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伊坂幸太郎《#反蘇格拉底》
書腰上的文案寫著「現在的你,是否已經成為了心目中理想的大人?」所謂 現在的你,可能在二十年前看過好青年出道作《奧杜邦的祈禱》,而,理想的大人,會是《重力小丑》從二樓一躍而下的春嗎?還是《死神的精確度》有點偏執的雨男千葉(死神算人嗎);抑或是《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極富正義感跑得很快的雅春...。
老粉應該都知道,之所以會取名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只為致敬學生時期,看完後震懾不已的小說《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不確定那是不是第一本看的伊坂幸太郎,但至此,伊坂幸太郎深深影響著我,可能也包含對於寫作的喜愛。
作為二十週年紀念的《反蘇格拉底》,閱讀的同時,腦中浮現的是這些年來,看過的伊坂幸太郎大大小小的作品。#一反到底,是透過各式故事「一反」這個諸多既定印象;#徹底翻轉你的世界觀 ,是讓天與地之間的人間,多了些奇幻與不可思議;#一本獻給大人的成長小說,就是在講《反蘇格拉底》,透過五個由小孩視角出發的短篇,訴說著現實中可能尚未長成理想中自己的你 我 他/她。
.
贈書贈書,只要在 9/19 (日)晚上六點前,@一位你的愛書好朋友,留言「你最喜歡的伊坂幸太郎小說 or 近期喜愛的小說」,就能獲得《反蘇格拉底》一本,一共抽出兩本。
.
伊坂幸太郎出道20週年紀念作品!
榮獲「柴田鍊三郎賞」× 入圍「本屋大賞」
熱賣突破16萬冊!
日本Amazon書店讀者4.5星超高評價!
「讀書Meter」網站超過2,000則留言熱議!
承認自己無知,才能了解自己嗎?犯規就一定會輸嗎?
誠實一定能獲得原諒嗎?後台夠硬就可以仗勢欺人嗎?
備受讚賞、出盡風頭,長大之後就一定一帆風順嗎?
原來他們說的不一定都對,原來是非對錯不是那麼黑白分明,
原來我們成長路上最大的敵人,就是所謂的「刻板印象」。
世界從來不是那麼簡單,沒有跌跌撞撞地痛過哭過,別說你了解人生!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bit.ly/3xVW2fT
金石堂:https://bit.ly/3k5VNKa
讀冊:https://bit.ly/37QdesD
誠品:https://bit.ly/3D0z6zY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廣西桂林屬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永久舉辦地。從文獻資料來看,從明洪武五年(1372年),靖江王府修建成,東西巷所處的位置一直是靖江王的宗廟與社稷壇所在,專門用以供奉天地先祖。桂林東西巷定位為桂...
「天與地之間」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天與地之間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天與地之間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天與地之間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天與地之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天與地之間 在 現象師-phantasy of mirag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天與地之間 在 [心得] 天與地猴話觀劇心得- 看板HK-drama 的評價
- 關於天與地之間 在 【從心看見天與地之間屬於陽明山的禮讚】3分鐘精華版 的評價
- 關於天與地之間 在 【 天與地之間】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展覽時間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天與地之間 在 玻璃或稻草搭建一處茶席,找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可能| 大人物 的評價
天與地之間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 #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
第10屆亞太三年展重點展覽計畫項目展出臺灣原民藝術家創作「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天與地之間」,本次特展由藝術家 #伊誕巴瓦瓦隆(Etan Pavavalung)及獨立策展人 #徐文瑞 共同提出展覽主題「#天與地之間」,並與澳洲昆士蘭藝術博物館與現代藝術博物館亞洲當代藝術策展人魯本.基汗(Reuben Keehan)共同策劃,試圖從原民神話的宇宙觀重新審視原住民族的族群歷史處境,並思索人與土地及其他物種的可能未來。
天與地之間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天與地之間,你會選哪一個?
你有一雙天使翅膀,可以往最高的天際飛翔,你會繼續飛,還是會給其它的孩子一雙翅膀,讓他們也變成天使,也敢飛,也能飛?
