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生育率!桃園最敢生!台北竟不能?
郭昭巖要求社會局營造友善生育空間
台北市長柯文哲曾經說:「 #少子化絕對是國安問題 」!但全台灣生育狀況最健康的城市,台北市卻比不上桃園?
台北市議員郭昭巖於民政部門質詢時強調,桃園連續五年出生率居全國之冠,可以部份歸功於他們優於全國水準的「三三三」生育獎勵。父母兩人只要在桃園設籍一年,每生一胎領三萬元「生育津貼」。雙胞胎加碼至每胎三萬五、三胞胎每胎四萬五,孩子三歲前還可領取市府自籌財源發放的三千元育兒津貼,而在台北市部分生育津貼每胎是兩萬元。
#郭昭巖爭取育兒津貼再加碼
郭昭巖指出,「從桃園連續五年奪冠的高出生率中可窺出生育獎勵絕對是誘因之一。」而人口的增加不外乎移入和出生,兩者間關係互相連動,想提高生育率當然不能只靠補助。給年輕人一個好的環境,能穩定就業、安心定居,敢於生養是提高桃園生育力的雙誘因。
郭昭巖強調,台北市物價房價雙高,要吸引年輕人在此落地生根,「都發局的公共住宅政策、產發局的青年創業貸款與基金,勞動局的就業培訓與輔導等缺一不可。」郭昭巖指出,在2019「世界人口綜數」的出生率排行報告中指出,台灣是200個國家中的吊車尾。台灣亦是快速老化的國家,在高齡化和少子化雙重危機下,中央在育兒津貼上不斷加碼,補助對象不斷放寬,還擴增各類公共、非營利與準公共等托育機構,這些是「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提高生育率政策的一環,當然台北市也在其中。台北市的托育供給率為百分之27,雖然是六都最高,但相較於歐盟訂的百分之33,應該還有努力空間。
#鼓勵年輕人落地生根台北市
從台北市的未滿2歲兒童現行照顧型態分析資料來看,台北市未滿2歲的人口數是37235人,雖然公辦民營托嬰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準公共化托嬰中心、準公共保母分別可收托的人是910、648、2815、2678人,加起來的占全未滿2歲人口數比例的頂多18.9%,是兩成都不到!扣除少數人負擔得起的私立托嬰中心和居家保母的綜合比例5.5%,有高達75.6%的是在家照顧,也就是可能阿公、阿嬤或父母其中之一在家照顧。
郭昭巖強調,大家都明白高達75.6%比例的民眾選擇在家照顧,實在是為了要節省托嬰費用。跟育嬰費用相比,民眾寧可選擇留職停薪或是請育嬰假,在家帶小孩。
根據民政局的統計資料也顯示,市府推行準公共化托嬰中心與準公共保母政策,設立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每月扣除市府補助後,家長自付額仍在12000、8000至7500元之譜。若是選擇私立托嬰中心或居家保母,托育費用更高達兩、三萬。即便是公辦民營中心,家長每個月仍需要自行負擔約5000元支出。
#托嬰費用補助看得到吃不到
郭昭巖發現,台北市公辦民營托嬰中心,目前收托人數是910人,占未滿2歲兒童總人數的2.4%而已!對多數人來說幾乎是看的到卻吃不到的餅!郭昭巖過去曾擔任過幼稚園主任,她指出,準共托嬰中心和準公共保母,的確幫忙解決一些私立幼托機構存續與家長送托的問題,但整體而言,供給面仍顯不足,郭昭巖建議,市府可利用校園或是其他公家場域的閒置空間,引進具活力與多元教學的民間優質教育團體,來承接公設民營托嬰中心,以利舒緩年輕家長生養壓力。
#郭昭巖呼籲增加公辦民營托育機構
郭昭巖細究中正萬華區的幼托狀況。台北市一共有54處公共托育家園,中正區只有一處,23處公辦民營托育中心,中正區有2處,總共只能招收87位嬰幼兒,中正區兩歲以下人口數為2198位,換算下來不到百分之4的嬰幼兒可以進入公共托嬰中心或托育家園,而家內照顧卻高達79%。萬華有7處托育家園,3處托嬰中心,總計可收托214名嬰幼兒,但2歲以下的人口數2501名,能進入公辦民營托育機構的也只有1成1,家內照顧的比例高達80.2%!
