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確幸成癮症 ]
常常在想快樂到底是什麼?下班後去大吃一餐補償自己的滿足感,是快樂嗎?那樣的快樂和幫助一個人所獲得的喜悅,是一樣的嗎?
二十歲前半,我的快樂很多來自日常的享受,例如吃美食、上咖啡廳或單純的出遊,但後來隨著成長,我漸漸發現了另一種「快樂」,那和宵夜大吃鹽酥雞的爽不一樣,而是一種更深邃也更饒富興味的愉悅狀態。
以前我一直說不清這到底是一種什麼轉變,直到最近在《醫療不思議》中讀到了一篇文章才終於恍然大悟。這本書的作者汪漢澄是一位神經科醫師,他結合科學與人文史哲的觀點,來探討醫療史上的各種趣事,其中一篇〈科學的快樂論〉非常有趣且發人深省。
他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快樂有兩種,一種是「hedonia」,可以勉強翻譯成「快感」,而另一種是「eudaimonia」,可以勉強翻譯成「幸福」。
「快感」和直接的感官享樂有關,例如吃美食、追劇、打電動等等,以及現代人所謂的各種「小確幸」。這些「快感」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心靈調劑,能讓我們忘卻人生的痛苦與不完美,不發瘋也不自殺地活下去。
作者說,這種快感和大腦深處的「腹側蒼白球」及其相關神經連結有關,也和人腦的賞罰機制有關。賞罰機制鼓勵我們趨近讓人感到愉悅的事物,避開那些讓人感到危險不悅的,這種神經反應在許多哺乳類動物身上也能見到,是生物重要的生存機制。但是,如果這個機制失去了平衡(一昧追求愉悅的獎賞,卻無視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就會產生各種成癮症,例如菸癮、嗜甜、酒癮等等。
而作者又說,除了「腹側蒼白球」之外,人腦前方皮質還有其他幾個能激發「快樂」的熱點,那就是「前額葉皮質」和「眶額皮質」,這些地方掌握了學習、計劃與思考等高等智能,不斷訓練刺激這些部位,會讓人獲得「玩味」的能力,還可以自己加強對這種快樂的感受度。
那這與亞里士多德的快樂觀點有什麼關係呢?
作者說,亞里士多德的「eudaimonia」跟短暫的、感官相關的「hedonia」很不一樣:「eudaimonia 是一個人經過長時間累積下來的滿足感與自我評價。比方說,有沒有好好發揮過自己的才智與潛能?有沒有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讀到這裡我恍然大悟,其實「快樂」也是一種需要學習與練習的東西。
Hedonia 的快樂是立即的、容易追求的,甚至似乎是比較「自私」的,但是它就像從手裡落下的沙子,握著當下感到舒適愉悅,過後卻什麼都沒抓住,只能永無止盡地渴求;Eudaimonia 的幸福則需要一個人長久的思考和實踐,透過深度認識自我,行使自身道德觀,並在世界中發揮所長,達到「成為自己」的目的,快樂的泉源不在他方,而在自己的內心。
就像「吃」或許是一種 hedonia,那當一個人吃出了興趣,漸漸朝著食評家、料理家或健康飲食的推廣者之路前進,那或許就會在其中體會到 eudaimonia 的樂趣。
Eudaimonia 雖然粗翻為「幸福」,但它的真義更接近「透過忠於和實現自我,來達成一種生命圓滿的狀態」,有人說這就是「Human flourishing」。這種幸福感是向下紮根的,它和一個人的理想、道德感、智識才能直接相關,互相灌溉,達成一種至善的完整茁壯。
我們這個時代,充滿了很多的小確幸,但我觀察到很多人或許是對人生感到徬徨失望,又或是不知該如何追求 Eudaimonia 式的幸福,於是過份放大了小確幸的價值,甚至完全耽溺在小確幸裡面。
小確幸會不會也可能是一種癮?甚至和其他癮互相結合加乘的一種癮?
