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談的是信件,約會,床墊,跟夢。
1.
先從上上週的事情接續開始。
上次提到彼得跟我寫信給一大堆屋主,
以求得一間可以住的房子,
這個故事成功到我有時候坐在家裏,
都會莫名地懷疑這是不是一場夢,
很多人都在問,想要知道信裡面到底寫了什麼?
我終於找到了原文,
也分享給大家,
感受一下彼得難得正常的時刻:
親愛的屋主您好,
很冒昧地寄信給您,希望您別見怪~
我們全家兩大一小正在附近尋找自住的租屋處,
我跟我太太都在科技跟廣告業上班,工作很單純。
#彼得為何要強調他工作單純他明明個性更單純
之前有透過仲介帶看,參觀過這棟大樓,
它給人有一種溫度感,社區的質感也非常好,
另外對我們來說還有一個的很實際的理由,
就是這間房子離父母家與小孩幼稚園很近,
對於雙薪家庭來說,
很幸運有家人作為照顧小孩的後盾,
我們夫妻倆才能趁年輕,
較無後顧之憂地全力工作打拼~
#這男子想要賣自己年輕有為工作認真呢
考量到我們目前經濟能力,
大約是每月XX元(含管理費+含車位+含稅金),
是我們能負擔的金額,
我們可以一次先付半年租金,
租約2-3年沒問題,
若您的房屋還沒出售,
希望您願意給我們一個承租的機會,
一個認真打拼的機會!
不用特別裝潢,我們自帶家具。
#其實還自帶花襯衫呦
我的聯絡方式如下:
顏先生,電話:XXXXXXXXXX
非常感謝您願意看完這封信,
更期待能接到您的回覆~
謝謝。
謝謝。
#特地說了兩次謝謝
#一次是彼得說的一次是我說的
#我在想要不要把這封信裱起來以後老了可以看
2.
再重新看一次這封信,
也覺得好像不是一個什麼大不了的東西,
就是直接把想說的話,
跟陌生人坦白地說出來,
這樣而已。
我還記得那時我把草稿看了好幾遍,
想要試試看文情並茂一點,
可是到底有什麼需要修改的地方呢?
就是兩個無家可歸的人,
希望能找到一個好心的房東,
願意給我們一個機會。
所以我唯一作的,
就是去買了一堆信封跟膠帶,
然後把地址老老實實地抄寫好,
跑到郵局寄信。
(天知道我多久沒有去過郵局)
幾個月後,
我就坐在這個房子裡面寫文章,
啪啦啪啦地敲著鍵盤,
從寫信的人,
變成此棟大樓的貴住戶之一。
這件事,
怎麼想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3.
還有另一種恍如隔世,
就是彼得跟我也認識二十年了,
感覺就像前幾天才發生的事。
昨天我們兩個累兮兮一起走路回家的時候,
他正在抱怨自己無故變胖,
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無緣無故的啊。我說。
彼得也沒說什麼,只露出很懊惱的表情。
我自己安靜地想了一下,
光是我居然跟隔壁的這個男人生了一個孩子,
而這個孩子現在四歲了,
老講一些難以預測的話,
加上我想到彼得居然以天真無邪的個性,
接到專櫃保養品的試用這類的事情,
就覺得人生裡面的一切,
都是不可思議的。
4.
週日的時候,
因為彼得固定會去打球,
我便帶著羅比去百貨公司玩。
我跟羅比說:
你知道嗎?
這是我們兩個人的約會。
羅比:約會是什麼?
我:
約會就是啊,
兩個人想要在一起,
作一些很好玩的事情,
然後看看會不會更喜歡對方喔......
羅比點點頭,
我牽著他的手,
在小巷弄裡走著。
我跟羅比繼續補充說明:
所以喔,
我們就當作是第一次認識,
你要講一些特別的話,
讓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啊,
還有喔,你要很浪漫才行......
羅比又問:
浪,浪漫是什麼?
我:
就是你會特別去用心作一些事情,
讓對方覺得很開心啊。
羅比瞇著眼睛,過了一陣子以後他說:
我走不動了,
你可不可以抱我?
我抗議:
哪有人會在第一次約會的時候叫別人抱他!
羅比蹬腳:
明明就有!
浪漫!
抱我!
