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黃金海渡假村開發案補件再審
衝擊東海岸的都蘭灣黃金海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今由環保署召開環境現況差異分析(以下簡稱環現差)的視訊審查,鄰近部落族人與關心開發案的公民團體線上參與表達意見。現場環評委員也對資料相當不滿、砲聲連連。然而,雖環保署以審三次為原則,委員們仍然在決議時作出了9/30前補件的結論,#將燙手山芋交由下任環評委員續審。
.
|#來自部落的聲音|在上次黃金海審查(2021年3月)後,加路蘭部落於2021/4/3進行投票,以53比0通過「反對黃金海渡假村」,詳見附件聲明。財團開發自始至終沒有尊重部落意志,加路蘭部落反對黃金海開發案-部落族人、猴子山青年協會理事長鐘黃貴
.
|#珊瑚與利吉層的危機|東海岸地層普遍屬於利吉層,貿然在不穩定的地層上進行大型開發案,植被移除後經大雨沖刷,表土容易流失成為泥沙覆蓋珊瑚上,將造成珊瑚無法呼吸或進行光合作用致死,若覆蓋在岩石上,則將降低珊瑚幼生附著生長的機率,因而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珊瑚生長。-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孫秀如
.
|#怎麼對待過去就會怎麼對待未來|富山遺址發掘範圍相當侷限,開發單位一再以「有沒有出土遺物」來判斷能否開發、切割遺址的完整性,過於草率。在富山遺址的調查成果公開發表前就進行環差審議,令人無法接受。杉原灣總長不超過七公里的海岸線內,就有這麼多大型開發案,多與考古遺址產生區位衝突。-地球公民山林國土組研究專員賴沛蓮
.
|#觀光政策失靈|這些開發案選址顯然出了很大問題,觀光局不應再將土地管理問題推給其他單位,反而有最大責任盤點資源、環境條件,制訂觀光開發案的選址和設置原則,引導地方政府與觀光業者到「適當的區位」去進行觀光開發,而非在財團搶購海岸第一排時,顯得事不關己。-地球公民山林花東主任黃靖庭
.
|#炒山炒海炒黃金|東海岸大型開發疑似近年投資不利轉為炒地,旭塔觀光飯店去年開價3.9億販售;滿地富遊樂區於2021年以4.7億法拍,法拍期間卻依然送內政部闖關;棕櫚濱海度假村及寶盛水族遊樂區以假性動工維持開發許可有效,興建零星水保設施後就停工。上述皆與黃金海一樣是20年陳年老案,各種手法哄抬價格高額轉手賣地,破壞地方經濟平衡,也浪費國家行政資源,。 -地球公民副執行長蔡中岳
.
|#歹戲拖棚真的不行|黃金海用地面積約10公頃、房間450間,量體過大而造成原住民傳統領域、遺址、廢污水、珊瑚礁等諸多影響,21年前通過環評(2000年),6年內未動工,進行環現差審查,15年來已在環保署補充資料13次(請參閱附件大事記),共開了11次小組、2次大會,歷經七任環評委員,無論哪一任,同樣的環境疑慮一談再談 ,應早有退回共識。-地球公民花東辦公室主任黃斐悅
.
會後聯合新聞稿全文請見 📖 https://bit.ly/3il8rEv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菜班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八里十三行文化公園》高低差約7.6公尺的大草坡 長約20公尺的磨石子滑梯以及滑草場 Please subscribe to 《菜班長》 Channel on YouTube if you like my videos 喜歡請按讚分享訂閱唷 提到八里,大家很容易聯想到考古遺址、挖掘古器等,該地是...
