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斤兩?早不是新聞】
昨天夜間的獨家新聞紕漏「高雄環局資源回收廠貪污案 電腦業者分紅800萬全買金條」,做法是這樣,廢清業者跟系統業者合作,在回收廠系統登記的過磅噸數動手腳,因為廢清業者每噸固定要繳3,150元給環局,只要減少噸數,每輛車就可以少繳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金額,根據媒體報導,因為這樣偷斤減兩,業者一年就賺了上億元 …
但這種事情是新聞嗎?業者笑說:行之有年。
不過,這次手法翻新。因為高雄剛好在2019-2020推動建置新的「廢棄物進廠資訊管理系統」,所以這次業者結合系統業者,在系統中植入木馬,修改系統讀取的數字,造成環保局少算廢棄物重量。
這樣一來,業者少付錢給環保局,可是,廢棄物可沒有少燒,空氣污染沒有減少。
🔺而且,業者這樣的做法,還可能是「賺兩手」。怎麼說?
早期的事業廢棄物回收業者,因為焚化爐容量有餘裕,可以取得比較多的焚燒配額,但是近幾年的新進業者,環保局能給的焚燒配額有限,導致業者「有廢棄物,沒地方燒」。
如果要委託其他環保業者清理事業廢棄物,代價遠高於環保局處理的3,150元/噸,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跟還有扣打 (quota) 的業者買扣打。
那扣打怎麼來?如果可以讓進廠的廢棄物 #帳面減量,不就有多的扣打了嗎?
☕☕☕
新聞上說,查到目前為止,一年期間內業者透過偷斤兩的方式,賺了上億元;上億元是什麼概念?少報一噸事業廢棄物賺3000元,那麼要賺到一億元,是幾噸事業廢棄物?3萬噸。
陳其邁市長在去年底,大力宣示,高雄市未來對外縣市的事業廢棄物收受一定會全面「減量」,從2020 ⇒ 2021年,一年將減少 #4萬噸的事業廢棄物。
如今一看,光被偷斤兩的,帳面上就少了3萬噸。
不禁令人懷疑,到底是帳面減量?還是實質減量?
☕☕☕
我回想起2015年的新聞:高雄市代燒6縣市垃圾,雲林縣等多個縣市積欠上億元垃圾代處理費,欠錢之餘還夾雜含碘廢液進廠,造成焚化廠2度冒出紫煙,時任高雄市環保局長鄒燦陽接獲民眾抗議,為此嚴查進廠垃圾。鄒燦陽說:「今年5月起南區、岡山焚化廠陸續冒出紫煙,外縣市可能夾雜含碘廢液進廠,需嚴格抽查」。
在提出逐批嚴格檢驗抽查每批外縣市事業廢棄物垃圾的政策推動一周後,業者揚言要包圍環保局抗議,然後呢?過不到兩個月,鄒局長因高血壓因素請辭。
這就是 #水很深 的 #事業廢棄物處理議題。
♦♦
我關心的,不是偷斤兩的錢怎麼那麼好賺,畢竟前陣子的連槓41期、頭獎上看27億的威力彩也與我無關,而是,帳面消失的垃圾去了哪裡?
當陳市長戮力宣示,高雄市未來對外縣市的事業廢棄物收受一定會全面「減量」,當時我就私下請教:是帳面減量,還是實質減量?
環局長官表示:「議員放心,我們對廢棄物的入場監控有信心」
☕☕☕
結果是,入場監控被植入木馬!
不但該由環保局收入市庫的錢沒收到,反而進了業者口袋變黃金;市民只能繼續吸這些超量廢棄物焚燒產生的污氣,當其他縣市,將不合法的廢棄物運來高雄燒,燒出的紫煙廢液可能影響高雄市民的健康,卻礙於業者壓力無法抽檢!這是我認為需要積極關注這個議題的原因。而且,這個議題,太多人牽涉其中,所以往往水深不可測。
當有擔當的政務官,打算落實逐一查核時,卻不敵水深被滅頂,感嘆。
#你的事就是阿凱的事
#不能說 #都市傳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3的網紅高雄市議員-林于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質詢日記 #衛環 #20190417 【#空污基金不是市府大金庫 !】 今年高雄市電動車補助公告姍姍來遲、環保局向廠商募空氣清淨機…這些狀況,就是過去幾年環保基金嚴重透支的後遺症!2011年還有13億元結餘的空污資金,去年底只剩1億,今年初環保局僅剩5,000萬可用,所以電動機車補助也縮水了。...
垃圾 減量 的 做法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過去全國疫情三級警戒的這段期間,外頭的餐廳因應防疫,大多都讓民眾使用一次性餐具,然而,這也導致我們的垃圾量大幅上漲。
光是今年 1 到 6 月,我們的廢棄物數據就相當驚人!