#好吧有效率的約會會進展擠較快
#霸道總裁我抱你
5.
今年的九月,
是一隻巨型母老虎,
天氣真的很熱。
我跟羅比好不容易走到百貨公司,
有冷氣加持以後,
他才慢慢露出四歲孩子應有的純真笑容。
羅比指著一家壽司店:
我們約會,可以吃,吃這個......
那時候百貨公司才剛開門,
我們都還沒吃早餐。
在點菜的過程中,
我特別囑咐店員鮭魚要替我作成全熟的。
羅比在旁邊聽到了,
他皺著眉頭問:
媽媽,
為什麼大人才可以吃生的?
我:
咦? 你很想吃生的嗎?
羅比突然露出釋然的笑容,他搖搖手:
沒關係啦,
生的壽司,
我之前就吃過很多了......
#多久以前難道你是日據時代吃的嗎
6.
承上。
終於吃完壽司,
在冷氣充足的美食地下街,
我們母子倆很愉快地凸著肚子坐在椅子上。
我問:
羅比,你喜歡我們今天的約會嗎?
羅比: 喜歡。
我:
那你覺得我們的約會有浪漫嗎?
羅比面帶笑容地說出了金句:
好涼,好飽,好浪漫......
#總裁教你愛
7.
因為"好涼好飽好浪漫"實在很妙,
跟羅比在搭手扶梯的時候,
我忍不住繼續問:
羅比,
你說約會要好涼好飽好浪漫,
我覺得蠻有道理的,
那我問你,
如果約會的時候,
男生帶女生去的地方,
好熱,好餓,會怎樣?
羅比不假思索,
他伸出一根手指堅定地表示:
好熱,好餓,好孤單!!
#男孩們別忘了這是約會守則101
#讓女生熱了餓了就不好了
#總裁明訓
8.
上次談到居家先生裡面的居哥,
前幾天丟了訊息來,
說他有看到我寫的文章,覺得很感動,
他問:
能不能也分享一下床墊的心得呢?
如果可以就太好了。
一開始,床墊是第一批到的家具,
我記得那時候有一個床架的組裝有點問題,
所以我跟彼得就先把床墊打開,
睡在地上大約睡了十天。
大家知道床墊打開的時候,
會有一種療癒感嗎?
因為本來是真空狀態壓得扁扁的,
一把塑膠包膜剪開,
床墊就會好像自主呼吸那樣彈起來,
然後逐漸膨脹,
感覺真的好妙喔。
彼得非常非常喜歡那個床墊,
因為他覺得很涼爽,又沒有臭味。
(以前我們買過一個乳膠的床墊臭了一陣子)
不過短短一個月,
羅比在床墊上面尿了兩次,
還好居家先生的這個床墊,
可以直接把床包拆下來丟到洗衣機裡面洗,
這點是蠻好的。
說到尿床,
這個年紀的小朋友,
只要睡前沒有去尿尿,
就絕對尿床,非常灑脫。
我一直在想,到底人類是到什麼時候,
才不會尿床跟不會掉到床底下?
我還特別去Google了一下,
答案有很多種,
有人說是因為成人在潛意識裡,
有自我保護意識,
這種潛在的危機意識,
讓成人不會掉到床底下去。
另外有一個回答很有趣,
它說因為小孩子的想像力豐富,
所以他們睡覺的時候,
經常就是隨着自己夢中情境動來動去的,
就容易掉到床底下了,
但是成人不會做這些天馬行空的夢,
所以也不會掉到床底下去。
#我存疑因為彼得這麼天馬行空他都沒有事
9.
這陣子我做的夢越來越奇妙了。
過去的三十年,
我從來沒有做過奇怪的夢,
我的夢都是那種很實際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那種。
我的印象中,
從來沒有在夢中出現不認識的人,
也從來沒有我不熟悉的事情。
我記得第一次奇怪的夢,
是剛剛懷羅比的時候,
我在夢中,
懷裡抱著一隻金色的大蟒蛇,超大一隻,
我大吼大叫,爸爸就跑來幫忙,
我記得爸爸說,
我幫你壓住,然後你拿斧頭,把蛇殺掉,
我舉起斧頭,砰地一聲,把大蟒蛇殺了。
因為這個夢實在太詭異了,
我之前的夢總是在考試,在家裡,在吃飯,在跟人吵架,從沒有這種莫名其妙抱著蛇的劇情。
我到處跟別人說,
有人跟我說,你可以上網查,
我Google了一下,才發現有人說這是胎夢,
夢到蟒蛇代表孕婦懷的是男孩,
夢見青蛇或是白蛇,就是懷女生。
我半信半疑,
後來幾個月後,
醫生證明羅比是男生,
我也覺得好玄喔。
#但我還殺了蛇呢
#說到這個我朋友知道自己懷了雙胞胎之前她說她有夢到兩隻蛇
10.