「大 沙 灣 考古遺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基隆煮婦的日常走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菜班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大沙灣石圍遺構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機關名稱:基隆市文化局 - 標案瀏覽 的評價
- 關於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基隆沙灣歷史文化園區- 要塞司令部|法國公墓|陳家蔥油餅 的評價
- 關於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台中市 - Mobile01 的評價
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公共領域以及一般民眾越來越重視公共文化議題的討論脈絡下,許多公立的文化單位開始轉型,從原本的中央而下的文化治理,逐漸開始增加連結與重視地方文化的角度。而博物館中的地方博物館或生態博物館典範,正是特別強調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領域機構,應該擔負起連結公共文化領域與地方社會的責任。因此,這些年來,不只是大學與學術機構開始重視社會責任,博物館實際上也做了很多與地方社會對話、發展地方文化的的社會責任工作。
-------------------
環境一直是人類生存的基底,也是文化發展的憑藉,唯有永續的環境才會有永續的文化,當代的博物館對於環境意識的覺知,採取不同的實踐方式。本文介紹北海道平取町的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傳統生活空間再生」IWOR構想(「IWOR」是一個愛努族詞彙,意指「傳統生活空間」。)和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遺址公園《卑南大溪的河道變遷傳說:引水英雄都古比斯》繪本產出歷程,探討博物館中「環境意識」的實踐樣貌。
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Nibutani Ainu Culture Museum)位於北海道平取町,是一座保護當地愛努文化,致力於保存、紀錄、展示與傳承的地方性博物館(町立)。愛努族是日本的原住民,大多居住在北海道的北部島嶼。據2017年的資料記載,約有1萬3千名愛努人居住於北海道地區。從歷史上看,愛努人經歷的艱困處境與世界上其他原住民類似,包括日本人的長期殖民統治,政府的同化政策、社區遷移、疾病傳播、人口減少和制度性的歧視等。直到2019年,日本訂定《愛努人促進法》才被承認是日本的原住民族。
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的文物主要來自文化領袖萱野茂(Shigeru Kayano),其推動愛努民族運動,從1950年代開始蒐藏文物,20年間收集了約2千件愛努生活文物,並建立一間小型文物館。在平取町和北海道愛努人協會的支持下,「二風谷愛努文物館」於1972年開幕,該館於1977年移交平取町管理。到1980年末,隨著二風谷水壩建設的進行,平取町計畫在政府資助下建立一個新博物館,於是購買了萱野茂大部分的收藏,並於1992年開設了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館內分為4大區域,展出愛努人的生活、農耕與狩獵等糧食供應方法,以及愛努文化獨特的工藝技術與生活藝術,對自然的信仰與祭儀,以及與北海道自然生態共生的智慧。
2019年8月,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辦理「在地・文化」史前館與日本北海道環境教育工作坊,目的是探討博物館如何投入專業研究之下的知識轉換,協助解決環境議題。在工作坊中,任職於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的吉原秀喜先生分享「北海道平取地方的愛努博物館IWOR構想與愛努文化的環境與景觀」。簡而言之,日本北海道沙流川流域推動的IWOR傳統領域網絡所追求的是人與自然共生,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示範場域。在「人與自然共生」方面,重視與自然調和的生活方式,持續可能的「共生開發、地方振興」目標。在「多元民族共生」方面,以愛努族為首,各民族之間相互尊重,共同建構繁榮的社會。在「多元文化共生」方面,尊重各種自我認同、歸屬感與生活方式,讓不同志向或價值都能朝其目標前進。博物館在空間提供、人才培育和愛努族展示上,每一項都參與其中。具體而言,該館推動內部的族群凝聚和社群培力,更向外推廣愛努族文化。
