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即國力
#運動台南
首先謝謝 李宗翰議員 邀請筱薇及黨籍議員們為體育處升格發聲。
以體育處的層級及人力,光是處理目前業務量能就已捉襟見肘,更何況接下來由台南市主辦2023年的全運會大型賽事。
目前體育處為教育局的二級單位,唯有層級提升讓人員編制不受限,#錢到位 #人到位 方能有效提升行政效能。
台南近幾年培養許多優秀的體育人才,包括奧運第四名舉重好手方莞靈、桌球混雙銅牌的鄭怡靜皆是台南的子弟,加上 賴清德 推動的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及近期職業籃球聯盟也將來台南發展。
重視體育不只是單純發獎金,而是應落實制度上的檢討,筱薇認為唯有將體育處升格,我們將可投入更多的資源,將運動 #產業化 與 #國際化 ,讓台南成為運動發展指標城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國訂購的首批牛津AZ新冠疫苗,週三終於運抵來台,不過數量只有11萬多劑,對此我國專家擔憂,疫苗來得少、若接種速度又慢,對我國防疫不利;此外隨著世界各國開始接種疫苗,部分歐美國家力推「疫苗護照」,專家則是建議,現階段還以PCR檢測陰性,以及中和抗體濃度,作為檢疫鬆綁的指標比較妥當。 詳細新聞內容請...
國力 指標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苗股如今變飊車
CNBC花了不少時間在評論Moderna股價,這兩天出具報告,調低長榮海運目標價到89元的美銀,同時也表示Moderna股價至少要跌75%才合理,這個報告也讓一直飆漲的Moderna股價下跌5.72%。
今年疫苗短缺,全球都在搶購,Moderna拿到國家補貼,專利權利金照收,加上疫苗生產供不應求,使得股價有如加裝渦輪發電機般,從去年上市的11.45大漲到497.49美元,上市以來,股價已經大漲42倍,單是今年最大漲幅就達376.2%,簡直是去年Tesla的翻版。去年Tesla大漲743%,是全球最大的飆股,今年Moderna簡直是去年Tesla的替身。
Moderna是一家新公司,但七月就納入標普500指數成分股,讓股價更增添馬力。股價飆漲,市值也拉升至2008.18億美元,一下子把百年百牌生技公司Merck都超越了。而且,Moderna飆漲也刺激輝瑞的股價,輝瑞製藥本來跌到33.36美元,突然又大漲到48.57美元,市值拉升至2697.52億美元。另一個是Biontech,去年BNTX股價只有12.52美元,台灣疫情失控,全國吵疫苗,郭董、台積電、慈濟有志一同都找上BNT,有了台灣搶疫苗,這回讓BNT加了引擎,股價一飛沖天大漲到464美元,單是今年就大漲469.1%,比Moderna還可怕。
這一輪,疫苗成了國力競賽的指標,股價大漲,市值暴升,企業的能量更強大,這些疫苗廠紛紛轉向細胞療法。看到國際疫苗股大漲回頭看在香港上市的國藥,股價居然從15.75跌到6.2港元,康希諾在香港跌12.95%,這個走勢跟國際疫苗股不太一樣!看到這個競賽,大家也可以想像國產疫苗研發有多麼重要了!
國力 指標 在 NOWnews 今日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金河認為疫苗成了國力競賽的指標!
謝金河 投資理財
#疫苗 #股價 #國力 #競賽
國力 指標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國訂購的首批牛津AZ新冠疫苗,週三終於運抵來台,不過數量只有11萬多劑,對此我國專家擔憂,疫苗來得少、若接種速度又慢,對我國防疫不利;此外隨著世界各國開始接種疫苗,部分歐美國家力推「疫苗護照」,專家則是建議,現階段還以PCR檢測陰性,以及中和抗體濃度,作為檢疫鬆綁的指標比較妥當。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582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國力 指標 在 林俊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拜登可能上台的情況下,大家都非常關注民主黨較為溫和的對中立場是否會導致政策轉向?近來兩任民主黨前總統頻頻出來發言,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柯林頓與歐巴馬,分別代表美國對中政策的兩個不同階段:柯林頓代表的是90年代,美國要讓中國與全球經貿體系接軌,他的思維就是典型的「以經濟改變政治」。但他現在說出習近平打破任期制破壞美中關係,我認為某種程度上,他是在承認自己當年的模式失敗了。
至於歐巴馬,他一上任就面臨了金融海嘯。金融海嘯帶來的深刻影響,就是讓傳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國際體系受到重創,因此不得不引入非市場經濟體系的中國力量來幫助國際經濟重建,也讓中國有了崛起的機會。大家如果仔細回想,2008年前後幾年正是中國國力的最高峰。歐巴馬特別提到金融海嘯,我認為也是在替他自己辯護,意思就是「我任內與中國和平相處,是不得已的」。
這兩位前總統的發言,共通點就是解釋自己對中國為何不夠強硬,彷彿不夠強硬是他們的「罪過」一樣。但既然已經卸任,選舉也已經告一個段落,他們何必在此時說這樣的話?因為他們已經預料到:未來4年若是民主黨執政,對中國還是軟弱的話會引起非常大的民怨與不滿,這些話是在說給拜登政府聽,同時也側面印證了反中已是全美共識。
尤其拜登的外交班底多是歐巴馬時代的國務院官員,歐巴馬此時的發言就顯得特別重要。他最近出版的回憶錄中,把他當年訪問中國如何遭到監控都寫出來,以前總統的身份寫出這些事,尤其未來4年很可能還是民主黨執政,這只代表一件事:他認為跟中國保持表面關係已無必要。
民主黨的兩位前總統陳述自己對中國綏靖,換來的是如何失敗的下場,這是在說給第三位可能的民主黨總統聽。所以民主黨上台後,對中國的關係就會和緩嗎?看來並非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