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手脫單又脫魯 #新書序
【為什麼好人受歡迎,卻無法脫單?】
這或許是男生們的困惑:我又不差,為何單身?
好人的眾多特質,在一般人際或職場上是優勢,
放在情場中卻是劣勢。其中,最主要有兩個原因:
#原因1:不重生活經營,導致缺乏話題、被認為太無趣
好人是非常認真又負責的一群人,台灣眾多產業都靠好人們打下基礎、維持運作,尤其是護國神山台積電為首的科技業(敬禮!)。
然而,每個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有限,好人們從學生時期就致力於唸書、考試,進入職場後也得精進專業、努力工作,萬惡責任制或輪班累個半死,自然兩點一線回家休息;
好不容易盼到週末,也就直接在家補眠、玩個手遊或追新番,頂多看幾個Youtube廢片,一天也就這麼過了。
--
擔任心理師與約會教練十年下來,我可以明確告訴各位,「沒有經營生活」是好人難脫單的原因之首。這部分將在新書《#一出手脫單又脫魯》第一章有更詳細的說明。
#原因2:不諳情場規則,用錯策略、做白工甚至被利用
「只要對她好,就會感動對方」
「只要對方感動,就會願意給我機會」
「只要願意給我機會,就會更喜歡我,答應交往」
以上是多數好人根深蒂固的內在信念。
他們理想的情場規則就是如此單純:【不斷為女生付出,就可以換到女朋友】。很可惜,這完全是錯誤的方向。
--
我在上本書《#一開口撩人又聊心》有提到,愛情不是追求而是吸引,脫單並非靠討好而需展現優勢,讓對方自己想靠近你。
你的犧牲奉獻、跪舔盲從在對方眼中,是一種極度缺乏自信、唯唯諾諾(又自以為深情)的表現,而絕大多數女生,喜歡的是有自信、有主見的男人(注意,這跟自我中心或自大狂不同)。
--
因此,你幫對方做愈多事情、給予愈多的關心,在她心中的價值與魅力就愈低。當女生表現出對你沒興趣、不想更進一步時,好人們會嘗試用更多的討好來力挽狂瀾。結局相信大家都能猜到,就是陷入惡性循環中,要嘛被封鎖,要嘛被當盤子用好用滿。真的可~憐~吶。
--
對女生「好」,能幫助感情加溫,但這是在對方已經對你有好感之後,而且即使如此,你的付出也不能失去界線、一味討好(我們通常也叫這種人舔狗、妻奴)。
更何況你在好感未出現前,就毫無節制地當工具人,只會讓自己離脫單更遠!
--
《#一出手脫單又脫魯》融合心理學、眾多實戰例子,以及十年來協助數百位男性邁向脫單的經驗,將完整揭露脫單的策略。
包括你需要哪些武器、優勢與能力,各種認識女生的管道與經營技巧,如何成功邀約、規劃一場完美約會,製造大量好感甚至讓對方心動。最後,也統計了近千位單身者最常卡關的困擾,並進行分析與解答。
你不需要花幾萬元買貴翻天的把妹課(請把錢留著用在自己身上、購買其他資源),更不用擔心學到「直接copy國外,但不適用台灣女生」或「過於偏激,看似解藥實則毒藥」的把妹技巧。
我將傳授給你的,是在地化、經過實證、人人可操作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你不需做出與本性落差太大的改變,更不用逼自己成為所謂的強者,在心儀的對象面前硬撐。
好人不能脫單?
在這本書的協助下,你將親自推翻這句話!
#實體書電子書同步販售中
▶ 博客來 http://bit.ly/S0100192-B
▶ 誠 品 http://bit.ly/3u71Rq1
▶ 金石堂 http://bit.ly/S0100192-K
▶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S0100192
3月6日新書分享會(免費入場)
▶ 詳細資訊 http://bit.ly/3umMSsg
在地化策略例子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報告指96%在華德企無計劃撤離中國,德國企業與中國關係如何?#回顧】
昨日(2月3日),中國德國商會發布年度商業信心調查。這份調查報告顯示,中美的脫鉤加劇並沒有讓大多數德國企業(96%)打算撤離中國,反而加速了德企的本地化進程。
在疫情和中美衝突的大背景下,除了提升研發和採購的本地化,一部分德資企業(33%)還表示將促進其關鍵技術適應中國的標準。
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有多大的依賴?德國汽車企業大眾(Volkswagen,港譯福士汽車,台譯福斯汽車)便是一個例子,在每年銷售至中國的700萬輛德國車中,就有400萬輛來自德國大眾。2019年,大眾CEO迪斯在回答BBC關於新疆集中營問題的問詢時,一句「不知情」引爆了輿論。一邊在中國賺錢,一邊躲避中國的政治紅線,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可以」多大程度上去影響德國的外交政策?
