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科團隊介紹] 金牌堅強後援
#解密後勤團隊的支援力量
#謝謝所有成就我們的幕後推手🙏🙏🙏
東京奧運羽球男雙小組籤表確認後,麟洋配落入「死亡之組」,對手有排名世界第一的印尼組合。開賽後,麟洋配首戰印度組合,不幸敗北,心情有如烏雲密布,似乎宣告奧運會結束了;幸而,接下來,面對印尼、英國組合,以及接下來的對戰,他們關關難過關關過,一路挺進金牌戰,並以壓倒性的勝利拿下中國組合,獲得金牌。接下來,我們要解密「麟洋配」背後默默付出的 #國訓中心運科團隊。
📌《運動傷害防護員—温智凱》
温智凱在團隊中扮演著選手的守護神,是選手非常依賴的成員,長期照顧選手並跟隨支援國內外大小型賽事,對於選手的身體狀況十分了解,不管是因日常訓練或比賽產生的疲勞不適,透過專業的治療與修復,便可快速的讓選手得到舒緩,同時透過觀察與檢測,找出潛在問題加以修正,讓選手保持健康出賽,更是致勝的關鍵之一。
📌《體能訓練師—黃呈原》
因禍得福,羽球的國際賽事受到疫情影響,紛紛停辦或延期,讓原本長期出賽的選手,可以得到完成的休息及訓練;透過體能訓練師的體能週期規劃下,重新建構選手的肌力、爆發力及敏捷能力等體能,儲備選手的作戰能力,尤其給予李洋的協助,獲得更顯著的進步。憑藉著優異的體能,讓選手可以應付奧運期間的多場高強度比賽,並可以徹底執行技戰術,獲得最後比賽的勝利。
📌《運動營養師—吳婉淳》
吳婉淳營養師依照羽球的專項特性,且針對選手個別的需求,協助李洋選手配合週期化訓練課表,提供合適三大營養素以及營養增補劑建議,使選手能依據訓練課表彈性調整飲食以及所需份量,以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此外,營養師也針對本次東京奧運規劃競賽期營養增補方案,製作成手掌大的營養小卡,讓選手攜帶方便,隨時可以提醒自己該補充囉!
📌《運動情蒐人員—田伯元》
羽球國際賽因疫情關係紛紛停辦,蒐集他國選手比賽影片的難度大增;因此,2021年初Super 1000賽事、全英公開賽、歐錦賽等比賽影片,彌足珍貴。奧運賽程抽籤完畢,情蒐人員針對小組賽及可能遇到的對手,進行影片剪輯與分析,包括發球與接發球,都提供教練參考。奧運期間,情蒐人員也在第一時間錄下比賽,並提供下一場對手的即時對戰影片剪輯與分析,讓教練、選手於隔天比賽前能夠先了解對手狀況,擬定相關對戰策略。
#內容照片來源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National Sports Training Center
土地銀行羽球隊
YONEX TW
金門酒廠
國訓中心運科團隊 在 黃筱雯 Huang Hsiao W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這疫情衝擊下延了一年舉辦的
2020東京奧運會,在今天圓滿結束了🔚
其實⋯自己真的沒有想過,能夠踏上這運動員的最高殿堂,到現在真的還是覺得像一場夢,而且是很真實的夢☺️
回想起這一路走來,真的有太多的不容易,因為延期一年,在備戰奧運的這段期間不僅僅是體重要多控制一年,在訓練上更是要一直不斷的更新、改變、加強,也要針對各國選手的打法去設計訓練法,在出發前的那一個月訓練量也跟著加倍,( 最後那兩星期的特訓,真的讓我整個身體吃盡苦頭⋯🥲)但相信這一切會是十幾年來的努力最好的回報 👍🏻
謝謝在這段期間幫助過我的人,還有不管是在電視前、網路上、訊息上、為我加油的你們,上場前真的感覺自己身上充滿大家給予我的力量,能在場上盡情發揮、享受比賽✊🏻
也沒想到自己的故事可以激勵且感動很多人,正面的迴響也比負面的多,畢竟家裡的事情能夠不談我也絕口不提,真的很感謝大家願意支持鼓勵有著這樣故事背景的我🥺
不過讓我感動的是因為這一次的賽會,讓台灣人民更認識了拳擊這項運動,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運動支持拳擊 🥊
特別感謝 🙏🏻
教育部體育署張少熙署長及洪志昌副署長、中華奧會 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國家運動訓練中心National Sports Training Center、國訓中心運科團隊、長庚運動醫學團隊郭純恩、周文毅、林瀛洲醫師、中華民國拳擊協會李武男理事長、體育運動發表促進基金會、台北市立蘭州國中全體師生及前校長施台珠校長、台北市立育成高中林漢清教練及全體師生、天主教輔仁大學江漢聲校長、何健章主任、鄭文斌教練、拳擊奧運代表隊教練團及各位隊友,防護員、國訓中心的團隊夥伴、還有那些曾經幫助我的人,太多太多要感謝的人⋯
謝謝一直以來的支持與肯定,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因為有您們在背後默默的付出,很開心能夠替台灣拳擊拿下奧運會的第一面獎牌,我做到了! 真的感謝您們,這份榮耀與您們一起分享。
照片來源:體育署、TSNA、湯森路透、美聯社
國訓中心運科團隊 在 楊俊瀚 Hank Y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麗台運動】
全大運》落實科學訓練 楊俊瀚體能全面進化
臺北世大運倒數第100天,剛好是全大運的閉幕式;本屆全大運,最受關注的全國紀錄,應屬百米好手楊俊瀚,以10秒22刷新全國紀錄,最為耀眼。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科學處體能訓練師林泰祐表示,楊俊瀚從去年10月開始,接受完整的肌力訓練規劃,應該是他全面進化的重要因素。
去年的楊俊瀚,為了拚奧運達標,比賽行程密集,一直到10月才和國訓中心運科團隊,共同商討完整肌力訓練規劃。經過與教練陶武訓討論,透過每週2次重量訓練、1次核心肌群加強訓練,協助楊俊瀚建構基礎肌力、提升最大肌力及上下肢爆發力....
新聞全文:https://www.ltsports.com.tw/…/co…/123059-2017-05-10-12-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