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舒服涼爽的季節
早晚溫差大
快把小外套拿出來
不要感冒了喔🤔
十月公開行程🤟🤟
🔹10/09(五)『虎尾禮生』
📍15:00-19:00 🏠
🔹10/10(六)『麻豆西秦會遶境』
📍14:00-00:00🏠
🔹10/11(日)『八德開幕』
📍08:00-11:30 🏠
🔹10/11(日)『泰山舞台表演』
📍17:00-20:00
🔹10/18(日)『南崁遶境』
📍09:30-13:30 🏠
🔹10/24(六)『鶯歌祝壽』
📍19:30-21:30 🏠
🔹10/25(日)『龍潭太子祝壽』
📍09:00-12:00 🏠崑崙仙山太極殿
🔹10/25(日)『蘆洲、新北晚會歌手』
⚠️天氣微涼大家要注意保暖
⚠️出入各種場合注意安全
期待每一次的相遇
有你們的支持
栗子萬分感謝
銘記在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展館之宮廷原狀: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 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以...
太極殿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李世民登基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 這究竟是為了什麼(二)|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續)
5.他首先給當年李淵欽定的杜伏威案平反。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當年就為杜伏威平反昭雪,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替杜伏威平反,就是要把自己的「懷柔」政策執行到底,改變過去威服的方式來統治天下的傳統思路,他要用征服人心的方式來統治天下。要讓歸順者都能拋棄後顧之憂,得到良好的待遇。後來他的這一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在這個裡頭,其實還有一個目的,意思是說太上皇當年的決定是錯誤的,如今的他再也不是「一句頂一萬句」的那個時候了,這是精心設計的一石二鳥計策。
一方面是抹黑壓低了李淵;另一個作用的目的,就是告訴李淵,兒子現在說了算,我是正主,父親是否明白事?趕快讓我一步到位有多好啊!
誰知道這一招下去,並沒有「一石激起千層浪」,而是「泥牛入海無消息」。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此時的李淵,他心裡想,反正是江山是交給你二小子了,所以他並不太關心時事了(也不敢太關心),所以反應有些遲鈍。他這麼想,當年自己冤殺杜伏威,是為了大局著想,殺他是為了以絕後患。你現在給他平反,那就想怎麼著就怎麼著吧。
李世民本來想,給李淵來個「靈魂深處鬧革命」,誰知道這次並沒有觸及太上皇的靈魂,只能再想辦法。死的不行,那就拿活的下手吧。
6.目標馬上就確定了,他就是唐朝的開國元老裴寂。
此人可真是李淵的鐵桿了。當年晉陽起兵,首功就是李世民、劉文靜、裴寂三人,他們合謀逼迫的唐國公李淵舉兵。唐高祖和裴寂個人私交特別好。唐朝建立後裴寂當了丞相。
但有一日被人彈劾,弄得裴寂很難受。一天和唐高祖在含章殿喝酒,倆人喝的很歡快。恰在此時,裴寂叩頭說:「當初陛下起兵太原,約好天下平定之後,允許老臣辭職歸田,現今四海太平,望賜骸骨回鄉。」
李淵一聽此話,很悲傷,流著眼淚說:「不能這樣,應當相與偕老才好。你為宗臣,我為太上皇,逍遙快活於晚年,不是很好嗎?」
苦苦輓留後又不放心,怕他偷偷溜了,又特意派遣尚書員外郎每天一人在裴寂家輪流值班,把人給看住了。可見二人關係多好了。
公元629年,裴寂因一件小事受到牽連。唐太宗免去裴寂的官職,削去他一半的食邑,讓他返回故里。
李淵聽到信,想替自己這位老友求求情。但他實在難以張這個口。天下哪有父親給兒子下跪的呢?
李淵心想,我現在是太上皇,按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樣解釋:「太上的意思就是無上至尊。至古以來皇的功德大於帝王,帝王皆尊稱為父皇,所以叫太上皇」。
但自己從來沒有體會出一絲的榮譽感,相反,心裡感到十分的沈重和壓抑,也陷入了沈思。二兒子當權後,為了樹立形象,在天下人面前一貫表現得寬容大度,他即位之初,曾以既往不咎的和解姿態赦免了數以千計的前太子黨和所有政敵,從而贏得了天下人心。但現在為一點小事,就把我的老友給開了,這不明顯的是針對我嗎?
