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00的網紅小潔的房仲日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中央公園高樓層景觀四房美宅💰998 預約電話:0908-160-118 吳宥潔 🔖 地址:前金區中華三路 🔖 類型:大樓 🔖 樓層:12/12 🔖 格局:4房2廳2衛 2陽台 🔖 總建坪:44.19 🔖 主建坪:32.32 🔖 附屬坪:6.42 🔖 公共坪:5.44 🔖 戶數:一層三戶 🔖 ...
大立房屋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大立房屋 在 巴打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7月1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g_bbCWx3uIs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香港土地房屋問題水深火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未來一年將加倍努力,繼續展現「開拓土地的勇氣」,惟未見有何新猷,所謂「五方面增加房屋土地供應」,都是談論多時的工作方向;論及具體措施,諸如重推一手樓空置稅、檢視城規條例縮短土地開發時間等,林鄭均沒有作出承諾。香港局勢大致穩定下來,政府需要展示治理能力,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當局不斷強調覓地建屋有進展,市民所見卻是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樓價快將破頂,政府土地開發必須更有效率。勇而無謀才是鹵莽,縮短造地時間、簡化發展流程,需要大破大立,繼續在現有條條框框內打轉,小修小補,根本無濟於事。
東方正論
曾幾何時,「香港速度」是高效快速的代名詞,可惜俱往矣。尤其是現屆政府,政策局疊床架屋,權責過於繁雜,僅運輸及房屋局,兩者風馬牛不相及,涉及範疇過多,偏偏放在同一個政策局內,一個局長根本分身不暇。凡此種種,無不影響施政效率。立法會昨日有議員提出拆局分家議案,不可謂不對症下藥。立法會昨日通過「改革房屋政策解決住屋問題」議員議案,地產及建造界議員石禮謙表示,運房局局長陳帆一日只得24小時,卻要分身處理房屋及運輸政策,故政府有必要考慮將運輸及房屋分家。
星島社論
文憑試放榜在即,尖子生向來是大學爭相取錄目標。中文大學決定將取錄彈性收生的尖子計畫,延展至全校各科,不再只限於理、工學院,即使核心科目有任何一科未達標,但選修科目表現優異的尖子生,仍有多一個入學機會。協理副校長王淑英接受本報獨家專訪稱,新安排料有利心儀文史哲課程的學生,其專精領域須與報讀課程對應,未有指明「摘星」的數目要求。中大亦推出首屆「校長卓越獎學金」,嘉獎取得佳績的新生,每人獲五萬元。
經濟社評
美國上周新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為36萬人,創疫後新低,儲局仍持續偏鴿,美國10年債息曾跌破1.3厘關;美股個別發展,納指收市挫0.7% 。道指收市升53點,報34987點;納指跌101點,報14543點;標指跌14點,報4360點。大型科技股沽壓較大,晶片股滑落,台積電急挫5.5%,輝達(Nvidia)跌超過4.4%。蘋果跌0.45% ; 摩根士丹利將蘋果目標股價調高至166美元,預計Q3業績強勁,得益於iPhone和服務業務的樂觀前景。
#AI #人工智能 #報紙 #社論 #明報 #蘋果 #東方 #星島 #經濟日報 #新聞 #每日新聞 #香港 #香港新聞 #epoch #times #hk #epochtimes #ntd #習近平 #爆料 #一國兩制 #林鄭 #直播 #香港直播 #香港人 #hk #hongkongnews #hklive #hongkong #隔離區 #新聞記者 #警員 #無可疑 #網友 #領事館 #中美關係 #中美冷戰
大立房屋 在 小潔的房仲日記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中央公園高樓層景觀四房美宅💰998
預約電話:0908-160-118 吳宥潔
🔖 地址:前金區中華三路
🔖 類型:大樓
🔖 樓層:12/12
🔖 格局:4房2廳2衛 2陽台
🔖 總建坪:44.19
🔖 主建坪:32.32
🔖 附屬坪:6.42
🔖 公共坪:5.44
🔖 戶數:一層三戶
🔖 管理費:2172元/月
🎈 永久棟距 格局方正 三面採光通風佳
🎈 雙衛浴均開窗 自然風乾不潮溼
🎈 全屋水電管線翻新 精美裝潢即可入住
🎈 近大立百商圈 地段保值抗跌
🎈 步行3分鐘達R9中央公園捷運站
🎈 欲購買平面車位 開價加100萬
‼️ 首購利率1.4% 租不如買
‼️ 與其幫房東繳房貸 不如幫自己存房貸
‼️ 開價不等於成交價
‼️ 看屋喜歡價錢我來努力
❣️更多優質物件:
https://m.facebook.com/中信房屋吳宥潔-103447271149328/
🔥 急 - 您手上有閒置房產需處理?
