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了高中畢業生選擇升大學系所的時間,又開始戰「人類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門畢業後能有什麼出路?如果不走學術路線,又能做哪些工作?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2021夏季活動「跨世代女『人』交流」中貴賓講者林宛瑩(奧沃市場趨勢研究創辦人)最近也在Hahow上推出了《需求讀心術:活用質性訪談與分析》課程,介紹她如何運用質性研究方法,發現人們的真實需求。這篇來自【奧沃】的文章,即分享了她的寶貴經驗。
如果你也想要知道如何運用人類學或是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的質性研究方法在職場上找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千萬別錯過了林宛瑩的分享喔
————————————
2 練習靈活換位思考,用受訪者視角檢視研究設計
當研究得頻繁且緊密的面對人群,互動設計能否說服自己是最基礎的檢核點。我認為練習跳脫研究者的視角,嘗試「以自己為受訪者」的角度重思研究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有助於新手進一步檢視研究設計與互動方式的合適性。
例如設計訪綱時,以保持對方思路順暢的角度去想,問句時態的排序就不再只是教條,而是自然浮現的重點。假若對話上一秒回到過去追溯經驗,下一秒穿越到未來進行發想,自己是答題者也容易覺得混亂吧!檢查訪綱時,可試著把自己投射成受訪者思考「這是一個容易理解的問題嗎?」、「聊到這一段,前面已經談過哪一些事件,是否會增進或阻礙後續的對話。」
又如設計焦點團體時,因為是團體討論的形式,得考量受訪者的人際互動慣性。我習慣從事前聯繫時就筆記感受到的個人特質,例如:電話邀約不小心打斷對話時,對方會客氣的將話語收回且不主動表述意見。等到焦點團體訪談現場,就得試想如何透過現場互動設計預先排除掉會影響發言的可能,讓這類特質的參與者也能暢所欲言。
或因近期疫情影響,許多訪談不得不轉移到線上,可以試著從「什麼狀況下,我願意和陌生人視訊暢聊1-2小時」為前提,梳理研究執行的調整。像是選用學習門檻太高的視訊工具,很可能降低參與動機、增進過程中的不安感,導致無法暢聊想深談的主題,將會非常可惜。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owlconsulting.com.tw/post/%E7%90%86%E8%A7%A3%E6%96%B9%E6%B3%95%E3%80%81%E6%8F%9B%E4%BD%8D%E6%80%9D%E8%80%83%E3%80%81%E4%BF%9D%E6%8C%81%E8%A6%BA%E5%AF%9F-%E8%B3%AA%E6%80%A7%E7%A0%94%E7%A9%B6%E4%BF%AE%E7%85%89%E5%B0%8F%E9%AB%94%E6%82%9F
---------------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 #參與展覽再聽演講
#線上活動開放全世界讀者加入 #機會難得 #呼朋引伴來參加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 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如何培育?』 ~高金素梅2020.03.26 現有的原住民師資可分為三大類: 一、《原住民籍師資》:具有原住民身分的一般教師。 二、《民族教育師資》:同原住民籍師資,但具備了「原住民族語言」專長。 三、《族語教學師資》:在學校教學族語課程教師。 為因應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修訂原住...
大學系所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近期臉書上有一篇投稿文章《讀社會學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在我的臉書同溫層上被廣傳。內文論點有三個:
(1)讀社會系出來找不到工作。
(2)社會系會不斷批判社會,灌輸你負面思維,讓你變成一個憤青,大學生涯會過得不快樂。
(3)社會系只會高喊社會正義,但對社會大眾的實質貢獻極低。
身為社會學系畢業的,我想回應一下這篇文章,說一下社會科學的訓練對我的意義,希望對正在選擇校系的高中畢業生會有所幫助。
-
(1)讀社會系出來找不到工作?