承上。
搬了家以後,
最近我作的夢越來越不受限了。
我上週夢到跟五月天阿信說我業績很差,
昨天我做的夢更奇特,
在夢中,
我跟一隻粉紅色的兔子一起坐在麵攤吃小吃,
兔子一邊吃麵一邊說:
我很討厭我是粉紅色的,
可是沒辦法,
一點辦法也沒有。
我回答:
沒差吧,大家都喜歡粉紅色。
兔子用一個很厭世的表情看著我,
牠舉起筷子指著我的臉:
可是,
我是吃豬頭皮的兔子,
你看不出來嗎?
我不應該是粉紅色的。
你看不出來嗎?
#然後我就醒了
11.
話說回來,
就像日本人會以日產的品牌為榮一樣,
我也很樂意替居家先生宣傳一下床墊的事。
我在Line上問居哥,當初作這個床墊的原因是什麼?
沒想到他真的好認真回答:
"我們那時候想要研發一張最適合台灣人的床墊,
花了一年多,發過5127份前測問券,
而且測試超過 102 款床墊,
才發現台灣人睡眠的問題主要問題:
1、不貼合人體,睡醒容易腰痠背痛
2、熱氣不流通,半夜會被熱醒
3、床墊容易因為枕邊人翻身受到干擾
後來,
我們找到一家跟足球隊合作的製造商,
採用專利的恆溫冷凝記憶棉,
能夠有效均勻貼合人體、釋放肌肉壓力,
讓台灣人可以好好睡個簡單的覺。"
這段話讓我想起得居哥的哥哥,
(喔對了,居哥其實還有哥哥,而且也都在店裡跟大家聊天我們是在展間認識的),
上次他在家具店的現場跟我說:
"你知道記憶床墊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嗎?"
#我很想亂回答說記憶床墊最大的問題是是記不住我的名字這類的但我忍住了
居哥哥說:
"就是記憶床墊雖然有很多優點,
但它的溫度會升高,睡起來很熱,
所以我們讓這個床墊有加入凝膠的設計,
讓記憶棉的溫度能夠有效降溫,
再透過打孔的技術,讓空氣流通,確保恆溫。"
那時候我在腦子裡想著,
萊特兄弟作了飛行試驗,
居家兄弟作了床墊試驗,
不管發明了什麼,
就像第一個作剉冰作得很好吃的人,
後來還想到加了煉乳跟芋圓會更好吃那樣。
我很欽佩這樣的人,
也很高興我們這樣的平民老百姓,
可以躺在台灣人認真創業的成果上面好好睡覺。
不過,會不會是這個床墊,
讓我開始作一些天馬行空的夢了呢?
#台灣品牌居哥我們為你加油
#不過身為母親我建議還是再發明一下冷凝保潔墊好了
#彼得太喜歡床墊那個涼感所以不想用一般保潔墊
#但羅比不知道還要尿幾次啊
給需要的人參考,
居哥說這個床墊提供101晚試睡體驗+10年保固喔。
#彼得在一旁問那有沒有買枕頭送床墊呢
#本日照片是彼得練習側睡背背包
PS.
居家先生一年僅一度的床墊活動來了!
買床墊送記憶枕:http://mrl.tw/vb3bj
#居家先生 #mrliving #ourmrliving
夢見紅色的蛇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網路文章】榮格與曼陀羅
一、榮格為什麼要研究曼陀羅?
