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愈辯愈明
首先,謝謝黃敏惠市長的回應,那張證書正說明我想點出高教的問題,不論有無撰寫學位論文,無論攻讀的是在職專班,抑或是大學畢業後報考、申請進入研究所,在畢業證書上都看不出差異。
而這點,可能也是不少人政治人物從事公職之餘,明知無暇讀書、寫論文,選擇在職專班來取得學位的重要途徑。
昨天有人在我的貼文底下留言附上一則新聞連結,2002年《中央社》的報導:「位於嘉義的嘉義大學為了增加知名度,也能吸收來自北部地區的菁英,決定以低價每學分新台幣五千元、師資內容及無需寫論文即可畢業做為三大號召點,希望因此打響EMBA班的名聲。」
以低價搶攻市場,嘉惠學子,這點無妨,但管理學院院長周逸衡的一段話,倒是發人省思,「所有EMBA班畢業前都要撰寫論文,周逸衡表示,其實論文大都以型式上居多,嘉大只要同學交出有關『台灣企業研討』的報告即可抵論文,讓許多忙碌的上班族節省時間」。
節省時間,不須寫論文,可以和大家拿到一樣的碩士學位畢業證書,果然夠吸睛!
根據今天的新聞報導,嘉義大學發出聲明表示,「EMBA碩士在職專班得不修習論文,唯須另修習「台灣企業問題研討」,並繳交專題報告替代」。另外,黃敏惠是在「2004年12月參加企業問題研討公開發表,於2005年1月通過學位口試取得管理學碩士學位」。
事實勝於雄辯,事實是甚麼?
正如校方所稱,EMBA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皆為在實務界工作的在職人員,有進修的需求再自然不過!
然而,1996年參選第三屆國代的黃敏惠,經歷是「中山女高教師」、「省議員特助」,1998年參選第四屆立委,經歷多了「國代」和民間團體的董事。2001參選第五屆立委,經歷除多了「立委」,以及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集委員」,而該委員會監督的主要部會,正是教育部。
簡言之,黃敏惠就讀嘉義大學管理所碩士學分班和在職專班時,她的身分是「立委」,在政治實務界工作。
而黃敏惠呈交所方的「台灣企業研討」的報告,題目叫做「城市品牌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有無取巧?台師大國文系畢業的黃敏惠市長心知肚明!
《學位授予法》(民國93年修訂版本)第六條規定,「大學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完成碩士學位應修課程,提出論文,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藝術類或應用科技類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其論文得以創作、展演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管理研究所用技術報告取代碩士論文,除適法性有疑慮外,請問黃敏惠,妳說技術報告具有解決實務問題的價值,請問妳的技術報告有甚麼「技術成分」可言?跟「台灣企業研討」有何相關?解決了甚麼實務問題?
「國立嘉義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的「訪評意見」點出:「大部分學生皆非畢業於管理相關學系,而目前卻從事管理實務工作之需求;而採行以『專業技術報告』替代碩士論文的彈性作法。以上皆是該專班為反映此教育目標所採行之『學生需求為主要考量』的權變措施。這些措施,對招生業務卻能發揮一定程度的效果」。
高等教育敞開門歡迎各界來修讀,推展產學合作,改善學用落差,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大學不該把自己當作職業訓練所,甚至是學歷文憑發送所,僅著眼於「學生需求」,這類削足適履、甚或降低畢業標準來迎合學生的心態作為並不足取。
其次,該專班的學位證書上名稱是「管理學院在職碩士專班」,改為管理研究所碩士,應該是後來的演變。亦即,不論入學途徑為何,要不要寫論文,最後學位證書上就是合流統一,看不出差異。黃敏惠最初就讀的是碩專班,證書拿到的與一般生無異,學歷確實是「進擊、增值」。
「訪評意見」也指出:「依照大學法第六條規定,藝術類或應用科技類研究所碩士班 學生,其論文得以創作、展演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該專班之屬性是否可歸化為「應用科技類研究所」,尚須釐清其中適法性問題」,顯見,該所以技術報告取代碩論,不無爭議。另,所長稱其他各校也要提交碩論,該所到底具備甚麼「特殊性」?可以如此「特立獨行」?
