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915)
由非常跌入反常
1967年10月港英搞「香港週」以穩定人心,11月無線電視啟播,12月,一夜之間,街頭的真假炸彈突然無影無踪,「反英抗暴」不動聲色地收攤。香港大多數市民發現「粉碎港英殖民統治」原來是虛張聲勢,而港英的堅定維持社會秩序,不受威嚇,也使市民意識到,原來香港是個可以久居和值得珍惜的地方。過客的心理,經六七暴動而有所消減。
暴動之後給香港帶來的歷史性轉變,我當時身處左派陣營是完全預計不到的。我看到的是電視、電台、絕大部分報紙所反映的社會意識,也就是香港市民的政治取向,幾乎都一面倒向港英殖民政府的政策措施。為帶風向,新華社派人到各界別宣導,左報的言論,都從「打倒港英」轉為「支持越南抗美」「打倒美帝」「世界革命」等等遠大目標,而淡化香港的「反英抗暴」。大多數在左派陣營的盲眾繼續興奮。可是我和陳凡等幾個朋友私下議論的是:「反英抗暴玩完了」。
我沒有看到香港接下來的盛世美景,反而為「愛國」「社會主義」的理想受挫,和「反殖民地」鬥爭的失敗而悲哀。
當然,更感困惱的是,我們一向信任和依靠的「社會主義祖國」,其文革的走向也越來越難以理解了。
中國大陸發生的事態,雖有香港非左傳媒的廣泛報導,但具體的人和事,我們在香港畢竟沒有實在的接觸。中國全國的銀幕和舞台僅可以存在的八個樣板戲,被吹捧得神乎其神,但就「神」到不符合人性的不正常境地。所有樣板戲的人物,都沒有配偶,極少有愛情,即有也是暗示性的,或點到即止。《紅燈記》中的奶奶(祖母)不是親奶奶,爹也不是親爹,但稱為「表叔」的革命同志就「數不清」。最神奇的是李玉和從一個重傷同志身上取到的「密電碼」,沒有送出去時柏山游擊隊不見影,連李玉和被捕都不來救,一旦送出去,游擊隊就出現而殺了鳩山。這「密電碼」是什麼革命神器?這不是現實故事,而是神話。
那時江青指示,革命樣板戲要有「三突出」,即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沒有「三突出」的所有中外文化產品就都是「封資修」(即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
主要英雄人物為了革命可以不吃不睡沒有性欲,以這種非常、實際上是反常的英雄人物去要求人民,只能使全國人都口是心非,人人說謊,社會也就跌入反常狀態。
我那時在心中、腦中仍然盤旋著中外的文學名著。我所讀過的偉大文學作品,都是直接間接地揭示社會或人性的陰暗面。杜斯妥也夫斯基寫底層人物,逼視着人性的絕望,讀者彷彿聽到人物的靈魂碎裂的聲音;契訶夫寫了許多可笑的或悲慘的人物故事,他的劇本《海鷗》有兩句對白:「為什麼你總是穿著黑色的衣裳?」「因為我在為我的生活戴孝。」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所有中外文學創作的悲劇喜劇,無論有價值東西的毀滅,還是無價值東西的撕破,都是醜惡現實的反映。
文學的價值,就在於揭示社會或人性的醜陋。社會不會因為這種揭示而變得更壞,反而因這種揭示而響起警鐘,提醒人類去正視、去改正自身的邪惡。一味寫正面人物,強調要發放正能量,不但無趣,而且反常,作品本身難掩虛假,亦在社會散播虛假。
文革的極左思潮,是人人都口是心非地宣揚崇高的「大道德」——解放全人類,卻把日常道德比如吐痰、排隊等丟棄了;人人都知道「大知識」——馬列毛思想,但把「食色性也」這些常識給忘了,或不是忘,而是只做不說,於是一旦改革開放,就物欲橫流。
文革的病毒,藉「反英抗暴」而在香港左派圈中流播。一年多前的1965年同我一起去北京的出版界中人,那時還一味講要「社會化」,避免做「紅面關公」(即隱藏紅底),這時忽然大談在香港要學解放軍「忠於毛主席」;出版界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一個平日正常的人,忽然哭訴在舊社會如何苦大仇深,喚起學習班的人「憶苦思甜」。在左派陣營裡,一切都變得虛假,形式化。
我這時的思想陷於矛盾、反覆與掙扎中。不斷想到日本文學評論家廚川白村所寫的「近代人的四種悲哀」,特別是其中的「二重生活的悲哀」。下一篇再談。(63)
圖1,1967年《人民畫報》的《紅燈記》劇照——角色都是非常人;
圖2,攝於1968年的照片。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契 訶 夫 喜劇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坐牢十五年的賭約】
今晚要分享的短篇,是契訶夫的短篇作品〈打賭〉。
如篇名,故事要從一場賭約說起。一位銀行家和年輕的律師,打了個「坐牢十五年」的賭。他原先以為律師不可能熬下來,然而......