小戴把她職業生涯最精華的時刻,獻給了我們。
2017,戴資穎,23歲,達到她羽球職業生涯前所未有的巔峰。
2006,她才12歲,就打到台灣全國乙組冠軍,成為甲組國手,征服國際賽事,到了2016-2017左右,她達到最巔峰,各國舉辦的頂級超級賽,印尼、丹麥、香港、世羽聯、全英羽、馬來西亞、新加坡、亞錦賽,四處征戰,四處奪冠,到哪裡都所向披靡、一路連莊。
白目的外行人,會問白目的問題。
2018年,小戴得到亞運金牌後,一名中国記者提問,「妳長時間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在這個比賽前,還沒拿到大賽冠軍證明自己。你心急嗎?你覺得這是對全世界球迷、對自己最好的證明嗎?」
小戴說「沒有什麼需不需要證明,就是這樣子比賽,贏了就贏了,輸了就輸了。」
小戴不需要再更多的頭銜證明什麼,在頂尖運動員的世界裡,她的對手,就是寥寥數人,我們在重大賽事裡,看到前八強、前四強的,就這些人。
冠亞軍,對最頂尖的選手來說,就是當天的狀況是不是最佳的問題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在奧運裡的各國國手,為何對對手總是充滿敬意,因為,在他們的頂尖世界裡,華山論劍,就是這幾大高手的對決,彼此都是可敬的對手,也是學習的對象,洪七公一次比式輸給了歐陽鋒,不表示洪七公不是絕世高手。
高手彼此之間是尊重,圍觀的人怎麼看,就是國民素質問題,大家心理有數。
但離開了頂級運動員的世界,那個庸俗的「大賽冠軍證明」的標準,仍然是看熱鬧的外人才看懂的東西。
大賽,指的是什麼?
在羽球界,所謂大賽,就是羽球界唯二的一級賽事,「世錦賽」與「奧運」。
世錦賽攸關積分,拿下世錦賽冠軍,就是「大賽冠軍的證明」。
小戴最巔峰的2017年,她確實曾經可以參加世錦賽,也最有機會拿下冠軍,要這些外行人閉嘴。
但小戴沒有。
為什麼?
因為 2017 的同時間,台灣在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也就是「世大運」。
「世錦賽」與「世大運」,兩個賽事撞期,一個是高額積分、高額獎金,個人羽球生涯的最高成就,一個是把榮耀留在主場台灣。
對很多人來說,這兩個比較,根本不用思考,一定是世錦賽。
請注意,只為自己著想,並沒有錯,每個人都該認真經營自己的人生,尤其職業選手生涯只有短短幾年的運動員。
當時甚至有一個泛藍的名嘴說,戴資穎捨棄世錦賽,去打世大運,根本就是叫李遠哲去背九九乘法表。
但是,小戴的心裡想的,不只是她自己。
針對選擇世大運,放棄世錦賽,小戴說:
「台灣很難得辦一個大型運動賽會,我覺得我一定要留下來,跟著大家,跟著其他選手,一起去支持這個比賽,希望可以把最好的成績留在台灣。」
「在台灣比賽,我覺得非常好,因為會有很多人來看,而且會有很多人,去支持,然後看到所有選手,可以在台灣的場上發揮,我覺得任何的單項,都是非常需要被支持的。」
在台灣難得主辦的大型運動賽事,小戴身為台灣出身的羽球世界冠軍,她要把獎盃留在台灣。在這個多數人看熱鬧,體育發展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各種條件都不利的台灣,她希望透過她的參與,讓更多台灣人,看見台灣的頂尖運動選手,在各個單項運動裡,展現出最好的自我。
到國外去征戰,得到的是羽球圈內人的關注與肯定。
留在台灣,參加世大運,是讓所有的台灣人參與在其中,讓台灣人看到。
在台灣的孩子心中,種下一顆顆的種籽,不論是啟發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啟發她拾起球拍,或是穿上柔道服,或是踏上田徑場,或是穿上拳擊手套,或是踏上投手丘。
甚或是啟發我們政治人物、公共事務的參與者,更去實質投身台灣體育改革。
這些,都是那個選擇放棄世錦賽,投入世大運的小戴,所應該掀起的漣漪。
前天是李登輝前總統的辭世週年,台灣體育界的改革與被重視,正是從李前總統把體育政務,從體育司,提升為體委會開始的。
李前總統也在晚年,提出了「我不是我的我」這個概念,一言蔽之,就是在「個人私利」之上,「給自己更高層次的動機」之意。
小戴在23歲那一年,在自己職業生涯最巔峰的時刻,選擇了台灣,就是這個更高層次的動機。
今年,小戴已經27歲,在職業運動員的生涯裡,已經在與時間賽跑。天才型的新人輩出,甚至這次的女單羽球冠軍,中国的陳雨菲,幾乎就是以戴資穎為唯一假想敵在訓練自我。
這次奧運,小戴征戰奧運金牌,為了她自己嗎?這就像世錦賽一樣,小戴不需要證明什麼。
但為台灣多拿下一面奧運金牌,卻是在理當最平等的國際賽事裡,卻仍必須被稱為「Chinese Taipei」的台灣,很需要的。