郭昭巖特別指出,近年因萬華幾個大型眷村改建成為高樓社區,進駐相當多新興人口,市府於萬華四處公共住宅1247戶,及郭昭巖爭取改建之福民平宅的公宅戶數338戶,總計有1585戶。相較之下,中正萬華公辦民營托育機構,簡直僧多粥少。郭昭巖強調,市府公共托育提供率目前僅4.3%,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今年1月初,郭昭巖已就萬華區保德里長提案,針對東園街上,萬華健康中心以及後方東園國小舊退職員眷舍的合署辦公大樓,納入考量,郭昭巖更積極在都發局各局處需求評估會議、市長便當會做爭取,才讓社會局承諾參建。中正區部分,郭昭巖也爭取忠義國小活動中與在地社福需求納入捷運共構,忠義教育社福園區預估收托45人。
#善用公共閒置與新興空間
郭昭巖強調,萬華中正區弱勢家庭居全北市之冠,要求社會局長能夠鼓勵尚未納入準公共化的私立托嬰中心加入,也希望再尋覓合適空間增設公設民營托嬰中心,以關照弱勢家庭的幼托需求。目前郭昭巖也正爭取成功高中校舍改建、龍山國中活動中心改建,以及東園街合署辦公大樓規劃、華江里三區肉品區改建案規劃,她也要求社會局能配合時機,善用公共閒置與新興空間,做相關幼托中心的規畫研議。
#郭昭巖 #台北市議員 #顧市政 #友善生育環境 #生育率
多肉水培生根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卓蘭冬陽如此溫暖,從日本遠渡重洋來到台灣樹稍的「高接梨苗」,已歷經發芽、冷藏、休眠而嫁接在「橫山梨」樹枝,鳥語花香清晨開展新生。
被嫁接的母體「橫山梨」樹已註定邁向不同人生,卓蘭農民曬黑了的手靈巧熟悉先砍掉原有枝葉,再以專業切刀割出「嫁接」刀痕,把有芽種的枝「種」在樹稍上。從此之後,橫山梨就不再孕育自己的下一代粗梨或鳥仔梨,如同人類「代理孕母」般,放眼望去,滿山遍野橫山梨樹都接上了一根根高貴的高接梨,預期端節結果。
白肉細緻高接梨在台灣每年至少30億元產值,廣受歡迎的水果完全嫁接栽培,只在溫帶的水梨移到平地種植。進口高接梨苗每株至少五元以上,成本不低,農民細心切開、斜切、接苗、封蠟、套袋,每一手續不得馬虎。
高接梨「接穗」主要來自日本的豐水梨、新興梨、新世紀梨等,最後嫁接在橫山梨枝條上。橫山梨百餘年前在台灣落地生根,只是果肉酸口感不細緻,自從某一天日本水梨的枝條嫁接於橫山梨樹後,樹種的耐操耐勞、新苗的細緻多汁一拍即合,他們長成甜美多汁的水梨,成就農村新風情。
每年元月都是卓蘭嫁接好時光,日本梨九月採收,採收後剪枝條賣給台灣農民。選冬天嫁接是因為枝條養份充裕時,成功率高品質好,梨芽低溫發芽後,枝條還要放在5℃以下冷藏室模擬溫帶天氣,經一個月打破休眠期才嫁接,端午節前後將結果。果實採收後,原本的接穗即死亡。
台灣平地實在太熱,註定這輩子都不可能自然孕育出高山梨,但這卻註定了橫山梨樹一代又一代成為代理孕母的命運。
上周,有幸來到卓蘭退休老師的「紀家農場」體驗一日農婦生活,目睹上百種不同樹種,溫室自栽女主人愛吃菜色,那是浪漫的食農課程。農民嫁接技術已優雅而純熟,滿山橫山梨樹媽媽均等待生出高接梨寶寶,可是,我卻懷念起兒時所吃的粗梨,那酸澀粗厚浸潤鹽裡的滋味!