來看看我們去年關於德國汽車產業對中國市場依賴的分析:https://bit.ly/2MBkAsK
#延伸閱讀
從捷達到特斯拉:一輛汽車裝下了多少「中國」零件?👉 https://bit.ly/2FpOJYA
後疫情時期的歐洲對華策略:不會聯美抑中,但更不會聯中抗美👉https://bit.ly/3m8PZzK
楊路:中興製造2018,與中國模式2025👉 http://bit.ly/2vHrR13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端傳媒 #德國 #中國 #汽車業
在地化策略例子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商業不光只是買賣,當牽涉跨國跨社化的情境,就會容易遇到來自文化差異上的衝擊,進而造成了各種營運上的困難。
這篇來自【nippon.com走進日本】上的文章,分享了日本拉麵店進軍台灣所面臨到的各種挑戰,也帶我們看到台灣與日本文化上的差異,如何影響了跨國商業上的運作。
--------------------
在經營難度很高的中南部展店
進入臺灣市場時,許多餐飲事業的策略,都是先在臺北開店,之後再將店舖拓展到中南部。但連臺灣的餐飲業者,都很少有人從北部到南部,全國都有店舖。更為容易理解的例子是,從臺北到臺中的距離,大約等於東京到靜岡;而臺北到高雄,大約是東京車站到名古屋車站的距離。即使在日本,立足東京的業者要進入名古屋市場也不容易,更何況是外國,更加困難,自不待言。
臺灣北部和南部氣候不同,飲食習慣和調味也大不相同。臺灣南部的調味比北部稍甜,對鹹度的抵抗感也很強。舉例來說,北部粽和南部粽的差異程度,幾乎可以說是不同的食物。若沒有在地化的口味調整和經營策略,雖說是連鎖店,即使進入當地開業,並非就能一帆風順。
此外,臺灣籍員工有個問題在於,不希望被調派離開原本的職場,轉到其他地方工作。在臺北培育出來的人才,若公司下令強行調派到中南部,臺籍員工會毫不遲疑地就辭職吧。因此,必須培育以當地人為主的員工。換言之,拓展至中南部,就跟從零開始一樣。
實際上,觀察超級知名品牌、米其林一星的Japanese Soba Noodles蔦、以北海道的蝦湯拉麵聞名的一幻拉麵、山頭火、名代富士蕎麥麵等知名品牌拓展至中南部後,無論何者都不到2年就撤退的情況,可以很清楚看見困難的存在。而順利進入中南部的品牌則有花月嵐、屯京拉麵,以及不同業種的丸龜製麵、台灣壽司郎。可以看到這些品牌為了展店至中南部,店家確實地培養人才,店舖地點也多方考慮,慎重地進行準備工作的痕跡。然而很多業者不到2年就倒閉的原因在於,進駐臺灣百貨公司等商業設施的店舖,簽約期間多為2年,若無法衝高營業額,即使希望繼續經營,有時也會被要求離開。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g00751/?fbclid=IwAR1MjjVZtVJ040Z8garefNbtBtOFQq55tNqAuH01VMfpHq11vjCEsNJapto#.X59tKkj76Pc.facebook
在地化策略例子 在 策略管理「在地化個案教學」教學分享研討會(方至民老師)精簡 的推薦與評價
活動花絮紀錄: https://goo.gl/TUOtHo 策略 管理於教學現場中如何落實「 在地化 的個案教學」分享,讓學習者能「吸收」、「內化」並「實踐」 策略 管理的 ... ... <看更多>
在地化策略例子 在 2023 YouTube 年度廣告大賞報名最後倒數!得獎作品將享有 ... 的推薦與評價
YouTube 作為品牌與消費者互動的關鍵通路,品牌主若能善用策略與內容, ... 評選標準將聚焦在參賽作品是否以策略化媒體採購有效優化行銷漏斗的每一個 ... ... <看更多>
在地化策略例子 在 全球在地化-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記得唸碩士班的時候很常討論「全球化」、「在地化」以及「全球在地化」之類的學術議題;當時討論這類題目大抵都是從高處出發,最後結論勢必要落實在某一個實際案例,批判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