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求世 41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昌德宮建築群(1997)
當今的韓國首都首爾是座十分現代化的城市,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滿眼盡是五光十色的燦爛,若是追本溯源,歷史已經超過二千年,稱得上是韓國的歷史古都。自西元前18年百濟國開始,就已經揭開了它在朝鮮半島上作為首善之都的地位。而到了西元1394年,朝鮮王朝遷都漢陽,也就是今日的首爾,從此之後,首爾一直都是韓國各朝代的的首都。因為這樣的地位,在首爾除了享受城市旅遊的便利與樂趣外,歷代傳統宮殿多已成為親民的歷史建築,打破了深宮大院的神秘感,不僅提供了旅人平靜歇息的地方,也讓人更進一步了解韓國的歷史。
現今首爾留存的宮殿建築多半都是朝鮮王朝600年間的古蹟,例如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慶熙宮、德壽宮、宗廟、成均館、南大門、東大門等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景福宮、昌德宮及宗廟,尤其後兩者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名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昌德宮,原本是作為景福宮的離宮,但從1618年之後約250年卻取代景福宮作為朝鮮王朝的正宮使用,大致可分為宮殿的公共空間與王室的生活空間。
昌德宮內為中國式建築物,目前仍保存著13座殿閣,是朝鮮王朝宮殿中保存得最為完整的一座,被稱為「韓國的故宮」。宮內大部分建築在日本人入侵時被焚毀,但其正門敦化門倖免於難,成為最珍貴的遺跡,這一木結構建築傲然聳立,氣度非凡,現在是漢城最古老的宮門。
從敦化門進入昌德宮後便是錦川橋,這座橋建於太宗 12年(1412年),是首爾現存宮殿中石橋裡最古老的。廣場有大理石作成的立碑,從中軸線分成兩路排開,這些石碑是用來表示官階地位的大小,有正一品到九品官職,稱為文武官碑,文官排列東方,武官西方。和中國大部分的朝代相同,朝鮮王朝官階上向來也是重文輕武,而一般認為國王的左邊為主位,右邊為次位,所以文官通常都位在左邊,武官則在右邊。但戰爭時武官受重用,官階的方向則會相反,為官亦有風水輪流轉的變化,所謂時勢造英雄大概也是這個道理了。
而仁政殿是舉行皇帝登基儀式,大臣朝禮,接見外國使臣等重大國事活動的場所。宮殿內部有皇帝聽取朝政時所坐的御座,不像中國的龍形化身圖騰無所不在,朝鮮皇帝寶座後的屏風是座日月屏,屏風上的圖案個個都有含義,中間的山峰象徵王權,其餘四個山峰象徵四海領土和國民,流水和老松樹則象徵國家永遠昌盛。至於山峰上的日月則和韓國國旗如出一轍,乃是取自易經中陰陽調和、萬物生生不息的意思。
依序往裡面走,現存宮殿中唯一使用青瓦的宣政門、皇帝和王妃的寢宮大造殿都有其可看之處,也讓人從這些建築裡遙想以前皇帝生活的片段。這些保存良好的建築,也成為韓國古裝電視劇的取景最佳景點,像是曾經紅極一時的《大長今》就曾在這裏拍攝,其他的戲劇更是不勝枚舉,古蹟在現代的影像呈現,更拉近了年輕一輩對於這些老祖宗所留下物品的親切感,這未嘗不是一種推廣的好方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嬴政,又名始皇帝。 在紀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大陸,首次自稱「皇帝」。 這真身是異聞帶.中國的始皇帝的樣貌。 驅使中央極權制度所帶來的絕大的權力,傾注所有精力在內政與技術開發,並且打算利用探索仙道更新生命本身的壽命極限的真人的,最終結論。 (譯註:真人為宗教中,尤其道教最高境界的稱呼。 在《史記》中的...