按理說自己現在徹底不管事了,對他也構不成什麼威脅了,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邊低頭思索邊在太極殿中踱著方步,一抬頭,突然腦洞大開。原來事情的癥結還是在我這裡呀!這個小子,是在給我上眼藥呀!
這下恭喜太上皇,你猜對了!
7.既然猜中了,那還等什麼?今天整的是裴寂,自己如果還不識相,明天還不知要出什麼幺蛾子呢。罷罷罷,還是自己識相點,主動滾蛋,免得到時候大家難堪。於是主動提出願意從太極宮遷往宏義宮。
李世民心裡頭懸著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可以名正言順的入主太極宮,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的安坐龍椅了。
「高祖以宏義宮有山林勝景。雅好之。至貞觀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為太安宮」。(《新唐書·高祖本紀》)
李淵搬到宏義宮後,把宮殿改名為大安宮。大安,大安。意思就是說在那裡消停的安度晚年吧。至於太上皇是什麼樣的心情,那已不是當今皇上關注的重點了。
他的志向遠大著呢。他要帶領大唐的子民們去開創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他要成為真正的千古一帝!
(二之二,續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太極殿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世民登基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 這究竟是為了什麼(一)|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正式發動玄武門之變,將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除掉,逼李淵立自己為新任太子。僅僅過了兩個月,李淵便主動禪位稱太上皇,將皇位讓給了李世民,從效率來看已經算是很快了。不過李世民登基稱帝後,直到第二年才改年號為貞觀,這究竟是為何呢?實際上,李世民登基後還不能完全掌權,離他真正能行使皇帝的所有權利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1. 一般史學界認為,自玄武門事件之,李世民魚躍龍門,成為大唐帝國實際上的掌舵人了。
但他這個舵手自己心裡清楚,情況並不如大家想像的那樣,一切都可以高枕無憂了。
因為實際掌權和名正言順安坐龍椅,這中間的差別是很大的,也充滿了變數。至少目前他擁有的權力是不穩固的。
那麼,他真正做到名正言順的詔令天下,堂而皇之的在太極殿辦公,是什麼時候呢?
在揭曉這個答案之前,我們有必要我們先將玄武門事件來一個簡單地回顧。
2. 公元626年六月,突厥入侵,唐高祖派李元吉率領秦王府的將領出征。這樣一來,李世民手頭無兵,自己變成了光桿司令。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密謀,李建成的打算是,邀請秦王在昆明池為李元吉餞行,讓勇士刺殺秦王,然後再上奏父皇,說秦王暴病身亡。
收拾完李世民,他的那些手下大將一個也不能留,像尉遲敬德這類人等都給悉數活埋掉,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麼隱秘的計畫,被太子李建成的率更丞王晊獲悉了,其實這個王晊,早就被秦王所買通,並安插在太子府的暗線,所以,他得到消息後,半夜來到秦王府,告知了這個秘密。
李世民馬上召集眾將士,連夜商討對策,最後決定來個先下手為強,對太子李建成他們進行絕地反擊。
3. 公元626年7月2日一大早,按照日前的籌劃,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人這邊假扮入朝,那邊早已將兵力暗中埋伏在玄武門。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一起入朝,向著玄武門走來。當走到臨湖殿的時候,察覺到情況不對,立即勒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
既然來了還想走,沒那麼容易吧!
