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鳥需知 ◎陳斐雯
常常看見你
在鳥店徘徊留連
終日素描一隻籠中的畫眉
所以猜想你喜歡鳥
我也喜歡,不過
比你貪心一點
總共擁有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
統統養在天空裡
從來不必擔心
誰會遠走高飛
我請大風陪它們賽跑
如果累了便躺在雲上喘口氣
如果吃膩春天的食物
夏天自然會有新奇的菜單
夜晚如果睏倦
每棵樹都可供高枕安眠
我一點也不擔心
如果真的十分想念
一抬頭便能相見
在鳥店徘徊留連
看見你買下那隻畫眉
提籠悠哉散步離去
遺落在地上的素描簿裡
畫的竟是自己
所以我說你喜歡鳥
我也是
只是比你貪心一點點
總共也才幾億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
養在天空裡
養在雨後的電線桿上
養在陽光午睡的草坪
養在你正提籠散步的小公園
--
◎ 作者簡介
本名陳斐雯,女,1963年8月20 日出生,台中人。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曾任「人間雜誌」特約採訪記者,自立晚報藝文組記者兼自立早報兒童版主編、中時晚報副刊、中國時報編輯。
曾獲文化大學文藝行列獎散文、新詩雙料冠軍、第四屆華岡詩獎魁首。
詩作具有敏感的纖情,透過多變的抒情,編織一種現代的美,語言清澈,想像飛躍。
--
◎小編宇路賞析
在進入詩的賞析之前,需要稍微花點篇幅介紹該時代背景,更有助於讀者們理解選讀這首詩的理由。《二十世紀台灣新詩史》的作者張雙英在論及八〇年代新詩時,認為在「政治因素」、「經濟與社會因素」、「文學因素」等三個領域上的改變,導致了台灣的新詩走向了多元化的時代。其中產生了「生態詩」這種新的題材,張雙英以陳斐雯於一九八三年發表的作品〈地球花園〉作為代表舉例,認為該首詩是觸及到「環境生態」問題的好作品。
這說法可能是來自於焦桐寫過的一篇文章〈八十年代的新浪潮〉,該文提到:「陳斐雯的語言清新,想像飛越,『地球花園』、『養鳥須知』是難得一見的生態詩佳構。」〈地〉、〈鳥〉二詩接連被選入了《創世紀詩選》以及向明所編選的《七十三年詩選》(爾雅出版)(註一),並且在詩選中向明認為「這種從博愛觀出發的自然生態保育理論,較之一般的只知責難和揭發的詩文,既具親和感又有說服力,任何人讀了都會覺得摘花捕鳥是一種多麼自私的,自絕於大自然的愚笨之舉。」
不論是向明、焦桐,似乎都認為〈地〉、〈鳥〉二詩在分類上屬於生態詩(之後張雙英也承續了這樣的觀點),然而詩人林燿德卻持否定看法,在〈生命場中的蒔花女──論陳斐雯的詩〉文中表達他的觀點:
「『生態詩』的重點應集中焦距於人類文明破壞大自然循環法則與生物鏈結構的層面上,最終落實在客觀世界的改造;陳斐雯的『地球花園』與『養鳥須知』二詩,固然在字面意義上透露了對人類控制生物遺傳基因與生存環境的事實有所不滿與關切,但其強調的理念乃落實在於『萬物與我同在』的人生觀,『地球花園』與『天空鳥園』的宏偉藍圖,並非以客觀世界的環境改塑為終極目的,而係以人類的心靈空間為其投射與開拓的真正園圃。」
這兩種觀點的分歧,若要詳細解析,恐怕篇幅太長,但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和區別。一即是生態詩的定義,以及所包含的範圍廣度,林燿德的觀點是「狹義」的生態詩,其範圍限定在著重讓讀者意識到人類正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喚起讀者的環保意識,這類詩以前篇所賞析白樵的〈白鷺鷥的抗議〉為代表;向明等人的觀點則是較「廣義」的,只要在主題上涉及自然環境與人的關係,便得以歸類為生態詩。二是「手段」上的不同,因為向明的注文也認為陳斐雯的詩要傳達「人類對自然的控制是自私的行為」,進而引發讀者做出「所以人類不該破壞環境以及剝奪生物的自由」這樣的反思。
