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5/2 週末》
*週日下午兩點誠品信義書店「廿世紀典範人物」新書分享會,我下午二時開始演講,離上次在台灣大學公開演説。快半年了!分享會報名一小時預告已額滿,但TVBS電視台慷慨的支持。派出SNG車,屆時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 及世界周報Facebook 都將同步直播。
*新書分享會後我將直奔高雄衛武營,參加劉孟捷(李斯特巡禮之年)鋼琴獨奏會。這是劉孟捷回台,最重要的一場音樂會,我目睹他用盡了一切心力。過去即使21歲時在費城代打缺席大師的音樂會,劉孟捷都未曾如此緊張。他此次回台,手術前為了沒有遺憾,共舉行三場音樂會:其中4/17與5/30皆是與國家交響樂團NSO合作:530那一場指揮是呂紹嘉。但他告訴我,某些曲目對他而言,是Piece of Cake :惟獨衞武營這一場,曲目由他自己決定,現場錄影,並且找了金曲獎錄音師同步錄音。
5/2衛武營-劉孟捷鋼琴獨奏會《李斯特巡禮之年》購票連結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384752689074294784
劉夢捷明白他即將面對一個大手術,手術風險之外,他的免疫系統疾病,將使他的康復之路更長。
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為了圓他的夢,醫院每天都要求他早上、晚上量血壓,報告直接傳給院長。振興醫院院長魏崢雖然是亞洲第一把心臟外科醫師,但也不敢大意。
畢竟這個人的生命那麼脆弱,他的心臟主動脈剝離,那是實質的「心碎」了:但他仍有詩,仍有音樂夢。在生命的交接處,在白日與黑夜的交义口,劉孟捷想為他的音樂生涯,留下最美好的紀錄。
他選擇了李斯特。
在這場音樂會前,他甚至以英文寫下了自己與音樂、疾病的半生回顧:如李斯特的巡禮,有仰望,有沉思,有失落,有幽微的疼痛。他以詩篇般的演奏模式,傾訴,詠嘆。他曾得到天賦,也走過死蔭的幽谷。命運是一層又一層的黑影逼近,老天爺隨時想帶走他。
而他已不再流淚,不再沉浸於悲愴告別:因為對他而言活著並不容易,他要讓自己更深刻的抓住每一分時光之美。
如果時間和空間,正如哲人們所形容的
都是不實際存在的東西:那從不感到衰敗的太陽,也不會比我們了不起多少!
他如艾略特的詩句中所形容的:我們為什麼要如此貪心總在祈禱,想活上整整一個世紀?
蝴蝶雖僅活了一天,已經歷了永恆。
當他的身軀如露水還在藤蔓顫抖時,他送給我們一場「完全浪漫又超技的李斯特」。
等音樂會結束了,至少有一張CD,一段YouTube 影像:不論孟捷代表生命的那朵鮮花是否枯萎,他彈奏如天使的音聲不會飛離,它會停留在那夜,繼續釋放芬芳。
這是盡生命之力、之情獨奏的音樂會。劉孟捷説:這樣當他走進手術室時,會少一點悲傷。
或許快樂的日子本來就不多,但讓這場「完全李斯特.完全劉孟捷」的獨奏會放出神聖的光彩吧!
我必將赴會,不會錯過!我知道此刻的獨奏會,很難複製,因為它綜合了太多的情感、愛念,釋放與生命的抒情。
*劉孟捷為此次獨奏會寫下的文字:This past year has seen some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the world. Many lives have been lost and many have changed. The world has changed while many of us confront the uncertainty of the future.
For most musicians, life has changed. For months, we have been conducting our lessons online, and concerts have mostly stopped or become an online experience as well. More time has been spent learning how to improve the online teaching experience than one could have imagined. While I have felt the duty to continue teaching, the format the pandemic requires for teaching leaves me unwilling to spend more time than I have to.
And truly, I have had other things to deal with. When the pandemic started to worry the American public in March, I was in the middle of a tour with the String Quartet-in-Residence at Curtis, the Vera Quartet. However, our concerts were canceled, and everything came to a sudden halt.
I felt the universe had sent me an unexpected gift, as I had also just received some terrible news concerning my worsening aortic arches and a diagnosis of kidney cancer. The sudden halt in my professional schedule seemed perfect in its timing. I was able to settle into a monastic existence, to simply practice and attempt to heal.
I see many musicians itching to be concertizing again, and many stepped into new territory, performing on the internet. Many took time to develop new podcasts, and to write new materials for their art. Sadly, many have struggled as they have fallen into desperation without any concert incomes. Altogether the music industry seems to be in peril, and many worry about how music and musicians will survive.
However, I had my own survival to think about. Having been through many difficult experiences in my life, I knew this might be the most difficult I would encounter. My Doctors describe me as a walking time bomb. My condition could be lethal at any moment if my blood pressure gets out of control. So while others wrestle with the fate of the music industry, I’ve needed to face my own fate and mortality.