其實社會科學訓練出身的,如果統計學基礎學得不錯,在歐美國家還是不難找到工作的。不是社會系本身找不到工作,而是在台灣的社會系學生不容易找到工作,那是因為台灣多數中小企業沒有這方面的人力需求。這不是只有社會學才會遇到的問題,人文系所的畢業生,文學系、歷史系、哲學系、藝術科系,都難找工作。如果一個科系多數人都找得到工作,但少數人找不到,那問題可以歸咎給個體,但如果一個科系多數人都找不到工作,那就必須檢討工作體制、大環境是否有問題。學校這邊可以做的是提供更多就業協助,思考怎麼幫助畢業生銜接職場。不過目前世界趨勢是無法解決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歐美國家的大學開始刪除人文社會科系的系所,所以這是人文社會學科的危機,不是社會學這門學科特有的。而且,相比於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社會學的涵蓋範圍很廣,勞動社會學、性別社會學、科技社會學、教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幾乎涵蓋社會各面向,這有個優勢,就是可以讓大學生有四年時間去探索自己想要什麼,最後再轉換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領域,所以社會系學生畢業後可能從事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
-
(2) 社會系專門灌輸負面思維?
認為社會系就是一群左派憤青,其實是嚴重樣本偏差。整個社會系老師加學生假設200人好了,20個人上街頭搞社會運動,就以為社會系全都是這樣的人,難免以偏概全了。事實上,社會學成為一個獨立學科後,就一直很注重「價值中立」原則,社會學家必須拿出統計(量化證據)或訪談、田野調查(質化證據),才能夠做出理論主張。如果看到了資本社會越來越貧富不均的事實,因此去批判它甚至想辦法改善它,我認為這叫健康的進步思維。那些認為這是負面思維的人,也許要審視一下自己的價值觀標準。而且近幾年來,資本主義有問題早就是學界不分學科的共識了,差別只在於要怎麼處理而已。台灣最近要出版一本哈佛商學院教授Rebecca Henderson的《重新想像資本主義》,連捍衛資本主義的大本營哈佛商學院都出來檢討資本主義了,怎麼還有人認為社會學批判資本主義是「負面思維」?
*補充一個小故事:二戰後,猶太裔的德國社會學家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 逃亡到美國教書,每天都在批判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物質主義如何扭曲人類心靈,注重正向思考的美國人被嚇到了,問阿多諾:你每天都這樣充滿負面思維(negative thinking),人生不是過得很不快樂嗎? 阿多諾回答:我在做批判資本主義的否定性思考(negative thinking)時,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
(3)社會學對大眾極少實質貢獻?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學術傳統跟特性,如果要很短視地談實質貢獻的話,在美國,20世紀都市化時出現許多犯罪問題(大家看過《破案神探》吧?),所以很重視人口學、偏差行為、都市社會學的研究,到了現在21世紀,黑人種族不平等的問題嚴重,時常有警察執法過當問題,所以種族研究也很盛行。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美國治安可能會更差、黑人會死更多。在歐洲,一直有王室貴族傳統,所以很重視階級不平等的研究,英國BBC在1960年代甚至拍過一部《成長系列》(7 up),長期紀錄不同社經地位的14位小孩,每隔七年追蹤一次,從小拍到大,證實階級如何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人們會以為低薪是因為自己不努力。在日本,常常遇到天災,天災後的社會重建發現有資源不平等的問題,家庭收入低的受災戶,會需要更長時間恢復到原本生活,所以日本有災難社會學的研究,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如何跟政府要求經費、社會福利補助?這些都是社會學可以帶來的短期見效的貢獻。
社會學還有一些更細微、難以估量的貢獻,像是在思想層面上引導社會集體反思,1960年代歐洲、美國嬉皮世代的反戰社會運動,引導學生上街頭的思想領袖就是德國的社會理論大師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當時美國大學生是一邊聽Bob Dylan的反戰音樂,一邊讀馬庫色社會批判的書《單向度的人》,正是在這種思想激盪中,創造出一整個世代的嬉皮文化,至今歐美國家的老人都還在嚮往那個黃金年代!
-
我自己大學讀社會系,還沒畢業就有進台灣吧的實習工作機會,一方面是因為影像製作的個人能力,一方面社會系的頭銜也讓公司認為我適合做知識型的教育影片。沒有大學四年的社會科學訓練,我可能不會有辦法做出超級歪的影片。如果讓我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社會系或者哲學系、人類學系(反正都是一些被台灣人視為找不到工作的科系XD)。找不找得到工作當然是一個最血淋淋的問題,也是台灣大學系所人文科系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是大學是學習的殿堂,是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最佳時機,不是資本主義的社畜訓練所,人生沒有多少個可以花四年讀大學的機會,我認為應該趁年輕時多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我也很享受我大學四年的學習時光,也決定繼續出國讀社會科學。
如果你正在考慮大學要選社會科學相關的科系,歡迎你在底下留言,我會把所有問題搜集起來後拍一集Q&A影片!
