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透過教育創新培育人才 重視博雅教育提升學子視野
訊息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5429747
——教育體系是讓你從學習,到真實的世界、到就業,然後再回來學習、體驗、貢獻,任何時間你都會在這個學習圈當中。未來就是要去培養學生有這樣的概念,你永遠沒有學習完成的一天,在此循環中個人會有成就感,然後在這中間會願意持續做這樣的循環。
問:
請問您覺得現今臺灣高等教育有哪些問題?
答:除了大家都在談的少子化。高等教育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師徒傳授,所謂的「專業」正受到挑戰。這現象在網路興起後更加明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面向越來越廣,過去很多事情都必須要重新顛覆、重新調整。
大學根據專業分成工學院、理學院、文學院、醫學院等不同系所,希望用專業紮根。以現在的時代來看,高教發展光靠專業還不夠,還需要跨領域。如果真的跨域,那原來的專業其實反而會變成阻礙。所以高教發展現在要換另外一個方式去解決原來領域造成跨領域的阻礙。
這牽涉高等教育到底想要培養什麼樣人才的問題?我認為這是面對現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我們對於臺灣下一代人才必需注重的面向。
教育4.0是創新驅動(Innovation-Driven)的教育,需要能夠以創意、創造、創新為教育目的,所謂的人才必須是碰到問題,可以想到解決方式的人。這時除了需要本身的專業,還要一些創意、創造、創新的概念。在談高等教育的時候,必須要思考如何把這個概念融入到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因此,我認為臺灣高等教育在未來,如果真正想要超前部署時,其實應該是從這個面向出發。
透過博雅教育提高年輕學子的視野
問:
那您認為現在臺灣對於人才培育有看到這個方向嗎?往這個方向在走了嗎?
答:臺灣的人才培育過程,顯然被社會上的一些想法,甚至報章雜誌對於就業趨勢、薪資等因素所限制。所以理工學院的學生不是思考他要做什麼,而是要進台積電。如果我們的人才看到的是就業市場和就業薪資,是從這個角度看他個人的職涯發展,那我認為國家的前景可慮。
當我們在談護國神山的同時,要稍微思考一下,所謂的護國神山到底是什麼?真正的護國神山應該是擁有一群創新的人才,而不是去注重一個單一產業的股價、市佔率。如果下一世代的人才菁英普遍都這麼想,這是令人憂慮的發展。
臺灣在人才培育上,蠻大的課題就是所謂的博雅教育,是一個廣度很廣,然後能夠面對整個社會脈動所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在大學教育中,讓年輕學子在博雅認知和訓練方面有一個更高的視野,我相信我們周邊的人就比較不會陷入既有的窠臼。
在談高等教育的時候,一定會想到線性的學習模式,從幼稚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到研究所。線性要變成一個循環。教育體系是讓你從學習,到真實的世界、到就業,然後再回來學習、體驗、貢獻,任何時間你都會在這個學習圈當中。未來就是要去培養學生有這樣的概念,你永遠沒有學習完成的一天,在此循環中個人會有成就感,然後在這中間會願意持續做這樣的循環。
這些養成都是在進入大學的這幾年,尤其剛開始這段時間,要能有這樣的體認。陽明交大現在正在盤點跟規劃博雅教育的課程,希望把對於高等教育未來這樣的概念,能夠不只灌輸,也能夠在未來學生的學習歷程當中,能夠有所體認、有所實踐。
體察文化差異 抓對統整時機
問:
請問您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併的看法?為什麼要合併?合併要考慮哪些問題?