我輩的台灣政治人,不需要因此己願他力,把什麼政治的重擔放在小戴身上,但小戴確實不曾在這些訪談裡,說她要最好的成績留在「中華台北」,是吧?
對小戴昨晚的比賽,再說什麼誰失誤太多,這些都是很多餘的,難道小戴十幾年的職業羽球生涯裡,是靠我們這些羽球外行人來幫忙出什麼偉大的見解而成為羽球女帝的嗎?
英文裡有一句話說,我沒有教你怎麼做你的工作,也請你不要來教我怎麼做我的工作。
如果我們要以小戴作為一個故事,我們該傳頌的,是台灣曾經有個世界頂級的人,在她最可能接觸到天空的時候,把溫暖留給了這塊土地,讓每個孩子,都勇敢作夢。
無須,也不要,再加諸什麼期待與壓力在小戴身上,從小戴身上,我們該看到的是,她為台灣做了這麼多,那麼,我們每個人,又能為台灣做什麼?
小戴接下來要不要、該不該繼續征戰下屆的奧運,那是她的決定。
我們該做的,是不論如何,都全力、毫無保留地,支持她。
小戴加油,我們永遠支持你。
照片來源: 戴資穎/ Tai Tzu Ying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天與地之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廣西桂林屬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永久舉辦地。從文獻資料來看,從明洪武五年(1372年),靖江王府修建成,東西巷所處的位置一直是靖江王的宗廟與社稷壇所在,專門用以供奉天地先祖。桂林東西巷定位為桂林首家多功能立體式特色商業城,是桂林市一個集旅遊、民俗、文化、購物、餐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型商業街區。東西巷是桂林明清時代遺留下的唯一的一片歷史街巷,空間尺度宜人,是桂林古歷史風貌的觀景區,包含了正陽街東巷、江南巷、蘭井巷等桂林傳統街巷。體現了桂林的歷史文脈。因此東西巷歷史文化商街作為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傳統居住、傳統商業、文化體驗、休閒旅遊等主要功能為基礎、融合景區遊賞,以“市井街巷、名人府邸”特色,旨在打造桂林最有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東西巷早在明清時期就盛極一時,當時還有“青龍白虎”寶地之美譽。不僅鴻儒商貿雲集往來,達官顯貴也在此棲居。鑒於此,桂林秀峰區政府把正陽東西巷列入“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專案。為桂林市東西巷打造“國際旅遊勝地”城市旅遊消費和品牌的一大地標之作。規劃總用地面積2.4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總投資估算為5.5億元人民幣。
龍脊梯田,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平安村龍脊山,距縣城22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龍脊梯田分為金坑(大寨)瑤族梯田觀景區,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通常意義上的龍脊梯田是指龍脊平安壯族梯田,也是開發較早的梯田。梯田分佈在海拔300米至1100米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前往梯田幾乎都是盤山公路,一直升到約海拔600米以上,到梯田時海拔達到880米。龍脊梯田開墾元代到清初,整整650年。梯田處處有,可像龍脊梯田這樣大規模的集中實屬罕見。從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雲繚繞的山巔,從萬木蔥蘢的林邊到石壁陡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開闢了梯田。那起伏的和高聳入雲的山,蜿蜓的如同一級級登上藍天的天梯,像天與地之間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畫。

天與地之間 在 現象師-phantasy of mirag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巨獸姿態的水母取代洋流,佔領人類國土最後的防線。」
"柔順如流水般地滑入歌曲裡,難以捉摸的音律曲線,彷彿一路陷入柔軟無邊的沙發裡,下沉、下沉、再下沉...