來看看這場看似荒謬的打賭,最終會如何吧。
-
打賭 / 契訶夫
一個黑沉沉的秋夜。老銀行家在他的書房裡踱來踱去,回想起十五年前也是在秋天他舉行過的一次晚會。在這次晚會上,來了許多有識之士,談了不少有趣的話題。他們順便談起了死刑。客人們中間有不少學者和新聞記者,大多數人對死刑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這種刑罰已經過時,不適用於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而且不合乎道德。照這些人的看法,死刑應當一律改為無期徒刑。
「我不同意你們的觀點,」主人銀行家說,「我既沒有品嘗過死刑的滋味,也沒有體驗過無期徒刑的磨難,不過如果可以主觀評定的話,那麼我以為死刑比無期徒刑更合乎道德,更人道。死刑把人一下子處死,而無期徒刑卻慢慢地把人處死。究竟哪一個劊子手更人道?是那個幾分鐘內處死您的人,還是在許多年間把您慢慢折磨死的人?」
「兩種刑罰同樣不道德,」有個客人說,「因為它們的目的是一致的──奪去人的生命。國家不是上帝。它沒有權利奪去它即使日後有心歸還卻無法歸還的生命。」
客人中間有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律師。別人問他的看法時,他說:
「不論死刑還是無期徒刑都是不道德的,不過如果要我在死刑和無期徒刑中作一選擇,那麼我當然選擇後者。活著總比死了好。」
這下熱烈的爭論開始了。銀行家當時年輕氣盛,一時興起,一拳捶到桌上,對著年輕的律師嚷道:
「這話不對!我用兩百萬打賭,您在監牢裡坐不了五年!」
「如果這話當真,」律師回答說,「那我也打賭,我不是坐五年,而是十五年。」
「十五年?行!」銀行家喊道,「諸位先生,我下兩百萬賭注。」
「我同意!您下兩百萬賭注,我用我的自由作賭注!」律師說。
就這樣,這個野蠻而荒唐的打賭算成立了!銀行家當時到底有幾百萬家財,連他自己也說不清,他嬌生慣養,輕浮魯莽,打完賭興高采烈。吃晚飯的時候,他取笑律師說:
「年輕人,清醒清醒吧,現在為時不晚。對我來說兩百萬是小事一樁,而您卻在冒險,會喪失您一生中最美好的三、四年時光。我說三、四年,因為您不可能坐得比這更久。不幸的人,您也不要忘了,自願受監禁比強迫坐牢要難熬得多。您有權利隨時出去享受自由──這種想法會使您在監牢中的生活痛苦不堪。我可憐您!」
此刻銀行家在書房裡踱來踱去,想起這件往事,不禁問自己:
「何苦打這種賭呢?律師白白浪費了十五年大好光陰,我損失了兩百萬,這有什麼好處呢?這能否向人們證明,死刑比無期徒刑壞些或者好些?不能,不能。荒唐,毫無意義!在我這方面,完全是因為飽食終日,一時心血來潮,在律師方面,則純粹是貪圖錢財……」