🧋 塑膠餐具廢棄物回收量:13,660 公噸,對比去年,成長 22.52 %
🥡 紙餐具廢棄物回收量:74,087 公噸,對比去年,增加 7.85 %
這些都只是今年半年內所使用的免洗餐具數量,而且根據過往紀錄,回收率都在五成以下,也就是說,實際生產量往往會比現在的數字更為可怕。
疫情期間的垃圾增量,實在不容小覷,我認為環保署也應該公開今年上半年,各種一般廢棄物生產量的數據,才能更完整比較出差異。
不過,隨著警戒降級,各地紛紛開放內用之後,一次性用品的相關措施,應該也有了一些調整的空間。
事實上,指揮中心在去年就曾表示:「餐具重複使用,好好清洗比免洗餐具更乾淨!」
我們先前也曾詢問過環保署,當時環保署的回應是,「等到疫情趨緩,宣導大眾因應疫情最好的作法,並非使用免洗餐具,而是用餐前肥皂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呼籲民眾外食放心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回歸正常生活,守護健康的同時,也要同時兼顧臺灣的環境」。
其實,同樣思考疫情間垃圾減量問題的不只有我們而已,去年各國政府也曾推出相關政策,包含新加坡、澳洲及美國加州等,都有宣示民眾自備重複使用餐具的指引!
我們理解,在疫情嚴峻的時候,大家使用環保容器時可能會有染疫擔憂,但是,這場疫情不會在短時間內完全解除;隨著疫情逐漸降溫,我們是否有相關針對疫情的環保指導措施呢?
像是國外的麥當勞及星巴克,或是台灣的多家飲料店,都有在推動「無接觸」購物、取餐的模式,讓消費者在購買飲品時能自備容器,並且確保他們在填裝飲料的過程中,店家完全不會接觸到消費者的容器,是兼顧衛生及環保的作法!
希望衛福部可以參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的建議,訂定「無接觸餐具防疫指引」,並評估將這樣兼顧環保及防疫的做法推廣出去,讓民間業者能參考仿效。
除此之外,為了因應疫情間增加許多垃圾廢棄物的狀況,我們也呼籲環保署,應該盡速規劃新一期的「一次性飲料杯的減量措施」,在疫情間仍應積極討論,我們也期待措施能包括「以價制量,提高自備飲料杯的誘因」、「明訂飲料店家重複使用杯的比例」、「協調後端清洗資源,協助重複使用容器業者拓展各地服務」等,待疫情趨緩後,即可展開推動!
順道一提,近日有業者推出標榜可分解塑膠的環保飲料杯,然而,目前台灣針對 PLA、PBS等類型的塑膠 ,其實並沒有嚴謹的後續去化流程,也就是說,當丟棄這些杯子時,處理方式與一般垃圾並無不同。環保署也應該積極正視這些問題,針對標榜可分解塑膠的產品,其分解環境條件及去化流程,進行實驗及規劃。
此刻的台灣,因為疫情導致垃圾嚴重爆量,而且後續的處理能量,也嚴重不足。我們能積極進行的,便是從前端廢棄物減量來著手。
讓我們每一次用餐、購買飲料時,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能有更環保的做法,不只是保護台灣,也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
垃圾 減量 的 做法 在 陳宜君-南投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埔里環保記事〉
桃米垃圾掩埋場轉型農業廢棄物處理場
露天燃燒所產生的空氣汙染一直是埔里人長期關注的環境議題,農民也苦於農業廢棄物難以處理於是採焚燒方式處理,而希望有一回收場可就近將落葉和農業廢棄物集中處理。
今日我和阿創議員於桃米休閒農業園區參加「桃米垃圾場轉型農業廢棄物處理場」會議,由鎮公所清潔隊、桃米休閒農業區、桃米社區、桃米民宿業者、埔里PM2.5空汙減量自救會、虎山社區、台光香草園,以及暨南大學的老師等針對桃米垃圾場如何轉型,釐清需求及討論可行的做法,以減少露天燃燒造成的空氣汙染。
會中作出幾點決議:
1. 請各社區鄰里長協助宣導不在自家燃燒落葉或塑膠。
2. 回收福興農場的麵粉袋,將之作為社區收集農廢的袋子。
3. 將回收的農業廢材,載運至集集樹木回收處理廠,碎製成大量木屑,分送埔里鎮農民作堆肥用。
4. 建議農業處建置農機具圖書館,提供農民租用大型農機具,達成資源共享。
5.建議環保局善用空污基金補助埔里鎮購買新式大型碎木機,以解決各校枯木樹葉去化問題。
6. 結合教育,推動環保及生態循環概念融入國中小課程。
宜君也呼籲大家不在家自行焚燒落葉,以守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的健康!
