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不是要大家支持這個候選人,而是她很清楚地把太空產業的脈絡跟未來,表達得讓人聽得懂,而且具有知識性。
https://www.facebook.com/591302904712811/posts/620331158476652/
「征服宇宙」不該是政治口水!
太空產業值得更全面的政策支持!
福衛七號已經升空兩天,六顆衛星全數順利取得通聯。科技部也在昨天說明,未來將每年發射一顆衛星,我自己在工研院時參與計劃的「獵風者號」衛星,預計將在2021年升空。
看著直播畫面,最讓我感動的是當衛星順利與太空中心通聯,螢幕上秀出各種指標、數據、大小值,確定接收到訊號的那一刻。過去幾年,我定期要帶著團隊做好的電路到太空中心量測,看到這些數值,就代表自己做的東西成功了,辛苦都值得。更何況現在還是從那麼遠的地方打下來的訊號,還能有那麼明顯的頻譜。
看著直播鏡頭上,我的合作夥伴笑顏逐開的表情,我清楚知道:這背後不知是多少人失眠多少夜,所盼來的成功。
我相信:太空產業是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它不只是一小群科學家的「研究計畫」,而是可以整合台灣精密機械、光學、半導體等優勢產業,帶領台灣產業轉型的關鍵。
但我們到底還能為這個產業做些什麼?這個產業還需要怎樣的協助?
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一些想法,也回應一些朋友們的提問。
—
第一,台灣什麼時候能用自己的火箭發射衛星?
在福衛七號的發射過程中,大家最驚豔的莫屬美國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的先進技術。
但看著火箭升空的那一幕,還是不禁讓人想問:台灣的火箭呢?
透過五月天的「頑固」MV,許多人都曾看過台灣的「火箭大叔」堅持自製台灣火箭的故事。(https://reurl.cc/9kG6X)
台灣的太空科技,讓我們足以打造出福衛七號的全自主研發衛星操控系統,那什麼時候,我們有可能以自主研發的火箭,搭載我們的衛星升空,而不用再委外發射?
這樣的期待不是癡人說夢。
去年十一月,南韓自主研發的「Nuri」火箭,就已經試射成功,未來能搭載衛星升空。
早在2008年時,時任國科會主委的陳建仁副總統,也曾在立法院備詢時回應說:2012年時,台灣就可望自主發射衛星。但七年過去,這個夢想仍未達成。
事實上,一個完整的太空產業鏈,至少包括衛星、控制與發射。2005年前後,民進黨政府就是為了補足「發射」技術的不足而啟動「小型發射載具」研發計畫,但後來計畫卻因為政黨輪替,遭到馬政府中止。
曾在NASA擔任工程師,專門為了這個計畫而回台的陳彥升教授,曾經完整回憶這段過程(https://reurl.cc/RVrDZ),言語中充滿無奈。
如今陳彥升教授獨立開設公司,持續在民間進行火箭研發計畫。因為在NASA的工作經驗中,令他相信:「火箭載具是唯一能帶動一個國家太空產業的火車頭,沒有火箭載具的技術,就等於太空計畫永遠要仰人鼻息及受制於人,無法建立民間投資與產業化的動能」。
另一名「火箭大叔」吳宗信教授所領導的交大「ARRC前瞻火箭」團隊,則是必須透過民間募資才能延續火箭研發計畫,在募資頁面上坦承自己已「彈盡援絕」,但他們說:
「長久以來把台灣科技研發人才綁向特定的產業鏈位置,無限的想像能力慢慢失去,如果所謂的研發只是優化別人的系統、只是無止盡的追求效率與降低成本,我們產業的未來在哪?台灣本來訂定 2012年底發射小型衛星載具的目標幾年前因不明原因夭折,如果官方不能進行衛星載具技術研發,支持民間計畫就是個選項。」
大叔們唐吉軻德式的熱血,其實隱含許多政策上的無奈。
—
第二,政策上的限制,要如何解決?