在現實與恍惚中沉沉浮浮了一段,不小心掉進了現實裡面,強烈的各種情緒不停的在裡頭吞食著自己,有膨湃的情緒,有焦躁不安,有壓抑。在重音不斷的壓榨下,各種壓抑不停地刺激著自己。
就當自己真的快要承受不了之前,終於找到了可以宣洩的出口,仰頭對著一切怒吼,自己終於找到個地方,可以盡情地發洩心中的壓抑,把對一切事物的不滿用力的吼叫出來,彷彿天與地之間再也沒有人可以約束自己了。
但是突如其來的乾淨結尾,是夢中突然驚醒,冷汗中夾雜的是盡情發洩後的爽快,身體四肢中彷彿還有著剛剛激動的情緒,不停著喘著氣 ,嘗試冷靜自己後,看著鏡中的人物半响,淡淡回應自己...
原來...是夢。"
與這首水母有特殊情感連結的 Drummer Hiko -

天與地之間 在 【從心看見天與地之間屬於陽明山的禮讚】3分鐘精華版 的推薦與評價

在 天與地之間 ,只要從心體會,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邀請你,透過影像,看見陽明山春日的光景,聆聽夏季的樂聲;欣賞秋色的深暗,感受冬令的寂靜。 ... <看更多>
天與地之間 在 【 天與地之間】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展覽時間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天與地之間】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展覽時間|2021年12月04日- 2022年04月25日展覽地點|澳洲昆士蘭藝術博物館與現代藝術 ... ... <看更多>
天與地之間 在 [心得] 天與地猴話觀劇心得- 看板HK-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原網誌標題是『天與地之間盡是我的目屎』(喂)
慢很多拍終於把這部給追完了,忍不住浮上來貼一下心得賺文章數,
請原諒我偷懶複製貼上!
小提醒:這是一篇很猴話的觀後心得。有劇情雷,慎入。
無法自抑地大哭,這就是天與地完結篇對我而言最深刻的印象。
上一部看到落淚的港劇應該是義海豪情吧,在結局中看到歷經風雨以及三十年分離
終於圓滿的心疼與感動,就算目眶紅腫也覺得幸福了;
但天與地就是另一種境界,是解脫,也是報應,各有各的造化。
一開始聽到這部劇情的爆點在於雪山食人,當時只想TVB真難得,一天到晚撞個車砍個人
的劇情都能被投訴何況是這種題材?看前幾集時也覺得絕境逼人萬不得已,甚至設想著
如果自己跟親友們上山遇難同樣困境,若我已然成屍也不過就是個大量蛋白質來源,
我不介意被分食血肉換取身邊人生機,即使旁人必須出刀肢解,我不介意這肉身怎生毀壞
,也不希望親友們因為這幾刀在心裡留下無可磨滅的創痛跟糾結……
隨著劇情推演看到了另外三人的心態扭曲,原來在數日生死掙扎之中餓昏了頭,
而我原以為已死的家明其實是活著的時候被下手,於是最好的朋友肉身成佛,
卻把活著的四個人帶入地獄般的世事無常,也是劇情主軸的主要走向。
女主角阿Yan一度讓我反感的是開後宮路線,劇中數名男角都愛她無法自拔將其放在生命
中最重要的位置,這是我在第一時間沒有追這部的原因,對於這種類後宮的設定實在挺反
感的。直到故事慢慢展開,愈到接近結尾處愈能理解對於活下來的Angus、Joe與Ronnie來