Playing concerts can mean many things to people. At different times throughout my life, I’ve felt the need to express different aspects of myself. 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embody the spirit of romanticism, playing lots of Chopin and Schumann. Then there was a period of time when I wanted to challenge myself by showing off pyrotechnics. I had a brooding period where I turned to the pathos of Rachmaninoff, and then felt the need to return to the purity of Schubert and nobility of Brahms. Throughout this pandemic, I wanted to play Bach. Through Bach’s music I found a kind of spiritual sanctuary.
In considering the program for this concert, I felt again the urge to play music that reflects my current feelings and state of mind. The title of today’s recital, “Years of Pilgrimage” seems to fit exactly what I am experiencing.
Liszt wrote several volumes of “Années de pèlerinage” throughout his life to reflect on thoughts he had during his travels. He links his philosophical thoughts to the scenery which inspired them. “Au Bord d’un Source” describes feelings of rejuvenation while standing next to a clear stream of water, a symbol and source of life and energy. It seems to say, when the stream is so pure, life can be so full of joy.
In the Les jeux d'eaux à la Villa d'Este (The Fountains of the Villa d'Este), the water has a magical and supernatural quality, as Liszt himself wrote in the inscription: "But the water that I shall give him shall become in him a well of water springing up into eternal life,"( from the Gospel of John.)
For me, I have never felt more connected to Liszt than when he looked upon the valley of Obermann and questioned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At this moment in my life, I often find myself reflecting my experiences of what I see and read into philosophical musings. Perhaps many people come to a time when this is so.
In all this I have felt gratitude for the love stories and sonnets that one can romantically indulge in, and for storms so violent that they threaten to destroy one’s spirit, even the hell-bound journey which brings up questions about the purpose of life…
On this journey, I felt full and alive as a human being. Looking back on this journey, I am grateful for everything, whether happy or sad, to have made an impact, found and imparted meaning to this life.
The unusual time of this pandemic has marked a milestone for me. I have journeyed back home, and as it happened,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have spent so much time in my hometown Kaohsiung in over 35 years. It’s particularly nostalgic to play these pieces as some of them were significant in my early musical career. Vallée d’Obermann was the piece I played in my first competition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vel, in which I won first prize on the national level, which allowed me to be qualified to apply for a special permission to study abroad. This meant my dream to be educated as a musician could be continu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I could develop fully. In the following year when I was 13, I won the first Asia-Pacific Youth PIano Competition with the Dante Sonata. The competition catapulted me into national attention as I was headlined in several newspapers, and especially since it was held in Kaohsiung, I became a local hero as well. During the same event, I had a fateful meeting with one of the important influences in my life, Mr. Gary Graffman, who then mentored me throughout not only the years when I was studying at Curtis, but throughout my illness and recovery as a pianist. Right before I departed to study in Philadelphia, I played my first solo recital throughout Taiwan, and along with the Dante Sonata, I also performed the three sonnets.
It’s perfect that now, back in Kaohsiung, all these memories have flooded back into my head. I feel so lucky to have been born here, and to have met my first teacher, Chin-Li Lee, who inspired me on the path to become a musician. Prof. Alexander Sung filled me with dreams of becoming an artist. I am grateful for his belief in my talent, when he chose to give a 12 year old such philosophical pieces to play.
Having once again spent some months in Kaohsiung, I can freshly appreciate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 it once was for me. I have returned to the source to heal. Having already glimpsed hell’s gate several times, battered and weathered by the storms of life, I know there is a reason life is this way, and it all will be alright.
Meng-Chieh Liu
April, 2021
*劉孟捷衛武營《李斯特巡禮之年》演奏會中,包括李斯特以佩脫拉克三首情詩譜寫的鋼琴琴詩:這三首情詩是從大詩人佩脫拉克一百多首情詩挑出來的,詩本身就很優美,依此激發李斯特的浪漫主義創作靈感,成為琴藝上最困難演奏,但也特別細膩溫柔的琴詩。
這三首分別是:
〈佩脫拉克第47號十四行詩〉〈佩脫拉克第104號十四行詩〉及〈佩脫拉克第123號十四行詩〉。
Franz Liszt(1811-1886): Sonetto 47 del Petrarca, Sonetto 104 del Petrarca, Sonetto 123 del Petrarca, fro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Deuxième année: Italie
李斯特於1846年先出版藝術歌曲《三首佩脫拉克十四行詩》(Tre sonetti del Petrarca),再改成鋼琴獨奏版。
三首佩脫拉克十四行詩
中譯:焦元溥(元溥也是友情贊助,特別準備音樂資料,周日南下,聆賞劉孟捷的樂曲,並且陪同他盯著錄音共三天)
〈第47〉
祝福每天、每月、每年,
所有片刻與鐘點、時間與季節,
在那美麗的原野,
我為一雙眼眸魂縈夢牽。
祝福初遇時的甜,
與愛同在、受苦不停歇,
如弓箭刺穿令我淌血,
傷口永留感動在我心間。
祝福一切我發出的聲音,
當呼喚著我深愛的女郎,
渴望、嘆息、淚濕滿襟。
祝福我寫下的文字遠揚,
歌頌她的芳名,萬古長新。
我心永屬於她,無人能闖。
〈第104〉
我找不到和平,也無意打仗,
我恐懼、我期望,燃燒又冰透。
我向天飛升,卻躺在地上,
我一無所有,卻又擁抱整個宇宙。
我身陷囹圄,監牢又開敞;
我不受囚禁,卻銬著鎖頭。
愛情不讓我死,也不讓我飛翔;
不要我活,也不准我逃離悲愁。
欲看卻無眼,啞口還在發言,
我甘心殞滅,卻仍高聲呼救,
我痛恨自己,但仍愛著他人。
憂傷滋潤我,淚水伴隨笑臉,
生命不足惜,死亡也不煩憂;
我淪落至此,都是妳啊,我的愛人!