一個關鍵問題是資源。
這個資源不單指開發火箭,而是包括維繫太空中心現有的衛星研發計畫。
福衛七號升空後,媒體聚焦太空中心的資源問題,紛紛指出未來「每年發射一衛星」計畫的最大阻力,恐怕來自人才斷層。因為即便計畫負擔加重,200名太空中心的員額卻未增加,如何讓更多研發人才投入,是相當嚴峻的考驗。(https://reurl.cc/gA2K4)。
若與周邊國家相比,台灣的太空預算約是如何?
根據科技部在2014年時的統計,台灣的太空預算約每年0.5億美元,全球排名第36,而南韓則是4.6億美元,約是我國的十倍,排名第11。
當時連科技部都承認,以台灣一個全球排名第26的經濟體,太空預算規模「實屬偏低」。(https://reurl.cc/keEN9)
2019年1月,蘇貞昌院長核定的「第三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未來十年預計投入251億台幣。但這金額與過去十年其實相差不大。
如果台灣想要擴大太空產業,我們勢必還要增加預算規模。
—
第三,有了預算,還必須要維持政策方向的穩定。十年前這種換了政府就中止計畫的狀況,我們不應重蹈覆轍。
要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學界其實一再呼籲政府比照歐美日韓等國,訂定「太空法」,明確定位我國的太空產業發展方向,也給予產業界必要的資源。
這個計畫也曾經過鄭麗君委員在立法院內的呼籲,科技部也曾在2014年時請專家草擬過法案,但至今沒有任何進度。這也是我未來進入立院,希望推動的方向。
有一部「太空法」能夠處理什麼問題?
根據科技部自己草擬的法案,內文就明訂太空發展方向,包括「發射載具」、「人造衛星」與「太空飛行器」,避免發展方向的任意變更。
同時,現在的「國家太空中心」,還只是一個隸屬於科技部的國研院的機關,「太空法」草案則是明定必須籌設「國家太空總署」,由總統來召開「國家太空政策會議」,核定相關計畫,確保太空研發機構有更多的自主性,與部會統合能力。
(科技部2017年對立法院的說明見此:https://reurl.cc/LOMbe)
—
參選之初,我曾經在參選聲明中提過:作為一個工程師,我參選的原因,就是看不下去台灣的政治人物嘴上說要救台灣經濟,實際上卻對台灣基層技術專業者的努力視而不見。「征服宇宙」在他們眼裡,似乎只是一句廉價的口號。
一個半月過去,在福衛七號升空後的隔天,國民黨舉辦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這次他們不提「發大財」,甚至也甚少論述什麼「未來產業」,改成討論「塞子」或「外掛」。
僅僅一天前發射的福衛七號,及背後眾多基層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心血結晶,以及這對台灣產業未來的意義,在他們眼中彷彿發生在平行時空,從未提及。
在一場被政治口號淹沒的選戰中,我們如何將政治拉回正軌?
我想恐怕只有:我們持續討論實際的議題。
台灣的太空路一路走來已經三十年。三十年來,有無數科學家放棄原本的生活與待遇,無數工程師投入未知領域的研發,只為了為台灣建造起一個自主的太空產業。
這條太空路,我們要勇敢大步前行。
—
【高鈺婷募款專戶】
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高鈺婷政治獻金專戶
線上捐款網址:
https://reurl.cc/2eV7n
若要線下捐款,也可以直接匯款:
銀行代碼:005臺灣土地銀行東新竹分行
帳號:103-0010-18888
若需收據,請私訊至粉專,謝謝您。
—
高鈺婷資歷:
【學歷】
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所碩士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大安高工
【經歷】
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師
島國前進幹部
2016年邱顯智立委選戰工程師後援會成員
加Line分享訊息:http://nav.cx/fspuJHt
追蹤instagram當我粉絲:https://www.instagram.com/kaofornpp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高鈺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高鈺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虎尾科技大學世界排名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請問雲林虎尾科技大學學測平均要幾分呢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2018學校排行榜- 虎尾科大板 - Dcard 的評價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高鈺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征服宇宙」不該是政治口水!