💥 快 - 可借二胎 現金買斷
✅ 吳宥潔 ⬇️ 點擊直接加賴
https://line.me/ti/p/h9ZEL1qPhP
👩🏻💼 中信陽明文山店 #昌成房屋
大立房屋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集中市場昨天盤面以光電類股大漲4.36%最多,水泥、金融、其他電子漲逾3%,值得關注的是,金融類股回穩反彈,成為大盤領攻要角,雖然15家上市櫃金控自結1月獲利188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40.4%,獲利表現低於預期,不過,外資前波對金融股持續賣超,昨天反而上演利空出盡的回補買盤,金融股放量強勢大漲,富邦金 (2881) 飆升5.36%,國泰金 (2882) 、台新金 (2887) 勁揚逾4.5%,中壽 (2823) 、元大金 (2885) 、新光金 (2888) 、永豐金 (2890) 、中信金 (2891) 等亦漲逾3%,帶動類股指數大漲28.25點,站回909.22點。
另外,電子類股也穩健走強,股王大立光 (3008) 大漲7.76%至2570元,另外昨天蘋概股受到蘋果預計推出4吋新iPhone、iPad Air3消息激勵下,表現大多強勢,F-譜瑞 (4966) 再攻漲停,可成 (2474) 亦漲近8%,而聯發科 (2454) 及鴻海 (2317) 上漲逾2.5%,其中,鴻海收復月線,帶動集團股價包括鴻準、F-臻鼎、F-GIS等,都演出近期難得一見的漲勢。指標股台積電 (2330) 亦漲1.7%,權值股均發揮穩盤拉抬效應。
前一個交易日強勢的鋼鐵股,昨天還是延續多頭氣勢,災後重建題材的鋼鐵股表現續強,中鋼構 (2013) 、新鋼 (2032) 、允強 (2034) 齊攻漲停,燁興 (2007) 、威致 (2028) 漲逾7%,中鋼 (2002) 漲逾2.5%。另因災後重建需求題材,很多廠房或房屋倒榻等,都需要水泥及鋼鐵等原物料產品來修建,水泥股的台泥 (1101) 漲近4.5%,亞泥 (1102) 漲近4%
另外,汽車零組件仍是台股猴年開盤後的人氣指標,汽車動力系統的F-百達(2236)10點半後即鎖漲停;國際車市對於安全配備愈來愈重視,汽車安全配備的劍麟(2228)1月合併營收為4.14億元,月成長15.84%,年成長16.18%。股價漲停來到184元,攻抵漲停。
運動休閒得力(1464)延續前一天漲勢持續走強、主要是爭取全球品牌服飾客戶訂單有成,市場對今年營運抱高度期待,預估業績年增將達2位數,早盤衝高大漲4%,創下逾10年新高價。宏遠(1460)也同步上漲進4%
網通類股當中,兩岸可望釋出大量Small Cell需求,將推升今年業績成長新動能,智易(3596)早盤勁揚6%,登上近期高峰。居易(6216)、合勤控(3704)等都表現不錯,
民主進步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產業參訪之旅將從綠能出發,市場看好太陽能可望成未來政策重點扶持產業之一,吸引買盤湧入,帶動類股齊揚。太陽能股股王碩禾(3691)漲幅達3%。太陽能矽晶圓廠達能(3686)與國碩(2406)也連袂大漲逾4%。
在弱勢股部分,先前強勢的茲卡病毒防疫概念股出現退燒,毛寶跟美德醫都出現回檔,前一個交翌日,一月合併營收亮眼帶動股價在週一強漲的 F-矽力(6415)以及超眾(6230)都下跌
大立房屋 在 大立光林恩平為禪修低調蓋150坪農舍 三立新聞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