隨後銀行家回想起上述晚會後的事。當時決定,律師必須搬到銀行家後花園裡的一間小屋裡住,在最嚴格的監視下過完他的監禁生活。規定在十五年間他無權跨出門檻、看見活人、聽見人聲。允許他有一樣樂器,可以讀書、寫信、喝酒和抽菸。跟外界的聯繫,根據契約,他只能通過一個為此特設的小窗口進行,而且不許說話。他需要的東西,如書、樂譜、酒等等,他可以寫在紙條上,要多少給多少,但只能通過窗口。契約規定了種種條款和細節,保證監禁做到嚴格的隔離,規定律師必須坐滿十五年,即從一八七0年十一月十四日十二時起至一八八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十二時止。律師一方任何違反契約的企圖,哪怕在規定期限之前早走兩分鐘,即可解除銀行家支付他兩百萬的義務。
在監禁的第一年,根據律師的簡短便條來看,他又孤獨又煩悶,痛苦不堪。不論白天,還是夜晚,從他的小屋裡經常傳出鋼琴的聲音!他拒絕喝酒抽菸。他寫道:酒激起欲望,而欲望是囚徒的頭號敵人。再說,沒有比喝著美酒卻見不著人更煩悶的了。菸則熏壞他房間裡的空氣。第一年,律師索要的都是內容輕鬆的讀物:情節複雜的愛情小說、偵探小說、神話故事、喜劇等等。
第二年,小屋裡不再有樂曲聲,律師的紙條上只要求古典作品。第五年又傳出樂曲聲,囚徒要求送酒去。那些從小窗口監視他的人說,整整這一年他只顧吃飯,喝酒,躺在床上,哈欠連連,憤憤不平地自言自語。他不讀書。有時夜裡爬起來寫東西,寫得很久,一到清晨又把寫好的東西統統撕碎。他們不止一次聽到他在哭泣。
第六年的下半年,囚徒熱衷於研究語言、哲學和歷史。他如饑似渴地研究這些學問,弄得銀行家都來不及訂購到他所要的書。在後來的四年間,經他的要求,總計買了六百冊書。在律師陶醉於閱讀期間,銀行家還收到他的這樣一封信:
親愛的典獄長:
我用六種文字給您寫信。請將信交有關專家審閱。如果他們找不出一個錯誤,那麼我請求您讓人在花園裡放一槍。槍聲將告訴我,我的努力沒有付諸東流。各國歷代的天才儘管所操的語言不同,然而他們的心中都燃燒著同樣熱烈的激情。啊,但願您能知道,由於我能瞭解他們,現在我的內心體驗到多麼巨大的幸福!
囚徒的願望實現了。銀行家吩咐人在花園裡放了兩槍。
十年之後,律師一動不動地坐在桌旁,唯讀一本《福音書》。銀行家覺得奇怪,既然他在囚年裡能讀完六百本深奧的著作,這麼一本好懂的、不厚的書怎麼要讀上一年工夫呢?讀完《福音書》,他接著讀宗教史和神學著作。
在監禁的最後兩年,囚徒不加選擇,讀了很多的書。有時他研究自然科學,有時要求拜倫和莎士比亞的作品。他的一些紙條上往往要求同時給他送化學書、醫學書、長篇小說、某篇哲學論文,或者神學著作。他看書就好像他落水後在海中漂浮,為了救自己的命,急不可待地抓起沉船的碎片,或抓住另一塊浮木!