這麼說並不是在否定小確幸本身,也不是說人一定要完全清心寡慾,畢竟感官的享樂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娛樂與調劑,有時候也會為人帶來各種靈感的啟發,但我認為 hedonia 和 eudaimonia 在我們人生中的比例分配很重要,若是失衡,便可能永遠追逐真正的快樂而不可得。
年輕一點的我總覺得自己在生活中跌撞,快樂是一種不可預測的偶然,小確幸是我唯一能掌握的愉悅,快樂也常常取決於外在的環境和別人的作為。
但後來隨著經驗與智識的成長,體會到 eudaimonia 後,發現那無疑是一種更為「主動積極」追求快樂的狀態,雖然它可能相對較有挑戰性,需要更長的時間累積,有時候也需要意志力的支撐,但它帶來的幸福感卻是非常實在且長久的。而且我發現長期處在 eudaimonia 中,會讓人整體的狀態更為穩定正向,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法喜充滿吧(?)
總之,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想要成為的人也不一樣,因此追求 eudaimonia 更像一條私人的修行之路,我想也是因為這樣,學著減少為他人目光而活才能讓人感到更自由,也更能接近個人的幸福吧。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快樂 #神經科學 #哲學 #生活 #醫療不思議 #aristotle #eudaimonia #hedonia #abbychao #少女A 麥田出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
大腦獎賞機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孩子的數位學習素養
…程式設計利用大腦的酬賞機制,會讓我們不斷地點擊,無止境地玩下去。線上遊戲會讓我們成癮,症狀與對大腦造成的傷害跟毒癮酒癮或賭博很像,對現實生活不再關心,彷彿天底下沒有比打電玩還重要還值得的事,不只對學習會有嚴重影響,連生活與人際關係都會搞得一團糟。
也有研究者發現一種新的現象,稱為「社群媒體憂鬱症」,不管大人或孩子,看到朋友吃香喝辣,裝扮又酷又炫的炫耀性貼文,一方面會在同儕認同壓力下花大量時間追隨這沒意義的時尚,另一方面互相比較的長期壓力之下,也會陷入憂鬱與沮喪。 線上學習已經是一種趨勢,是任何家庭或個人無法避免的,除了要注意孩子一不小心就從課程中外掛不同視窗雲遊到其他虛擬空間之外,即使專注在線上閱讀與學習,近年有許多研究,認為跟傳統紙本的閱讀效果有很大的落差。 網路科技與設計出的獎賞模式…全文請見連結
https://weiwentw.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_21.html
大腦獎賞機制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原子習慣》
“自我知覺理論 Self- Perception Theory ”是由心理學家達瑞. 貝母所提出來的的一個理論. 這個理論主張: 如果人們對於自我的內在態度很模糊或是不清楚時, 會見由感知或著是觀察其外在行為來推論自己的內心狀況
我們想要改善目前的任何習慣, 或是打造一個新習慣時, 先想辦法讓自己行動, 而且要有持續性, 等到習慣戒除 (或是創建) 一段時間之後, 我們本身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改變的好處, 漸漸的就會強化對於當前行為改變的認同, 甚至進而產生自我身份的認知
行為改變 (Behavior Change) 現在越來越被人重視, 特別是在健康相關方面, 就算我們不斷義正嚴詞地對肥胖者, 抽菸者, 酗酒者或是熬夜者曉以大義, 但是總發現他們認真思考要他出第一步的行動並不積極, 並不是說他們不想追求更好的自己, 而是人們最常被環境所擊敗…
每天一點點, 一步步的改變, 就可以積少成多, 聚沙成塔. 多半的人也明白這個道理, 但問題的糾結都在執行的方法. 我們看到很多人在一開始雄心萬丈, 立下了遠大的抱負, 但過沒多久又無聲無息的縮了回去.. 所以這一本書整理了很實用的方法, 讓我們在每一天, 每一週, 每一個月, 甚至每一年的開始時, 都可以很系統性的來做計畫, 而且重點是這並不困難!