訪評意見直指「該班以技術報告取代碩士論文(少數學生亦會選擇撰寫碩士論文),雖符合該班教育目標及滿足學生在職進修之需求,然而在落實上仍有落差,且其對指導教授在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方面,似乎較無助益。例如,從歷屆所編輯的數冊「台灣當代企業問題研究之技術報告」專輯來看,學生完成的作品似乎是不 夠嚴謹且不夠完整,但又具論文性質之報告」。
不需要寫學位論文也罷,光是技術報告,就被專家學者質疑學生的作品不夠嚴謹且不夠完整。輕易授予文憑,難道不是一種浮濫,把高教學位當作商品化任意授予,無須嚴謹把關?
曾為三屆立法委員、三任嘉義市長、國民黨副主席,且是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對於高教亂象沒有積極作為,甚至聰慧地運用此一巧門取得學位。李眉蓁抄襲論文拿到學位,而黃市長不須寫碩論同樣可拿到碩士文憑,不是更省力?
最後仍是想請教黃敏惠市長,您的那份名為「城市品牌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的技術報告,與『台灣企業研討』的關聯性為何?或是解決了甚麼實務問題?請公諸於世,讓國人一睹,以昭公信。
後記
黃敏惠稱2001年嘉義大學是教育部當時唯一核准「碩士論文」與「技術報告」雙軌並行的碩士在職專班學校,那是因為嘉義大學為嘉義師範學院與原國立嘉義技術學院合併,存有不少技職色彩的系所,包括應用科技類,但管理所並非藝術或應用科技性質,卻一體適用,本來就有適法性疑慮。教育部應非單獨核定管理所報准可以這麼做。這就是巧門。
國立 嘉義特殊教育學校 統 編 在 吳啟禎書法創作-書法藝術空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南大第28屆傑出校友出爐 19日校慶茶會頒獎表揚
中央社-2015年12月15日 上午09:41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1215 09:41:12)國立臺南大學第28屆傑出校友當選名單於日前揭曉,共選出5類9位傑出校友,分別為教學類:黃文聰、顏慧敏;行政類:張添唐;學術類:陳政見、王雅玄;服務類:吳玲珠、蘇代田;文藝體育類:陳嘉上、吳啟禎。得獎者將於19日在南大117週年校慶慶祝茶會中由黃宗顯校長親自頒獎表揚,並接受全體師生的祝賀。
南大創校至今培育眾多社會中堅,無論在杏壇或各行各業的表現均獲各界肯定,黃宗顯校長推崇當選者的傑出成就,希望能藉此樹立典範,激勵學子奮發向上。他們的傑出事蹟如下:
◎教學類
黃文聰主任,南師89級畢業,現任屏東縣牡丹國小教師兼總務主任。為陪伴偏鄉弱勢學生,一待牡丹13載。致力翻轉偏鄉學生,落實補救教學及推動教專評鑑,並引進資源辦理偏鄉孩童學習、藝文和環境教育等活動。今(104)年榮獲屏東縣教育奉獻獎、教育部學前教育署杏壇芬芳獎及教育大愛菁師獎等3項殊榮肯定。
顏慧敏老師,南師90級畢業,現任臺南市文元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臺南市幼教輔導團團員及中華民國全語言教育發展研究會會員。致力推動發展閱讀教育,建構幼兒閱讀評量;主張教育課程適性化,營造學童主動學習氛圍;發展全語言教育課程,精進教師專業教學品質,榮獲今(104)年教育部師鐸獎。
◎行政類
張添唐校長,南師71級畢業,現任國立臺南一中校長。辦學理念強調三合一的學校領導,與教師、家長充分融合,以智慧、真理和生命,發揮校長領導功能;並推動有愛、有光、有義的行政服務,愛心同著能力,愛教育、愛學校、愛親師生,領導臺南一中通過教育部第3期程「特色領航」第1年學校經營計畫。
◎學術類
陳政見教授,南師68級畢業,現任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圖書館館長。在書法創作與書法治療研究具有顯著貢獻,出版書法創作專書《2008揮灑心中的獨白~情緒書法》、書法治療研究專書《書法治療~理論、實證與方案》,以書法治療研究獲選國際心理學家學會(The Internationa1 Counci1 of Psycho1ogist,ICP) Director of Board at Large,並受邀至韓國、香港及大陸西安、北京進行學術書法治療相關演講。
