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最近】
疫情延燒至今,不管是確診數、死亡數幾乎是有增無減,每天的口水與藍綠對罵,讓人眼花撩亂外,心情也跟著浮躁起來,這些狀況對控制疫情並不是好事,畢竟病毒不會分你罵藍還是罵綠就停止傳染,所以想藉由這篇來聊聊我知道的現況,將些資訊分享給大家,讓大家想想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會比較好。(別奢望任何爭吵能立即改善現況,盡可能瞭解全貌,才能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判斷)
#第一線的緊繃負荷
大家應該不難看出,隨著疫情擴大,各地縣市首長不斷徵求「各種人力」投入第一線防疫,就我所知薪水加價情況下,連要找到防疫的保全業者都相當困難。換個角度想,你是老闆的話,會為了賺這錢冒著一人感染,公司全部隔離的風險嗎?而你是員工,為了跑去賺這點薪水,不小心搞得全家染疫值得嗎?檢測與防疫的「瞬間人力流量」,搞得地方政府焦頭爛額,說要百分百沒防疫漏洞,真的難以苛求任何做事的人。
#感染難以掌握
這邊不是要幫哪個黨或地方政府撇責,而是這病毒特性非常狡猾,從好幾起確診案例可以看出,民眾即便攜帶口罩,依然會中獎染疫,染疫者當下不會有自覺,可能又會到處移動,並回家傳染給家人(家人長時間相處且屋內不會戴口罩),所以可想而知這樣延伸出去,無法即時追蹤的「黑數」,難以讓人樂觀是「少數」,對於市井小民來說,減少群聚待在家裡,可能就是最好的防疫方式。
#防疫破口難以控制
這裡說的防疫破口,不是政府能輕易掌控的,就像路上依然可以看到有人騎車叼著煙,或是巷口鄰居打屁聊天(還有民眾問能否去廟宇參拜),都無視戴口罩或群聚風險,即便大部分人都遵守防疫指揮,但只要有少數人破壞,就能讓這傳染力不斷蔓延,如果連我周遭都有這樣的狀況,那全台這樣的案例,累積起來也是相當可觀。
#用時間換取疫苗近來空間
缺疫苗不是只有台灣缺,是全世界都缺,而現在就是在比「控制疫情」跟「疫苗施打」速度,在疫苗還沒施打前,盡可能減少、控制確診與死亡率,就是中央到地方,還有人民必須團結的事情。
#正式走入後疫情社會
從去年開始,世界各國就因為疫情雞飛狗跳,時至今日有的「經驗」,都是用各種經濟、人命損失換來,台灣相對於各國確實安穩過了一年多(去年還有跨年晚會),這一年多要感謝防疫團隊外,也要檢討我們這一年多,到底有沒有做好「後疫情社會」的準備。
而沒見識過「病毒肆虐慘狀」的我們,確實人心惶惶,深怕自己感染外,連帶影響自己身邊最愛的人,我們也開始「正視」工作的轉變、人與人的距離與相處方式、個人心態的調整…。疫情對人類社會產生的變化,不是怪在誰身上就能解釋或解決的,我常會換個方式去思考,或許這次的疫情,可能是對「人類」這物種的考驗?
#一些想法
把蔡英文跟陳時中換下來,台灣可能就會瞬間變好嗎?病毒就不會百分百進來台灣?我也不認為叫楊文科縣長滾蛋,疫情就能瞬間好轉。如同楊縣長說的「沒有經驗」其實就是最好答案。
同為政治人物,我很佩服他的坦白,因為這個「沒有經驗」,是全球人類要一起面臨的問題,其他就只能考驗行政權的反應跟「運氣」了。(別說台灣,全世界要找到有經驗的防疫專家肯定也是佔少數)
我知道大家很焦慮、害怕、生氣需要一個宣洩出口,但在拿政治(藍綠)宣洩完畢後,我們依然要面對現實生活,你可以充滿憎恨的謾罵來度過每一天,但這通常不會解決你生活上的困頓,而即便你心目中的藍綠達成目標,馬上受惠的不一定是你,台灣社會也不可能瞬間無憂無慮,結構性問題想靠一個政黨或個人來解決那是相當困難的,更多是要一點一滴慢慢累積,時間到了才「可能」有所改變。
說了這麼多,除了對疫情「充滿各種變數」難以樂觀外,其實就是希望大家靜下心來好好想想「自己的下一步」,不要被恐懼與各種聲音(政治人物、名嘴)掩埋住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家人、工作、生活),接下來「端午節」可能會是另一波高峰,能不返鄉就盡量不返鄉,以免群聚或將病毒帶回家鄉,希望我們都能堅強的度過這次疫情。(這可能是個持久戰)
#圖為新埔三聖宮的風景
Search
圖為新埔三聖宮的風景 在 蓮華山三聖宮(聖帝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北市麗晶獅子會連續第14年造福學子三聖宮連續第23年頒贈助學金 · 可能是4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 風景秀麗心曠神怡 ... 蓮華山三聖宮(聖帝廟)──在新竹縣新埔鎮內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