說,阿Yan代表的不只是個單純的正妹,也是連結著年少最熱血的那段青春、曾在音樂這
條路上跌跌撞撞卻無悔直往的信仰。佘詩曼飾演的阿Yan也從自己的掙扎裡昇華、從夢境
中清醒,開頭先是摔出了自己醉生夢死的逃避結界、前期重拾往年友誼後面對這三個男人
時不時的示好又能直率地把彼此定位劃分清楚,中段知道前男友家明死亡真相時由無法諒
解的痛恨以致失去對人的信任感,然後在身邊各種因緣巧合還有同名廣播迷刺殺前夫的案
例之後稀釋了恨意,從搖滾樂中重生,在籌畫活動中仿似救贖般找回了自我,最後的遠行
不再是放逐,而是自由的流浪。
在她對著三人說:「我希望大家給我一個機會,去原諒過去的事,去原諒你們、原諒我自
己。我戒了酒之後對自己說,我下一次喝酒一定一定要為了一件很值得慶祝的事情去喝。
」那時仰杯一飲而盡的她美麗到無比吸睛,我突然就理解了三人痛了十八年逃了十八年也
無法割捨下的感情,因為她值得被這樣愛著,即使她的愛也被冰封在那年的雪山山難之中
再不可能消融。
林保怡飾演的阿Joe算是黑化得最徹底的人吧,十八年前在樂團中幾次蛛絲馬跡就能顯現
出他的性格盲點,即使自己犯錯也會扭轉強壓不利於己的情勢,一度在轉黑之後說出自己
身為鼓手的驕傲,便是控制全局/盤節奏。事件發生後的他投身工會幹事,像是贖罪般的
壓榨自我生活空間為低層勞工謀求福利,卻在有機會轉化上位後開始顯露出價值觀傾斜的
一面,一面頂著忠厚面孔另一面借力使船埋伏暗招,無論是看透他的泉叔或者妻子Gina、
看不透他奸險一面的Cloris、終被他博得信任的Brenda都是他的棋子,像是籌碼般被他運
用在與Angus的角力對決上。
對比Angus或是Ronnie,我一直覺得Joe是三人之中心思最矛盾也最無法面對自己的人,他
習慣老好人的面孔掩飾心思,但其實這也是他的真實性格之一,一旦淪為手段便失去了自
我的定位,於是真假面孔失衡,即使最後被泉叔喚醒本性也回不到當初的劉俊雄。就算
Gina割捨不下他又如何?如果劇情沒有安排意外賜死,我也不認為Joe能回到生活原軌,
他已經背負假象埋藏真心太久又怎麼卸得下來?在他把自己身後能依賴的出口都一併拉入
這些詭譎便再無退路。
黃德彬飾演的Ronnie幸也不幸地擁著家庭與家人的牽掛,既是後盾也是被牽制的因素,但
他遠比另兩人好過的是他有十八年的失憶空白被家庭生活充填著,不得不說他身邊的正面
能量遠高過另外兩人,於是在得知真相後他的掙扎遠比另外兩人更直接了當,在責任與愛
之間他選擇了責任,無論是對於自己的妻子還有一對兒女、還有坦承阿Yan應該得到的真
相。大概是他順遂得多吧,所以我對他也沒有太多感慨。(菸)
至於Angus也是個亮點,陳豪演得夠帥,難怪迷倒Jessica跟Emma整個愛到卡慘死,穿起西
裝或者彈電吉他拐騙女人的時候真的很有魅力啊!玩弄計策時與Joe各展所長,一個賣弄忠
厚一個強扮情聖,與Brenda的對手戲也十分精采,但他最打動我的一點是不管如何腹黑盤
算暗鬥狠絕,面對阿Yan始終保留了一塊最真誠的人性,這個設定從頭用到尾串聯全局,
從開頭自廣播中聽到阿Yan失蹤便趕到場的心焦、最後搖滾季獨家贊助的音響系統(他的
財力是劇情中各種道具提供的合理化設定啊XD),愈是這樣愈能顯出他對阿Yan的重視,
雖然到最後沒傷沒掛點看似沒什麼損失,卻如他所言,對他的最大報應便是有生之年恐怕
