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 蔣公逝世46周年紀念 #福編
今天是清明節,也是 蔣公逝世46周年。在今天的台灣, 蔣公被抹黑成殺人魔、拖累者、恐怖統治者,抹除一切功績,並將台灣現在所有正面成就簡單一句說成美國扶持。
如果真的只是美國因素,那本來 #和美國更親的菲律賓 與 #美國後花園的古巴,為什麼會在兩蔣統治期間與台灣落差如此之大呢?
如果能在毛澤東時期擋住共產黨只是靠海峽,那美國又是如何保不住與共產政權還隔著大洋的古巴,如何保不住剛果共和國、衣索比亞、安哥拉、索馬利亞、貝南、莫三比克那麼多的非洲國家呢?
站著說話不腰疼,綠學者與覺青在 蔣公創造的安全環境中成長,再來批評抹煞 蔣公的作為,實暴露台灣未來之黯淡。
蔣公並非完人,但以中國千年與亞洲近代領導者間觀之,仍為偉人無誤,茲奉上綠營與覺青最愛的日本乾爹對蔣公的12項評論:
===================
1. 日本副首相福田赳夫(福田 赳夫 ,1905.1.14-1995.7.5)
1975年4月6日,福田談話稱:「蔣總統是世界的一大偉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四巨頭中享有高壽的一位。」
2.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井出一太郎(1912.1.4-1996.6.2)
1975年4月6日,井出代表日本政府發表一個「非官方」談話:「……蔣總統在本世紀初曾留學日本,並有很多日本友人,為深受日本國民欽佩、敬愛之人物。渠(他)一生與現代中國歷史息息相關,亦為一部中國現代史,深信其豐功偉績將永遠留存人類之記憶中。……」
3. 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岸 信介,1896.11.13-1987.8.7)
1975年4月6日,岸信介表示:「我們失去了一位偉人……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我們所受到的待遇,我們不可能忘記蔣先生為日本所出的力。雖然日本軍方在中國造成了一場風暴,但是他把日本人遣送回國,不把任何人當作戰犯。他反對蘇俄分裂日本,並運用他的力量,保存了我們的天皇制度。他協助日本戰後的混亂,並協助日本奠下復興的基礎。」
4. 日本自民黨副總裁椎名悅三郎(しいな えつさぶろう,1898.1.16-1979.9.30)
1975年4月6日,椎名悅三郎談話稱:「我想大多數日本人都在悲悼亞洲的偉大指導者。尤其蔣總統與日本之關係很深,哀悼之念格外深切。中日間實務關係,因蔣院長早已掌握中華民國之實權,料將不會有影響。惟蔣總統係亞洲偉大的領導人,他的逝世難免對世界有所影響。」
5. 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佐藤 栄作,1901.3.27-1975.6.3)
佐藤榮作於1975年4月6日談話稱:「日本將永遠難忘蔣總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給予日本的大恩大德。最令日本人難忘的一件事就是,蔣總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日本以德報怨的恩惠。」
1975年5月27日佐藤榮作出版之日本《產經週刊》緊急增刊〈悼念總統蔣公〉稱:「……蔣公是一位學識非常豐富的長者。……蔣總統還是使好多日本人免於餓死的救命恩人。大約是昭和二十四、五年間,日本遭遇到空前的饑餓,數月之內竟餓死了近百萬人。農林省希望通過麥克阿瑟的盟軍總部,向緬甸、泰國買米進口,作為緊急措置,但是沒有行得通。在一籌莫展之時,蔣總統從當時的臺灣省糧食局長李連春聽到那情形,即刻批准進出口十萬噸白米,緊急運到日本濟急。當時日本在占領之下,所有進口的糧食全以盟軍總部發出的形式發表,不註明來源,所以當時日本官廳的記錄中亦沒有明記為臺灣進口的緊急濟米,但是這是我從李連春(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本人那兒直接聽到的秘話之一。……」
6. 日本報社《朝日新聞》
1975年4月7日《朝日新聞》社論〈蔣總統逝世〉稱:「……蔣總統的卓越功勳,由於其領導八年抗戰勝利而達到頂點。中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由被列強蠶食之『半殖民地』狀態一躍而成為與美、英、法、蘇並列的世界五大強國之一。……」
7. 日本報社《每日新聞》
1975年4月7日,《每日新聞》社論〈以德報怨的人〉稱:「……蔣先生反對討論廢止日本天皇制,戰後並反對盟軍分區占領日本,這些恩德,對於多數的日本國民而言,實在難以忘懷。……,蔣經國上台以後將可能是一種「現實、合理路線性濃厚的融和政策」。