預先埋伏的將士們一擁而上,很快就解決了他們兩個。
此時,唐高祖李淵正和親隨們在海池划船。尉遲敬德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李淵面前。李淵震驚的問道:「今天作亂的人是誰呀?你到這裡來做什麼?」
尉遲敬德回答說:「由於太子和齊王作亂,秦王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擔心驚動陛下,便派我擔任警衛。」
李淵對裴寂等人說:「不料今天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當怎麼辦呢?」
眾大臣說道:「李建成與李元吉原來就沒有參與舉義反隋的謀議,又沒有為天下立下功勞。他們嫉妒秦王功勛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邪惡的陰謀。現在,秦王已經聲討並誅殺了他們,秦王的功績佈滿天下,我國疆域以內的人們都誠心歸向於他。如果陛下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政務託付給他,就不會再發生事端了。」
李淵聽了,回答說:「好!這也正是我平素的心願啊。」
於是便傳召李世民前來,撫慰他說:「近些日子以來,我幾乎出現了曾母誤聽曾參殺人而丟開織具逃走的疑惑。」
李世民跪了下來,伏在高祖的胸前,長時間地放聲痛哭。
至此,這件事情暫告一段落,史稱「玄武門之變」。
三天後(公元626年7月5日),李淵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這就是說,此時的李世民,就以皇太子的身份,全面接掌了帝國的權力。
公元626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4. 按一般人的理解,一旦登基稱帝,就算萬事大吉了。真的萬事大吉了嗎?其實還有許多收尾工作沒有完成。
首先,皇帝登基,是要改年號的。但是按慣例,一般是來年的年頭才進行改元,這個工作沒有完成吧?還有一個最關鍵的,那就是皇帝辦公的地方。李世民雖然稱帝,卻並沒有在皇帝真正應該待的地方坐殿!
唐朝建立以後,皇上正式辦公處理國事的地方為太極宮(唐初稱大興宮)的太極殿。而皇帝和皇子們住在什麼地方呢?李淵,是住在太極宮裡的甘露殿內;太子李建成,住在象徵儲君地位的東宮。
秦王李世民呢?住在承乾殿;齊王李元吉則住的是武德殿。但李世民在承乾殿沒住多久,卻被迫搬遷,在皇宮之外另建了一個宏義宮居住。他為何要搬出皇宮區,到那麼偏遠的地方去居住?
公元622年,李世民帶兵出征,順利消滅了竇建德、收服王世充後,班師回朝。由於建立了這不世之功,李淵擔心,若不加制衡,恐怕天下將只知秦王,而不認太子,那樣太子將來的日子就艱難了。
另外,歷來功高震主,對自己的皇權也會構成威脅。於是,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把他驅趕出權力中樞,到宮外去候著了。
「武德五年七月,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禮,別建此宮(宏義宮)以居之。」(《唐會要·宏義宮》宋·王溥)
玄武門事件後,李世民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太子,就名正言順的搬到東宮居住。後來李淵遜位,李世民登基稱帝。但他登基的地方不是在皇帝正規辦公的太極殿,而是在東宮的顯德殿!
為何?因為李淵雖然遜位當了太上皇,但還住在太極宮中,在太極宮中住,自然把持著太極殿。李世民沒有辦法,只能自己委屈了,在本應太子辦公的顯德殿來處理國家事務。
李世民的心裡,卻總有一種如芒在背的感覺。為何?你想,龍庭正椅上坐的是太上皇,自己在東宮辦公,總是感覺有雙眼睛在那裡俯視著自己,使得渾身不自在。
如果是手下文臣武將來上朝倒還罷了,偶爾碰到周邊各國的使者來朝,就有些尷尬了。
這些外域使者,習慣了到太極殿去拜見皇帝,現在被太監引到顯德殿朝覲,總有一種「晏子使楚」,被輕視的感覺。所以下來後把自己的不滿向太監們發洩。
可是能怎麼辦呢?總不能派人去給太上皇老爹下最後通牒——別佔著茅坑不拉屎了,趕快給本皇騰地方。要是這樣,就會讓天下人貽笑大方了。
李世民想到這裡,心裡直後悔,當初順便也讓父親來個「暴病身亡」,豈不就省了今天的犯難?