老銀行家回憶這些事後想道:
「明天十二點他就要獲得自由。按契約我應當付他兩百萬。如果我付清帳款,我就徹底破產了,一切都完了……」
十五年前,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個一百萬,如今卻害怕問自己:他的財產多還是債務多?交易所裡全憑僥倖的賭博、冒險的投機買賣,直到老年都改不了的急躁脾氣,漸漸地使他的事業一落千丈。這個無所畏懼、過分自信的、傲慢的富翁,現在變成一個中產的銀行家,證券的一起一落總讓他膽戰心驚。
「該詛咒的打賭!」老人嘟噥著,絕望地抱住頭,「這個人怎麼不死呢?他還只有四十歲。不久他會拿走我最後的錢,然後結婚,享受生活的樂趣,搞證券投機。我呢,變成了乞丐,只能嫉妒地看著他,每天聽他那句表白:『多虧您,我才得到幸福,讓我來幫助您。』不,這太過分了!擺脫破產和恥辱的唯一辦法,就是這個人的死!」
時鐘敲了三下。銀行家側耳細聽:房子裡的人都睡了,只聽見窗外的樹木凍得嗚嗚作響。他竭力不弄出響聲,從保險櫃裡取出十五年來從未用過的房門鑰匙,穿上大衣,走出房去。
花園裡又黑又冷。下著雨。潮濕而刺骨的寒風呼嘯著颳過花園,不容樹木安靜。銀行家集中注意力,仍然看不見土地,看不見白色雕像,看不見那座小屋,看不見樹木。他摸到小屋附近,叫了兩次看守人。沒人回答。顯然,看門人躲風雨去了,此刻正睡在廚房裡或者花房裡。
「如果我有足夠的勇氣實現我的意圖,」老人想,「那麼嫌疑首先會落在看門人身上。」
他在黑暗中摸索著臺階和門,進了小屋的前室,隨後摸黑進了不大的過道,劃了一根火柴。這裡一個人也沒有。有一張床,但床上沒有被子,角落裡有個黑糊糊的鐵爐。囚徒房門上的封條完整無缺。
火柴熄滅了,老人心慌得渾身發抖,摸到小窗口往裡張望。
囚徒室內點著一支昏黃的蠟燭。他本人坐在桌前。從這裡只能看到他的背、頭髮和兩條胳膊。在桌子上,在兩個圈椅裡,在桌子旁的地毯上,到處放著攤開的書。
五分鐘過去了,囚徒始終沒有動一下。十五年的監禁教會了他靜坐不動。銀行家彎起一個手指敲敲小窗,囚徒對此毫無反應。這時銀行家才小心翼翼地撕去封條,把鑰匙插進鎖孔裡。生銹的鎖一聲悶響,房門吱嘎一聲開了。銀行家預料會立即發出驚叫聲和腳步聲,可是過去了兩三分鐘,門裡卻像原先一樣寂靜。他決定走進房間裡。
桌子後面一動不動坐著一個沒有人樣的人。這是一具皮包骨頭的骷髏,一頭長長的女人那樣的鬈髮,鬍子亂蓬蓬的。他的臉呈土黃色,臉頰凹陷,背部狹長,胳膊又細又瘦,一隻手托著長髮蓬亂的頭,那模樣看上去真叫人驚嚇。他的頭髮早已灰白,瞧他那張像老人般枯瘦的臉,誰也不會相信他只有四十歲。他入睡了……桌子上,在他垂下的頭前有一張紙,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字。
「可憐的人!」銀行家想到,「他睡著了,大概正夢見那兩百萬呢!只要我抱起這個半死不活的人,把他扔到床上,用枕頭悶住他的頭,稍稍壓一下,那麼事後連最仔細的醫檢也找不出橫死的跡象。不過,讓我先來看看他寫了什麼……」
銀行家拿起桌上的紙,讀到下面的文字:
明天十二點我將獲得自由,獲得跟人交往的權利。不過,在我離開這個房間、見到太陽之前,我認為有必要對您說幾句話。憑著清白的良心,面對注視我的上帝,我向您聲明:我蔑視自由、生命、健康,蔑視你們書裡稱之為人間幸福的一切。
十五年來,我潛心研究人間的生活。的確,我看不見天地和人們,但在你們的書裡,我喝著香醇的美酒,我唱歌,在樹林裡追逐鹿群和野豬,和女人談情說愛……由你們天才的詩人憑藉神來之筆創造出的無數美女,輕盈得猶如白雲,夜裡常常來探訪我,對我小聲講述著神奇的故事,聽得我神迷心醉。在你們的書裡,我攀登上艾爾布魯士和勃朗峰的頂巔,從那裡觀看早晨的日出,觀看如血的晚霞如何染紅了天空、海洋和林立的山峰。我站在那裡,看到在我的上空雷電如何劈開烏雲,像蛇般遊弋;我看到綠色的森林、原野、河流、湖泊、城市,聽到海妖的歌唱和牧笛的吹奏;我甚至觸摸過美麗的魔鬼的翅膀,它們飛來居然跟我談論上帝……在你們的書裡我也墜入過無底的深淵,我創造奇跡,行兇殺人,燒毀城市,宣揚新的宗教,征服了無數王國……
