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泥:其質細膩呈青藍色,產於清代中期。
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說:“天青泥,出蠡墅,陶之變黯肝色。”古籍記載中的天青泥主要產於黃龍山礦區的蠡墅,此處本有開採紫砂宕口,後挖通了地下水脈被淹沒,成了一個大水潭,如今也稱之爲大水潭礦區。
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紫褐微透紅色緻密塊狀,易碎略堅硬,白色雲母碎片含量極少,表面呈貝殼紋理狀,有白色臘質狀(燒成後會形成白點狀),斷面呈紫黑微透紅色。前人因這種礦料顏色與天青染色料相似,故習慣稱爲“天青泥”。
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較寬。一般燒成1160~1210℃左右。燒成後呈深豬肝色,表面呈細梨皮狀,胎質細密堅潤,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