最早把曼陀羅引入心理治療的,是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榮格曾經與弗洛伊德關係密切,但1913年兩人決裂,榮格心理受創,退而發展自己的理論體系,並一度備受幻覺折磨而瀕於崩潰。此時,榮格身陷「中年危機」而不得不重新審視生活,並從內心探索最深處的自我。
為此,他記錄了自己一些夢境和幻象,並隨後將其整理為《黑書》《Black Books》(當今只個別人手中有此書稿)。同時,在托妮·沃爾夫的精神支持下,榮格也著手開始一項重要寫作,並配以其親手繪製的插圖,這就是著名的《紅書》。
二、《紅書》
《紅書》正是榮格「積極想像」之所得。依他所述,曾有兩靈造訪,一跛腳老人,一美貌姑娘,自稱以利亞(Elijah)和莎樂美(Salome),並攜帶著一條大黑蛇。老人之後再進化為腓利門(Philemon),姑娘成為阿尼瑪,分別代表其理論中的「自性」(來自無意識的自我審視,也是自我實現的終極目標)和男人無意識中的女性。在此經歷中,魔、聖、妖、靈紛至沓來,他欲拒還迎,視之為心理分析的實驗,一種自願與無意識的近身肉搏。依其傳記作者芭芭拉·漢納的記述,此時榮格下定決心,無論何方神聖在夢中顯靈,他必不會任其憑空消失,直到他們向他彰顯所為何來。在此過程中,榮格自己開始繪製大量圓形的抽象圖案。
後來榮格發現,他所繪的那些圓形圖原來就叫Mandala(梵語,曼陀羅,亦稱輪圓)。根據他所說,「曼陀羅是自性(self)整體的一種心理表達」。換句話來說,「一個嚴厲的圖案罩上這種圓形意象(image)可以補償心智的失常與困惑,也就是通過構建一個連接萬事萬物的中心,彌補了心智的失常與困惑」。
原來我們每一個人的原型都是分裂的,以至於我們需要「曼陀羅」讓它整合起來。曼陀羅的能量來自圓滿具足而無所欠缺的自然力。透過精密的圖騰、壇城能量、幾何中的結構奧秘,且利用色彩的力量,連結內在的圓滿力,共同創造強有力的能量圈,將其導引至生命的本體。
榮格的第一幅曼陀羅:進入秩序 榮格的第一幅曼陀羅是在1917年繪製的,名為《萬物體系》(Systema Munditotius)。在那段時間,榮格是一名關押英國人的營地長官,他每天早晨都在筆記本上勾畫曼陀羅圖形。他在書中寫道:「對於這幅曼陀羅,我當時並不知道它的意義所在。」心理分析師Hams(2011)分析了這幅曼陀羅,認為榮格表面似乎是在為世界物種定位排序,實際上是通過象徵的方式在努力建構內心的平衡與秩序。
三、曼陀羅繪畫中期:自性的形象
在面對無意識和自我治療的中期,《紅書》中有兩幅曼陀羅可以代表著榮格內心世界的轉化。這兩幅作品也經常被引用在他後期的著作當中。第一幅《四位一體》,其中心有個太陽,太陽周圍有十六個圓球及裝飾品,最外周有四個小圓,圓中各有一人的圖像。
當時這幅畫的意義並不清晰,多年後,榮格重新分析這幅畫,並逐步完善他的心理分析理論。在《榮格全集》中,他的分析如下:「它們表示了人格的四個方面,或者說是屬於自性邊緣的四個原型意象。兩個女性的意象不難認出是阿尼瑪原型。老人對應了意義與精神的原型,而黑暗地獄的形象是智慧老人的對立面,稱為神奇(有時是破壞性)的路西弗元素……圓圈外用四種顏色所繪製的十六個圓球來源於眼睛,它們象徵著意識的觀察與分辨功能。同樣,在另一個圓中的裝飾品都朝向內部,如同把外面的內容傾注至中心一樣。另外,外周的裝飾品好像是從外界接受事物。這就是在自性化的過程中,把早期投射的能量流再一次回收並且整合至人格中心來。」從這一幅曼陀羅來看,榮格能夠把難以名狀的無意識心理特質(阿尼瑪和陰影)用清晰的意象表達出來,並試圖整合,中心的太陽象徵後來他所認為的自性(Self)的原型。自此,榮格開始流露出他的自性理論。另外一幅《星星》曼陀羅繪畫是上一幅《四位一體》的延續。