你們的書給了我智慧。不倦的人類思想千百年來所創造的一切,如今濃縮成一團,藏在我的頭顱裡。我知道我比你們所有的人都聰明。
我也蔑視你們的書,蔑視人間的各種幸福和智慧。一切都微不足道,轉瞬即逝,虛幻莫測,不足為信,有如海市蜃樓。雖然你們驕傲、聰明而美麗,然而死亡會把你們徹底消滅,就像消滅地窖裡的老鼠一樣,而你們的子孫後代,你們的歷史,你們的不朽天才,將隨著地球一起或者凍結成冰,或者燒毀。
你們喪失理智,走上邪道。你們把謊言當成真理,把醜看作美,如果由於某種環境,蘋果樹和橙樹上不結果實,卻忽然長出蛤蟆和蜥蜴,或者玫瑰花發出馬的汗味,你們會感到奇怪;同樣,我對你們這些寧願捨棄天國來換取人世的人也感到奇怪。我不想瞭解你們。
為了用行動向你們表明我蔑視你們賴以生活的一切,我放棄那兩百萬,雖說我曾經對它像對天堂一樣夢寐以求,可是現在我蔑視它。為了放棄這一權利,我決定在規定期限之前五個小時離開這裡,從而違反契約……
銀行家讀到這裡,把紙放回桌上,在這個怪人頭上親了一下,含淚走出小屋。他一生中任何時候,哪怕在交易所輸光之後,也不曾像現在這樣深深地蔑視自己。回到家裡,他倒在床上,然而激動的眼淚使他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大早晨,嚇白了臉的看門人跑來告訴他,說他們看到住在小屋裡的人爬出窗子,進了花園,往大門走去,後來就不知去向了。銀行家帶領僕人立即趕到小屋,證實囚徒確實跑掉了。為了杜絕無謂的流言,他取走桌上那份放棄權利的聲明,回到房間,把它鎖進保險櫃裡。
契 訶 夫 喜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與人的互動,是情緒紛擾的主要來源。
問題在於我們總是喜歡不斷地去當判官,覺得別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對。我們總覺得人的模樣遠不如與我們內心中的理想。我們想要改變旁人。
這是不可能辦得到的,畢竟每個人生來都是不一樣的。結果就是我們會動不動就感到挫折,感到沮喪。與其如此,我們其實應該把別人當成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去看待,就像你不會去抱怨彗星與行星的運行軌道。
彗星與行星的存在,就是單純的存在。天體有大有小、有扁有圓,人也是一樣,而這也正是人生豐富而有趣的地方。面對不一樣的人,見招拆招就是了,別硬要排斥他們,或想要改變他們。把理解人的過程當成一場遊戲,就像你要設法破案一樣。
取自《人性18法則》
……………………………………………………………
各位朋友,晚安:
有朋友反映,這本書像教科書一樣,有點難。可是,我猜,多看幾遍,還是會有收穫。
以這一段摘文來說,我的收穫就很大。像「把人當成現實一樣接受」,這是以前某次演講我曾經提過的一個小小段落,但也沒有重複談過,我想,談得也不夠深入。
這本書我把它當成像寶典,我對於我能夠讓這本書被大眾看見,我感覺愉悅。我真心感覺,心理學能助人,至少我們能因此多一點理解自己。
祝願您,不只能理性,也能感性!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571846303126785
……………………………………………………………
用計將理性從心中帶出
【文/ 羅伯‧葛林】