再也見不到阿Yan一面,心上懸著最真誠的那塊淨土終將成為遺憾。
這部的配角們也是各種搶眼,譬如精明一世酸嗆味十足在放下偽裝的小女人面貌時被發便
當的Brenda、為愛犧牲一切即使被當成替身未曾悔怨(好吧即使有也放不下)的Jessica
,我覺得整部戲中她有兩幕最動人:一幕是Angus要求她出面當收買Ben的交換條件時,她
對Angus提出的要求是希望Angus拿起吉他像往日一樣彈一首歌給她聽;另一幕就是最後面
對深愛自己的Ben在拘留室中用口琴吹奏一曲時默默落淚的她。而既自大又自卑的Ben說出
那句「我這輩子能哄到妳為我哭一次,我已經很滿足。」顯見這兩個人都愛得卑微,
悲哀的是所託非人終究還是只能錯過。
喜歡音樂的人終究不會壞到哪裡去這句話雖然很天真,但最後的合體演唱還是擊垮了我的
哭點。無論世事無常各自崎嶇,站在台上拿起樂器共唱同一首歌時便是同一個團體。看似
少了一個人只是當時太年輕,直到現在回頭才發現彼此都還在這裡。這麼多年過去,在台
下鬥到你死我活、差點買兇設局企圖奪命,卻在熟悉的樂聲中填上了這些年的軌跡,
平行時空面對面的時候重新找回活在心裡活在搖滾樂裡的那個少年,這不是個單純
被熱血治癒的故事,而是經歷時光的罪罰意識之後的成長,只能慶幸這三人不管怎麼扭曲
都仍把音樂當作一個自我坦承的出口,那個當下釋放了太多情緒,在激情的演唱會落幕
之後像是經歷了一場最清澄的骨血洗滌,直到三人各自走回生活中,死亡或者絕症
或者放逐都是後話,但都不再是行差踏錯食人不吐骨頭的魔王。
另外值得讚美的是這部戲很多安排細膩極有味道的片段,第一個打動我的就是醉睡的阿
Yan跟三人短暫恢復純真少年面貌的射紙飛機畫面,穿插著當時年少幼稚拿著麥克筆畫家
明的臉、又怕被家明阿Yan怪罪所以三人趕忙往自己臉上塗鴉一同栽贓請罪的回憶,我第
一次誠心希望雪山真相不要曝露,以免破壞了眼下的平和假象,連帶摧毀了那一段回憶
的純粹美好。再來就是三人的食性(?)設定,最先是Joe聞到肉味便反胃嘔吐僅能食素、而
Ronnie即使失憶也只有播到他料理生魚片畫面,僅有一開始便走抹滅良心踩人上位大賺黑
心財的Angus貌似無謂地咬下生血牛排;隨著故事發展Joe顯露黑暗面踏入了金錢遊戲中,
也因此解放了大啖牛排,最後三人重聚Ronnie大口食肉之後,三人在天台上掏胃似的
嘔出酒肉,把那首未竟之曲共同填起詞,象徵性地轉換了這段嗜血啃肉的扭曲心思。
最後的平行時空用阿Yan的想像畫面堆疊出來,如果當時沒有負氣扭頭離開,家明不會去
天山、四人不會去追尋那飄渺無跡的夢幻搖滾場合,這一切悲劇都不會發生;當然接下來
的人生仍會有各自的波折,不會相遇的某些配角各自演繹人生,而他們或許經歷風光而後
破產、重病、無趣的中年,卻能在平淡的生活中重拾樂器在天台重逢合奏那一曲歌詠年少
唱頌搖滾。
誠心地說一句,這部絕對是近年來看TVB港劇中的神作。步調不疾不徐安排得恰到好處,
當然要說小瑕疵也是有,便當的處理總是太過粗率,不免有種要發也多用點心啊混蛋的丹
田式嘶吼怨言,但就格局就深度來說都會是極致的經典。有一些感傷以及更多的惆悵
就只能留待戲後自行消化了,但我很高興自己沒有錯過這齣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218.1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