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書很棒喔
是透過圖像式思考,學習國字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圖像創意學習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寫給Alaska 的」介紹 訪問作者:陳乙緁 內容簡介 以跨越時空的旅遊概念,重新想像各種關於生命 失去,與愛的詩與散文。 散文以阿拉斯加為一個空間和意象,指涉一種遙遠的過去,已故,失去的人事物。文字在詩與散文間,寒冷的意象與炙熱的溫度間協調,生命中的瞬間與永恆中互轉,千百種愛...
「圖像式思考」的推薦目錄:
圖像式思考 在 從小天下看大未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暑假特別企劃🎊
#小天下總編輯李黨 用「10分鐘」來為我們揭秘她的私房的書單🌞
主題性的書單,讓小朋友在暑假期間也能依照興趣輕鬆選書🎈
本次直播主題 #創意遊戲書篇
紙上也可以玩遊戲?
從遊戲中訓練海子的專注力、觀察力👍🏼
閱讀也可以很好玩🎈
顛覆傳統安靜看書的習慣,
創意遊戲書讓孩子快樂學習圖像式思考、語言表達力!👀
📚小朋友愛的迷宮遊戲書,由淺入深,還有穿插找東西任務《知識大迷宮—恐龍迷宮》https://bit.ly/3zLkS38
📚與生活經驗連結的情境,喜愛交通工具的小朋友不能錯過《好多好多飛機》https://bit.ly/3f2LogP
📚平凡的一天也可能因為選擇而時刻充滿驚喜《我喜歡這樣的一天》https://bit.ly/2UWBWED
📚從找找看遊戲中找到孩子的成就感《幫爺爺找一找》https://bit.ly/3xa0yqs
📚日常生活中的謎語猜猜看+找找看,增進獨立思考能力《猜猜看商店》https://bit.ly/379zb5i
圖像式思考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現正直播中
【暑假孩子們在家,不知道怎麼挑書給孩子閱讀嗎?】
暑假特別企劃🎊
#小天下總編輯李黨 用「10分鐘」來為我們揭秘她的私房的書單🌞
主題性的書單,讓小朋友在暑假期間也能依照興趣輕鬆選書🎈
本次直播主題 #創意遊戲書篇
紙上也可以玩遊戲?
從遊戲中訓練海子的專注力、觀察力👍🏼
閱讀也可以很好玩🎈
顛覆傳統安靜看書的習慣,
創意遊戲書讓孩子快樂學習圖像式思考、語言表達力!👀
📚小朋友愛的迷宮遊戲書,由淺入深,還有穿插找東西任務《知識大迷宮—恐龍迷宮》https://bit.ly/3zLkS38
📚與生活經驗連結的情境,喜愛交通工具的小朋友不能錯過《好多好多飛機》https://bit.ly/3f2LogP
📚平凡的一天也可能因為選擇而時刻充滿驚喜《我喜歡這樣的一天》https://bit.ly/2UWBWED
📚從找找看遊戲中找到孩子的成就感《幫爺爺找一找》https://bit.ly/3xa0yqs
📚日常生活中的謎語猜猜看+找找看,增進獨立思考能力《猜猜看商店》https://bit.ly/379zb5i
圖像式思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寫給Alaska 的」介紹
訪問作者:陳乙緁
內容簡介
以跨越時空的旅遊概念,重新想像各種關於生命
失去,與愛的詩與散文。
散文以阿拉斯加為一個空間和意象,指涉一種遙遠的過去,已故,失去的人事物。文字在詩與散文間,寒冷的意象與炙熱的溫度間協調,生命中的瞬間與永恆中互轉,千百種愛的絮語寫給每一個還在尋找永恆的人。全文以五個章節貫穿:自然、空間、臉譜、神話、敘事,綿密交織。自然的章節中,在四季,與各種自然景觀中做各種情與景的對話與想像。空間則結合了實際建築,場景,抽象的畫框,與圖書館,由抽象的概念探討美學,生死等人生議題,及創造實驗劇場式場景的故事。臉譜紀錄,平凡日常中的人物側寫,從最親的親人,到街頭藝人。神話的章節中,文字結合寫實與神話故事,敘事的章節則以圖像,意象,散文,詩,劇情去實踐各種敘事學的可能性。
以旅人的心境,描繪人生途中不同時空與階段下各式風景,或過去,或未來,或異地,或故鄉。文中探討失去,死亡,和愛情在生命中與存在的意義。愛情可以如龍捲風般,偶遇可以在雪地,戀人在月光下卻幻做一隻貓,人魚成了走不進禮堂的新娘,從中世紀古老建築到博物館畫框,從舞曲到焦糖瑪奇朵,文中不斷協調的是對遠方的思念,與人我間情感的距離,一如小步舞曲。主詞是祂你我他她牠它,走在人生中不同季節,透過對自然觀察、旅行、文學、美術、舞蹈、音樂、詩歌和神話的描繪下,重新對生命,愛與追尋重新思考與定義。
篇章是瞬間,亦為永恆,有遺憾,卻留有更多的空白,魔法和愛。透過文字,冰山融化了,瀰漫在空氣中的是一如紫丁香般的記憶,香草般的歡喜,與藝術與文學對生命美的啟發。因為書寫,所以,愛存在。
作者簡介:陳乙緁
喜愛旅遊、閱讀、美食、戲劇、表演藝術、跨文化議題。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後於愛荷華古寧學院及馬里蘭聖瑪麗學院任教,以及於華府的Liberty Language Services擔任口譯。文章散見於《世界日報》和《華府每日新聞》,並於2016年出版《記憶零度C》散文集。
作者粉絲頁: Claire Chen 陳乙緁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Z75CYi0GZ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6U6AQ7jb3bA_aaQuy31fHgaf14A)
圖像式思考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比爾.蓋茲推薦兩次的書:
「如果你想掌握一項新技能,就應該學習如何記憶。」
擁有超強記憶,不只為了考試拿高分,更是你拿出專業表現的關鍵技能。
400週以上蟬聯暢銷榜的肯定、超過500萬人因此改變!