答:陽明交大合校起源大概要往前推到過去20年,今年合校成功,一定是過去大家無數努力。陽明交大是2月1日掛牌,其實對師生來說今年9月才會面對新的學年。目前急需面臨的是兩校有各自的文化。就像陽明大學過去創校的宗旨就是講醫療平權、對於偏鄉的醫療服務、人本關懷等;交通大學就是有非常勇敢的創業精神、能面對失敗。相對的陽明大學大部分都是證照系所,學生畢業後比較有就業保障(job security)。所以兩個學校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認知,一個冒險進取,較有創造性;另外一個就是胸懷博愛、人格高超,但相對保守。可以想像中間的文化差異很大,包含衍生出來學校的各種體制、辦法規定等。
老實講合併新設比真的新設還難,因為是合併新設,沒有誰大誰小的問題,要尊重兩邊舊有的東西、要體察兩邊原有的文化差異,中間經過很多的討論折衷,最後產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過程的確是相當困難的。
兩校合校談了20年最後能夠水到渠成,第一是時間可以解決一切;第二是能夠找到折衷的點;第三個,我覺得最重要,有時候要抓對時機。我個人認為時機其實是整個大勢,也包括那時的主事者是誰,這些都要全部到位,才能水到渠成。
合校後很多真實的挑戰要一一面對,各種問題都要找到解決的辦法。像現在兩校區已經有交通車兩邊對開,2小時一班,公文傳遞、師生往返大概4小時就能解決。其實事情都有一些轉圜的方式,大家不應該去爭論一些很小的事情。像校徽短時間無法決定,就先沿用舊的,也有一個暫行校徽。又像校慶就是2月1日為揭牌日,但兩校區一樣保留原來的校慶日分別叫做陽明日與交大日。人的生日有國曆、農曆,我們學校過三個生日有何不可?另外也因此趁合校的機會,進行組織再造,讓行政單位、學院、系所與研究中心,未來能夠更有效率運作。
打造淬鍊成為一所「偉大大學」
問:
您對合併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規劃和期許為何?
答:「偉大大學」的期許是白紙黑字寫在合校計畫書中的。我對「偉大大學」的定義是:締造創新,樹立價值;激發潛能,培育領袖;勇於調適,面對挑戰;引領轉變,發明未來。我當時遴選校長的一個小口號是「Inventing the future」,我們要去創造改變,而不只是改變來了我們能夠生存。
另外的期許就是,創造、培養出各個領域的領袖人才。我特別強調各個領域,不是原來在醫學或在高科技領域的人才,那已經有了,是要全方位,有足夠的寬度,可以看到各個廣泛的面向。在多變的環境內有很好的應變能力。甚至要去引領改變,而不是在後面追著說有改變了,我能夠生存、能夠解決它給我的問題。
目前正在進行規劃幾件重要事情,除了剛提的博雅教育;第二個,我希望能產出新的產學共創路徑;第三個,成立國際學院,其他學院一定會有一些合作整合。未來校內應該有產學創新學院,以因應現在還在立法院等待三讀通過的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簡稱創新條例)。當國家或教育部鬆綁時,學校要提出一套能夠接續的規則。所以我認為把創新條例解構後要有人去重新把它建起來,應該要從執行者的觀點開始做再造的工作,這當然是很大的一個任務之一。
至於在組織文化上找出大家對新學校的認同感。首要做的是不強迫認同。所以為什麼我留下舊的校徽、留下舊的校歌、留下舊的校旗;甚至還發起了交大博愛校區風華再造,就是希望留存過去的記憶跟緬懷。甚至可以把交大的竹銘館改造成會館或招待所,展示臺灣整個半導體的發跡,讓老校友能夠帶著他的家人,可以在那住幾天。懷念過去,不是留念,而是要在過去的歷史中開創新未來。因此,在還沒有共識前,不要強迫大家對新學校的認同。要展現新學校對過去的記憶,而不是抹滅,持續讓大家有這樣的感受,我相信看到過去,就可以看到現在、未來站的位置跟未來的投射。至於未來有什麼大的方向,應該讓各種聲音能夠出來,要大家有共識才能做。
法規鬆綁 行政流程減量
問:
請問校長覺得現在國立大學合併的法規或一些支持系統足不足夠?有沒有要給政府一些建議?
答:首先要感謝教育部尊重兩校的決定,例如首任校長應是官派還是遴選,最後也尊重採用遴選的方式。此外,還有經費上的支持。
現在中央政府在法規上已經大幅鬆綁,我覺得在行政流程上可以簡化報部存查。其次就是資源分配常常又會回到政治因素,這是比較大的問題。或是有些政策在試辦初期可以集中在一兩間學校而非全部學校,給予足夠資源,再考慮未來到底適不適合全面推廣。如果試辦等同於全面推廣,那試辦有什麼意義?
以終為始 莫忘初衷
問:
除了這些之外,您對想要合併的學校還有哪些建議?
答:我覺得要「以終為始」。先看看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終點或目的,而不是為合併而合併。所以簡單講就是以終為始,已經在做的,就要「莫忘初衷」。提出這兩句建議給想要合併的學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國立高中校長遴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高中] 105國立高中校長遴選名單- 看板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國立高中職校長遴選第一階段還有筆試,至少篩選掉一群搞不 ... 的評價
- 關於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國立高中校長遴選也變了全中教痛批20180509 公視中晝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遴選聘任及任期考評辦法歷史法規所有條文 :: 高中 ... 的評價
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恭喜曾敏傑教授!