〈第123〉
我在塵世見到仙子的美,
她天堂般優雅無與倫比。
想起她讓我悲傷又歡喜,
所見如幻夢迷霧與幽黑。
妳的可愛眼睛使我落淚,
多少次讓太陽也要妒忌。
我還聽到四周發出嘆息,
移動了山嶽停止了河水。
愛情智慧憐憫憂傷財富,
在淚水中形成甜美聲響,
奇妙和諧世上未曾目睹。
天堂追隨著音樂的流淌,
雖然枝上樹葉並未飛舞,
空氣與風息卻充滿芬芳。
5/2衛武營-劉孟捷鋼琴獨奏會《李斯特巡禮之年》購票連結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38475268907429478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李蘋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李蘋果首部MV【簡單生活】HD 【簡單生活】曲目介紹: 期待能透過青春洋溢的旋律,將充滿歡樂與活力的正面能量傳達給大家,希望那些在愛錯裡獨自傷心難過的人,能夠放下執著,甩開寂寞、找回笑容,簡簡單單開心的生活! —————————————-——— 【簡單生活 】 葉子在窗外輕輕擺動 冰涼的夜...
城南花已開鋼琴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生命的領悟》一個願意為了自己的身後,此生吃盡苦頭,全力以赴的音樂家。—Esquire
*陳瑞斌,你可能不熟悉,也可能因為對古典音樂涉獵,你早已如雷貫耳的名字。
他曾經在三十歲前得了近二十個國際大獎,其中五個是鋼琴大賽首獎,他是華裔、台灣、説中文的人史上得最多國際大獎的鋼琴家。但面對其他以色列、俄羅斯、德國、中國、日本、猶太人,有文化部、企業全力協助其古典音樂家在國際樂壇,那些人不必參加比賽,已在國際朗朗乾坤、大放異采。而出生台灣,台灣的文化部對所有國際得音樂大獎的得主幾乎沒有作為,陳瑞斌只是其中之一,加上家境清寒,他註定要走一個人的路,沒有後援,自己努力。於是堅持演奏角色的他,生不逢時,更生不逢地,為了理想,咬著牙走上了難以想像孤獨的路。
「以前我一直作夢,以為比賽完,拿到獎,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因為從音樂歷史上看來,很多偉大音樂家彷彿都是得了獎就平步青雲。我以為只要做到那樣,就與他們畫上等號,但事實不然。」
*陳瑞斌說,學音樂的他至今不理解也不擅長台灣的商業社交時代,即使如此,他仍得勉強了解音樂以外的世界,與社會、企業打交道:僅管多數時刻在社交場合他是害羞且退卻的。他仍然得想辦法適應,因為沒有人支持,音樂演奏會,根本開不成。
*從童年吃他人所不能吃的苦,不到三十歲得別人難以項背的獎⋯⋯五十歲的陳瑞斌說:「我要面對的不只是音樂而已,我覺得我現在是一個人生半失敗的階段。」
*面對現實的挫折,陳瑞斌換了一個角度看事情。「我不是為了現在而活的,而是為了死了以後而活。」
「如果是為現在而活,我的日子這麼苦,我大概老早就轉行了。」
*音樂的主流已經不在音樂會的舞台上,而是教學收入。但陳瑞斌堅持不走這條路,因為收了學生收入高了,少了練琴時間,琴藝一定會退步。
*他希望「有一天如果我走了,可以留些演奏、聲音給社會,那麼從我手上出來的東西就會跟別人不同。這也是我對此生的交待,不然我13歲吃盡苦頭、窮苦到難以置信,一個孩子孤零漂泊海外,意義在哪?」
*許多年輕人不知道如何選擇人生方向,陳瑞斌相信,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即使成功了,也很痛苦。「我不相信那樣的成功,會很快樂。」
「成功對我而言,不是一個時刻,而是一條路。」陳瑞斌說,很多人看成功,是看一時的,但他看的長遠的,甚至身後的。「對一個音樂奉獻者,成功不是一時的。」
他也指出,人生在世,靠工作賺錢,通常不難,但「如果我做的東西是最好的,你賺再多錢也買不到,那才是真正的可貴,當然後者通常是傻瓜。」而他正是這樣一個儍瓜。
「我這一生留下的絕對不是錢,而是與音樂有關的東西。」
在音樂演奏路上,他選擇當一個不悔的獨行俠。
Hope you like this interview by Esquire Magazine
🤓 "What I’ve Learned"
揚名國際鋼琴家陳瑞斌 - 孤獨鄉愁下的熱情音符
天使的手指、Lazar Berman唯一亞裔弟子、音樂外交使者 #Esquire #pianist #君子雜誌
>我從小就碰鋼琴(5歲),但在出國以前,其實沒受過什麼正統音樂教育,就是土法煉鋼地練,直到後來去了維也納讀音樂,才開始能比較能夠享受在音樂裡。
>細漢時,父親規定每天練琴都要用錄音機錄音起來給他聽,後來我學會把電視轉靜音,一邊彈琴一邊看卡通。
>剛到維也納時很苦,那時我13歲,德文還不會說幾句,一年只打兩通電話回家(長途電話太貴),申請居留證什麼的都得自己來。到各個國家比賽也是自費,機票食宿幾乎就把贏來的獎金花光了。