⠀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科學人》等20多家媒體一致好評
★刻意練習之父艾瑞克森、行為經濟學家艾瑞利、記憶大賽創辦人博贊強推
⠀⠀
本書作者弗爾原本是個科學記者,因緣際會接受記憶訓練,才一年的時間,就從記性普通的人成為記憶冠軍,更翻轉了他的人生,發掘自己從未發現的潛能、做到原本被認定做不到的事,現今他已是擁有自主人生、熱愛新奇事物的創業家。他最大的領悟:只是換個方式記憶,不僅學習速度暴風成長,生產力、生活品質也跟著大幅提升。
⠀
大腦記憶不是單一的功能,而是和你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如何活用所學有關。從書中32個微行動開始,改變用腦習慣:
把大腦不擅長記憶的文字與數字,轉化為大腦擅長的資料類型如圖像與空間
具體名詞比抽象名詞好記;動態畫面比靜態畫面好記;押頭韻更有助記憶
短期記憶會秒退,把內容意義化、群組化才容易固化在長期記憶
理解文字的意義,也要理解文字背後要傳達的情感
讓生活充滿值得記憶的事,記憶力、創造力、學習力是一體三面
⠀
覺得自己變笨、記性變差,這可能都是真的!別再錯用你的腦,透過記憶宮殿、心智圖法、刻意練習,改變用腦習慣,就能提升各方面能力,用更少力氣,更容易成功。
⠀
你也可以像比爾蓋茲、記憶冠軍和高績效人士一樣,擁有訓練有素的超強記憶力。新書上市,立即了解》》http://bit.ly/2Jan3Zx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讀者俱樂部:https://www.facebook.com/cwbookclub/
◎天下讀者俱樂部IG:https://www.instagram.com/bookcw1/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我讀網:http://books.cw.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gypXXKUYW8/hqdefault.jpg)
圖像式思考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的溝通傳播(可以是推廣、說服、行銷、洗腦)。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基本上今天的議題可以分成「#科學傳播」與「#政策傳播」兩個範疇來看,兩者都在新媒體的架構下,都有著劇烈的變動與廣泛的影響力,小編的角色也越顯微妙。我自己是好幾個粉專的小編,小編真的很可憐啊,創意發想、企劃、寫文、作圖、拍片已經是基本的,我看一些求人徵才還要會主持表演與直播揪眾、數位行銷企劃與執行、媒體聯盟營運與管理、線上線下虛實轉換技巧、各平台SEO佈署與演算法應對、廣告投放、社群風向經營、市場分析與競爭者行銷分析…。等等,叫老闆自己來做,掰掰。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什麼是科學人爭議 什麼是1450
▶ 對,就是小編治國,小編雖小
▶ 從單向到雙向的政策傳播
▶ 新媒體時代該說人話
▶ 科學家參與科學政策行銷
▶ 科學的傳播需要批判的大眾
▶ 社群傳播應據專業位置與角色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1uto8rh1av0875j4dy1pdz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74Cu3Ji2CUkuReLYPcx1D?si=MtdECSz_TQScOl0M23QbVA&utm_source=copy-link
.
📲#Facebook 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90395487814737/
.
.
\\\\ 完整論述 \\\\
.
溝通(communication)是一項重要的「治理技術」。對一般企業的管理而言,溝通是傳遞產品訊息、提升企業形象和爭取顧客認同的重要手段;對政府部門而言,溝通是凝聚內部共識、提升組織形象和爭取民眾認同的重要工具(黃俊英,2011)。傳統的政策溝通常以單向的、心理學主義、行為主義的「政令宣導」做為傳播想像,我們會認為,人民隔在大眾媒體的後面,只要盡量地單方面給予資訊即可。
.