#卓蘭紀家農場
#嫁接
多肉水培生根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計畫移民?培養孩子的英文能力》
跟Grace同輩份的臉友們
除非成長的家境比較好
不然所受的英文教育
應該跟Grace一樣 都是公校裡
台師一念、學生一復誦的背多分的教育環境
Grace在先前的文章有提過
自己學英文沒有什麼先天的優勢
唯一比較特別的
就是Grace的爸媽在Grace三年級的時候
雖然把Grace 送到了一個英文補習班
但是該補習班也是以填鴨教育為主
單字沒背好可是會挨打
在那裡當然也沒有享受任何學習語言的快樂
所以三十多歲才出國唸碩士的Grace
絕對不敢號稱自己英文多好
雖然申請到了美國百大大學的博士班
我自知我的口音還是很重
文法也常常出錯
博士班作業完成後的文法校對
都得仰仗google大神
跟office word自動糾錯功能
再加上自己一字一句反覆思考
一份作業往往花上比母語者
雙倍甚至三倍時間完成
可以說是十分憋腳
(Grace沒錢如何提升自己英文能力?
如何在台灣準備出國後馬上要用的口說能力?
可以查查Grace以前的舊文)
Grace自己一直嚮往優秀外語能力
既然此生自知不可能非常流利的講英文
對小孩從小的英語能力培養就花了些力氣
當時當然沒想過會被婚變提離婚出國
很單純的希望讓我的孩子能講一口沒有台腔的英文
在Grace的一雙孩子非常幼小時
Grace很幸運的在某間上櫃建設公司上班
因為公司本身有經營私立雙語學校
孩子們得以用非常優惠的價格在雙語幼兒園上課
後來離開該公司後
Grace讓孩子繼續在其他口評良好
且有外師任教的美語機構繼續學習
Grace在孩子2-3歲的階段的任務
就是很單純地讓他們喜歡英文
此階段Grace自己並不開口跟孩子說英文
純粹帶他們接觸美國節慶及文化
讓外師教他們純正的口音跟自然發音
接著孩子四歲左右的時候
他們已經可以認讀跟寫短句
重點是他們的口音也已經定型
Grace的任務就是帶孩子親子共讀
並且慢慢進階到自讀(非常重要)
Grace當時所在地的圖書館有原文書區
當時Grace每週帶著孩子去借有趣的繪本
回家幾乎每天花一小時
進行親子共讀
一開始媽媽念、小孩聽
有興趣之後輪流念
再來孩子唸、媽媽聽
最後放手 讓孩子自讀
Grace在孩子讀完後
跟孩子分享閱讀心得(以查證孩子是否讀懂)
繪本的階段大概半年左右
Grace的孩子開始可以讀橋樑書
如Henry and Madge,Frog and toad
當時女兒7歲、兒子5歲時
去戈果測過程度
兒子程度1c~2A
是看橋樑書level2例如henry and Madge
姐姐程度2c~3A
是看magic tree house程度
中間更換的步驟訣竅
就是按照小孩程度找他適合的題材
一開始還是要媽媽陪讀
中間書中有不懂的字
搭配英英字典(個人推薦Oxford for kids 或Oxford for student)查找生字
培養孩子用字典習慣增加單字量
這個階段維持興趣
不要讓孩子對閱讀產生厭煩感很重要
所以當時每次要介紹孩子新的一套系列書
只要該系列有有聲書
Grace都會搭配有聲書
讓孩子在車上聽
孩子聽出興趣了
就借回家讓他們閱讀
另外國家地理雜誌兒童版等科普雜誌
也是非常的有幫助
列舉些有趣的有聲書有...