太空產業值得更全面的政策支持!
福衛七號已經升空兩天,六顆衛星全數順利取得通聯。科技部也在昨天說明,未來將每年發射一顆衛星,我自己在工研院時參與計劃的「獵風者號」衛星,預計將在2021年升空。
看著直播畫面,最讓我感動的是當衛星順利與太空中心通聯,螢幕上秀出各種指標、數據、大小值,確定接收到訊號的那一刻。過去幾年,我定期要帶著團隊做好的電路到太空中心量測,看到這些數值,就代表自己做的東西成功了,辛苦都值得。更何況現在還是從那麼遠的地方打下來的訊號,還能有那麼明顯的頻譜。
看著直播鏡頭上,我的合作夥伴笑顏逐開的表情,我清楚知道:這背後不知是多少人失眠多少夜,所盼來的成功。
我相信:太空產業是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它不只是一小群科學家的「研究計畫」,而是可以整合台灣精密機械、光學、半導體等優勢產業,帶領台灣產業轉型的關鍵。
但我們到底還能為這個產業做些什麼?這個產業還需要怎樣的協助?
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一些想法,也回應一些朋友們的提問。
—
第一,台灣什麼時候能用自己的火箭發射衛星?
在福衛七號的發射過程中,大家最驚豔的莫屬美國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的先進技術。
但看著火箭升空的那一幕,還是不禁讓人想問:台灣的火箭呢?
透過五月天的「頑固」MV,許多人都曾看過台灣的「火箭大叔」堅持自製台灣火箭的故事。(https://reurl.cc/9kG6X)
台灣的太空科技,讓我們足以打造出福衛七號的全自主研發衛星操控系統,那什麼時候,我們有可能以自主研發的火箭,搭載我們的衛星升空,而不用再委外發射?
這樣的期待不是癡人說夢。
去年十一月,南韓自主研發的「Nuri」火箭,就已經試射成功,未來能搭載衛星升空。
早在2008年時,時任國科會主委的陳建仁副總統,也曾在立法院備詢時回應說:2012年時,台灣就可望自主發射衛星。但七年過去,這個夢想仍未達成。
事實上,一個完整的太空產業鏈,至少包括衛星、控制與發射。2005年前後,民進黨政府就是為了補足「發射」技術的不足而啟動「小型發射載具」研發計畫,但後來計畫卻因為政黨輪替,遭到馬政府中止。
曾在NASA擔任工程師,專門為了這個計畫而回台的陳彥升教授,曾經完整回憶這段過程(https://reurl.cc/RVrDZ),言語中充滿無奈。
如今陳彥升教授獨立開設公司,持續在民間進行火箭研發計畫。因為在NASA的工作經驗中,令他相信:「火箭載具是唯一能帶動一個國家太空產業的火車頭,沒有火箭載具的技術,就等於太空計畫永遠要仰人鼻息及受制於人,無法建立民間投資與產業化的動能」。
另一名「火箭大叔」吳宗信教授所領導的交大「ARRC前瞻火箭」團隊,則是必須透過民間募資才能延續火箭研發計畫,在募資頁面上坦承自己已「彈盡援絕」,但他們說:
「長久以來把台灣科技研發人才綁向特定的產業鏈位置,無限的想像能力慢慢失去,如果所謂的研發只是優化別人的系統、只是無止盡的追求效率與降低成本,我們產業的未來在哪?台灣本來訂定 2012年底發射小型衛星載具的目標幾年前因不明原因夭折,如果官方不能進行衛星載具技術研發,支持民間計畫就是個選項。」
大叔們唐吉軻德式的熱血,其實隱含許多政策上的無奈。
—
第二,政策上的限制,要如何解決?