怨氣歸怨氣,還得動腦筋想辦法才是正道。腦子一轉,來了主意。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太極殿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展館之宮廷原狀: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
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以北。殿內設有“允執厥中”匾、兩乘肩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以北。殿內設有“皇建有極”匾。
內廷後三宮區:
乾清宮:內廷中心建築,位於乾清門以北。殿內設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儲的用具。
交泰殿:位於乾清宮以北。殿內設有“無為”匾、存放清二十五寶的寶盝、乾隆帝禦制《交泰殿銘》、銅壺滴漏、大自鳴鐘。
坤甯宮:位於交泰殿以北。殿內設有薩滿教祭神場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
內廷養心殿區:
養心殿是清雍正以後的皇帝寢宮,位於內廷西六宮區以南、後三宮區以西。殿內設“中正仁和”匾,東暖閣是慈禧垂簾聽政處,西暖閣西側小室是著名的三希堂。
三希堂
內廷西六宮區:
太極殿:內廷西六宮之一,與長春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院內廊壁有晚清《紅樓夢》壁畫。
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與儲秀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儲秀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慈禧曾在此長期居住,殿內裝修考究。後殿麗景軒設“溥儀生活展”,依據《清室善後委員會的點查報告》復原了溥儀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
甯壽宮九龍壁
皇極殿:紫禁城東北部甯壽宮區的中心建築,位於甯壽宮區內,僅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小長假各開放5天(從政府公佈休假日期的前一天開始開放);十一黃金周從9月29日至10月8日開放;暑假期間從7月1日至8月26日開放。參觀皇極殿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的錫慶門外。
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武英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西。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的中國古代書畫。其中既有晉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個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統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脈絡。分九期展示從晉唐到明清的古代書畫發展史,每年春夏秋三季展出其中兩到三期,每期包含近70件紙絹類書畫精品,每逢冬季休展,具體展期時間和展品目錄參見故宮博物院網站展覽目錄。展覽配套書籍為《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李湜等編,《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第1版。其中第1編出過2008年4月和2009年6月兩個版本,內容完全相同,前者開本稍大,後者封面書名比前者多“第1編”字樣,此外後者與第2編至第9編的裝幀風格相同)
陶瓷館:-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文華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東。故宮博物院堪稱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品寶庫,其中收藏陶瓷類文物約35萬件。正殿文華殿和主敬殿為第一展室,兩個配殿本仁殿和集義殿為第二、第三展室。400餘件陶瓷精品既體現出從陶器到瓷器的縱向演變,也反映出官窯與民窯的齊頭發展,涵蓋品系之全面,世界罕見。著名的各種釉彩大瓶即在此展出。
玉器館:-常設展館。在明、清兩代宮廷遺存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相當數量的玉器,其中乾隆朝收藏、使用和製造的作品超過一萬件。設在內廷東六宮區鐘粹宮,展示歷代玉器精品,陳列主題為《盛世琳琅——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玉器精品展》,至2013年8月1日閉展換陳,著名的“桐蔭仕女”玉雕即陳列於此。
金銀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陽宮,展出清宮金銀器精品,陳列主題為《金昭銀輝——清代皇家金銀器特展》,著名的金髮塔、螭紋提梁壺即陳列於此。
青銅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承乾宮和永和宮,故宮博物院現藏曆代銅器一萬五千餘件,其中僅先秦有銘文的青銅器就有近一千六百件。目前正在閉館改陳,即將推出新的青銅器陳列。新陳列將分為四大主題:青銅器與禮制、青銅器與軍事、青銅器與音樂、青銅器與生產生活。青銅器定名及銘文,都有詳細的注音和淺白易懂的解釋。展覽還將設置“臺北故宮及海外藏中國青銅器”專題,運用多媒體技術,使觀眾對中國古代青銅器在世界博物館中以及世界美術史上所占的地位,有一個“一斑窺豹”的瞭解。
捐獻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仁宮。故宮博物院自1939年接受第一批私人捐獻文物至今,共接受私人捐獻文物七百多人次,總計三萬餘件,其中不乏國家珍貴文物,故特辟展館分類別、分批次展示,並鐫刻捐獻人姓名於展廳中,以示尊重和感謝。
延禧宮設在內廷東六宮區延禧宮的東、西配樓,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和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在這裡不定期舉辦學術性較強的書畫和陶瓷特展。