卑南遺址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2014年與2015年,卑南遺址公園與史前館康樂本館分別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遺址公園早在通過認證前,就一直進行環境教育,保存與推廣臺灣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自2005年起展開民族植物的調查、種植與展示工作,提供民眾與部落族人進行文化學習與傳承的場域。館方也彙集調查成果,出版相關的書籍與繪本,如《卑南族的家與植物》,不僅保存部落重要的傳統知識,同時也提供部落學校進行文化傳承課程的教材。除了保存傳統知識外,遺址公園也結合專家學者、部落耆老及文化教師,辦理傳統生態知識的推廣活動,不僅讓一般民眾有機會認識在地文化與知識,部落族人也透過參與相關的推廣課程,進一步學習並增進對自我文化的認同。
《卑南大溪的河道變遷傳說:引水英雄都古比斯》是2013年出版的一本兒童繪本,繪本籌備近一年,調查、紀錄卑南遺址周邊部落的傳統地名、空間記憶,講述部落祖先都古比斯為了族人生活,奮勇前往卑南溪(今卑南鄉嘉豐村附近)三度引水的故事。經過與耆老多次討論後,與南王國小六年級「傳統生態智慧環境教育課程」結合,多次進行現地踏勘、耆老訪談,最後由部落畫家陳冠年繪製完成。這個故事反映部落祖先的環境觀,讓後代子孫了解卑南大溪的地理環境與多變特性。學生們在自然環境的探訪學習中,結合文化意涵與耆老智慧,啟發對土地的情感,並發展出在地意義,走在這裡就像和祖先同行。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ColumnDetail?id=bd129f1e-4bf7-40c0-84d4-252245b2deae&fbclid=IwAR2gcPhHTWsyyNfIL9i75mxMCVPZxCKsN_vPD1qBbIylDhinZ59rsLQkuPU
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基隆煮婦的日常走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走玩景點🎫 搭乘濱海奇基線🚌 來場正夯的基隆時空漫遊指南
煮婦的第一次工商服務時間,就獻給我的動物園好朋友!前幾週領到一份 #台灣好行濱海奇基線 旅遊電子套票,常在基隆以車代步的我,選在平日午後帶著孩子一起搭乘,我們選擇了 #基隆小鎮散步漫遊 的和平島公園路線。秉持在地優勢,順道規劃了 #基隆時空漫遊指南 的幾個裝置藝術景點,有學、有玩、有景、有吃、有挖沙,孩子才捨不得拒絕😤
『濱海奇基線』就是街上我們常看到的台灣好行小巴,也就是T99。從外地來基隆的人,可以選擇從廟口或火車站上車,像煮婦這種住基隆的,就可以看好發車時間,在它有設定的站點等待上車。
拿著套票裡附的北北基交通好玩卡,除了免費搭車不限上下次數,還能兌換和平島公園門票、下午茶套餐一組。所以,來公開一下煮婦和孩子的放學輕旅行路線:
🚏原住民文化會館(正濱漁港)下車
這裡有彩色屋、有另一個角度的阿根納,以及好好吃的 閑閑布丁蛋糕。
📍步行過和平橋
沿著和一路漫行,走進平一路,母女二人再度被 #和平島粉圓冰 困住,賣冰的大哥好親切,粉圓是古早口味小小的白玉珍珠,加上石花凍和碎冰,清涼好吃,還有酸梅冰、花豆冰、芒果冰的選擇。
📍展開與基隆大歷史的對話
離開粉圓冰直行約3分鐘,看到海藻水餃招牌時,斜對面就是西班牙諸聖教堂遺址考古挖掘所在。早早耳聞這項歷史發現,近日現場搭配『聖堂回想』和平島遺址藝術教育推廣計畫,可以下載APP,模擬還原諸聖教堂的模樣,真的很值得帶學齡孩子前來。
我們一直在課本讀到古物,卻從來沒有機會看到一個『正在挖掘的遺址現場』,而它就在我們基隆。透過一旁『層層疊疊的記憶』裝置藝術展區,則可掃描 #基隆時空漫遊指南 QRcode加入Line機器人,我和孩子一起坐在木椅上,慢慢認識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在基隆的足跡。
原來,最早生活在這兒的是巴賽人,接著是西班牙人佔領,看完這些故事再回頭看曾經層層疊疊深埋地底的教堂遺址,更有不同感慨。
📍步行至和平島公園的故事延伸
從平一路口走到和平島公園並不遠,中間走訪考古遺址,抬頭看看大樓牆面上象徵遠洋印記的的大型魟魚,就一路順行至熟悉的和平島公園園區。
基隆小孩對這兒並不陌生,挖也挖不完、帶著鹽份好塑型的沙池,踏不到底卻一直有小魚在旁邊搔癢的海水池,親親水池踩水,三四月撈綠綠石蓴,都是我們成長的記憶。
這次驚喜發現,稍早在聖堂回想所認識的歷史,還可以透過和平島公園遊客中心一樓展區延伸細讀。從巴塞族人到今日的和平島的面貌,都以展板紀錄呈現,適合讓基隆孩子認識自己的所在地。
📍吃午茶時間
這回來和平島風好大,我們走走拍景,就直接到樂品喜塘兌換午茶套餐,沒想到這兒的戶外景色也是超棒的,還有一整排望海景石景的戶外吧台桌,每桌超貼心的間隔很遠。
室內吧台也有弧形海景,和走累的孩子在這享用我們的布朗尼和石花凍蔓越莓氣泡飲,再下樓吹風玩沙。
🚏怎麼回家?