壽臣山風水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三國時期劉備帳下著名謀士 軍師中郎將:龐統|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龐統(179-214年8月29日),字士元,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道號「鳳雛」。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擊中去世,時年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龐統死後,葬於落鳳龐統墓坡。
詳細介紹
龐統(179—214年8月29日),36歲,字士元,東漢末年劉備部下著名的謀士、將領。
籍貫: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
容貌:歷史無記載
官職:軍師中郎將、追賜關內侯謚曰靖侯
家族資料
子女:龐宏
兄弟姐妹:龐林
叔父:龐德公
曾效力過的勢力:蜀漢
龐統的歷史評價
司馬徽:南州士之冠冕。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
陳壽:①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②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
魯肅: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楊戲《季漢輔臣贊》: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諸葛亮: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早年便以「鳳雛」(就是鳳的雛,小鳳凰,假以時日,一定會高翔於九天,清鳴於雲中,這是別人給他這麼一個綽號。)之名與諸葛亮(伏龍)齊名於荊州。當時徐庶曾對劉備評價他的經典言語是:「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也!」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臧否人物,自謂曰「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龐統傳》)。赤壁大戰後,龐統來投靠孫權。但是,由於龐統太小看周瑜,而孫權平生最喜歡周瑜,所以孫權發誓不用他。魯肅就推薦他去劉皇叔(劉備,漢獻帝的叔叔)那兒,龐統聽取了建議,就來投靠劉備。但未得重用,不得以領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其後經諸葛亮、魯肅極力推薦,劉備方才再度召見龐統,與之談論軍國大事,大為器重,於是拜龐統為治中從事,不久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和魯肅舉賢薦能的寬廣胸襟固然令人欽佩,但龐統本身具有的非凡才華,恐怕才是其最終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加盟劉備
更重要的是,龐統正是實現隆中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為劉備集團提供了進一步飛躍的契機。按照「隆中對」的規劃,取得荊州、站穩腳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荊益,然後兵分兩路,消滅曹操,最終統一天下。劉備聯合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打敗南下的曹操,又趁機取得荊南四郡,進駐南郡,可以說已經實現了「隆中對」的初步目標。龐統的職位變化,也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因為軍師中郎將不是一般的軍師,後者止絕軍謀,而前者既參謀決策,又統御兵權。劉備設兩個軍師中郎將,意味著要將兵力分成兩部分,去執行兩個大任務了。
不久之後,經過精心策劃,再加上益州內部張松、法正、孟達等人的策應,入川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諸葛亮、龐統各司其職,前者負責留守荊州、鞏固後方(但後來因入川阻力較大不得不調諸葛亮帶兵出征),後者負責輔佐劉備,進佔益州。兩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進佔益州和鞏固荊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進佔益州,則不能實現一統天下、興復漢室的大業;不鞏固荊州,則進佔益州的行動缺乏可靠的後方保證。要同時完成這兩件大事,必須要有諸葛亮一流的人才協助劉備才行。綜觀劉備早期的謀臣團,「糜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於世」(《三國志·蜀書》卷8陳壽評曰),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實非其所長。毫無疑問,鞏固荊州與攻取益州,諸葛亮均是最適合的人選,但他分身乏術,只能顧一頭;而龐統不但學識淵博,善於鑑別人物,而且有「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適合協助劉備進佔益州。在入川過程中,龐統不但協助劉備作出了幾次意義重大的正確決策,而且以其獨有的聰明才智,使劉備擺脫了信義寬仁等觀念的束縛,為日後平定西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不幸的是,龐統在圍攻雒城時中箭身亡,年僅三十六歲。
出使吳國
吳國將領周瑜幫助劉備攻取荊州,兼任南郡太守,龐統仍為功曹。周瑜去世,龐統送葬到吳地。吳人多聞其名,因此,當他要西返荊州時,眾多知名人士齊會昌門,為他送行,陸績、顧劭、全琮都參加了聚會。龐統又開始品評人物,他說:「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接著,他又對全琮說:「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陸績、顧劭對龐統說:「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於是,龐統跟他們深相結交而歸。
事後,有人曾問龐統:「照您看,陸績比顧劭好嗎?」龐統說:「駑馬雖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罷了。駑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負載的哪裡只是一個人的重量呢?」據說,顧劭去見龐統,住在龐統那裡,兩人談論起來。顧劭問:「您有善於知人之名,你說說,我和您相比,誰好一些?」龐統說:「講到陶冶世俗,甄綜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顧劭認為龐統的話有道理,和他親近起來。
受到重用
劉備佔據荊州,任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署耒陽縣令。在任不理縣務,治績不佳,被免官。吳將魯肅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信中說:「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兩人縱論上下古今,劉備對他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此後,劉備倚重龐統的程度僅次於諸葛亮。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有一次,劉備與龐統閒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秘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你不必隱瞞。」龐統回答:「確有此事。」劉備慨然嘆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獻計徵蜀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龐統進言,他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當可成就大業。」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龐統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機權變才好。況且吞併弱小,攻擊暗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佔了先機。」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獻策:「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劉備說:「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此時的劉備實力大增,已有部眾三萬多人,車馬整頓,兵甲鮮明,糧秣充足,士氣振作。但他並末立即去進攻張魯,而是停在葭萌,厚樹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在葭萌關屯駐已經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劉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卻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龐統起身而退。劉備馬上後悔了,請他回來。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飲食自若。劉備說:「向者之論,阿誰為失?」龐統說:「君臣俱失」(《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裴松之評價劉備和龐統的這次爭論說:「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