書中把習慣建立歸納成四大步驟:
提示: 這一點就是我們常談到的”刺激控制” (Stimulus Control). 假如我們想要持續地進行某一件事, 那就必須讓生活環境中不段出現對於特定事件的提示, 包含了視覺, 聽覺, 嗅覺, 觸覺與味覺, (而其中又以視覺最為重要). 有諸多的心理實驗都已經證實: 意志力是這世界上最不可靠的東西, 因為它是消耗品, 隨時隨地都會波動. 而要持續一個行為, 就必須依賴外界的提示, 比如說設定鬧鐘, 行事曆的提醒, 朋友的激勵或是照片, 音樂之類. 每一個人可以根據對於自我的了結來決定提示的內容, 總之必須是簡單粗暴的可以讓人直接聯想到所期望的行為. 提示可以直接產生行動, 同時提示也必須顯而易見. 刺激控制的設定決定了我們半途而廢的可能性
同時, 要增強行動, “承諾”也非常重要, 這也是自我知覺論中有提到的: 公開自己將要履行的事物讓大家知道, 除了強化本身的決心之外, 也可以促使周遭的人們加以監督, 形成壓力. 但是承諾的大小必須適當, 如同前述, 絕大多數人在最初通常會錯估自己的能力而誇下海口, 導致之後發現自己無法完成自己的承諾而逃避或是放棄. 在”心流” (本書也有提到這心流這本書) 一書有談到, 每一次的挑戰不能超過自我能力 (或是舒適圈) 的5%, 不然反而會引起不適與焦慮
渴望: 我們對於某一件事情上癮基本上都是由於腦內多巴胺的分泌, 它是人體獎勵機制中最主要的神經傳導物質, 會讓人感到”爽”. 而情緒又與記憶在邊緣系統內綁定在一起. 如果想到某一件行為會讓你覺得開心, 那麼你就有更多的機會去重複他, 反過來說也是這樣. 所以在執行新習慣時, 獎賞必須是即時的, 才會更加強化下一次行為的再次出現. (這裡就跟”別急著吃棉花糖” 這一本書裡面提到的概念不同). 我們可以把目前一些喜歡的行為放在想要建立的新行為之後, 例如: 在今天回家追新番之前, 我要爬樓梯回家. 把喜歡的東西當作重複新習慣之後的一種獎勵, 長久下來, 執行的新習慣就會與喜愛事物的獎勵機制綁定在一起, 而使得打造新的行為變得容易, 也就是書中所說的 “讓新習慣具有吸引力”
同時, 尋一個仿效的對象. 在 ”身體學習比大腦學習更有效” 一書裡面已經強調了模仿的重要性. 靠近我們所仰慕的對象會強化自我的認同, 同時增幅本身行為的動機, 而且會更加的具有歸屬感. 這個對象可以是家人, 明星, 老師, 或是教練, 最好不只有一個, 如有有一個群體/社團更好! 這些具體的目標能夠讓我們努力的方向更加的鮮明, 更加的有理由
行動:受到提示, 感到被吸引之後, 接下來就是要起而行了. 在本書前面章節提到了 “習慣堆疊” 的概念, 也就是每天一點點, 細水長流. 要建立習慣, 重點不在於每天一定要有多麼了不起的結果, 而是在 ”重複”. 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 在 “刻意練習” 一書裡面就探討到了這個概念: 我們在不斷的重複某一些技巧時, 就是打造大腦中對於這個動作的神經通路, 當強大的肌肉記憶建立了之後, 我們就會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這也可以完全轉移到打造一個新習慣之上. 我很喜歡書裡面的一句話: 不要問需要重複 “多久” 才可以養成一個新習慣, 而要思考需要重複 “多少次” 才可以養成一個新習慣?
而重複的頻率要高, 挑戰就不能太高, 也就是遵循 “最小努力原則”. 我今天應該要運動, 可是下班後感到有點疲勞, 那寧可去做個15分鐘有氧也行; 我今天應該要看書, 可是已經有點睏了, 那就看一頁也可以… 不要覺得每一次的習慣都非得維持一樣的容量或是內容, 最重要的是實際上的行動! 很多人會因為今天狀態不佳或是其他因素就跳過了一次的練習, 這也是 ”反向的習慣堆疊” 啊!
