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 #肌肉量不足 #四肢無力容易跌倒 #小腿太細就是警訊 #量量小腿圍 #高齡醫學專家陳亮恭
「肌少症」可說是老年失能的一大關鍵,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減少及功能下降,肌肉量少且肌力不足,若四肢無力則容易跌倒,伴隨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加。
【文章轉載自康健雜誌】
......調查發現,台灣 50 歲以上中老年人中,有高達 8 成的民眾不清楚什麼是「肌少症」,但根據臨床數據顯示,65 歲以上長者罹患肌少症的盛行率大約 6.8%,相當於全台約有超過 20 萬名老年人正面臨肌少症威脅,若是再加入失能長輩,肌少症盛行率會更高,是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
#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主持人陳亮恭 指出,「應該把肌肉流失這件事當成一輩子的功課,因為肌肉流失是持續性的過程,人體器官功能的頂峰大約是 25 歲左右,在 50 歲就是較明顯的轉折點,肌肉流失和力量減弱的速度都會加快,到了 65 歲之後速度會更快,每年會流失 1.5~2.5% 的肌肉量。」
......根據台灣本土研究成果也發現,50 歲以上的男性若小腿圍小於 34 公分、50 歲以上女性小於 32 公分,就可能表示身體肌肉量不足,約有七成左右的人經過檢測可確認為肌肉量不足,建議進一步就醫檢查,可諮詢高齡醫學科。
#陳亮恭 表示,透過簡單的測量就能知道自己有沒有罹患肌少症的風險,民眾能夠及早預防。
延伸閱讀 📖 健康增齡,才能《真逆齡 》>> http://bit.ly/2RqPpOG
🍀 醫學實證,超越抗老的大智慧!每個人都會老,但每個人都能有效健康增齡,延緩老化對健康的影響。
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 在 愛長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智長輩送機構照護=不孝嗎?】
▶把愛傳出去 加入《 你照護 我罩你》☺
罹患失智症4年的洪媽媽,近來症狀日漸加重,陸續出現各種精神症狀,家人必須輪流向她自我介紹,才能提醒洪媽媽記得家人。至於四處投訴在家受虐待或報警抓孝順女兒的事件,更是稀鬆平常。
★婦人失智 連老伴也不認
家人雖然盡了最大能力來安排照護資源,平日安排日間照顧課程,假日家人全員出動全程陪同,可是直接相處的洪爸爸壓力卻難以稍減。老媽甚至出現攻擊性,女兒曾心疼地提醒父親,夜間媽媽若萬一拿刀要傷害他時,一定要盡力閃避。可是,洪爸爸竟淡淡地回應,「如果真的那樣,就讓她砍吧!」事實上,外傭也是因為洪媽媽的「殺氣」而離去。
洪媽媽曾經求診知名的失智症醫師,開立多種藥物,吃藥後變得遲鈍與緩慢,雖然妄想與幻覺少了,但精神也變差了,眼神失焦呆滯,走路搖搖欲墜,並開始尿失禁。逐漸喪失自我的她,家人只好換醫師調整藥物,經仔細調整用藥,行走較穩,失禁現象也改善了,但那個惱人、常情緒大爆發的媽媽也回來了。
★不忍用藥 照護竟成兩難
繞了一大圈,困境又重回原點。一家人疑惑,如果不忍心以藥物來讓媽媽變「乖」,是不是應該將媽媽送到機構照護了?
過去的研究指出,獨居、日常生活功能依賴、具有精神症狀或認知功能障礙較明顯的失智病患,較可能採取入住機構的方式照護。主要照顧者若是高齡者且照護負擔較重的話,病患也較可能入住失智症照護機構。
顯然,決定病患是否採取全日機構照護的關鍵在於病患的疾病嚴重度、照護複雜度與主要照顧者的照護負擔。另外,台灣家庭總是難逃社會壓力,最難以克服的可能是家人背負的「不孝」罪惡感。此時各有利弊的居家照護或機構照護,要如何抉擇,變成一個最困難的情境。
★審度病情 在家不一定好
決定病患是否應該採取居家或機構照護,其實有很多考量,但一個合理的切入點就是整體考量病患的生活品質與照護費用。在成本花費,居家照護看似沒有很多直接的費用支出,但家人照護的時間與精力都計入的話,比機構照護差不了多少。
之前國內的研究有很清楚地呈現,輕度失智照護需求的病患採取居家照護的費用低於機構照護,病患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差異。然而,當病患出現較複雜的照護需求或失能時,居家照護的整體費用不僅會高於機構式照護,而更重要的是,病患在機構中的生活品質卻明顯高於居家照護。
★慎選機構 生活品質至上
在人力與經費許可下,台灣的家庭比起外國人更願意照顧病弱家人,但社會與家庭結構在改變。如果狀況真的不許可,入住機構的選擇,其實是在選擇對病患較佳的生活品質。
若病患真的到了必須入住機構,專業的失智照護機構能提供病患較佳的生活品質,且減少家庭照護負擔,家屬真的不必以深重的罪惡感自苦。
比較重要的是,一般的安養護機構未必具有足夠的人力照顧失智症患者。好的失智照護機構,病患反而可能重拾在家中早已失去的生活品質。因此,究竟該選居家照護或機構照護,不妨單純考量誰能提供病患最佳的生活品質,畢竟那才是真正替病患所作的最好抉擇。
(作者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資料來源:
健康名人堂
http://goo.gl/kvZuii
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 在 「生耕致富」系列講座/論壇- 健康醫藥新訊陳亮恭-台北榮總 ... 的推薦與評價
不到40歲就當上國際醫學期刊主編的高齡醫學專家,目前是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長。 多次擔任WHO高齡與失智防治專家會議代表, ... ... <看更多>
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 在 養肌防老─以「肌肉」重新定義老化的表現 的推薦與評價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養「肌」防老、追求健康老化才是讓你能夠安享晚年的 ... 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 ... ... <看更多>
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 在 失智症防治照護論壇/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 ... 的推薦與評價
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 陳亮恭說,台灣與日本簽訂橘色計畫合作,以三年為期加入國際橘色平台,未來在失智尖端研究、失智照護教材與國際失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