>維也納是座非常神奇的城市,我的音樂視野一下子被打開,身在那樣的環境──就像被雷打到一樣被點醒,關於音樂,我什麼都想要,不停地學、不停地聽。
>現在比較不會了,早期歐洲人會覺得在古典音樂殿堂他們才是「正統」,我們這種東方臉孔上台都是異類,我不服氣,我就用比賽去證明他們是錯的。
>第一次離開家鄉,一相隔就是十來年,我在機場等我家人時,我好怕我爸認不出我。
>我很珍惜我每次表演的機會,那不僅僅是一場演奏會,它可以承載著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例如公益、例如外交。表演之外我還可以做很多有影響力的事,這樣的結果其實遠超過我當初單純彈琴的初衷了。
>在音樂面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的,音樂無國界這句話是真的,它可以打破疆界、國籍、種族的藩籬,不管出身底層或上流、身分是總統、女皇還是大企業家,人人都可以是我演奏會的座上賓、人人都能為音樂所感動。
>音樂是讓世界認識台灣的重要籌碼,我現在演出常常會跟我們傳統音樂表演者一起巡迴,我們在世界諸多大型音樂廳裡演奏過《愛河暢想曲》、《福爾摩沙敘事曲》等,我希望能讓更多人聽見台灣土生土長的音樂作品。
>關於琴藝,以前是老師教的占七成、領悟占三成,年紀越來越大以後則相反,當然這個道理老師也很早就跟我說了,但沒經過歲月洗禮的無法體會。
>音樂比賽是很殘忍的,我看過太多這種心碎的場合,每個選手準備、練習時間都是以年為單位,但輸了就是輸了,很現實。
>我的老師Lazar Berman年過半百後才揚名國際,大器晚成,成名前他都被蘇聯共產黨鎖在國內,可他就是一直彈一直彈,那種對於音樂的執著,深深地影響了、也支撐了我在音樂這條路上的熱情。
>我是首位受邀去東歐演出的台灣音樂家,亦是羅馬尼亞文化部簽約表演的音樂家。我去烏克蘭表演的時候,他們文化部與外交部長在後台和我聊了三個多小時,談設立在台代表處的事。
>上彈演奏前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不要彈琴。沒有啦!其實都在檢查硬體設備,空調、燈光等因素其實蠻影響演奏狀況的。
>我不太善於言詞,對我來說,音符的想像勝過語言文字,是我連接整個世界的最好媒介。現在想想,這條路的確是蠻適合我的。
>戰鬥民族俄羅斯的聽眾是地球上最難討好的,也不是說他們難搞,因為古典音樂對他們來說是日常娛樂,難免會用高規格耳朵去檢視。有次我在俄羅斯演出,一位老太太淚流滿面地來到後台找我,哭哭啼啼地對我說了很多話,我聽不太懂,透過翻譯才知道她深受剛才演奏而感動。
>人一定要能接受孤獨,唯有在獨處的時候,你才能夠反思自我。
>我第一次遠離家鄉還未成年,多年之後才歸國,這段年齡理應是一般人青春最重要的時刻,然而我是孤身一人,沒有長輩教我要怎麼「做人」,我以東方遊子的身分在西方國家闖蕩,人生的處事應對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
>我非常享受搭長途飛機的時光,我靜靜地待在座位上,發呆、思考、也可以寫些東西。
>音樂路很苦,因為它沒有一個標準,我覺得我能夠這樣堅持,就是──別想太多。
>我覺得學音樂,興趣培養很重要,但不要設立目標,華人的習慣好像投資一定要有報酬──學音樂就是要換取某種價值,這是不好的,會扼殺小朋友對藝術的參與心。我看過太多例子:小時候學了好久的樂器在長大後因為達不到所期望的地步而放棄,太可惜了。
>樂譜終究是工具,怎麼彈?怎麼詮釋?我想最終還是得靠人生的體悟吧!我大概每半年就會喜歡不同的東西、或說稍稍改變一下演奏方式,音樂的情感很容易還諸在生活的經歷上。
>人生如果遇到了什麼瓶頸,我只要坐回到鋼琴前彈琴,很多事就會有所解。
陳瑞斌,揚名國際的鋼琴家,台灣台南出身,13歲時以跨級之姿攻讀維也納音樂學院(正取生,後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獨身一人在外闖蕩,16歲便在義大利拉赫曼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中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獎者,登上歐洲最著名維也納愛樂廳首演,不到20歲就奪得各大國際權威性鋼琴大賽5項金牌、18項國際鋼琴音樂大賽得主,堪稱是重量級國際鋼琴競賽中的常勝軍,被譽為神童,後成為已故俄羅斯鋼琴大師Lazar Berman唯一一位亞裔直傳弟子,並獲德國漢諾威音樂院最高獨奏家殊榮。其精湛而令人心醉的演奏技巧被國際傳媒讚譽為是「天使之手指」,深具舞台魅力,廣受全球古典樂迷與樂評推崇。