A to Z mysteries
Charlottes web
Diary of the wimpy kid
Junie B
My weird school
Ready Freddy
The 39 clues
Zach’s files
另外Grace自己創了個計分表
孩子每日完成特定閱讀量就能蓋章上去
Grace買了很多孩子有興趣的玩具、文具等東西
放在櫃子頂上(如圖)
達成特定集點孩子就能換獎品
這時候Grace除了讓孩子在美語機構上課
也帶孩子認識美國筆友
參加教會的ESL課程
陪孩子慶祝萬聖節、聖誕節
特別是十二月初必然讓孩子寫信給聖誕老人
信件內容:
問候、禮物內容、以及為何自己值得這些禮物
很快的短篇小說看不過癮
我的孩子在階梯書約卡了一年
就換讀長篇小說
孩子開始看英文長篇小說後
就是父母退場時期
因為一但孩子對劇情讀上癮
也不管有沒有獎品都想看
有時還要父母制止讓眼睛休息呢
當時孩子的書單
依稀記得有
Worries
Harry Potter
Darren Shan
一開始培養孩子英文環境的念頭萌芽
Grace當時的想法是小孩還小
給他一個機會
現在還有充裕時間跟上腳步
學到戈果4A大概可以應付到公校高中程度
趁小時候課業輕鬆
讓孩子可以用快樂的方式
而不是公校填鴨教法學英文
先打好英文底子
以後課業壓力大時
孩子少一個主科要應付
也沒有想到冥冥之中
在孩子能夠自行閱讀長篇英文小說後
命運的安排讓我帶著孩子
來美國落地生根
Grace也因為孩子優異的英文能力
初入美國公校英文能力測試就過關
不需要ESL老師的協助
(反倒是Grace自己去孩子學校時
校方聽到我的外國口音
就會叫ESL老師出來協助我)
因為在學校聽課、溝通、社交無礙
課業成績一直維持良好水平
我在異國的學生時期也少一件事情要掛心
亞洲的父母大部分都把孩子當心頭肉
要移民第一件就操心兒女
Grace 提醒父母要記得一件事
「要移民,爸媽好,孩子才會好」
不論做什麼規劃、準備
一定要把大人先安頓好
再幫小孩考慮
這樣移民之路才會長久
畢竟孩子的適應能力
比大人好太多了
而且大人快樂安心
小孩才有安定的環境成長
最後
謹以我在近七年前女兒6歲時
寫的一篇小記當本篇結尾
<邪惡的大人>
這個小女生自從開始看magic tree house後,為了想學「魔法」這件事,一直嚕我,我就告訴(騙)她說,魔法師都是外國人,她要先把英文學好才能跟他們溝通,然後我會買魔法書給她,英文沒練好,書買了她看不懂咒語也是無用。
於是她整個暑假聽有聲書,看英文章回小說看得很勤。
今天早上她一邊吃早餐,一邊看書時又問我:「看了魔法書就會魔法嗎?」我說:「你要看書裡的咒語,照咒語念,媽媽到時候會幫你準備魔杖, 學起來的話,在英國有個魔法學校我帶你去上, 學不起來,媽媽也幫不了你。」
媽媽在心中默默的想著:「女兒呀,Harry Potter我已經幫你準備好了,等你看得懂就照咒語唸看看有沒有效,練過之後,如果發現自己是麻瓜不要怪我喔!😁」
圖:1. 七年前初讀哈利波特的女兒。2. 八年前的集點贈獎櫃。 3.七年前的孩子專用書櫃。4. 兒子小一開始讀向達倫。5. 2016年,孩子(8&6yrs)寫給聖誕老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