一個關鍵問題是資源。
這個資源不單指開發火箭,而是包括維繫太空中心現有的衛星研發計畫。
福衛七號升空後,媒體聚焦太空中心的資源問題,紛紛指出未來「每年發射一衛星」計畫的最大阻力,恐怕來自人才斷層。因為即便計畫負擔加重,200名太空中心的員額卻未增加,如何讓更多研發人才投入,是相當嚴峻的考驗。(https://reurl.cc/gA2K4)。
若與周邊國家相比,台灣的太空預算約是如何?
根據科技部在2014年時的統計,台灣的太空預算約每年0.5億美元,全球排名第36,而南韓則是4.6億美元,約是我國的十倍,排名第11。
當時連科技部都承認,以台灣一個全球排名第26的經濟體,太空預算規模「實屬偏低」。(https://reurl.cc/keEN9)
2019年1月,蘇貞昌院長核定的「第三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未來十年預計投入251億台幣。但這金額與過去十年其實相差不大。
如果台灣想要擴大太空產業,我們勢必還要增加預算規模。
—
第三,有了預算,還必須要維持政策方向的穩定。十年前這種換了政府就中止計畫的狀況,我們不應重蹈覆轍。
要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學界其實一再呼籲政府比照歐美日韓等國,訂定「太空法」,明確定位我國的太空產業發展方向,也給予產業界必要的資源。
這個計畫也曾經過鄭麗君委員在立法院內的呼籲,科技部也曾在2014年時請專家草擬過法案,但至今沒有任何進度。這也是我未來進入立院,希望推動的方向。
有一部「太空法」能夠處理什麼問題?
根據科技部自己草擬的法案,內文就明訂太空發展方向,包括「發射載具」、「人造衛星」與「太空飛行器」,避免發展方向的任意變更。
同時,現在的「國家太空中心」,還只是一個隸屬於科技部的國研院的機關,「太空法」草案則是明定必須籌設「國家太空總署」,由總統來召開「國家太空政策會議」,核定相關計畫,確保太空研發機構有更多的自主性,與部會統合能力。
(科技部2017年對立法院的說明見此:https://reurl.cc/LOMbe)
—
參選之初,我曾經在參選聲明中提過:作為一個工程師,我參選的原因,就是看不下去台灣的政治人物嘴上說要救台灣經濟,實際上卻對台灣基層技術專業者的努力視而不見。「征服宇宙」在他們眼裡,似乎只是一句廉價的口號。
一個半月過去,在福衛七號升空後的隔天,國民黨舉辦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這次他們不提「發大財」,甚至也甚少論述什麼「未來產業」,改成討論「塞子」或「外掛」。
僅僅一天前發射的福衛七號,及背後眾多基層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心血結晶,以及這對台灣產業未來的意義,在他們眼中彷彿發生在平行時空,從未提及。
在一場被政治口號淹沒的選戰中,我們如何將政治拉回正軌?
我想恐怕只有:我們持續討論實際的議題。
台灣的太空路一路走來已經三十年。三十年來,有無數科學家放棄原本的生活與待遇,無數工程師投入未知領域的研發,只為了為台灣建造起一個自主的太空產業。
這條太空路,我們要勇敢大步前行。
—
【高鈺婷募款專戶】
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高鈺婷政治獻金專戶
線上捐款網址:
https://reurl.cc/2eV7n
若要線下捐款,也可以直接匯款:
銀行代碼:005臺灣土地銀行東新竹分行
帳號:103-0010-18888
若需收據,請私訊至粉專,謝謝您。
—
高鈺婷資歷:
【學歷】
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所碩士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大安高工
【經歷】
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師
島國前進幹部
2016年邱顯智立委選戰工程師後援會成員
加Line分享訊息:http://nav.cx/fspuJHt
追蹤instagram當我粉絲:https://www.instagram.com/kaofornpp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高鈺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征服宇宙」不該是政治口水!
太空產業值得更全面的政策支持!