城南花已開鋼琴譜 在 阮丹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晚十點 陽光海岸復播首集
為大家深度專訪資深音樂人林少英老師,暢談近日受到各界學子歡迎的音樂賞析課「閱讀音樂」。提起這一系列課程的發想,緣起台北市藝文推廣處的特邀開課。曾多次榮獲金曲獎項的少英老師要帶著我們,向古今中外的文人、音樂家、設計家、藝術家學習,並超越自己拓展視野及創作靈感。不論你是否學習過音樂,都可以從閱讀中找到創作音樂與生活的靈思,演奏家更可透過閱讀音樂,在詮譯作品時更擁有自己獨特的解析。
* *
專訪這天,少英老師帶了一本曾陪伴她去寒冷高山大陸青海創作音樂的「老人與海」,大文豪海明威究竟賦予書中世界何種魔力?
書裡的內容..簡單卻充滿高低起伏..随處都是音樂的迸發...
https://youtu.be/chxWaX50P88
* *
関於閲讀音樂課程
https://event.culture.tw/TAPO/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90347&request_locale=tw
節目播出音樂
阮丹青 /陽光海岸 #陽光海岸 /薇光旅程 #藍雨 #誕生
# I wish #Green Field #Shine 單曲:茶枕
(風潮合輯) 我的海洋
Martin Kohistedt /Strome #AuheJA
郭虔哲/A magical Christmas with the cello family
#Silent Night #Ave Maria
節目Jingle背景音樂 林少英:蘆葦
#收聽節目請點擊網址
CanCheers.org
若是錯過了播出時間,牽手之聲已播過的節目都會在愛播聽書上架。只要下載[愛播聽書FM] app,安裝後,搜尋牽手之聲或節目名稱,就可以隨時隨地收聽囉!
.
今晚十點繼續在陽光海岸棲息靠岸
__̴ı̴̴̡̡̡ ̡͌l̡̡̡̡͌l̡*̡̡ ̴̡ı̴̴̡ ̡̡͡|̲̲̲͡͡͡ ̲▫̲͡ ̲̲̲͡͡π̲̲͡͡ ̲̲͡▫̲̲̲͡͡|̡̡̡̡ ̴̡ı̴̡̡̡͌l̡̡.** ̴ı̴̴̡✿ܓ ...♥
|関於林少英|
簡歷:延伸有聲出版負責人
中原大學通識課─詞曲、創作新思維講師
專業音樂工作者
師大音樂系畢
美國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畢─主修爵士鋼琴&作曲、編曲
竹林中學音樂教師
國光藝校爵士鋼琴、作曲教師
音樂月刊爵士流行樂評
救國團彩虹音樂營資深講師及作品指導老師
YAMAHA山葉鋼琴老師研修班[P.T.C.]─作曲、編曲、現代伴奏、即興演奏、和聲主講。
河合鋼琴、國際牌數位鋼琴全國教師研習策劃主講
國際牌數位鋼琴全國教師研習課程設計主講
國際牌數位鋼琴全國教師檢定評審
1999年YMCA兒童音樂創作營策劃及主講
TCA台北傳播藝術學苑作曲&鍵盤資深教師
『山狗大』樂團鋼琴、鍵盤手&作曲編曲
視障創意作曲課指導老師
全方位樂團、啄木鳥樂團、黑門樂團……課程設計及指導老師
江亦帆數位音樂中心創意作曲講師
資策會數位內容學院「創作新思維」作曲、編曲講師
2002年應客委會邀請為「新客家音樂」旅美巡迴演出
2003 客委會主辦桐花祭,山狗大現代兒童弦樂團指揮及編曲
2004 『跨界樂集』編曲、作曲、音樂總監
2005 應佛光山香海文化之邀為星雲大師的「流轉」的詞譜曲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
2006 漢聲電台每週六「開心開心講」與梅少文談音樂與生活
2006 台北秋之興文學季頒獎典禮「海洋」主題音樂的作曲編曲與演奏
2006/12 中原大學數位音樂節─名家講座系列 講題:林少英最新概念作品「月見草」
的創作心路歷程
2006/12 中原大學數位音樂節─名家講座系列「心靈」與「音樂科技」的神祕對話鋼琴演奏
2006/12 郭子究紀念音樂會文化週─「藝術創作聯想及數位音樂的未來趨勢」專題講座主講
2007 花蓮高中音樂班創作新思維、現代和聲伴奏、即興演奏、編曲指導老師
2007/1 廖咸浩與林少英對談「詩與意想的吟唱」
2007/1 「藝術創作聯想」專題主講
2007/6/5 「詩與音樂即興之夜音樂會─移動的迷宮」
2007/7 應南港園區數位內容中心之邀,身兼詞曲、編曲、創作新思維、作品指導講師
2007/10/20 現代詩欣賞與教學教師專修研習班─「藝術與詩的輪舞」主講
2007/10/31 台北市高中資優教育知能講座「生活文學與音樂」主講
2007/11/3 董陽孜「心弦—書法藝術跨界系列講座─某種頻率的相遇」,林少英與李守信、
央金‧拉姆現場以即興音樂的方式演出
2007/12/16 應國家國樂團之邀為東方搖滾音樂會作曲
2008 第19屆金曲獎評審委員
2008 「來自角落」張林峰豎笛演奏專輯作曲、編曲
2009/3/18 台大藝文中心特邀為「2009台大杜鵑花節」製作、作曲、演出