榮格對它的分析是:「和前面中心為太陽的畫相一致,這一次用星星來象徵著中心,這是非常典型的意象。太陽是一顆在天空中能夠發光的星星,展現了內在的自性,代表內心自性的星星呈現在紊亂無序的無意識中。該畫用四種顏色來強調四個方向輻射的結構。這幅畫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把自性的重要功能定義為對抗紊亂。」從這幅曼陀羅作品及榮格的相關論述可知,在繪畫此圖時,榮格雖未能確切理解其意義,但是內在的自性原型已發揮整合功能,榮格內心的紊亂已經開始得到整合。當然,這幅畫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它讓榮格更明確了自性整合對立、混亂的功能。
四、曼荼羅繪畫後期:中心的意義
後期,榮格更深入到集體無意識中,認識到曼陀羅與自性原型、共時性之間的關係。《永恆之窗》與《黃金城堡》是榮格曼陀羅繪畫後期最重要的作品。《永恆之窗》是榮格根據他所做的夢境而繪畫出來的,這個夢記錄在自傳《回憶·夢·思考》中。他夢見自己出現在英國的菲利普,在某個雨夜與一群瑞士的朋友走在當地的街道上,不久他們遇到了一個形狀如同車輪的十字路囗。好幾條街道從這個車輪輻射出去,而交叉路口的中心則是一個廣場。廣場的中央是一個圓形的水池。水池的中央是一個小島。雖然四周很黑暗,但中心的安全島卻顯得十分明亮,安全島上只長了一株開滿紅色鮮花的木蘭樹。他的同伴似乎看不到那棵樹,而榮格卻被它的美麗所征服。在《榮格全集》中,榮格評論:「這幅畫包括了花、星星、圓圈,打算把城市分成由中心向外周輻射的布局。整體看起來,如同一扇朝向永恆的窗。」
榮格根據這次夢和這幅曼陀羅作品,在《回憶·夢·思考》中寫道:「通過這個夢,我明白了,自性就是方向與意義的原則和原型。其治療性作用就隱含其中。對於我來說,此刻的頓悟就是要通往這幅畫的中心,這過程擁有治療的作用。而有關我本人的神話也在這細微跡象中產生出來了。」
《黃金城堡》是榮格最後一幅曼陀羅作品,繪製於1928年。這是一座具有城、護城河、街道和教堂,以及被規劃為兩層的中世紀城市。中心的城市同樣由牆和護城河組成,如同北京的紫禁城,也類似於唐卡中的壇城。這些建築都朝內,向著中心。中心是一所有著金頂的城堡,它同樣也被外周圍繞。至此,可以看到,榮格內心已經呈現和諧有序的狀態,並能夠通過這些曼陀羅來理解內部心靈與外界現實世界之間的關係,從而催生了共時性概念。
五、繪畫中的心靈轉化
從這五幅具有代表性的曼陀羅作品及後來榮格對自己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曼陀羅繪畫所帶來的心理轉化過程。初始階段,在《萬物體系》中所繪畫的內容主要是低等的動物,在象徵層面,它們涉及個體無意識的本能衝動。榮格正是通過為萬物定位來強自我的控制力,從而獲得對無意識本能的制約。可以說,這時候無意識所涉及的深度比較淺,處理的僅是個體無意識層面。
隨著曼陀羅繪畫的深人,集體無意識的原型逐漸呈現在畫面之中,比如《四位一體》中出現的阿尼瑪、智慧老人、陰影、自性等。通過這些意象,榮格能夠深入自己心靈的深處並理解它們所象徵的意義。同時,集體無意識中自性原型也被曼陀羅繪畫所激活,逐漸發揮它整合對立的功能。榮格的人格結構已經基本穩固,對出現的幻象能夠控制住。
在繪畫的後期,通過《永恆之窗》,榮格認識到個體心靈的核心並非自我而是自性。認同自性,認清楚本來面目,聽從內在的安排,使榮格獲得了內在療癒。同時,自性的整合功能不僅體現在對內心世界的秩序上,更體現在心靈與現實的統一。
於是,通過《黃金城堡》,榮格獲得對「共時性」的理解。繪製曼陀羅這段經歷不僅療癒了榮格,更讓他理解到集體無意識的存在,並把曼陀羅作為自性原型的重要象徵,從而開創了心理分析的自性理論。在該理論中:自性與曼陀羅為本質與現象、原型與象徵的關係,二者密不可分。後來榮格的自性理論成為心理分析最為重要且最有特色的部分,並為西方心理學與東方文化建設了彼此溝通的橋樑。
來源:醍醐
夢見紅色的蛇 在 黎明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要去中國旅遊嗎?