#埔里鎮露天燃燒
#桃米垃圾掩埋場
#農業廢棄物處理場
#好山好水好空氣
垃圾 減量 的 做法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質詢日記 #衛環 #20190417
【#空污基金不是市府大金庫 !】
今年高雄市電動車補助公告姍姍來遲、環保局向廠商募空氣清淨機…這些狀況,就是過去幾年環保基金嚴重透支的後遺症!2011年還有13億元結餘的空污資金,去年底只剩1億,今年初環保局僅剩5,000萬可用,所以電動機車補助也縮水了。
照規定,基金支用應於會計年度開始前一年內提報基金管理會審議、送市議會備查。但過去,竟然有很多送進議會審查的環保基金預算,在送出議會審查完後又追加預算,甚至有原本編列2,000萬預算的項目,年底決算卻達3億的情況,當然導致基金在過去幾年被快速用完。過去3年來超支近8億!
我要求,環保局應比照中央政府《預算法》第五章,在《高雄市環境保護基金收支管理及運用自治條例》訂定追加預算原則,落實專款專用,把錢花在空污減量的刀口上,而非把空污基金當作市府大金庫!
環保局長認同這樣的概念,坦承「媒合廠商認養」為思慮不周,由環保局出面向廠商募捐的確有疑慮,未來將改由教育局作為主導;也承諾環保基金將盡力撙節,以符合空氣污染防治目的之必要花費為支出。
【#電廠生煤標準寬鬆 遠超中火!】
高雄市的硫氧化物空氣污染在全國一枝獨秀,結果標準還比別人寬鬆!台中電廠煙煤許可最大含硫比例為0.5%,興達電廠則是寬鬆的1%。我們查詢過往的操作許可,發現至少從2013年至今,興達電廠許可的含硫份一直都是1%,多年不變,而1%的試算依據究竟為何,卻不得而知。
高屏雖有空污總量管制計畫,但對於生煤管制仍缺乏更明確的法律要求標準,而雲林縣、台中市則已針對生煤管制訂立自治條例,訂出含硫份的標準以及減量的期程,高雄也應針對生煤管制訂立更明確的規劃。
另外,高雄港區空污主要來自船舶, 對於原高雄市區的空污就佔了15%至30%,今年1月起高雄港船舶油料含硫量上限降為0.5%,我籲請局長需要落實稽查,確實達成空污減量,並且建置完善的港區即時連續監測測站;局長回覆會落實船舶油料的抽測、監測,而空氣品質測站今年一月已由港務公司在港區設置三處(第一信號台、南星行政中心、18號碼頭),預計今年七月會與環保局連線,讓高雄的監測網更完整綿密。
【#廚餘丟哪裡? 還是丟廚餘桶!】
近日許多市民朋友反應,不同的地方收運廚餘的方式不一樣,有些地方丟廚餘桶,有些則是直接丟入垃圾車。服務處同仁實地訪查,發現廚餘是否瀝乾、垃圾車是否擺放廚餘桶、廚餘丟入垃圾車還是廚餘桶等,出現了至少四種不同的做法。
質詢環保局時,我請局內必須統一廚餘收運的標準讓民眾跟清潔隊員可以有所依循。環保局袁局長表示,廚餘收運規範是瀝乾後,生廚餘、熟廚餘分桶回收,會再加強對清潔隊員的統一作法。
非洲豬瘟後,原本每日90噸的餵豬廚餘,有超過60噸無法再餵豬,目前環保局做法是瀝乾後送入焚化爐焚化,非常可惜。其實,廚餘的資源再利用,不只是因應非洲豬瘟所以必須思考朝廚餘作為生質能或是堆肥再製,而是廚餘本身就是循環經濟的一部分。我請環保局思考廚餘發展堆肥、培養土、生質能等可能性。以台中為例,2016年開始推動廚餘製作成的培養土供給農會試用及提供民眾兌換,並且訂出《廚餘堆肥化堆肥產品販售及領用要點》,讓廚餘變身培養土還可以販售。
局長回應,環保局已採購廚餘處理設備,並且會繼續與水利局溝通,希望能利用鳳山再生水廠的厭氧發酵槽作為廚餘生質能廠使用。
雖然目前大多數廚餘還是被送進焚化爐燒毀,但還是請市民們把廚餘瀝乾後,直接丟入廚餘桶中。瀝乾的廚餘,能夠減少焚化爐處理的負擔,也讓燃燒產生的廢氣減少戴奧辛的產生!
#質詢小知識
焚化爐的燃燒溫度,必須高於850℃,才能破壞戴奧辛的生成。若送進焚化爐之垃圾含水量太高,會讓燃燒溫度下降,增加戴奧辛生成的機會。所以廚餘再送進焚化爐前,必須先經過瀝乾的程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YOqmZal1F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