只是陳斐雯用的手法並非「責難和揭發」,而是有其他的做法,相較於〈白鷺鷥的抗議〉這類詩更有效果。
瞭解觀點差異之後,讓我們實際從文本來看,究竟爭議的關鍵在何處。從首兩段,可以清楚的看見兩組對應關係,「你」之於「一隻籠中的畫眉」,和「我」之於「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統統養在天空裡」的鳥。第三段重點在描述「大自然中的動物」享有各種好處,潛台詞即是「籠中的畫眉」不但不自由,而且不能隨處帶著走,若不在身邊還會擔心並想念。第四段「看見你買下那隻畫眉/提籠悠哉散步離去」,「你」在字面意義上擁有了那隻畫眉,但「遺落在地上的素描簿裡/畫的竟是自己」,顯見「你」根本毫不關心畫眉的生死,只在乎自己。最末段利用「一點點」和「總共也才幾億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之間的差距對比做強調,而且「養在你正提籠散步的小公園」,表示「我」的世界之寬廣,也包含了「你」所擁有的那隻畫眉和所在的小地方。
在下結論之前,先提到在〈地球花園〉這首詩中,有一句「(我)不許妳摘花」,表示「我」對「摘花」這樣的動作是排斥的,而且還禁止「妳」去做。但是在〈養鳥須知〉裡面,我們卻沒有看到「我」對「你」做出任何強制的行為,只是「看見你買下」僅此而已。所以對〈地〉詩,我們也許能說陳斐雯想以「摘花」借代「破壞環境」的行為,呼籲讀者要愛惜地球;然而〈鳥〉詩更合理的解釋,是想以「我的貪心」和「你的自私」做出對比,表達一種胸襟的開闊,告訴讀者人不應著眼於小處,較趨近於林燿德所說,是一種人生觀和心靈空間的描繪。
由於〈地〉詩和〈鳥〉詩在對應結構上的相似,令我們很難不將這兩首詩所傳達的意旨視作相同的來看待,若真是如此,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即〈地〉詩並沒有想要提倡環保意識,而「不許妳摘花」這一句,用「我希望妳同我看見把地球當作一座花園的美好,因此我不要妳去做摘花這件事」的意思去解釋,套用在人生觀這方面其實也可通,只是過了一年,作者對於把這種人生觀強加於他人身上的態度軟化了。
寫到這裡我們可以做個總結,事實上向明的觀點並不無道理,從讀者角度來看以及廣義的說是生態詩是能夠成立,只是如果分析到最後,將作品意圖考慮在內,會發現陳斐雯此二詩的重點並非放在生態保育的目的,那麼要說是生態詩便有點牽強了。
最後有一則與生態詩爭議無關的小趣事:〈養鳥須知〉於2016年被節選入國中會考的國文科考題,陳斐雯本人在臉書上表示:「我不知道答案是哪一個啊啊啊(掩臉)」,引起熱烈討論。
※註一:以上「八〇年代」或「八十年代」均指西元一九八〇-八九年,而「七十三年詩選」係民國記年,即西元一九八四年的詩選,前後皆為同一年代,為避免閱讀混亂故在此註明。
※註二:連同白樵〈白鷺鷥的抗議〉賞析,感謝主編謝三進提供閱讀資料。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陳斐雯 #養鳥需知 #年度詩選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20.html
國中 生物 遺傳 重點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命科學閱讀之2*** (有中文版)
蕭邦的小夜曲轉成DNA編碼,竟然神似DNA聚合酶的結構,難道生命的密碼是像編曲一樣譜出來的嗎?
如果想要對DNA,RNA,和基因有一些認識可是又擔心太多專有名詞的障礙,這本科普書籍會是非常好的選擇。作者其實是很有深度了解的科學作者,卻用幽默的筆觸和絕妙的比喻讓我邊讀邊笑。開宗明義他就說到自己和基因有一種特別的緣份,畢竟他的爸爸叫做 Gene ,媽媽叫做 Jean (兩個名字跟英文的“基因” 讀法一樣),所以去研究基因也是他的宿命吧!