人內心固然有強烈的非理性在猖狂,但有兩項因素讓所有人都不需要感到絕望。這頭一樣,是人類古今中外都不斷有高度理性的人物繼起,帶動人類的發展向前邁進。作為我們所有人努力的目標,這群人一字排開有:伯里克利、有古印度的阿育王(A´soka)、古羅馬的馬可.奧理略皇帝(Marcus Aurelius)、中世紀法國的瑪歌王后(Marguerite deValois),達文西、達爾文、林肯、俄國文豪契訶夫、人類學者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股神華倫.巴菲特,而我這只是略舉數例而已。
這些夙昔的典範有若干共同的特質:他們都對自身的特質與弱點抱持切實的評價;他們都是真理與現實的信徒;他們都對人心存寬容;他們都有能力設定目標,然後說到做到。
第二項帶給我們希望的因素,是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曾在人生的某個點上體驗過何謂高度的理性。而這通常來自於我們姑且可稱為「創造者心境」(maker’s mindset)的東西。我們手上有在執行的計畫,而且通常得在期限內完成。我們唯一可以享有的情緒,是興奮與衝勁。其他情緒都只會讓我們無法專心。因為必須做出成果,所以我們會「期間限定」變得格外實際。一旦專注在工作上,我們的內心會變得冷靜,自我意識會暫停跳出來干預。要是有人想打斷我們,或者用情緒來感染我們,我們會感到極端排斥。這些時刻──長則數週,短僅數小時──顯示理性自我正等待著破繭而出。我們還差的只是一些自覺,跟一些練習。
…………
徹底認識自己
無知,是情緒自我的溫床。你早一分鐘知曉情緒自我的運作方式與它掌控你內心的方式,你就早一分鐘可以令其鬆手,並為你所馴服。由此你朝理性所踏出的第一步,永遠都是向內走而不是向外走。你想情緒自我束手就擒,就得「抓姦在床」。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你必須反省自身在壓力下的表現,想想自己在壓力下會顯露出什麼樣的弱點?或許你會因此變身為馬屁精、惡霸、控制狂,也或許你會開始疑神疑鬼?你必須看著自己的決定,特別是那些效果不太好的決定──想想你是不是能看出什麼模式,是不是能辨識出某種底層的不安全感在驅動著這些決定?檢視你自身的優點,想想你有什麼過人之處。這將能幫助你決定目標如何設定,才能一方面符合你長年的興趣,一方面讓你能發揮所長。知道你的特別之處,並給自己正確的評價,也能有助於你抗拒群體偏誤或群體效應的拉力。
…………
檢視你情緒的根源
好,你生氣。讓你的感覺從內部慢慢沉澱,然後進行思考。這股氣是源自某種看起來很無聊、很小家子氣的東西嗎?通常這就代表其背後有某件事或某個人才是真正令你發怒的理由。或許有某個更令人不快的情緒在背後作祟,比方說羨慕或被害妄想。你必須直視這些可能的情緒源,向下挖掘出可能的引爆點。為了達成這些目的,聰明的你可以善用日記來嚴酷並客觀地記錄你的自我評價。此處你最大的威脅來自於自我與自尊,乃至於自我與自尊讓你無意識為自己樹立起的幻象。這些幻象或可一時讓你覺得舒坦,但長此以往你只會養成自我辯護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會阻礙你的學習或進步。找出一個中性的位置來觀察自己的行為,最後帶著一絲超然、幾分幽默。很快地這麼做會變成你的反射行為,而後等情緒自我在某個場合中突然揚起頭來的時候,你將能退後一步,然後就定位來進行客觀的觀察。
…………
增加你的反應時間
這種力量來自於反覆的練習。遇到某個事件或某種互動需要反應的時候,你必須訓練自己退後一步。意思是指你得實際退到一個你可以獨處而沒有壓力得馬上回應的地點,也可以是你寫下一封憤怒的電郵但不馬上寄出。可以睡一兩晚再做出決定。