2009/3/24 台大文學院演講廳,講題「旋律的風向」
2009/9/29 中原大學瑞麗堂─主題:水魂「延續的空間音樂會」策劃、作曲、演出
2009/11/24 國際詩歌節:「詩與音樂即興之夜」作曲、編曲、演出
2011/6/5 董陽孜製作誠品「追魂」詩與音樂演奏會: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2/5/24 中原大學藝術季(詩與音符相遇─追魂組曲),策劃、作曲、演奏
2012/6/23 「追魂II」,書法家董陽孜「無聲的樂章」與音符的相遇展演: 作曲、演奏、
音樂總監。
2013/6/8 「追魂III」,書法家董陽孜「山與海的詩作音樂會」: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3/6/9 新北市「追魂III」: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3/8/27 馬祖誠.心弦-董陽孜誠字雕塑展音樂會: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3/10/12 台灣文學館「追魂III」: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4/5/22 中原大學藝術季「追魂III」: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4/5/25 誠品「追魂IV」:書寫台灣山水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4/6/23 國家音樂廳「遇見馬祖:水翼樂章」:總策劃、作曲、演奏
2014/10/16 東華大學秋藝季「書法、詩作與爵士的創新跨界結合」:總策劃、作曲、演奏
2014/12/3 輔仁大學心理系演講:「夜裡的翱翔~生活就是創作的源頭」主講
2014 歡樂宜蘭年除夕《民間人文音樂故事》演出的製作構思、作曲、編曲
2015/5/20 中原大學藝術節【夜裡的遨翔】搖滾就是搖滾,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
特邀Trash樂團與流行樂精英鼓手黃瑞豐、吉他黃中岳、呂錦盈、獅子吼樂
團編曲Modular synth演奏家,programner 黃浩倫,老中?三代同台玩搖滾
分享【共生樹】理念
2015/6/20 誠品松菸詩與音樂【追魂五】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特邀臺灣國樂團打擊
樂首席、琵琶、笛子與流行樂精英,女詩人同台演出人文藝術的詩集
2015/7/30 頭城喚醒堂王恩主二甲子迎聖典;【時空的交錯】詩與音樂音樂會的總策劃、作曲
編曲、演奏,特邀國家國樂團揚琴、琵琶、笛子聲部首席與流行樂精英鼓手黃瑞
豐、貝士手郭宗韶、吉他呂錦盈、台語歌手銘佑、詩人向陽…與年輕新秀同台演
出,展望老中青三代同台觀摩學習分享的【共生樹】理念
2015 深入在地庶民 孵文化【共生樹】概念演出策劃,作曲編曲
2015/11/26中原大學【電音描繪中國山水】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特邀請流行樂,國樂團
精英,modularsynth融合國樂,作曲解構,重構成功走出【新民風國樂】
2015第26屆金曲獎評審
2015第26屆金曲獎【海風的牽引】(製作、作曲編曲、演奏)榮獲最佳錄音獎
2015/12/17中山堂台北客家文化節【山歌浪想】專輯首演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
2015【山歌浪想】專輯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此專輯特別邀請國內流行、爵士精英演奏
家,國家國樂團嗩吶首席、長榮、高雄市、交響樂團法國號,Nso樂團弦樂完成錄
音,遙想紀念《客家山歌國寶賴碧霞》;展望台灣音樂的大融合及未來音樂新風向
作品:侯孝賢電影“好男好女”配樂
賴英里長笛演奏曲“美麗的和聲”作曲編曲
心靈音樂-起、承、轉、合,整張CD完整作曲及編曲
兒童音樂專輯“美麗的顏色睡覺覺”─『風叔叔』作曲、編曲
陳永淘客語創作專輯“頭擺的事情”─『天上搖籃曲』編曲
布農族『阿嬤編織的手』記錄片配樂
南卓仁波切-金剛薩埵專輯,整張CD完整作曲及編曲、製作
心靈音樂”當菩薩遇見小朋友?”作曲、編曲、製作
顏志文創作專輯”紙鷂”編曲入圍2003金曲獎〝最佳最佳客語專輯〞、行政院新聞局
好歌大家唱徵選優勝作品『茶』
2005 〝心的搖籃〞林少英創作專輯I,入圍金曲獎「最佳跨界樂集專輯」