【恭賀】本系曾敏傑教授榮獲109年教育部「師鐸獎」
教育部於7月13日公布109年度師鐸獎名單,今年區分為行政組與教學組,共計選拔出72名獲獎者,其中校長18名、教師54名;在得獎教師的教育階段別上,計有幼兒園2名、國小24名、國中15名、高中職20名、特殊教育2名、及大專校院9名。社會工作系曾敏傑教授經由國立臺北大學推薦參加遴選後,再經過面試與決選,榮獲本年度教育部行政類別之「師鐸獎」。
教育部「良師興國網站」(http://excellentteacher.moe.edu.tw/)指出,109年師鐸獎選拔分為初審及決審兩階段,經各縣市政府及教育部相關單位等受理報名初審後依限額推薦,再由教育部邀集學者專家及社會公正人士等代表組成17人決審小組,參酌被推薦人的課程發展與教學績效、班級經營暨學生輔導、教學領導、專業成長與服務熱忱、教育政策與法令推動、投注教育奉獻度、對社會影響度,以及行政合作與公共關係等遴選標準,就163位候選人逐一進行書面資料審查及面談,經過嚴格評選,選拔出72名獲獎者。
曾敏傑教授過去在大專院校的教育行政歷練上,曾經擔任過課外活動組組長、學生諮商中心主任、社會工作系主任、以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等職。在擔任社科院院長期間,積極向高教司、技職司、資科司、及臺北大學等單位研提九項計畫,合計通過八項計畫,計爭取約1600萬元投入大學社會責任(USR)與社會科學前瞻人才培育(UFO)等計畫,對於在地連結、弱勢關懷、教學創新、產學合作、學生培育、與院實體化等議題,都帶來廣泛的成果,也落實了教育部的政策目標。
而在教育與工作的服務熱忱部分,院長任內更是帶領師生進行實踐,每於活動結束之後,親自撰寫新聞稿,於學校網頁登出,並於社區群組流通,以促進臺北大學與在地社區的訊息交流,合計已撰寫超過三百則,並主編成「鳶山下的社會實踐」系列專書六冊約六十萬言,紀錄大學與社區的互動與成果。而四年來推動「臺北大學城系列節慶」,吸引社區居民參與校園活動,人數也已超過萬人,因此更獲得「中嘉新聞」17則報導,並促進社區對於臺北大學的參與和回饋,進一步深化大學與在地社區的連結。
在決審面試的過程中,委員們對於曾敏傑教授投入大學社會實踐的歷程與困難極感興趣,尤其是面對高等教育重視研究與教學的情況下,如何動員師生投入社會實踐,也是委員們的關切所在。同時委員們也詢問到目前曾敏傑教授在UFO計畫中探索的「青銀共學、世代共融」,對於這項理念、執行、以及成效,也感到興趣與關注。最後委員們對於曾敏傑教授長期投入國內罕見疾病服務,以及代表台灣在國際上發聲,並獲得國際罕病獎項,給予肯定。
教育部網站中也說明,獲獎教師將於9月28日教師節當日,於陽明山中山樓由蔡英文總統頒獎,每位獲獎者可獲頒總統獎座1座、行政院院長獎章1座、及教育部部長獎狀1幀,未來並將安排出國考察及請所屬主管教育機關(單位)核予記功1次,以茲鼓勵。
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7月12日,臺中市北區育才街2號,臺中一中校門。(張哲生 攝)
1913年,臺灣熱心教育人士以林獻堂、林烈堂、辜顯榮、蔡蓮舫、林熊徵等人為首,創立臺中一中,這五位主要創辦人被稱為「創校五先賢」。當初民間想成立一所專門培育臺人子弟的私立中學,但臺灣總督府答以「此舉涉及政府長期教育政策,不可能由民間創辦」;後改為由民間捐款建築校舍,再捐獻給日本政府,由官方成立以專收臺人子弟為條件的公立中學校。
1915年2月,臺灣總督府公布《臺灣公立中學校官制》,係在臺設立中學校之法源依據。2月3日創立專收臺籍人士的「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此為臺灣第一所培育臺灣青年的學校,5月1日正式開學。其時校舍尚未完工,第一屆學生假前「臺中尋常小學校」校舍(今臺中女中現址)開學。
1916年,學寮(學生宿舍)及部分教室陸續完工後,遷回現址。
1919年1月,日本內閣發布〈臺灣教育令〉,臺灣教育分為普通教育、實業教育、專門教育、師範教育,遂更名為「臺灣公立臺中高等普通學校」。
1921年,臺灣地方制度變為五州二廳的隔年,學校移交臺中州管轄,改隸為「臺中州立臺中高等普通學校」。
1922年2月,日本內閣公佈《臺灣教育令》第2次修正,實施「日臺共學」,因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專供日本人就讀,今臺中二中前身)的成立,故再更名為「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屬五年制學制。當時臺灣總督府欲將兩校校名對調,但在時任臺中一中校長小豆澤英男堅持下,並沒有被改為「二中」,為當時全臺唯一掛名「一中」卻是專收臺籍子弟之學校。4月19日,因應皇太子裕仁(後來的昭和天皇)來臺巡視,臺中市所有中等學校(臺中一中、臺中二中、臺中師範、臺中商校、臺中州立教員養成所)學生聚集一中校園,等候迎接太子到來。當時為了學校順位問題,一中小豆澤校長與二中柳澤久太郎校長於眾多師生面前起爭執,最後臺中一中學生終於在裕仁太子蒞臨時安排在最前頭。