鐘錶館:-常設展館。設在奉先殿區,位於內廷東六宮區以南、甯壽宮區以西,陳列英國、法國、瑞士以及清朝造辦處、蘇州和廣州製造的清代鐘錶,著名的清銅鍍金寫字人鐘即在此展示。館內迴圈播放有關清宮鐘錶的紀錄片,館內11點和14點有鐘錶演示。參觀鐘錶館需要另外購買鐘錶館(即奉先殿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奉先殿區南側誠肅門外。
甯壽宮區:-
甯壽宮區位于宮城東北部,是乾隆時期修建的太上皇宮殿區,包含九龍壁、皇極殿、乾隆花園、珍妃井等著名景點。珍寶館、石鼓館和戲曲館這三個常設展館位於甯壽宮區內。參觀甯壽宮區景點和展館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含石鼓館、戲曲館)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錫慶門外。
珍寶館:設在皇極殿西廡房、部分東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展示各種材質的明清手工藝品、禮制文物、陳設器物、佛教文物。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並徵調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準。著名展品有孝端皇后鳳冠、清黃玉佛手花插(以上存皇極殿西廡房和部分東廡房)、清二十五寶、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金嵌珍珠天球儀、金編鐘和碧玉描金龍紋編磬(以上存養性殿)、清大禹治水圖玉山、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以上存樂壽堂)、清金累絲嵌松石壇城、金胎掐絲琺瑯鑲寶石高足蓋碗(以上存頤和軒)等。
石鼓館:設在皇極殿東廡房。展示十件戰國石鼓,所刻石鼓文為中國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
戲曲館:設在閱是樓內。滿族定鼎中原,受漢文化影響,宮中文化生活嬗變。關外“篝火觀舞”、“飲酒摔跤”的粗獷娛樂形式,被更有觀賞價值的戲曲替代,並成為宮中娛樂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內容。展示故宮現存大量戲曲文物,從演戲機構、戲裝砌末、劇本、戲臺、帝后賞戲景觀等方面加以陳列,並遴選當年入宮名伶唱片復原播放,使觀眾從視覺和聽覺上全面感受清代宮廷戲曲活動。
其他展覽:-
天府永藏展:設在保和殿西廡房及西北崇樓,位於外朝前三殿區西側,展示歷代皇家收藏傳統與清宮收藏類別。著名展品有朱碧山造銀槎杯、“一統車書”玉玩套裝匣、清紫檀雕山水八屜蘭亭八柱插屏、張成造剔紅梔子花圓盤(複製品)、楊茂造剔紅觀瀑圖八方盤(複製品)、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鈞窯海棠式花盆、碧玉光素大盤、五彩鏤空雲鳳紋瓶、清楠木康熙算術桌、清康熙禦制銀鍍金簡平地平合璧儀等。展品明細詳見天府永藏展網站。
龍鳳呈祥——清帝大婚慶典展:設在乾清宮東廡房,介紹浩繁的清代大婚程式,展示皇家尊貴至極的奢華,彰顯帝王至高無上的皇權。
清宮鹵簿儀仗展:設在太和門西廡房,位於太和門廣場西側,展示清宮鹵簿和儀仗用具。
清代軍機處史料展:設在乾清門廣場西北隅值房,展示清代軍機處相關史實,以圖片為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ECzDQKdRXw/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eKcEdlQ8LDKPbN19Hplbi4A780g)
太極殿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市故宮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佈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故宮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與俄羅斯埃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
1933年華北形勢突變,於是國民政府命令:故宮南遷文物。當時共計13491箱,部分文物南遷後,北平故宮本院也留有相當多的珍品。後來又因八年抗戰,日本入侵南京,故宮文物再向西遷,分為北、中、南三路經火車和水運。經三年多至四川。後抗戰勝利,故宮文物又再度運回南京。1948年到1949年,國民政府將文物運往台灣島保存,因戰爭形勢突變只運了三次,其中第三次擬搬運1700箱,由於運輸艦艙位餘地有限,加之僅有24小時裝船時間,結果只運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大陸;但運至臺灣的文物皆為精挑細選的文物,所以意義仍十分重大。1萬多箱南遷文物中總共運臺2972箱,佔南遷箱件數的22%。期間南京中央政府曾下令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選擇留平文物菁華裝箱,分批經火車運至南京,馬院長以各種理由推延裝箱,後來一箱也未運走。四散中國各地的古物已在1970年代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但仍有台北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重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保存清代故宮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原狀陳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養心殿、太極殿、長春宮、翊坤宮、儲秀宮、皇極殿、寧壽宮(部分)、文淵閣、壽康宮。熱門參觀點有鐘錶館(奉先殿)及珍寶館:寧壽宮區(皇極殿西廡房、部分東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Mc5e9iXDkE/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Gagh60NHRsYrxQCZBkaG04knbOA)
太極殿 在 太和殿(台北總店)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太和殿-川味椒麻豬肉條$169❤️ ➡️太和殿私房麻辣鍋底朕撼舌尖皇室級美味 ➡️嚴選屏東豬後腿肉私房鍋底熬煮老師傅拍打入味 ➡️燒炙煉就渾然香氣霸氣厚切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