2005 應佛光山香海文化之邀為星雲大師的「流轉」的詞譜曲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
2006 〝意湖〞林少英創作專輯II,榮獲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
2007 〝月見草〞林少英創作專輯III,入圍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
2007 〝月見草〞專輯,獲誠品好讀推薦為誠品選樂專輯國家國樂團東方搖滾音樂會,創作
─”枯嶺秋風”
2008 「來自角落」入圍「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最佳製作人」
2009 「旋律的風向」最新跨界專輯+DVD
2010 「某種頻率的相遇」著作
2011/6 詩人陳育虹「之間」詩選的音樂製作及編樂
2011/9 劉立芩鋼琴專輯「擁抱」製作及概念指導
2013 劉立芩鋼琴專輯「午后」製作及概念指導
2014 最新創作專輯「海風的牽引」CD作曲、編曲、製作
2014 陳綺貞最新專輯「時間的歌」弦樂編曲
2015 「海風的牽引 」專輯總策畫及編曲,榮獲第26屆金曲獎最佳錄音獎
指導過的學生:
視障音樂家:蕭煌奇、張林峰、吳柏毅、江奕帆(數位音樂)、歌手陳綺貞、何蓁蓁(鋼琴)、彭郁雯(鋼琴)、張林峰(豎笛)、黃浩倫(錄音)、章世和(Keyboard)、石碧玉(教會鋼琴)、楊曉恩(薩克斯風)、蔡旭峰(編曲)、劉立芩(鋼琴)、化清泉(吉他)、洪筠惠(鋼琴)、蔡柏松(薩克斯風)
城南花已開鋼琴譜 在 李蘋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李蘋果首部MV【簡單生活】HD
【簡單生活】曲目介紹:
期待能透過青春洋溢的旋律,將充滿歡樂與活力的正面能量傳達給大家,希望那些在愛錯裡獨自傷心難過的人,能夠放下執著,甩開寂寞、找回笑容,簡簡單單開心的生活!
—————————————-———
【簡單生活 】
葉子在窗外輕輕擺動
冰涼的夜裡 讓眼淚它溫熱我
鏡子裡的我很不像我
你離開了以後 我變得好軟弱
甩開了寂寞 我大步向前走
一無所有反而輕鬆
找個人愛了 到底有沒有錯
我只要過簡單的生活
丟掉了執著 我要找回笑容
偶爾放肆一下真快活
隨便人去說 別再囉哩叭唆
我只要過簡單的生活
你的影子在每個角落
像提醒著我 沒有你我多寂寞
愛情怎麼是這種結果
你離開了以後 我變得好脆弱
甩開了寂寞 我大步向前走
一無所有反而輕鬆
找個人愛了 到底有沒有錯
我只要過簡單的生活
丟掉了執著 我要找回笑容
偶爾放肆一下真快活
隨便人去說 別再囉哩叭唆
我只要過簡單的生活
只要過簡單的生活
簡單的生活
只要過簡單的生活
簡單的生活
只要過簡單的生活
簡單的生活
只要過簡單的生活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丟掉了執著 我要找回笑容
偶爾放肆一下真快活
隨便人去說 別再囉哩叭唆
我只要過簡單的生活
—————————————-———
數位平台收聽🎵
KKBOX→https://www.kkbox.com/tw/tc/album/rl56-YKsLkDt10F54eK3009H-index.ht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0TI4QMjvX4iJXlm9627LnA?si=NuxyOOFPRYuwgeG_2TFZsA
friDay音樂→https://reurl.cc/5qlKQn
MyMusic→ https://reurl.cc/avreD3
蝦米音樂→https://reurl.cc/0OoKrY
QQ音樂→ https://reurl.cc/0OoK76
酷狗音樂→ https://reurl.cc/Y613WX
酷我音樂→ https://reurl.cc/Ez7Q2v
—————————————-———
製作人| 李蘋果
詞曲| 李蘋果
編曲| 姜道
錄音| 姜道
合聲編寫| 姜道
混音| 姜道
—————————————-———
MV友情客串
吉他手|武靖
貝斯| 阿京
鼓手| 小芳
完美工具人| 小木子
貓貓| 圓圓、萌萌
—————————————-———
MV製作團隊
Foolkids Film Studio
導演 | 呂小猴
製片 | 鄭城庭
攝影 | 張永日
攝影助理 | 廖柏竣
燈光 | 梁敦學、廖景棟
美術 | 林宗賢
美術助理 | Anna Huang
剪輯調色 | 鄭閎仁
妝髮|許家綺 Bonnie Hsu
妝髮助理|林慧雯
—————————————-———
【關於】
🍎李蘋果:詞/曲+Vocal+Guitar
一個個子嬌小,卻對音樂懷抱著熱情的女孩。從小學習古典鋼琴,2009年開始嘗試歌曲創作,自學吉他以及編曲,至今已累積百首以上作品!