從2010年後「#整合行銷」的概念開始大量進入政府的政策溝通,我們見到更多的廣告、促銷、公關、人員銷售、直接行銷和口碑行銷展現在政府的內容發佈中。甚至再更強調互動性的新媒體架構中,讓政策的雙向溝通成為可能。所以,政府部門開始將「溝通」的工作外包,讓外部團隊比較接地氣、說人話的公關公司或團隊來當小編,處理像是貼文、圖像設計的事務,也負責操作民意與監測輿情等任務。
.
▓ #政策傳播的新想像
.
新媒體架構讓政策傳播有了質量上的變化,而這也是為何公部門想要委外經營溝通的原因,因為官僚體制時常不適合做新式的政策傳播。在「#時間面向」上,政策傳播必須轉變為動態、隨時隨地的訊息散播。在「#制度面向」上,應考慮設置同等於發言人重要性的社群媒體團隊。在「#語藝面向」上,在要講有趣、簡單、有趣、視覺化的語言,才有社群傳播的效果。從我的觀察來看,這些能力,傳統的公務員並不具備,體制上也無法供給。難怪要外包啦~
.
▓ #科學議題的溝通治理與公共態度
.
不過,這次的問題有一部份是「科學人」專頁是不是可以這樣傳遞科學資訊?可不可以接受政府投放廣告?再過去這幾年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除了政策的行銷外,科學也進行了大量的行銷。我們生活中有大量的純知識的科學、商品的科學、政策的科學,透過從科學普及轉向科學傳播的變化,試圖讓人們更加接近科學,或者被科學說服(單文婷,2017)。
.
從「科學人」小編的貼文內容來看,「#克萊豬不好吃」與「#增加收益又環保」兩個論述其實是來自於部分政策新聞、公共討論與科學評論的內容,並是非偽科學或假訊息,只是這樣的簡化貼文是否適合出現在「科學網站」上,可以思考一下。
.
由此被延伸的另一個爭議是,「科學人」做為一個科學家社群,是否可以做政策行銷。科學家與科學組織,本來就可以與施政者做不同方式與不同層次的合作,這種科學傳播的合作方式,可以有「翻譯」、「代言」、「夥伴」的三個程度,構成一個科技治理中專家政治的基礎(某個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是應該 #資訊透明)(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
科學事件總是可以充滿政治因素,但我支持強的科學文化立場(#公衛議題的確是要小心一點),就是歡迎更多關於科學的聲音發出,這樣有助於人人培養媒體素養與科學素養。另外,政府與委外單位的合作,具備更細緻嚴謹的貼文審查,是一個重要也保全彼此的方法。
.
▓ #溝通人才從內部培養開始
.
最後,當然推文不等於新聞,我覺得我們逐漸必須邁向一個批判的大眾,在這個資訊爆炸、虛實交錯的時代。當我們據有的(全)媒體素養程度越高,就能越明確地知道各種媒體的運作規則與媒體語言,自然就會更加小心,且富有懷疑論的多元檢證精神,與反思批判。
.
說實在的,無論是政策傳播,或是科學傳播,我覺得問題根本就是在:「政府與科學單位本身覺得傳播是一件小事,別人做就好,我們要做更重要的事」。能夠在單位內,設置媒體公關部門,或是合理培養溝通人才,才是這個到處都是媒介傳播的時代,應該做的事。然後薪水要高一點,謝謝。
.
#參考文獻:
.
1. 黃俊英(2011)。整合性行銷溝通—強化政策宣導與溝通的利器。文官制度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2. 單文婷(2017)。科學家參與公共傳播的觀察-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使用臉書行銷科學政策的討論,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7),47-65。
3. Peters, H. P. (2020)。科學傳播的範疇: 是知識散播還是公民參與?。傳播研究與實踐,10(1),1-18。
4.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Communicating Science Effectively: A Research Agend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97Tvt3VGyY/hqdefault.jpg)
圖像式思考 在 知識圖解01、圖像思考的練習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視覺筆記#職場圖解力#Visualnote #draw 大家好,我是你的圖解力教練奕霖今年做了一個特別的嘗試(也算是我一直很想做的實驗) 就是手繪知識圖解啦! ... <看更多>
圖像式思考 在 《一個圖像式思考者的日常煩惱》 我對於語言或是文字 的推薦與評價
《一個圖像式思考者的日常煩惱》 我對於語言或是文字,都要先認真圖像化之後,才有辦法輸入進腦袋裡。 所以說 -講電話的時候旁邊一定要有memo紙,邊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