福衛七號已經升空兩天,六顆衛星全數順利取得通聯。科技部也在昨天說明,未來將每年發射一顆衛星,我自己在工研院時參與計劃的「獵風者號」衛星,預計將在2021年升空。
看著直播畫面,最讓我感動的是當衛星順利與太空中心通聯,螢幕上秀出各種指標、數據、大小值,確定接收到訊號的那一刻。過去幾年,我定期要帶著團隊做好的電路到太空中心量測,看到這些數值,就代表自己做的東西成功了,辛苦都值得。更何況現在還是從那麼遠的地方打下來的訊號,還能有那麼明顯的頻譜。
看著直播鏡頭上,我的合作夥伴笑顏逐開的表情,我清楚知道:這背後不知是多少人失眠多少夜,所盼來的成功。
我相信:太空產業是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它不只是一小群科學家的「研究計畫」,而是可以整合台灣精密機械、光學、半導體等優勢產業,帶領台灣產業轉型的關鍵。
但我們到底還能為這個產業做些什麼?這個產業還需要怎樣的協助?
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一些想法,也回應一些朋友們的提問。
—
第一,台灣什麼時候能用自己的火箭發射衛星?
在福衛七號的發射過程中,大家最驚豔的莫屬美國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的先進技術。
但看著火箭升空的那一幕,還是不禁讓人想問:台灣的火箭呢?
透過五月天的「頑固」MV,許多人都曾看過台灣的「火箭大叔」堅持自製台灣火箭的故事。(https://reurl.cc/9kG6X)
台灣的太空科技,讓我們足以打造出福衛七號的全自主研發衛星操控系統,那什麼時候,我們有可能以自主研發的火箭,搭載我們的衛星升空,而不用再委外發射?
這樣的期待不是癡人說夢。
去年十一月,南韓自主研發的「Nuri」火箭,就已經試射成功,未來能搭載衛星升空。
早在2008年時,時任國科會主委的陳建仁副總統,也曾在立法院備詢時回應說:2012年時,台灣就可望自主發射衛星。但七年過去,這個夢想仍未達成。
事實上,一個完整的太空產業鏈,至少包括衛星、控制與發射。2005年前後,民進黨政府就是為了補足「發射」技術的不足而啟動「小型發射載具」研發計畫,但後來計畫卻因為政黨輪替,遭到馬政府中止。
曾在NASA擔任工程師,專門為了這個計畫而回台的陳彥升教授,曾經完整回憶這段過程(https://reurl.cc/RVrDZ),言語中充滿無奈。
如今陳彥升教授獨立開設公司,持續在民間進行火箭研發計畫。因為在NASA的工作經驗中,令他相信:「火箭載具是唯一能帶動一個國家太空產業的火車頭,沒有火箭載具的技術,就等於太空計畫永遠要仰人鼻息及受制於人,無法建立民間投資與產業化的動能」。
另一名「火箭大叔」吳宗信教授所領導的交大「ARRC前瞻火箭」團隊,則是必須透過民間募資才能延續火箭研發計畫,在募資頁面上坦承自己已「彈盡援絕」,但他們說:
「長久以來把台灣科技研發人才綁向特定的產業鏈位置,無限的想像能力慢慢失去,如果所謂的研發只是優化別人的系統、只是無止盡的追求效率與降低成本,我們產業的未來在哪?台灣本來訂定 2012年底發射小型衛星載具的目標幾年前因不明原因夭折,如果官方不能進行衛星載具技術研發,支持民間計畫就是個選項。」
大叔們唐吉軻德式的熱血,其實隱含許多政策上的無奈。
—
第二,政策上的限制,要如何解決?
一個關鍵問題是資源。
這個資源不單指開發火箭,而是包括維繫太空中心現有的衛星研發計畫。
福衛七號升空後,媒體聚焦太空中心的資源問題,紛紛指出未來「每年發射一衛星」計畫的最大阻力,恐怕來自人才斷層。因為即便計畫負擔加重,200名太空中心的員額卻未增加,如何讓更多研發人才投入,是相當嚴峻的考驗。(https://reurl.cc/gA2K4)。
若與周邊國家相比,台灣的太空預算約是如何?