和平島公園門口就有濱海奇基線的站點,還有分往基隆市區或是往深澳漁港的班次,不過夏季冬季平日假日的到站時間都不一樣,建議出發前先看好時間點(查詢發車時間網址:https://www.taiwantrip.com.tw/line/103),但其實電子票卡也可以搭101等公車班次,所以來哪班搭哪班,搭出去比較多公車路線的地方再看下一步,也是一種隨性悠遊的旅行。
#基隆24小時不斷電 #濱海奇基線跟著走 #基隆市觀光及城市行銷處
#基隆時空漫遊指南 展期只到11月15日喔
Infomations
*詳細票劵購買資訊可參:https://reurl.cc/od810Q
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菜班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八里十三行文化公園》高低差約7.6公尺的大草坡 長約20公尺的磨石子滑梯以及滑草場
Please subscribe to 《菜班長》 Channel on YouTube if you like my videos
喜歡請按讚分享訂閱唷
提到八里,大家很容易聯想到考古遺址、挖掘古器等,該地是一個可以近距離體驗十三行遺址的場域,2020年新北市府於十三行文化公園設置富有文化特色的遊戲園區,園區內容除了有共融式的鞦韆、翹翹板、天旋地轉等設施,更利用公園內既有高低差約7.6公尺的大草坡,興建具有陶罐意象長約20公尺的磨石子滑梯以及滑草場,並配合文化探索的性質,設置以考古為主題的尋寶沙坑,成為北臺灣第一座結合文化探索與環境地貌的兒童共融遊戲場。若想體驗探險尋寶的樂趣,不妨考慮前往十三行文化公園欣賞八里地區的不同面貌。
地址位置新北市八里區挖子尾街111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Wp7Yyy0sXU/hqdefault.jpg)
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RTHK製作山水傳奇系列:
追尋香港郊野風光,探究自然生態的十集紀錄片,表達一份對本土山水的情,以鏡頭捕捉珍貴的美景與生境,讓觀眾對香港天賦環境多一份了解、多一點珍惜。
#10 大海之秀作-西貢大浪灣
大 浪 灣 , 位 於 西 貢 半 島 東 端 , 面 迎 浩 瀚 的 太 平 洋 , 風 區 可 以 達 到 數 千 公 里 , 日 夕 受 盡 海 浪 與 風 雨 的 洗 鍊 , 塑 造 出 一 條 優 美 的 天 然 海 岸 線 。
險 峻 粗 獷 的 蚺 蛇 尖 , 俯 瞰 著 水 清 沙 幼 的 東 灣 、 大 灣 、 鹹 田 灣 、 西 灣 , 在 大 約 2.3 公 頃 範 圍 內 , 集 山 海 之 美 , 崖 洞 之 奇 , 溪 瀑 之 幽 。 四 灣 之 中 最 寬 廣 的 大 灣 , 是 香 港 現 存 面 積 最 大 的 原 狀 沙 灘 , 有 由 海 濱 伸 展 向 陸 地 的 帶 狀 植 物 群 落 , 因 此 , 於 1979 年 被 列 為 「 具 特 殊 科 學 價 值 地 點 」 。
大 浪 灣 有 珍 貴 的 考 古 價 值 , 在 鹹 田 考 古 遺 址 內 , 發 現 屬 於 新 石 器 時 代 和 青 銅 器 時 代 的 器 物 , 証 明 人 類 於 大 約 4000 年 前 , 已 在 附 近 活 動 。 專 家 相 信 鹹 田 灣 在 遠 古 時 代 是 個 湖 , 後 來 , 由 風 和 海 浪 搬 運 而 來 的 沙 , 沉 積 而 成 上 升 沙 灘 , 將 人 類 祖 先 的 生 活 線 索 埋 藏 。
1974 年 , 當 時 於 港 大 就 讀 的 杜 嘉 恩 , 選 了 大 浪 灣 作 為 哲 學 碩 士 論 文 的 研 究 地 點 。 經 過 15 個 月 的 研 究 , 杜 sir 目 睹 移 動 的 小 型 沙 丘 、 長 長 的 沙 尾 , 並 深 深 了 解 到 風 和 浪 塑 造 出 優 美 的 大 浪 灣 沙 灘 , 同 時 亦 是 它 最 大 的 破 壞 者 。
30 年 過 去 , 杜 嘉 恩 已 經 退 休 , 但 重 遊 大 浪 灣 , 這 裡 原 始 味 道 依 舊 , 人 生 悠 長 的 數 十 年 , 只 是 宇 宙 的 一 瞬 間 。
【 山 水 傳 奇 】 的 最 後 一 集 , 透 過 大 浪 灣 這 片 大 海 旁 的 神 聖 淨 土 , 印 證 了 大 自 然 之 浩 瀚 無 涯 , 也 作 為 本 輯 節 目 的 結 語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Dxs4wIIRNc/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s-iB2KWUSwHvcn0v7XEjUupiyRQ)
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機關名稱:基隆市文化局 - 標案瀏覽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期 類型 代碼
20220527 定期彙送 109KL59S‑1
20220523 公開取得報價單或企劃書公告 111KL39S
20220518 定期彙送 111KL37S ... <看更多>
相關內容
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基隆沙灣歷史文化園區- 要塞司令部|法國公墓|陳家蔥油餅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基隆 沙灣 歷史文化園區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太平輪紀念碑、 大沙灣 石圍遺構、要塞司令部官邸、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大 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 沙灣 歷史 ... ... <看更多>
大 沙 灣 考古遺址 在 #大沙灣石圍遺構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基隆市沙灣歷史文化園區內的「大沙灣石圍遺構」是清法戰爭遺址,也是僅存的三合土砲台遺構,2007年公告歷史建築,但有人辦活動以釘子在遺構上釘活動指標,造成不可逆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