8. 日本報社《產經新聞》
1975年4月7日,《產經新聞》社論〈悼念蔣總統〉稱:「……蔣總統為辛亥革命後六十年來……日本投降時,毅然宣告『以德報怨』,使日本軍民安然返國。……」
9. 日本報社《讀賣新聞》
1975年4月7日,《讀賣新聞》社論〈蔣總統逝世之後〉稱:「……蔣先生的國民政府時期,由於日本多年的侵略,使中國生靈塗炭,然而蔣先生卻不念舊惡,於日本戰敗之時,採取以德報怨的寬大措施,使吾人深為銘感。蔣先生為一民族主義者,亦為愛國者。蔣先生主張『一個中國』,並堅決拒絕『兩個中國』或『一個中國、一個臺灣。』……」
10. 高田第13師團師團長長岡外史
蔣介石在日本振武學校就讀三年,1910年第十一期畢業。畢業後,蔣在野炮兵第19聯隊入伍,據長岡外史在回憶錄中稱,留學時期之蔣君,才能膽略,內蘊不露,說不出有什麼出人頭地之表現。要讓蔣與普通士兵一樣去掃馬房時,蔣之面上即顯出悲憤之色,那種氣慨,幾乎無人敢當。當然,令師團長吃驚是,蔣在1927年11月,首次下野到日本時,特意走訪他,這使長岡對此頗感意外,而蔣臨走時,特別寫下「不負師教」四字。長岡驟然感慨,蔣能有今天,大概是因為有這類美德之緣故。
11.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準教授松田康博
松田康博認為,蔣在中國大陸時,曾經因為國民革命軍北伐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而獲得相當高威望。但是因為國共內戰失利以及在台灣實施威權統治,導致他在領導台灣時被恐懼和討厭。正因為蔣在政治經歷有大起伏,對他評價毀譽參半。蔣為維持軍民士氣及內部向心力,故意模糊戰略意圖。蔣認為整個中國國民黨統治體制受到衝擊。蔣已經做最壞打算,下決心撤往台灣。蔣早就了解到中國大陸很難保住,遂一邊大喊死守中國大陸,一邊按部就班準備撤往台灣。
蔣利用撤往台灣時機,排除地方派系,進行國軍中央化。蔣為鞏固權力及計畫反攻,整編軍隊,實現肅清地方派系目標。蔣下野其實是戰略性行動。蔣有意透過引退,使李宗仁等和平派人士徹底失敗,俟令他們擔負起失敗責任後,再行復出。國軍藉由撤退行動,透過陳誠與孫立人進行,將地方派系部隊解除武裝、整編、裁減人事,進而完全將其解體。而蔣長久以來想達成國軍中央化之目標,透過國共內戰敗北,以及其勢力獨佔海上運輸而達成。蔣早已料到中國大陸失陷,遂有將在中國大陸各地方派系肅清,好在台灣重新出發之考量。
蔣用下野之方式,讓人們陷於困境,以強化政府內部對自己之向心力。蔣讓行政院長閻錫山與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撤退到台灣。蔣以撤退到台灣為契機,達成他政治戰略基本目標。蔣目標是透過行使中國國民黨總裁職權,將資源集中於作為撤退目標之台灣,退到台灣後復行視事,重新建立黨政軍體制,再藉由美援恢復確保台灣安全,然後完全維持法統,待機反攻大陸。特別是在人事戰略上,蔣發揮絕妙手腕。而蔣之政治戰略,與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撤退到重慶作法相同。就是遇到危機時,先確保撤退據點,把資源集中後再重整,好面對下一次作戰。這種戰略,可以看出他身為一個軍事領導人之特質。蔣利用撤退到台灣之時機,強化自己權力基礎與正當,可以看出他善於在逆境求生之領導特質。
===============
蔣公千古,中華民國萬歲
國軍對日8年抗戰勝利對中華民國的影響 在 馬英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民國34年(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向同盟國遞交無條件投降的《降書》。70年後的同一天,我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及慶祝104年軍人節活動,並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給在場多位參與過抗戰的先進們。
近年來,「誰領導抗戰」的爭議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我必須嚴正地指出,民國26年至34年(1937-1945年)間,中華民國抗日戰爭的領導者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
十年前,抗戰勝利60週年時,中共曾經肯定國軍領導「正面戰場」,但強調共軍在「敵後戰場」的領導,是抗戰的「中流砥柱」。事實上,隨著大量史實公開,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抗戰期間不論「正面」或「敵後」,國民政府始終居於領導地位,中共也不是「中流砥柱」。