王雅玄教授,南師79級畢業,現任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曾獲中正大學102年度教學卓越計畫教學優良彈性薪資獎勵、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01年度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中正大學100學年度前瞻製造系統頂尖研究中心績優教師彈性薪資、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IEDRC)優秀論文獎等殊榮。
◎服務類
吳玲珠老師,南師44級畢業,現任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臺南中心義務張老師督導。除固定的諮商服務外,也是義張儲訓、成長團體及婦女成長課程的帶領老師,對於中心的支援、個案及參與學員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榮獲臺南市第12屆志願服務楷模金牌獎、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全年無休貢獻獎及榮譽輔導服務獎章等。
蘇代田老師,南師58級畢業,現任高雄市退休校長協會榮譽理事長,曾任高雄縣政府教育局督學,於榮調教育局服務期間表現卓越,省教育廳及杏壇學界推稱為「首席督學」。關懷促進故鄉文史整編工作,編撰《路竹鄉誌》;籌組各類型的社團,美術學會、攝影學會、外丹功學會、成人游泳學會及各社區媽媽教室、社區童子軍社團等,是推展社團活動及社區民眾教育的先驅拓荒者。
◎文藝體育類
陳嘉上老師,南師49級畢業。從63年調至嘉義縣新港鄉月眉國小開始,與桌球結下不解之緣,奉獻27年的青春歲月,導師兼任桌球教練,讓月眉國小發光發熱,成為桌球冠軍的代名詞,開啟月眉國小稱霸桌壇二十餘年的光榮扉頁,被稱為「永遠的冠軍教練」,曾有3年贏回七十多座冠軍盃的傲人紀錄,榮獲民生報頒贈「體壇園丁」榮譽,並榮登教育部「傳炬Ⅱ--- 學校運動教練傳習錄」專輯。他培育體壇新血的篳路藍縷歷程,是當代為臺灣體育運動熱心付出的最佳典範。
吳啟禎副教授,南師67級畢業,現任致理科技大學駐校藝術家兼副教授。從事書法教學、創作、研究 37 年,功在文化藝術推廣,績效卓著。舉辦多次書法創作展並擔任各級書法競賽評審,資歷完備,也至各縣市、大專院校演講、教學講座、揮毫示範,備受推崇,榮獲103年度全球華人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中華書藝獎。
國立 嘉義特殊教育學校 統 編 在 從小天下看大未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2 紐伯瑞文學獎銀獎作品《打斷史達林的鼻子》 - 作品賞析】
◆ 「造神」運動的反思 ◆
二十世紀五○年代,整片蘇聯大地都籠罩在史達林遊魂的陰影下,這種氛圍完全是「造神」運動的結果。
「造神」運動一向是世間所有獨裁者最擅長的拿手把戲。他們認為人民無知可欺,便編造一些類似神話的故事情節來欺騙善良的百姓,承諾他們的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幻想國度,也就是某種形式的烏托邦。
「偉大領袖與導師」幾乎已成為近代歷史上所有獨夫的通稱,史達林當然也不例外。人們對這本小說中的一些關鍵用語都不陌生,因為它們都是「造神」運動必備的基本要素。
文中史達林雕像的鼻子被打斷,暗示造神運動終究有一天會幻滅,但其影響力之大難以置信。作者特別安排史達林出現與主角沙夏對話,也讓掉落的鼻子有了說話的能力,恐嚇威脅的話語更增添了孩子的懼怕程度。
★ ★ ★
這本書是為孩子寫的,書本身也沒逾越童書的種種限制。它以一種非常可接受的方式來處理一個難度甚高的主題。既簡易又直接的書寫風格,似乎適合讀者所認為的那個年代的「非胡言亂語」態度。
