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那個「井」…….
不得不說時報編輯把書名取的超級好!《沙漠化為一口井》,多美,多有意境啊,而且還是從三毛歌詞《沙漠》來的,好會取書名喔~,超強大!
多數人對撒哈拉的印象就是連綿不絕的沙丘,美美的那個有迷有?騎騎駱駝啊,沙灘車橫衝直撞超爽的啦,帶啥奇裝異服去那裏角色扮演的啦,還有去拍啥唯美婚紗照之類的啦,把沙漠當襯托自己強大浪漫形象的布景,只怕這世界不知道自己多優秀多厲害多獨特有多了不起,而不是放下自我,去看看沙漠有什麼──對啊,我一直都是這麼淡漠地看著種種觀光客熱愛的活動,難怪到現在都還沒發大財.
然而唯有深深走入沙漠且愛上沙漠的人,才能領悟「井」的諸等美好,例如《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讓沙漠愈發美麗的,是在不知名深處藏著一口井.」
例如三毛在《沙漠》歌詞裡寫的:「沙漠化為一口水井,井裡面,一雙水的眼睛,盪出一抹微笑.」
又例如在下蔡阿任我(撥髮~),不僅在沙漠深處鑿井,灌溉樹苗並與遊牧民族分享水資源,跟貝桑在帶導覽時,若遇到野驢家族在井邊等水喝,貝桑也都會下車,特地汲水給野驢解渴.
水是生命的起源,我想沒有其他地方比沙漠更能體現這個真諦.
而井呢,是把生之歡喜給含藏在地底,保護著,不受豔陽侵襲.
這些年來,撒哈拉帶給我的教誨之一便是,生命是一張相互牽動的網絡,讓這張網絡可以生生不息的,不是個體獨大或囤積,而是資源流通與分享.
雨來時,遍灑大地,長出各種野花野草,餵養羊群,人便得以維生,而耐旱的聖柳、金合歡與椰棗樹更是庇蔭諸多生命.
每逢我們在沙漠深處為野驢汲水時,我常很深地感受到那是一份單純的愛,單純與野驢及萬物分享神的禮物.尤其在沙漠吧,唯有互助合作與相互照顧,才能一同在艱困環境裡生存.
這樣的想法與意念,面臨疫情帶來的種種考驗,不僅並未改變或動搖,甚至是更徹底細微地執行.
一個人在海城,陸陸續續跟舊貨商買了不少哩哩叩叩,一剛開始的起心動念真的是想幫這些被疫情打趴的旅遊相關業者「紓困」,雖然我同樣是備受打擊的旅遊業者,雖然我也是沒啥錢啦老實說.
開始動筆寫下《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之後,很玄妙地,跟舊貨商買的哩哩扣扣竟也自然而然走進文字裡,甚至成為探索三毛筆下撒哈拉的冒險歷程裡的「帶領者」與線索,這讓《沙漠化為一口井》成了有很多照片的書,而書裡那些撒哈拉小物,全都是我掏出不多的積蓄,跟舊貨商買的,因我就不是那種拍了照就落跑的人,相反地,我很謝謝這些舊貨商讓我可以看到這些特出文物,自然以金錢回饋之,把這些老東西光明正大帶回家,聆聽他們的故事.而這樣人與人、人與物的交流及對話,全在《沙漠化為一口井》一書裡.
金錢不過是資源的某種形式,從我這裡,流向舊貨商,滋養他與他的家庭,而我,換來藏有故事的撒哈拉小物,細細解讀出來,寫在書裡,與讀者分享,形成美好良善的交流.
我不怕餓著,只要還有讀者願意買書、讀書,我便能有足夠資源繼續做這樣的美好交流,也希望在這一來一往的流動裡,藉由這本書,讓讀者感受到撒哈拉絕美豐沛的能量,以及豐富的人文故事,也讓方格子平台持續維持下去,提供網路發表空間給所有創作者,更讓時報可以持續做好書.
想參與這一整個連結沙漠與島嶼,橫跨非洲與亞洲的美好獨特的流動網絡嗎各位?
很簡單唷,訂閱方格子專案並買時報出的這本,就可以了唷!
方格子推出獨家優惠方案,詳見留言,3Q~!
2021.10月新書上架!
《沙漠化為一口井: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
#台灣購書請見留言1
#海外購書請見留言2
大浪漫趴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喜歡和喜歡的人待在家,變沙發馬鈴薯】
這裡是披薩皮沙發馬鈴薯😆
感覺更好吃了(咦?