1. 在22次會戰中,中共唯一參與的所謂「正面作戰」,是民國26年的「平型關戰鬥」,殲滅日軍500餘人的輜重部隊。此後,中共就轉往敵後從事游擊戰,採取盡量避免與日軍正面交鋒的策略,以保存實力,併吞地方部隊,甚至攻擊國軍,擴大自身地盤。
2. 抗戰8年268位殉國將領中,僅有1位前八路軍的少將副參謀長左權屬於共產黨,其餘267位均不是共軍。抗戰過程中,國軍傷亡人數超過320萬餘人,共軍傷亡為20萬餘人。
3. 1941年我國對日本宣戰,加入同盟國,蔣中正出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1945年,日軍無條件投降,出席9月2日東京灣盟軍受降典禮的中華民國代表是軍令部長徐永昌,不是中共代表;在南京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典禮,由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以中國戰區全權代表身分,接受日本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簽署的降書,也不是中共代表出面。當時全中國大陸分為15個區受降,15位受降主官都是國軍代表,沒有中共代表。
以上史實在在顯示,二戰期間領導全國軍民抗戰者為中華民國政府,不是中共。
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抗戰是國民政府蔣中正委員長領導全國軍民艱苦奮鬥的結果。這是客觀的「史實」問題,不是主觀的「史觀」問題。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臺灣光復,中華民國就沒有現在的和平與繁榮。長期以來,中共自稱其領導抗戰,共軍是抗戰的「中流砥柱」,忽視國民政府領導全國軍民對日抗戰的事實,令人十分遺憾。
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規模最大、死傷最多、影響最深遠的民族保衛戰。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同為炎黃子孫,都應該忠於抗戰史實,永誌不忘。大陸當局已經不是70年前延安時代的格局了,應該有完全不同的高度與胸襟,大陸當局應以「面對歷史,實事求是;面對老兵,將心比心」的態度,公開表示「八年抗戰是由國民政府領導、中共參與輔助」,既符合事實,也展現高度,才能獲得海內外華人的肯定。
此外,近來國內對臺灣人的抗日與抗戰有一些討論。我絕對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記憶,也明白人民面對時代與命運,有許多無奈與感傷。但是臺灣人反日與抗日,要比大陸人民至早少30年。許多前輩,為了反侵略與反殖民前仆後繼,付出心血乃至生命。例如新竹的姜紹祖、吳湯興、徐驤,臺中的林朝棟、「抗日三猛」林少貓、簡大獅、柯鐵虎;臺南「噍吧年事件」的余清芳;霧社事件的莫那魯道。推動非武裝抗日,爭取設立議會、自治民主的林獻堂、蔣渭水、廖進平等人。這些史實都證明臺灣當時雖然為日本的殖民地,但他們效忠的祖國並不是日本,這個事實,不容任何人「選擇性遺忘」。
于右任先生的名詩句:「不容青史盡成灰」,就是我的基本信念,也是中華民國面對國史應有的態度。慶祝抗戰勝利,不是要挑起仇恨,而是要譴責侵略;不是要炫耀勝利,而是為追求和平。
出席「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暨104年軍人節表揚大會」談話全文連結:http://goo.gl/S3YK5O
國軍對日8年抗戰勝利對中華民國的影響 在 馬英九總統後援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總統出席「烽火浮生錄: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的另一頁歷史照片展」暨「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蔣渭水先生紀念展」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3)日下午前往臺北國父紀念館出席「烽火浮生錄: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的另一頁歷史照片展」暨「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蔣渭水先生紀念展」開幕典禮,除說明中華民國對日抗戰之艱辛與貢獻,並盼我國永遠扮演「和平締造者」與「人道援助提供者」的角色,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