不幸隕落
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勛,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謚號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在龐統墓約2公里處,有劉備為其建的祠墓,三進四合佈局,石木結構(石牆、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惇厚、肅穆莊重。依次排列著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祠內存有龐統及諸葛亮雕塑像,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史料。宋代文人陸游路過龐統祠墓時,曾作詩一首:
鹿頭山過龐士元墓
士元死千載,淒惻過遺祠。
海內常難合,天心豈易知。
英雄千古恨,父老歲時思。
蒼蘚無情極,秋來滿斷碑。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壽臣山風水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秦始皇留下九大未解之謎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元前259年中國農曆正月,一個長相併不特殊的男嬰在趙國邯鄲降生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俘虜了齊王建,完成了統一中國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他50歲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鉅鹿縣境),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家喻戶嘵的秦始皇,因完成統一大業而名垂千古,因實施暴政遭千古罵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萬世皇帝夢也就破滅了。
巨大陵寢神秘莫測
千百年來圍繞著秦陵地宮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只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鬥轉星移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寶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給名曰張善的官吏,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始皇陵……這類神奇的傳說更是給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驪山腳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墳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宮。封土北側有寢殿禮儀建築群、飼官建築群,封土外有兩道長10千米的內外城垣,封土周圍及東、西、南、北側分佈著數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園封土、地宮、內外城垣形制及其禮儀建築和佈局都不同於先秦任何一座國君陵園。這座帝陵陵寢規模恢宏、設計奇特。陵園工程之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記錄秦始皇陵的是史學大師司馬遷。他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留下160個字的記錄。《史記》記載始皇陵「墳高五十餘丈。」以當時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當地文管本測量的高度為43米。筆者1982年在8383部隊工程兵戰士的協助下,對陵墓封土再次進行了測量,測得結果是墳高55.05米。後來航空測量的海拔高度也與之相近。可見兩千餘年來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來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邊為長方形。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佔地面積近25萬平方米。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秦王寶座時,陵園工程也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侯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史記·趙世家》)。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陵墓也是生前營造的。秦始皇只不過是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園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臨死時還未竣工。二世皇帝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縱觀陵園工程,前後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為陵園工程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先後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的規模和基本格局。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這9年當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史記》記載:「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經過數10萬人9年多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是工程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從事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工作。儘管陵墓工程歷時三十七八年之久,整個工程最後仍然沒有竣工。當年爆發了一次波瀾壯闊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領袖陳勝、吳廣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千米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面臨大軍壓境、威逼咸陽之勢,秦二世這位未經風雨考驗的新皇帝驚惶失措,情急之下召來群臣商討對策,他一副喪魂落魄的樣子,向群臣發出了「為之奈何」的哀求。一陣沈寂之後,少府令章邯建議:「盜已至,眾疆,今發兵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驚魂未定的二世皇帝當即迎合,拍板決定由章邯直接率領修陵大軍回擊周文起義軍。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園工程不得不中止。
秦陵工程設計者不僅精心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對陵園總體佈局的設計更是頗具匠心。
秦始皇陵園以高大的封冢為中心,封冢外有兩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門。東門位於封土正中的東西軸線上,門闕規模最大。內城除北牆開兩門外,其餘三面各開一門。尤其內城南門的闕門遺址至今仍屹立於封冢之南,蔚為壯觀。
幾千年過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於驪山腳下,當年那長達10千米的內外夯土城垣早已殘缺不全。現在能看到的只有內城西牆殘存的一段城牆。那一座座宏偉的地面建築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遭到項羽的焚燒,在殘存的廢墟上,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陵寢建築群遺址,規模宏大,集中分佈於封土北側、內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內外城垣之間還發現一處地面建築群。據清理的三組房屋建築基址來看似為飼官建築。
秦始皇使用銅棺還是木槨?
