院只有兩名工作人員留守,開張一年以來,還沒出過事。
近年來德國醫學界積極主張的失智症MAKS療法,在這裏得到充份體現。MAKS指的是包涵動作技能、認知能力、日常生活及心靈喚醒的綜合療法,取代藥物治療。
潔西卡五十歲就因早發失智而成為院裏最年輕患者,她以前在航空公司做事,如今經常坐到工作人員的電腦前寫郵件,以為還在上班。院長博斯瓦雷克(Christine Boss-Walek)表示,「越早發病的,越是來勢洶洶,惡化得快」,不要以為失智是老年人的專利,日前她又收到兩個申請入院的案子,都才五十出頭。
德國的專業失智療養院不少,但像騰那本模擬現實情境的,目前全德僅此一家,史丹門透露,德國同行訪客絡繹不絕,預計很快有人跟進,前提是必須解決龐大的建造經費和克服護理人手不足兩大障礙。騰那本因為自己有地,所以速度很快,只投入六百萬歐元就建院完成。院裏共有三十五名專、兼職工作人員(包括園丁、水電工等),照顧五十二名病人,病人每月繳交的費用只比一般療養院多出兩百歐元(約二百一十五美元),價格上極具競爭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附近居民和療養院的互動有限,記者到訪的這天,院裏才擬好求才廣告,尋找陪伴病人散步的志工。
曾到荷蘭取經吸收靈感
歐洲、甚至全球第一家失智村,早在零九年就出現在荷蘭的侯格威(Hogeweyk)。騰那本也曾經到荷蘭取經,吸收靈感,最後配合德國人對隱私的強烈要求,捨棄語音監控,增加套房個人衛浴設備。記者拍照,限於隱私權保護,也只能選拍家屬簽過同意書的病人。
對於外界欺騙或囚禁的批評,院長博斯瓦雷克猛搖頭表示不解,籬笆是政府監管單位的安全要求,失智病人本來就活在另一個時空,欺騙從何說起?她反問﹕「讓病人開開心心,平平靜靜,有何不好?」何況為確保失智病人權益,療養院設有家屬代表委員會,院方定時與家屬代表們開會,參與重大決議,不斷改善管理辦法﹕「批評的人能提出更好的建議嗎?」
德國的健康保險分為醫療和照護保險兩種,醫療保險管生病時的醫藥手術費,照護保險補助照護所需支出,病人需要旁人協助程度越高的,獲得的照護補助也就越多,因此許多療養院沒有動機改善病人病情。還好現在主管單位漸漸理解到制度的荒謬之處,「像我們這樣逆向操作、努力改善病人獨立生活能力的,開始得到肯定,不再被砍補助處罰」。
德國失智人口目前約一百五十萬人,其中三分之二靠家人照護,早已不堪負荷,柏林人口發展研究所預測,到二零五零年,這個數字將翻倍,制度化照護系統的建立及專業照護人才的培養已成燃眉之急。
騰那本的收費依病情輕重而有所不同,扣除國家照護保險的補助,病人每月要自費的部分在一千七百到兩千一百歐元之間,對一般中產階級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如何好好的老死,不僅是二十一世紀全球性的社會挑戰,更是經濟難題。
計程車司機史第芬的祖母也曾罹患老人癡呆症,前後六年,大哥大嫂以繼承房產交換照顧之責,最後那幾個月,大家都快發瘋了,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他舉雙手贊成制度化的專業支援,最後像是在說服自己般重複兩次﹕「得老人癡呆也不是自己選的,有什麼不光彩?」
更多國際新聞請參考亞洲週刊
http://www.yzzk.com/cfm/main.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