總統致詞時表示,文化部與中央社共同推出的「烽火浮生錄照片展」暨「蔣渭水先生紀念展」,是今(104)年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系列活動的首場活動,由此開始瞭解這場中華民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民族禦侮聖戰,別具意義。
總統指出,當年我國對日抗戰在準備不足、實力落後的劣勢下,苦戰八年,全體軍民在「我死而國生」的理念之下奮起抗戰,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決心,終於贏得最後勝利。其後,日軍分別於民國34年9月9日在中國戰區,以及10月25日在臺灣省向我國國軍投降。
總統進一步說明,我國在抗戰中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總計有2,000萬以上的軍民死亡,財產損失更是不可計數。部分人士認為我國對日抗戰取得勝利,主因在於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事實上,我國在抗戰初期孤軍奮戰,將80萬日軍牽制於中國戰場,是同盟國最終獲勝的重要關鍵。美國知名歷史學家易勞逸(Lloyd E. Eastman)在其著作中即提到,國民政府與一個在組織、訓練、裝備上占絕對優勢的敵軍的戰爭中,堅持整整8年,與僅抵抗6星期就向德軍投降的法國,以及從美國獲得大量物資支援的英國相比,「乃是一個決心和自立的奇蹟」;而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在去(103)年出版的《被遺忘的盟友》序言中描述,「中國的抗戰是在毫無勝算的情況下,堅忍不拔、奮戰到底的英勇故事」,同盟國得以同時在亞、歐這兩個戰場作戰,節節勝利,「有相當大部分奠基於中國與日本的纏鬥不休」。上述英美歷史學家的評論,以及近來出爐的抗戰歷史文獻,均有助於外界更清楚瞭解這段歷史。
總統強調,國軍官兵在抗戰期間以相對落後的裝備,艱苦投入對日戰爭,爭取到應變時間,將重要的工廠與設備遷移到後方,同時將戰線由南到北,改為由東到西,扭轉整體戰略形勢,雖然犧牲極為慘烈,但也彰顯了中國軍民的意志力與決心。中國的奮勇抗戰,使得80萬日軍無法投入太平洋戰場,或前進中東與德軍會師,對盟軍最終取得戰爭勝利極具貢獻。
談及蔣渭水的事蹟,總統說,自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至1915年為臺灣民眾「武裝抗日時期」,蔣渭水於1920年成立「臺灣文化協會」後,開啟了非武裝議會鬥爭路線,展現出波瀾壯闊的風貌。在蔣渭水及許多有志之士的領導下,臺灣民眾不僅獲得民主常識,更對進步社會有嶄新的體驗。此外,蔣渭水也推動反對鴉片專賣、不燒金紙,並關注婦女與勞工權益,這些主張時至今日都是相當進步的觀念,令人敬佩。
總統表示,「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因此,我們舉辦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活動,「不是為了歌頌戰爭,而是防止戰爭」,「不是為了誇耀我們是戰勝國,而是希望戰爭永遠不要發生」,因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期盼中華民國未來永遠扮演「和平締造者」與「人道援助提供者」的角色,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
隨後,總統致贈國旗予當年冒死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的女童軍楊惠敏之子朱復圭,向其激勵人心之義舉致敬。
包括文化部長洪孟啟、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政則、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國父紀念館館長王福林、「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顏文熙伉儷、「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光輝及多位抗日志士親屬代表均出席是項典禮。
中華民國104年07月03日
國軍對日8年抗戰勝利對中華民國的影響 在 東森新聞- 兩分鐘看懂八年抗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八年抗戰 是什麼?兩分鐘讓你全面了解! 中國大陸九月三日將進行閱兵,為了紀念抗日戰爭 勝利 ! 但是,沒有 中華民國國軍 ,哪來的抗戰 勝利 ? 到底八年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