你要去中國生活嗎?
你要去中國工作嗎?
這裡有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共匪好可怕?
「共匪」這個字眼對於臺灣一九八○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可能陌生或是少見,但對四、五、六年級生,應該都還有印象。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反共連續劇、電影,總是把共產黨描述成殺人不眨眼、無惡不作、喪盡天良的匪徒強盜。對蔣介石而言,中共把屬於他的大好江山和政權奪走,被趕到一個小小的臺灣,就像一個小孩被別人搶走了最心愛的玩具。大陸河山在蔣介石心中是他個人的,是他蔣氏王朝的,他是這個新帝國的開國皇帝,只是不能再用皇帝這個封建時代名詞,所以改用總統、委員長。國民黨退守臺灣,前幾年還懷抱反攻大陸的夢想,直至美國明確表態不支持後,夢想破滅的蔣介石,在心裡能不把奪走家業的中共當作土匪嗎?
那個時候臺灣四處可見各種反共標語,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匪諜就在你身邊」、「反共抗俄、殺朱拔毛」。從小學到初中,經常出現在我們小學生作文裡的一句話就是「解救大陸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在學校永遠會貼著各種反共海報,如果碰上國慶日或其他政治味道濃厚的節日,有各種演講、作文、繪畫比賽,題目一定與「反攻復國、反共防諜」有關。無論是在政府印製的海報、刊物上,或是中小學生繪製的參賽作品裡,中共黨員的形象一定是肥肥胖胖、滿臉橫肉加上永遠不刮的鬍渣,而手上必定要有條長長的鞭子,或是一把槍;可憐的大陸同胞則一定是皮包骨,像牛一般身後拖著耕田的犁,再不然就是遍地的死屍和骷髏。
當時只有台視、中視和華視三家電視臺,只要與共黨有關的連續劇,劇中的共產黨無一不是窮凶極惡和殘忍沒有人性,而且會用各種恐怖殘酷的手段對付老百姓。臺灣當年針對大陸一九五八年的大躍進、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以及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的文化大革命運動,拍攝了許多「電視劇」(連續劇)。臺灣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每晚播放的反共連續劇,述說著大陸苦難同胞在大躍進後期,餓死很多人,或是老百姓在人民公社裡作牛作馬、吃大鍋飯、吃不飽穿不暖,民眾買油要油票、買肉要肉票。我印象最深刻的電視劇對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造反有理、打倒黑五類」,相信臺灣的四、五年級生,對這些詞彙應是永生難忘。每回看這些連續劇,有些畫面會嚇得我不敢看,甚至會作惡夢。那些描述大陸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六年的連續劇畫面,就成了我們對大陸及中共永難磨滅的恐怖印象。我承認小時候膽子不大,但現在回想起來,以及根據心理學的說法,在我兒童時期許多不該有的心理症狀,應該是被國民黨製作的反共連續劇害的,它們傷害並荼毒我幼小純真善良的心靈。我可以不看嗎?不行!因為必須交觀看後的心得報告,在寫心得時又受到二次創傷。心理學家認為,讓受害人回憶或是重新經歷受害的過程,會使受害人的心理再次得到打擊。
不知道國民黨還有多少黨產?如果以這些連續劇造成後遺症為理由,向台視、中視、華視或國民黨提出告訴,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或建議立委提出「被強迫觀看反共連續劇精神後遺症賠償」法案。反正臺灣立法院過去已針對白色恐怖時期的受害人通過相關法案,為什麼不能為我們這些在恐共期長大,或被迫經歷反紅色洗腦的受害者,訂立相關的賠償法案?