第一人稱敘述法使得讀者能夠分享沙夏的個人經驗:他在共產主義中發現的樂觀與希望;他對偉大領袖與導師史達林的全然信任,史達林怎能讓他父親被捕一事,讓他深感困擾。他在學校還得面對一波又一波告發朋友與其家人的壓力。人們為了自保,被迫表態、選邊站,連最親密的人也無法避免。
他發覺,他一直知曉與深愛的制度也許會突然轉向攻擊他。他原本深信父親所說的一切,對於未來寄予無限的美好憧憬,然而,等父親被捕後,他雙眼逐漸張大,終於看到他世界中那些齷齪不堪的真相。
沙夏在父親被捕後,依然相信父親是寃枉的。雖然姑媽不敢收容他,但他仍舊上學,企盼從學校那兒得到支持。沒想到許多人已陸續知道他家的事,他的地位自然一落千丈。教室的氛圍近乎恐怖,每個孩子為了保護自己,必須不斷與其他同學爭鬥、互告或擔任密告者。這些孩子所作所為遠遠超過年齡,童年早逝,甚至已死。對他們來說,「少年老成」並非恭維的話語,他們必須鬥爭他人,才能勉強存活。
★ ★ ★
對錯觀念的轉化是主角生存時空的大變遷。他回到學校準備力爭自我的權利,並捍衛父親的清白,但陰錯陽差,一不小心失手弄斷史達林雕像的鼻子,成為同學的把柄。但這事件是畫龍點睛之作,因為「我」始終找不到自己犯錯的紀錄,沒有理由與生活中的種種可怕制度對抗,何況他還曾對它寄予厚望。既然已打斷史達林雕像的鼻子,他自然就成為隱形的「反抗者」。過去深信不疑的一切,逐漸在他眼前潰塌,只得捨棄。在學校當局刻意分化與鼓動下,學生之間的互告,竟成為正常的現象。逐漸的,主角知道的、喜愛的、相信的每一件事開始破滅。細讀之後,讀者會訝異任何一位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竟然能活下來而沒發瘋。
整篇故事並不長,作者擷取的片段只發生不到一天半,故意不把故事說完,留下一大片空白等待讀者去填補。主角逃離學校後,坐著電車趕到盧比揚卡廣場,想和被關在監獄的爸爸見面。一排等著探監的長長人龍,幾乎就有上千人在等待。這時站在他前面的太太(算是智慧老人嗎?)伸出援手,給他一條毛線圍巾禦寒,拿出烤馬鈴薯讓他進食,並願意提供住處收容他。聊到他的父母與親戚時,讀者這才逐漸瞭解他母親死去的真正原因。最後她又點出「幸好接下來的三個晚上你不需要床。你大概得花這麼久的時間才能見到你爸爸。」同是天涯淪落人,「不過現在,我們還有得等呢,那就好好等吧!桑契克。」故事到此結束,「好好等」三個字讓讀者去猜測桑契克的未來。
★ ★ ★
熟悉蘇聯大作家索忍尼辛作品的讀者,極可能把這本書當作索忍尼辛名作《古拉格群島》的少年兒童版,因為它同樣述說了那個特殊年代的種種荒謬情境,足以與索忍尼辛的那本傑作媲美。尤其作者在書後「作者的話」所說的這段話:「我雖然把故事的背景設定在過往的年代,但書中主要的問題卻超越了時空。即便在今日,世界上還有一些地方的無辜人民,為了作出自己認為對的抉擇而遭受迫害,甚至死亡。」更值得我們去反省與深思,因為當年那股幽魂依然在廣大的世界大地上徘徊不去。唯有徹底消滅它,人們才有希望過真正民主自由的生活。
--張子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授)
---------------------------------------
★ 2012 紐伯瑞文學獎銀獎作品 ★
Breaking Stalin’s Nose
《打斷史達林的鼻子》
尤金.葉爾欽/著;劉清彥/譯
即使生命價值遭到扭曲‧他仍選擇相信真理
一個威權統治時代的故事,震撼孩子的生活經驗
當我們失去價值判斷,更需要心存信念;當我們沒有了自由,更需要獨立思考
★張子樟(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專文導讀
★沈淑貞(嘉義縣平林國小校長)、幸佳慧(兒童文學工作者) 鄭重推薦
http://www.gkids.com.tw/book_function/book.asp?bookno=KL111
國立 嘉義特殊教育學校 統 編 在 國立嘉義特殊教育學校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嘉義特殊教育學校. 550 likes · 51 talking about this. 樂活嘉特幸福獨特温馨學園.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