1925年,臺中一中成立臺灣首支高中軍樂隊(現為管樂社),為全臺歷史最悠久的高中社團。
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臺灣總督府轄區後,將臺中一中更名為「臺灣省立臺中第一中學」。
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造成學校停課二十天,學生挺身而出,護衛學校和校長、老師安全;將老師移宿學寮的中寮,學生們則分宿北、南及中寮,保護老師免受暴動民眾攻擊。二十多天後,二十一師進駐中部,臺中地區許多師生被捕(如臺中師專校長洪炎秋),軍隊隨後亦衝進一中學校後門,欲搜捕學生,金樹榮校長挺身而出擔保,部隊遂離去。
1948年,教育部部長朱家驊率團抵臺視察,將臺中一中評列為全中國三十九所優良中學之一,當時臺灣僅臺中一中與北一女中入選,獲頒獎金二千元。金樹榮校長喊出口號「爭取第一,保持第一」作為校訓,並以當時的獎金立「毋負今日」碑做為紀念,其意是說已經爭取到了第一,今後應該保持第一。
1954年,因應政府防空政策,於臺中縣豐原鎮設立「翁子分部」。
1955年,將原先設立之夜間部九班,由學校利用原有設備,另增添四間教室,改為日間上課。
1968年,教育廳推行「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裁撤初中部,並接收臺中市立第一中學高中部的男學生,改制為「臺灣省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翁子分部為配合省辦高中政策,接收縣立豐原中學高中部學生,獨立升格為「臺灣省立豐原高級中學」。
1969年,段茂廷校長將日治時期首棟臺人興建的紅樓拆除,改建為莊敬樓,同時第二代校門亦隨著紅樓改建。此一工程造成一中校景無可彌補的巨大損失,以及臺灣教育史的斷裂。
1987年,設立數理資優班。
1996年,設立美術班,80年來首度有女學生入學,並且占了首屆美術班一半以上的名額。
臺中一中在省屬時代,與臺中女中、臺中二中並列臺中市區內的三所省立中學,直至1989年西屯增設文華高中而變為四所,並稱「臺中四省中」。
2000年,因精省改為「國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校長聘任由官派改為遴選。
2003年,設立語文資優班。
2005年,拆除人文館,原址新建景賢樓,並於2006年完工。
2007年6月27日,舉行「圖書資訊暨教學大樓」動土典禮。7月12日,圖資大樓動土典禮後,隨即拆除舊慎思樓並興建新教學大樓,完工後定名「慎思樓」。語文與數理資優班改為校內甄選。
2008年7月14日,拆除位於校園中央之圖書館與烹飪教室,原址改為中庭廣場,圖書館改附設於慎思樓。7月,因為大雨造成圖書館藏泡水,損失慘重。
2010年5月,學生因不滿校方取消晚自習及簡化成年禮誓師大會,因發生集體抗議,最後校方恢復開放幾間教室以黑馬班形式讓學生於此進行晚自習及課後輔導。8月,設立科學班。
2015年,逢臺中一中創校百週年校慶,校方與學生會積極籌備校慶活動。校園亦有多項工程,包括於育才街側興建新的溫室植物園、拆除樟園並修復校史館、光中亭之枯山水造景美化、慎思樓前露天舞台、麗澤樓外牆修整與再現外牆浮雕等。6月9日,因應十二年國教多元課程,與臺中女中、臺中二中、文華高中及興大附中簽訂「Taichung Big 5策略聯盟」合約,計畫合作開發課程、跨校選課或共同開課,以提昇教育品質。10月,拆除第三代校門,改善與路面有高低落差之問題。
2016年8月29日,第四代校門落成啟用。
2017年1月,改隸臺中市政府,更名為「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9月29日,承辦107年國中教育會考全國試務會,並於該日正式揭牌成立。
2019年5月13日,公告「學生政黨法」,校內學生可進行組黨登記,參與學生自治事務,為臺灣第一所可成立校內政黨的高中。
2020年6月21日,興大附中教務主任林隆諺自臺中市高中校長遴選委員會出線,成為臺中一中第一位校友校長。
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國立高中職校長遴選第一階段還有筆試,至少篩選掉一群搞不 ...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高中 職校長遴選第一階段還有筆試,至少篩選掉一群搞不清楚現今高中職教育政策的國中校長。... ... <看更多>
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國立高中校長遴選也變了全中教痛批20180509 公視中晝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 ... <看更多>