2011年接觸各類表演工作,2012年取得街頭藝人證照,個人演出次數超過百場,翻唱過百首以上流行歌曲!
2013年獨立發行首張迷你創作專輯『嚇一跳』
關於愛情、還有生活的美好與失落,歡笑及感動。每段故事裡,訴說著她想傳遞給大家的各種心情。
像沉溺在陽光溫暖的午後,那麼放鬆自在;像陶醉在戀人的懷抱,幻想著去環遊世界!微笑哼著歌曲,拋開生活中的煩惱和壓力,只要聽她唱歌,就是那麼容易感覺到幸福!喜歡大聲笑鬧,自然清新的曲風,搭配著甜美的歌聲,李蘋果和她的吉他,要唱出讓你”嚇一跳"的音樂!
2017年獨立發行第二張數位創作專輯『睡美人』
睽違四年,見證李蘋果的蛻變,從事音樂創作與街頭演出,累積不少歌迷的李蘋果,在2013年發行第一張專輯後因聲帶萎縮,找不到人生方向,一度萌生放棄音樂的念頭,期間更罹患躁鬱症。在製作人、家人、粉絲們的鼓勵,與出國散心累積創作能量,將走過人生谷底的經歷譜成音符,用歌聲詮釋更成熟的的人生觀。
2020年獨立發行第三張數位創作EP 『簡單生活』
創作音樂至今已經十多年的李蘋果,為了發行第三張創作EP,她拍了生平的第一部MV。為了籌備這部MV的資金和製作宣傳,她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因遭逢疫情,演出和收入也跟著受到影響。為了讓更多人注意到她的音樂和創作,她開始嘗試轉型,沒想到竟意外的增加她的曝光度及點閱率!粉絲們看到她轉型,誤會她已經放棄音樂,其實她會轉型也是為了音樂。因為沒有在做音樂的人,很難體會做音樂有多燒錢,加上現在音樂數位化,會去買實體唱片的人是寮寮可數;想靠音樂賺錢生活更是難上加難!甚至去向銀行貸款做專輯。這十多年來,李蘋果沒有唱片公司、經紀公司,全都是自掏腰包。這條路上跌跌撞撞,也曾有過好幾次想放棄的念頭⋯但她還擁有最後一絲的夢想,還想繼續走下去。為了音樂她會繼續努力,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李蘋果的副業,讓她能繼續創作更多好聽的音樂給大家聽!
—————————————-———
【表演傳記】
河岸留言、女巫店、覺響Live house、樹樂集
台中迴響、台南Room335、台東鐵花村、三峽甘樂文創
SNAPPP、A House、阪急音樂花房、7-11門市開幕演唱
D.Cafe 、Trip Cafe、Somebody Cafe、口袋咖啡、桃園There Cafe
信義誠品店、天母店、台中店、台南店、高雄店等文藝空間或咖啡店演出
【駐唱經歷】
公館PIPE水岸廣場、131 pub
漁人碼頭、紗帽古溫泉音樂餐廳、好客燒烤餐廳、碧潭水灣、淡水榕堤、巴塞隆納
內湖737巷夜市、桃園御花園夜市、八德興仁夜市、西門町、信義區等街頭表演
【電視經歷】
2006年8月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網路美女
2010年3月國光幫幫忙-音樂美女
2011年11月鑽石夜總會-吉他彈唱大賽
2012年7月超級偶像七-前20強
2013年12月中天、東森新聞採訪報導
2014年7月我要當歌手-3集
【電台經歷】
警廣-播音747專訪
飛碟-阿宅的反抗軍
News98-愛你22小時
教育電台-麻辣學堂
【發表作品】
寶島鐘錶55週年廣告曲
超視偶像劇『33故事館』插曲
警察廣播電台台呼製作-入圍電台廣播金鐘獎
2013年3月獨立發行首張迷你創作專輯『嚇一跳』
2017年獨立發行第二張數位創作專輯『睡美人』
2020年獨立發行第三張數位創作EP 『簡單生活』
【活動代言】
2013年代言網路遊戲『劍俠Q傳』,創作兩首遊戲主題曲,網聚活動自彈自唱演出
—————————————-———
🍎李蘋果🍎
YouTube➤ https://reurl.cc/0OgOlM
Facebook➤ https://reurl.cc/r8d89r
Instagram➤ https://reurl.cc/GrZrpZ
Twitter➤ https://reurl.cc/av0veD
街聲Street Voice➤ https://reurl.cc/Ld13ba
蝦皮➤ https://reurl.cc/8n4n8M
🔎演出、教學、婚禮、商演、駐唱、活動邀約歡迎來信:mrsapple7763@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