用爆米花泡泡洗頭、燙一件洋芋片襯衫、
趴在白吐司床上度辜,
夢見我們WFH一邊google meet
一邊叫家裡的貓「小心,不要採我鍵盤」的日子。
田中達也的紙上微型展「在家的微小日常」以幽默的想像力,將家裡的每一角,幻化成樂園。因為疫情減少出門沒關係,和喜歡的你待在家,吃飯睡覺看電視,平凡瑣碎的生活,已經夠我快樂了:)
▍《田中達也Miniature Life At Home》
https://bit.ly/2XgCyGa
-
【浪漫回饋季】8.16-8.22 #限時加碼🔥
🔸 中外文書|全面滿額折$50,最高折$100
🔸 文具館慶|全館49折起,滿額再享88折
🔸 食品全館|全面5折起,滿額再享9折
天天都有驚喜優惠:https://bit.ly/3A5Ez6c
-
#誠品線上 #浪漫精明學
單筆滿$1,200即贈100元
滿8次再享超值好禮四選一
▍百大浪漫商品>> https://bit.ly/3ed84eb
▍活動優惠詳情>> https://bit.ly/2SoVfVH
#外文書 #日文館 #繪畫作品集
大浪漫趴 在 曲家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去年3月媽媽跌倒,寬關節手術進行的很順利,但對於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來說,真的是元氣大傷,原本身體就不是很好,因此康復期比評估的要慢許多。
看著她想要快快好起來,從克服肉體的傷痛,到心裡那種明知自己已大不如前,依然懷抱著希望的種種煎熬,任誰都很不捨。
而我呢,一方面不斷地鼓勵媽媽、給她信心,因為我知道她想要恢復,像過去一樣與老朋友們聚聚,畢竟好幾個月沒見面,大家很掛念她。但另一方面我非常擔心,深怕在外面不小心又跌倒,所有的努力就白費了。
陪伴媽媽康復的這段期間,見證了她一步一步從臥床、坐立到終於站起來,從仰賴助行器的推動,吃力地踏出第一步,幾個月後進階到四腳柺杖、三腳柺杖,到可以杵著一隻枴杖緩慢地行走,很難想像她這些日子是怎麼挺過來的。
記得是去年7月份吧,突然冒出了為她畫畫的念頭,我想在我創作狀態最好的年紀,為自己的母親畫一幅畫像。
但是我沒有把握,也不確定她會不會答應,畢竟過去幾十年來,問過她不下數十次,得到的回應都是『不要不要』、『我沒化妝』 、『臉上皺紋太多』,然後就把我打發走開。
那天也不知道哪來的膽子,趁著她復健的休息空擋,逮住機會隨口問了一句,沒想到她毫無猶豫就答應了,當時我不敢相信,像是中了刮刮樂頭獎,一時還反應不過來,心想好在有開口(而不是跟自己說,算了),她終於願意給女兒一次機會。
而我呢,活到這把年紀,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頭一次這麼緊張,怕她只是隨口說說,十分鐘後又反悔,結果還是媽媽主動提議,想穿著30年前爸爸在倫敦買給她的粉紅花襯衫,才確定我們母女倆要完成這個任務。
開始畫就陷入焦慮,想在繪畫上有所突破,又擔心她看到現實畫中的自己會難過,畢竟曾經愛漂亮、打扮的她,在歷經手術後,整個人的狀態都回不去了。
但她堅定的眼神告訴我,這是她想要的,我是唯一能夠幫她完成心願的人,她當然知道自己憔悴了,但人生不可能倒回,什麼都不能等了,而我是她生命走到這裡,為她創作這幅畫的藝術家。
過程比預期的還要漫長,前前後後歷時兩個多月,將近180個小時,我常常畫著畫著就想起小時候,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媽媽床邊搖醒她,要她幫我綁兩個小辮子,而且還要跟姊姊的一模ㄧ樣,每天變換不同的髮型(長大後,媽媽常笑說,你的髮量只有姊姊一半,怎麼可能編出那麼多造型)。
小學曾有過一次意外,大腿皮開肉綻4公分傷口,緊急送醫縫了八針,之後幾個禮拜無法走路上學,是媽媽每天背著我從家裡步行到學校,瘦小的我趴在她背上,她雙手往後緊緊環抱,讓我安穩地一路睡到校門口。
當然,她也不是一直都這麼溫柔,在我們家,爸爸從來不打小孩,所以這個重任就交給媽媽,而我身為兄弟姊妹中最調皮搗蛋、功課最差、最讓父母操心的。
只要媽媽錢包裡的菜錢少了一百元,肯定會在我書包裡找到,還有,說謊也是我的強項,總之,她經常在家裡追著我打又罵,氣到一個不行。
之後出國唸書,雖然讀的是住宿學校,但媽媽還是放心不下,毅然決然就飛來紐約照顧我們,寧願犧牲自己的人生,暫停追求她的喜好興趣,以及和爸爸相處的時光,只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有媽媽的陪伴下成長。
記憶中,大學四年裡至少有3個冬天,是媽媽陪我過的,每晚在學校忙到只趕得上中央車站發出的最後一班火車,從紐約市開往四十多分鐘以外的Ardsley小鎮。
凌晨1點多,零度大雪紛飛的車站月台,無論多晚多冷,一定有一個瘦小的身影在那裡等我,無論多累多疲憊,媽媽從來沒有缺席,幫我提著重重的畫具箱,挽著我一起走回家。
或許從前覺得這些都理所當然,沒什麼大不了,但隨著手中沾滿顏料的筆,在畫布上層層堆疊,慢慢勾勒出媽媽的容貌,一幕幕被歲月沖淡的回憶一一浮現。
我好像又再一次認識了我的母親,雖然我對外總是說自己是個沒人疼的老二,其實她給我的愛從來沒有少過,只因我是個貪心的孩子,想要的更多更多。
#獻給媽媽
#我愛您
#母親節快樂
母親
媒材/ 畫布、壓克力顏料、炭筆
尺寸/ 110cmx150cm
這幅畫收錄在個展中,展期至下週六
展覽:破框而出 - 在繪畫創作中,找回初學者的眼光與勇氣
地點:實踐大學 敏初聽/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70號(捷運文湖線 大直站)
展期:2021/5/3-5/15(六)
時間:11:00am-6:00pm週一至週日(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