所以, 我們在設計新習慣的時候, 要讓它 “即使今天沒有意願我也還是可以重複” , 也就是要足夠簡單, 或是設計好一個最低目標, 假如今天時間充足, 狀態不佳, 我還是能夠做一些事情, 而不至於完全放棄
獎賞: 我們在斯金納的實驗裡面可以了解到, 如果同時存在獎勵 (給糖吃) 與懲罰 (打鞭子) 時, 新行為的建立可以在最快的時間之內得到鞏固. 而我們進一步發現, 獎勵 (正面強化) 的效果又遠高於懲罰. 任何的努力都會有所回報, 當然我們打造一個新習慣為的是長久以後的將來, 但是重複每次新習慣後假如有立即的獎賞, 如此會更加的活化大腦的獎勵迴路, 使我們對於下一次的練習有所期待
這裡又提到了 “自我監督” , 而本書無獨有偶的與 “運動改造大腦” 裡面所談到的方法一樣: 例如使用運動紀錄的app把每一次運動的時間, 心率與燃燒熱量記錄下來, 用戶每一次打開app, 看到自己在一段時間之內所累積的數據, 會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提升自我的內在激勵. 其他像是飲食紀錄, 學習紀錄都是一樣
以我本身為例, 就是堆疊在書架上的書. 每看完一本書放回書架上, 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種滿足感, 而且強化了自我認同: 我是文青~ (笑什麼笑啦)
除了自我監督以外, 建立 “問責系統” 也是非常必要的, 就如我們的二點所提到的, “承諾” 以後需要有人跟進, 他會負責提醒你的行為, 但是不會給你過多的壓力, 你可以選擇一個你可以信任的人來負責這個工作, 家人, 另一半, 或是教練. 通常我們自己可以在新習慣重複之後獎勵自己, 但是對於錯過了新習慣之後, 懲罰的重責大任就要交到他們他們手上… 但是問責搭檔本身要有責任感, 比起懲罰, 他們更重要的工作在於提醒. 畢竟過度的懲罰反而會讓人逃避
我前面提到的都是如何建立新習慣, 在戒除舊的壞習慣方面, 書中也有同提到: 反向利用提示/渴望/行動/獎賞的連續體, 可以有效地擺脫一直以來如影隨形的負面行為, 例如戒菸/酒, 熬夜, 吃垃圾食物之類的
一開始, 我覺得怎麼我現在才看了這本書, 漸漸的, 我發現這本書我早已經讀過了! 所有的原則, 方向, 以及技巧, 其實在很多其他書本裡面也有提到, 而這一本書則是加入了更多的執行細節與思考方向, 非常直得推薦!!!
大腦獎賞機制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無論在我的實體課程,還是在線上課程,我常常強調一個人要覺察自己的習慣;並且要形塑自己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你想追求的是物質世界的成就,還是精神世界的超越,它的原理基本上,都不脫這個部分。
可是呢,關於「習慣的形塑」,很多人喔都會在直覺會覺得,如果我們停止了一個壞習慣,或者是改掉了一個壞習慣,它會慢慢的消失一直到完全的戒除。
你可能也有這樣的想法,就會覺得我只要上路了、我有開始就很好。這沒有錯!這好「一半」;可是很多人只理解到了「前半」,而忽略了「後半」。
「後半」就是呢,我每次都會強調,不管你做任何事情,只要你的習慣有稍微往前進,只要你有稍微做到你為自己設定的部分。
你在每一個階段,一定要幫自己設定一些「獎勵機制」;讓你的心啊、讓你的內在啊,能夠透過你的改變,得到程度不一的滿足。無論那個「獎勵」會是什麼?
假設你今天要很認真的減肥,你開始都去算卡路里,然後很認真的去讀每一個食物的成分說明,還固定到健身房報到運動。
剛開始減肥計劃進行的很順利、感覺很好,好像是自己完成了什麼偉大成就一樣;然後這個時候你心裡開始想,這很簡單嘛!