秦始皇使用什麼樣的棺槨?《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一句「下銅而致槨」的含糊記錄。於是有學者據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但從文獻記載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銅棺。《史記》、《漢書》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這裡「漆塗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恐怕只能是木質的了。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塗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自命功勞大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它棺槨。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壽臣山風水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嬴政,又名始皇帝。
在紀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大陸,首次自稱「皇帝」。
這真身是異聞帶.中國的始皇帝的樣貌。
驅使中央極權制度所帶來的絕大的權力,傾注所有精力在內政與技術開發,並且打算利用探索仙道更新生命本身的壽命極限的真人的,最終結論。
(譯註:真人為宗教中,尤其道教最高境界的稱呼。
在《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中也有記載秦始皇自稱真人的記錄。)
出處:史實及異聞帶
地區:中國
屬性:秩序.善 性別:朕
不用說,是真人軀體的數值。
異聞帶中的嬴政在殷王朝的遺跡回收了仙人,太乙真人所製的人造人體的殘骸,透過解析得到了將肉體機械化的技術。
於是獲得夙願中不老不死的始皇帝,透過鐵壁般的治世迴避了戰亂時代的結果,中國趕在西洋文藝復興前達成了產業革命,以壓到性的技術格差實現了全世界的征服。
為了能夠支配地球全域不斷加強能力而持續擴張機械化聖軀的結果,始皇帝的身體吞噬了居城的阿房宮,最後甚至讓其巨大的身軀以反重力浮游於咸陽上空。
能讓領土全域的人民日夜瞻仰皇帝御身的那份威容,可謂與監視和統制的具現者相稱,皇帝利用那與神一般的演算立看透所有臣民的生涯,對命運降下裁決。
機械化聖軀的內部構造並非人體而是模仿自然環境,呈現的是微縮模型的山林中淌流著水銀的河川這樣的人工庭園。將身體本身作為一個小宇宙,透過與實際自然界的運行相互照映的風水魔術的原理,驅動著阿房宮形始皇帝。
之後,因為得到了解析活仙女樣本的機會,將維持人形的屍解仙的實現化為可能的始皇帝,與統御世界的為政者相襯的權能實際上存在於那超弩級演算裝置的形象上。
讓這樣的他再次鍊成,披掛上人形的肉體的,僅僅只是為了讓唯有一次的決戰決出令人信服的勝負,這樣的理由而已。
「始皇帝」
等級:B+ 種類:對界寶具
範圍:10~999 最大捕捉:60億人
The Domination Beginning。
始皇帝制定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威的具現。
唯一一位真人皇帝,以萬民的奉獻為基礎守護萬民的法政的容貌。將其化作魔咒性的拘束力強制世界本身的寶具。
但由於對象範圍限定在始皇帝自身所認定的領土領民之內,嚴格來說並不能在對界寶具的範疇內。
以電子仙術的結晶培養,進化到極限的「真人.始皇帝」的肉體,可以說是有著人體所能及的究極的勻稱與能力的超生命體。
唯一絕對永遠不滅,因為沒有繁殖必要,就連性別也超越了。
也可說是他以2000年以上的時光所培育而出永世秦帝國的技術到達點的,人造仙人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