國立高中校長遴選 在 [高中] 105國立高中校長遴選名單- 看板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105 學年度 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遴選遴選會 審議通過 連任及轉任校長名單
一、通過連任者:
(一)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張校長添唐
(二)國立基隆高級商工職業學校陳校長明印
(三)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劉校長湘金
(四)國立岡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陳校長香妘
(五)國立鳳新高級中學羅校長金盛
(六)國立後壁高級中學王校長崇懋
(七)國立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蔡校長天德
(八)國立宜蘭特殊教育學校曾校長坤祥
(九)國立雲林特殊教育學校林校長逸文
(十)國立苗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張校長金華
(十一)國立沙鹿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許校長耀文
(十二)國立清水高級中學賴校長昭呈
(十三)國立潮州高級中學林校長榮洲
(十四)國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陳校長木柱
(十五)國立羅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張校長以方
(十六)國立臺中文華高級中學薛校長光豐
(十七)國立臺中第二高級中學何校長富財
(十八)國立竹北高級中學凃校長仲箎
(十九)國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程校長膺
(二十)國立馬祖高級中學陳校長天賜
(二十一)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鄒校長春選
(二十二)國立恆春高級工商職業學校陳校長琨義
(二十三)國立旗美高級中學蔣校長壁輝
(二十四)國立新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陳校長啟聰
(二十五)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鄭校長曜忠
二、通過轉任者:
(一)國立員林農工:林校長玉芬(原國立員林崇實高工校長)。
(二)國立鹿港高中:林校長宜賢(原國立東港海事校長)。
(三)國立虎尾高中:薛校長東埠(原國立馬公高中校長)。
(四)國立白河商工:邱校長進興(原國立臺中特教校長)。
(五)國立羅東高商:陳校長銓(原國立基隆海事校長)。
(六)國立臺中高工:黃校長維賢(原國立草屯商工校長)。
(七)國立永靖高工:許校長榮添(原國立臺中啟聰校長)。
(八)國立彰化高商:粘校長淑真(原國立永靖高工校長)。
(九)國立新竹高工:李校長恆霖(原國立龍潭高中校長)。
(十)國立員林家商:陳校長定宏(原國立白河商工校長)。
(十一)國立北港農工:廖校長宏瑩(原國立員林農工校長)。
(十二)國立溪湖高中:楊校長豪森(原國立虎尾高中校長)。
(十三)國立員林崇實高工:吳校長貽誠(原國立關山工商校長)。
(十四)國立大湖農工:沈校長和成(原國立仁愛高農校長)。
(十五)國立東勢高工:劉校長福鎔(原國立苗栗特教校長)。
(十六)國立基隆海事:陳校長世程(原國立羅東高商校長)。
(十七)國立岡山高中:楊校長榮仁(原國立屏北高中校長)。
(十八)國立竹山高中:陳校長漢銘(原國立鹿港高中校長)。
(十九)國立草屯商工:黃校長國軒(原國立南投高中校長)。
(二十)國立南投高中:巫校長春貴(原國立竹山高中校長)。
(二十一)國立屏東女中:林校長勳棟(原國立岡山高中校長)。
(二十二)國立大甲高工:簡校長慶郎(原國立東勢高工校長)。
(二十三)國立東港海事:黃校長再鴻(原國立屏東女中校長)。
https://goo.gl/xradgq
https://goo.gl/50gJgg
標題 105學年度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遴選遴選會審議通過連任及轉任校長名單
發布日期 2016-06-07
發布單位 人事室
檔案下載:
105學年度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遴選遴選會審議通過連任及轉任校長名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6.125.1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465356964.A.5F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