你得避免在情緒湧上來的時候打電話或進行溝通,邊生氣邊發言尤為大忌。如果你發現自己急著要去承諾事情、雇用職員,或是接受聘書,請你退後一步,給自己一天的思考時間,並讓情緒冷靜下來。你能拉開的時間愈久愈理想,因為時間能夠帶出空間,讓你能帶著縱深去眺望事件。你可以將之想成是一種重量訓練或肌力訓練──你愈是能撐住不要急著反應,你心智中能用以進行反思的空間就愈寬廣,你的心靈肌肉也會變得益發強韌。
…………
把人當成現實一樣接受
與人的互動,是情緒紛擾的主要來源,但我們並不是沒有別的出路。問題在於我們總是喜歡不斷地去當判官,覺得別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對。我們總覺得人的模樣遠不如與我們內心中的理想。我們想要改變旁人。我們希望其他人可以按照我們的理想去思考與行動,而這種理想也通常就是我們自身的思考與行動模式。但這是不可能辦得到的,畢竟每個人生來都是不一樣的。結果就是我們會動不動就感到挫折,感到沮喪。與其如此,我們其實應該把別人當成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去看待,就像你不會去抱怨彗星與行星的運行軌道。彗星與行星的存在,就是單純的存在。天體有大有小、有扁有圓,人也是一樣,而這也正是人生豐富而有趣的地方。面對不一樣的人,見招拆招就是了,別硬要排斥他們,或想要改變他們。把理解人的過程當成一場遊戲,就像你要設法破案一樣。種種個性所拼湊起來的,是一齣名為人類的喜劇。沒錯,人是不理性的,但你也是人,你也理性不到哪裡去。把你對人的接納程度,調到刻度上最高的地方,用你的肚量去包容他們的奇形怪狀。這有助你冷靜下來,並且用更不帶情緒的方式去觀察人,你對他們的理解將會更深刻。你會停止把自身的情緒投射到他們身上。總歸一句,你會因此出落地更加平衡、更加沉穩、更有心思去進行思考的過程。
當然,這話說得輕鬆。今天如果是跟會讓你做噩夢的那一類人狹路相逢,比方說自戀狂、罵人不帶髒字的酸民、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形引信,人要保持冷靜真的不是那麼容易。這些人之於你的理性,代表一種持續不斷的考驗。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嘗試效法契訶夫這名以極度理性聞名於世的俄國文豪。他出身一貧如洗的大家庭,父親酗酒,打起小孩一點都不留情,年幼的契訶夫也難逃毒手。契訶夫後來當上醫師,並開始把寫作當成副業。他把所受的醫療訓練套用在人類的動物性上,其目標是釐清我們何以會這麼不理性、這麼不快樂、這麼危險。在他親撰的故事與劇本裡,契訶夫發現若能潛入自己的角色,把最糟糕的典型都摸的一清二楚,會是一件極具療效的事情。透過這種做法,他發現世界上再沒有他不能原諒的人,包括他的父親。
契訶夫的做法是想像每一個人不論內心再扭曲,都不會莫名其妙變成現在的模樣。怪物的生成一定有其理由,一定有他們覺得說得通的邏輯在背後。以他們特有的方式,他們也在追尋著自我實現,只不過是這種自我實現是用一種不理性的方式在進行。藉由退後一步來想像角色的心路歷程,契訶夫祛除了粗暴者與攻擊者的神話;他讓這些「東西」回復成人形。他們從契訶夫內心勾出的不再是仇恨,而是憐憫。在接觸這些人的時候,不論他們多麼不堪,你都必須盡量以作家的心態去思考。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
★博客來 https://reurl.cc/EzZGkR
★誠品 https://reurl.cc/3L5Odj
★金石堂 https://reurl.cc/ld5v3A
★讀冊 https://reurl.cc/2goLMr
★momo書店 https://reurl.cc/Y6jell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