-
附上一張書單,想知道社會學在幹嘛的人可以讀讀這幾本入門書喔!(依照難度排序,由簡單到困難)
Allan G. Johnson《見樹又見林》
Zygmunt Bauman《社會學動動腦》
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基礎社會學》
Norbert Elias《什麼是社會學》
C. Wright Mills《社會學的想像》
大學系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研究生: 潘顯羊
研究生(外文): PAN,HSIEN-YANG
論文名稱: 一個地方/人群的認同變遷: 「豬勞束社人」:「里德人」;「排灣族」:「斯卡羅人」
論文名稱(外文): The identity change of place and people: Cilasoaq people:Li-de people;Paiwan:Seqaro
指導教授: 陳文德陳文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 CHEN,WEN-DE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 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4
中文關鍵詞: 斯卡羅、豬勞束、里德人、地方、族群
外文關鍵詞: Seqaro、Cilasoaq、Li-de people、Place、Ethnic group
大學系所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如何培育?』
~高金素梅2020.03.26
現有的原住民師資可分為三大類:
一、《原住民籍師資》:具有原住民身分的一般教師。
二、《民族教育師資》:同原住民籍師資,但具備了「原住民族語言」專長。
三、《族語教學師資》:在學校教學族語課程教師。
為因應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修訂原住民族教育法,明文規定應培育「原住民族教育師資」,以符合當代原住民族教育師資。
但是,自修訂以來未看見教育部任何積極作為。
今天,我針對「原住民族教育師資」提供兩點建議,在大學系所及師培機構開設專門系所及課程規劃:
一、落實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在大學系所開設「原住民族語教育或語言」相關專門系所,並銜接至第二點建議師培課程。
二、師資培育法明列幼教、小教、中教、特教等專門課程,應增加「原住民族教育」師培課程,方能培育「原住民族教育師資」。

大學系所 在 #MandyStyle曼蒂妝什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新年快樂~關於我們的影片終於來了!除了基本資料以外,也說了很多我們的學經歷,還有介紹在螢幕上看不到真實的我們XD最後還會告訴你們我們都用什麼相機、為什麼影片要加速、頻道名稱的由來、為什麼開始YouTube喔~~~
✨✨✨HEIDI的拇指外翻矯正手術✨✨✨
http://facetofacetw.blogspot.tw/2014/09/48-83-1130-0.html
影片裡的問題✨↓↓↓
本名/生日/星座/生肖/住在/身高/體重/大學系所
參加過的社團/學過的才藝
去過的國家/最喜歡的國家
做過的工作/目前的工作
第一次化妝
最喜歡的社交app?/音樂app?/Game?/購物網站?
怪癖/口頭禪
一件自己最蠢的事
最常戴的隱形眼鏡
我們戴眼鏡的樣子
最喜歡的香水
Follow Us❤️↓↓↓
---INSTAGRAM---
Mandy Chin http://instagram.com/immandychin
Heidi Chin http://instagram.com/imheidichi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FaceTo...
---MUSIC ♪ ---
Thanks for watching! See u next time!
謝謝收看我們下次見~~~

大學系所 在 接棒啟蒙計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ttps://batonproject.com
接棒啟蒙教育沙龍,是一個跨世代對談交流活動,參考17世紀啟蒙運動沙龍形式,由由主持人引導,在學生與專業者的交流中,討論「生命經驗」,與「教育」間的關係。在分享與交流中,我們期望,彼此的想法可以加乘形成更廣闊的觀點,激盪出對教育更深層的認識。。
主題: 大學系所與學習機構
時間: 2015.03.21
主談人: 沈家慶,謝宇程
主持人:謝宇程,教育研究者,《做自己的教育部長》作者
如果您對接棒啟蒙計畫有興趣,請訂閱我們的電子報吧!
http://bit.ly/1wqyNpW
-----------------------------------------------
發現美好的天賦與熱情,為人所用 - 接棒啟蒙計畫
-----------------------------------------------
http://thebatonproject.org/

大學系所 在 大學升學資訊&系所諮詢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社團UrSchool 這是一個提供大學科系特色及面試相關資訊的社團,由熱心大學生&畢業生組成的義工社團。 本社團以升學諮詢、交流為主,為避免太多訊息充斥社團版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