當然,能給我們這些受害者實質上的補償是最好,例如每人一千萬或是更多,如果不行的話,至少也從心理治療方面,提供一系列的免費療程,這才公平嘛!我覺得這些年在大陸,確實因為兒童時期的心靈傷害,造成我在行為和感情上的異常。例如我不能與年輕的女性共產黨員正常交往,曾經追求過一位共青團的女性團員(共青團成員不算是共產黨員),但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牽她的手,我就緊張得心跳加快!而我現在的合法妻子是喝共產黨奶水長大的,雖然不是中共黨員,但卻是共產黨員的女兒。我懷疑每回與太太親熱時,因為那些童年時期看到的連續劇畫面,會不時浮現在腦海,使我產生性能力立即衰退的現象。有時半夜作惡夢,會夢見老婆拿著長長的皮鞭抽我,醒來開燈看看睡在身旁的她,有沒有變成長著鬍渣、一臉橫肉、腦滿腸肥的共匪?
而連續劇中的紅衛兵更是嚇人,要造反、破四舊、打倒牛鬼蛇神、打倒走資派,沒事就到別人家裡清算、抄家,有空就把看不慣的人戴上尖高帽,綁起來拖出去遊街示眾。鬥爭別人是家常便飯,鬥爭自己的老師、長輩,甚至更以鬥爭自己的父母為榮,因為「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
我經常胡思亂想過幾年兒子長大了,成為小紅衛兵,會把我捆綁後戴上高高的尖帽子,拖著我到大街上遊行、鬥爭我!這種杞人憂天的幻想和妄想症,應該是緣自少年時期,被國民黨長期用電視作了催眠暗示洗腦,在那時種下了這病根子!我與兒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受這心理黑暗面的制約,使得我每晚睡不好,而且把兒子當作天王老子,不敢打他、罵他,整天想方設法討好他,成為一個合格標準又可憐的「孝子」。各位是不是也覺得國民黨和三家電視臺應該給我高額賠償及心理治療呢?
本書特色
■想要到中國旅遊、生活、工作,就一定要看這本書!
中國,對於許多台灣人而言,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沒有到過中國的台灣人,對於中國的印象,經常是來自於新聞報導或是報章雜誌。我們經常用台灣的思考模式,去認知中國的社會問題,但是卻忽略一點:中國的社會問題,其實有太多與台灣不一樣的地方,導致我們對中國產生錯誤的觀念。台灣和大陸,經過六十年的分歧之後,社會的差異性究竟有多大?本書將完整剖析中國的現況,讓你對中國有更正確的認識與瞭解。
■作者以宏觀的角度來分析中國的現況,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多年來,有許多台灣的學者與專家,紛紛遠赴中國進行田野調查或是深度訪談,想要徹底瞭解中國的現況,但是經常不得其門而入,或是收穫有限,只好鎩羽而歸。主要的原因,就是:彼此信任不足,欠缺人際網絡。有鑑於此,作者以其自身在中國投資、生活的心路歷程與人生經驗,為讀者提供更確實的資訊,希望讀者對於中國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更多前瞻性的思考與反省。
■本書以輕鬆詼諧的筆調,帶領讀者進入中國的社會,體會中國的生活!
坊間一般關於中國現況的書籍,大都艱澀枯燥,經常讓想要一窺中國現況的讀者望而卻步。本書深入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詳細敘述存在於中國社會的嚴重問題和解析中國社會的現況,對於想要瞭解中國的讀者而言,除了可以增進其閱讀興趣,也可以增進其解讀能力。
作者簡介
中國策劃達人——蘇亦正
自稱是變形蟲,一個喜歡不斷變化的人!
在台灣,從IT轉入婚紗,然後又辦了雜誌和電臺節目。在公關領域待了好幾年,為企業規劃CIS,辦大型活動。從綠島觀光節海底集團婚禮、臺北市建城百十周年、時報週刊婚紗展、國外藝術團體來台演出、高雄曇國際舞蹈節、新竹建城170活動、大台中元宵燈節、臺北市中秋樂宴、基隆元宵燈會…。
21世紀初,有個大陸工作的機會,覺得人生可以再做大變化,結果一待十年就過去了!2004年到了北京,為數十家中資企業服務,包括國企、上市集團公司,主要為他們提供品牌規劃、企業文化導入、領導團隊培訓、服務提升和大型地產、旅遊、主題公園專案前期方案策劃。顧問做久、做煩了,跑去中資上市公司擔任集團公關總監,負責媒體公關和危機管理系統規劃導入。
現在又從事城市規劃和行銷,也作大型主題專案策劃工作,不同的城市、專案有不一樣的變化和挑戰!
喜歡在大陸生活和工作,因為這裡不斷在快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