根據科技部在2014年時的統計,台灣的太空預算約每年0.5億美元,全球排名第36,而南韓則是4.6億美元,約是我國的十倍,排名第11。
當時連科技部都承認,以台灣一個全球排名第26的經濟體,太空預算規模「實屬偏低」。(https://reurl.cc/keEN9)
2019年1月,蘇貞昌院長核定的「第三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未來十年預計投入251億台幣。但這金額與過去十年其實相差不大。
如果台灣想要擴大太空產業,我們勢必還要增加預算規模。
—
第三,有了預算,還必須要維持政策方向的穩定。十年前這種換了政府就中止計畫的狀況,我們不應重蹈覆轍。
要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學界其實一再呼籲政府比照歐美日韓等國,訂定「太空法」,明確定位我國的太空產業發展方向,也給予產業界必要的資源。
這個計畫也曾經過鄭麗君委員在立法院內的呼籲,科技部也曾在2014年時請專家草擬過法案,但至今沒有任何進度。這也是我未來進入立院,希望推動的方向。
有一部「太空法」能夠處理什麼問題?
根據科技部自己草擬的法案,內文就明訂太空發展方向,包括「發射載具」、「人造衛星」與「太空飛行器」,避免發展方向的任意變更。
同時,現在的「國家太空中心」,還只是一個隸屬於科技部的國研院的機關,「太空法」草案則是明定必須籌設「國家太空總署」,由總統來召開「國家太空政策會議」,核定相關計畫,確保太空研發機構有更多的自主性,與部會統合能力。
(科技部2017年對立法院的說明見此:https://reurl.cc/LOMbe)
—
參選之初,我曾經在參選聲明中提過:作為一個工程師,我參選的原因,就是看不下去台灣的政治人物嘴上說要救台灣經濟,實際上卻對台灣基層技術專業者的努力視而不見。「征服宇宙」在他們眼裡,似乎只是一句廉價的口號。
一個半月過去,在福衛七號升空後的隔天,國民黨舉辦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這次他們不提「發大財」,甚至也甚少論述什麼「未來產業」,改成討論「塞子」或「外掛」。
僅僅一天前發射的福衛七號,及背後眾多基層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心血結晶,以及這對台灣產業未來的意義,在他們眼中彷彿發生在平行時空,從未提及。
在一場被政治口號淹沒的選戰中,我們如何將政治拉回正軌?
我想恐怕只有:我們持續討論實際的議題。
台灣的太空路一路走來已經三十年。三十年來,有無數科學家放棄原本的生活與待遇,無數工程師投入未知領域的研發,只為了為台灣建造起一個自主的太空產業。
這條太空路,我們要勇敢大步前行。
—
【高鈺婷募款專戶】
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高鈺婷政治獻金專戶
線上捐款網址:
https://reurl.cc/2eV7n
若要線下捐款,也可以直接匯款:
銀行代碼:005臺灣土地銀行東新竹分行
帳號:103-0010-18888
若需收據,請私訊至粉專,謝謝您。
—
高鈺婷資歷:
【學歷】
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所碩士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大安高工
【經歷】
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師
島國前進幹部
2016年邱顯智立委選戰工程師後援會成員
加Line分享訊息:http://nav.cx/fspuJHt
追蹤instagram當我粉絲:https://www.instagram.com/kaofornpp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風評,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錄取分數在2022年該 ... ... <看更多>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請問雲林虎尾科技大學學測平均要幾分呢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不是虎尾科大嗎?? 目前可以填私立前段的大學比如說逢甲東海淡江之類的 不知道國立科大雲林那間有 ... ... <看更多>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 在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風評,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排名2021,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錄取分數在2022年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