結果,直到有一天你受不了了!你吃了一點糖果,或者是吃了一點甜甜圈、蛋糕,然而這只是開始;接下來你又吃了一包薯條,然後你還吃了很罪惡、熱量非常高的垃圾食物。
在那個下午你告訴自己,今天我想吃什麼、我就要吃什麼,因為我要慶祝自己的成就,於是呢,你還嗑掉了一盒冰淇淋…。
那這個時候你推想一下,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就是你的減肥、你的節食計劃,到最後是在暴飲暴食底下,畫下了一個很糟糕的句點。
到底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一剛開始,只是想吃一點可以讓自己舒服的食物;結果一下子就從認真減肥,到暴飲暴食。
其實這樣的狀況,不代表你在人格、心智上有什麼缺陷,你呈現的只是在演化長河當中的一個自然現象,這個現象就叫做「削弱突現」。
什麼叫「削弱突現」呢?在我們的心智運作裡面喔,我們一旦習慣了某些獎勵品,然而一旦這個獎勵品,它沒有辦法再獲得、再出現的時候,我們就會有沮喪的感覺。
而在演化的長河裡,「食物」算是一個最大的獎賞。食物會讓我們活下去,我們大腦在演化初期的時候,食物是處於匱乏的狀態。
所以只要有高熱量、高油脂、高鈉的食物出現在眼前,我們天生的本能,就是要盡可能的多吃,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去吃。
如果你把這樣的「獎賞」拿走,我們的大腦是會生氣的。而我們的節食計劃,就是去對抗這個最原始的需求、最原始的本能。
我們等於是跟最原始的慾望比腕力,所以過去的你可能沒有任何飲食控制,也沒有運動的計畫;就在你一步一步的實行節食,跟運動計劃的這個時候,你等於也讓你的大腦意識到,你要放棄掉這最原始的渴望。
所以呢「削弱突現」這樣的現象,就是我們大腦最古老的區塊,最終極的掙扎;我們的大腦很渴望,能夠再繼續的得到食物的獎勵。
你可以把「削弱突現」這樣的現象,當成是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心智,在演化長河裡的困獸之鬥;可是一頭困獸是非常凶猛的,通常我們沒有用適當的方法,我們都會輸。
所以呢,回到你節食跟體重控制的現場,你開始少吃東西,就等於你消弱了我們最原始的渴望。所以呢,在你準備要永遠放棄掉美食的時候,「削弱突現」的現象,就會摧毀你的意志力。
你會變成是一個毫無理智的小孩,面對控制飲食這件事情,完全的抓狂,然後再也壓抑不住的大吃特吃。
其實我們要改掉任何的壞習慣,像是暴飲暴食、像是戒掉手搖飲、戒掉線上遊戲這一類的行為,我們都要在事先就準備好,去迎戰「削弱突現」這個現象的秘密武器。
然而這個秘密武器是什麼呢?就是在你的每一個小階段的前進當中,去找到可以獎勵自己的方法,幫自己設定每個階段的小目標,一旦你達成之後,就用你先選擇的獎品,大方的賞賜你自己。
你想想看哦,在你的節食計劃當中,在每個里程碑完成的時候,給自己一些無傷大雅的獎勵,這樣子會比較好呢?
還是讓你的心智在忍無可忍的狀況底下,透過「削弱突現」,讓你過去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簣?
我每次在陪伴很多朋友,去塑造自己的習慣、去建立好習慣、去改掉壞習慣的時候,我都發現喔!不知道是我們的文化傳統,還是什麼原因?
很多人喔,就是只給自己目標、只給自己設定的執行方案,但是卻忽略了要給自己設定「適時的獎勵」。
當你有意識給予自己適當的獎勵,這時候你的心智,才不會在最後一刻,做出你根本抗拒不了的反撲;就叫做「削弱突現」啊!
最後呢,提醒你一下!你永遠要記得「努力是個美德」;但是只有努力,卻沒有享受的人生,它不僅是悲劇,更可怕的是你永遠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近期我們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2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能夠在人際關係裡,跟人創造自然而且美好的連結。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12月2號這一門【人際回應力】的名額,也已經在倒數了,雖然時間還有一點久遠喔!
但是從你聽到這段錄音,一直到12月2號這中間,我所有的課程都已經額滿。所以還是期待你能夠提早安排、提早把握這難得的機會;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
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12月2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大腦獎賞機制 在 生理學」中文分享版| # 【你對任何事物的喜好或厭惡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你對任何事物的喜好或厭惡,全靠一群多巴胺神經細胞的活動頻率決定】 你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是冰淇淋、巧克力、炸雞、還是義大利麵?研究大腦多巴胺(dopamine)系統 ... ... <看更多>
大腦獎賞機制 在 成癮的科學 受毒品影響的大腦《國家地理》雜誌-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透過科學家對人腦最新的見解,讓我們進入到 大腦 ,一同探討成癮的科學。☆想看到最新鮮影片或與國家地理小編聊天互動的請訂閱☆更多精彩內容在國家地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