書本的前半部,用生動有趣的故事說明基因與DNA的科學發展史。這當中真是各路人馬都有,只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不受主流影響的新觀點,加上追根究底的研究精神,就成就出許多科學發現的進展。當中除了正常的科學家,也有瘋狂的科學家 (會想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實驗,而當事人卻又著迷不已)。當中有不少斜槓科學家,如修道院中聚精會神種豌豆的孟德爾 (立刻想起國中生物,顯性隱性基因那一章),還有出道時被冠上男性名字,熱愛做實驗的美國修女。因著時代的背景,因著每個人顯明古怪的個性,也因著人性當中的爭競和忌妒,讓整個發展史顯得超級戲劇性。也讓人讚嘆這些時而合作,時而的敵對,時而在群組中互相攻擊的科學家們,不知不覺讓科學新發現一步一步的揭開來了。
另外,有許多的篇章在描述基因對人類的影響。不管是個人健康,個人的怪癖,群體的行為,文化藝術與歷史,甚至是人類在地球上為什麼能繼續生存,都一再看到這個生命的密碼所扮演的角色。書名所指的小提琴家就是帕格尼尼,他有著異於常人的大手,軟Q的關節和靈活的手指,讓他可以演奏出一些很變態的小提琴技巧。科學家們推測他的DNA所造成膠原蛋白不足,雖然給了他演奏上的優勢,卻讓他一生苦於各種疾病。當人們越來越明白DNA對我們的影響時,也開始有人對過去的名人DNA有興趣研究。不管是近代名人(愛因斯坦的大腦到底有什麼不同才會這麼聰明?)或是古代的木乃伊,幾乎都沒有逃過這樣的好奇心。甚至是一些虛構人物也被抓出來診斷 (研究者信誓旦旦的說福爾摩斯有亞斯伯格症,而黑武士應該是遺傳了邊緣人格障礙?)
當DNA被解碼出來之後,人們也發現這麼長一串編碼要怎麼解讀才是重點,這也是個持續在探索的謎。還有近年來關於表徵基因 (epigenetics, 外在因素造成的基因變化)的看法,好像看到人體雖然染色體數目少,但因著表徵基因給予不同的指令而如此多元 (有點像是類似的手機硬體,可以讓不同軟體定義的APP程式在上面做各種不同的事)。
讀完這本有趣的書,看見DNA的編碼,從我們還在母腹中就編織著關於我們這個人的特質,一直到成長之後的影響,深覺得每一個人的受造是如此奇妙可畏。不要小看你在這世上的獨一無二,也要好保守手這個獨一無二的身體健康喔!
全文與相關文章和中文版連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the-violinists-thumb/
#TheViolinistsThumb #SamKean #DNA #Genes #小提琴家的大拇指 #科普 #基因
國中 生物 遺傳 重點 在 蔣祖棋 大里霧峰2022議員參選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也是從LINE轉貼的文章,也是課本不教的,因為不利經濟嘛?
-------------------------------------------------------------------------------------
從妓女跟老保鴇關係解讀台人媚日
全世界的妓女跟老鴇的關係都是一樣地,表面上情同母女,朝夕相處,但是骨子裡充滿仇恨、矛盾、鬥爭。妓女從良或嫁人後,一拍兩散。這種關係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師徒關係大不相同。為什麼?前者是利害關係是利用關係,即使老鴇也常買些姻脂、口紅之類的送給妓女。師徒之間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老師永遠不求回報。而老鴇對妓女好的目的絕不是因為愛妳,而是希望妳賺錢給老鴇花用。老鴇與妓女因為年鹷差距,老鴇又多半老於世故做人圓滑,所以有些老鴇跟妓女相處得很好,表面上情同母女,但是世界上有親生母親逼親生女兒賣淫的嗎?所以即使老鴇對妓女很好,可是很少有妓女對老鴇感恩戴德者,除了這個妓女有神經病。
日本治台五十年,日本人對台灣最大的傷害就是治出了許多感激老鴇的神經病。台灣最近流行研究日本治台史,研究日本治台史的目的不在學術而是拼命挖掘日本人的治績,從後滕新平到八田與一,歌功頌德之外還怪外省人不讀台灣史,不知感恩圖報,同時搬出一堆的史料以為佐證。但是細聽他們的言論,立刻發覺問題一大堆,第一、他們史學訓練不足,甚至不知如何解讀史料,第二、選擇性的引用史料對日本人殘殺台灣人,奸淫台灣人的人格骨氣,的事實略而不提,第三、許多討論治台近代史者患有「先天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為什麼加上一個先天性,因為這種病是因為人處在長期驚恐之中向加害者認同而引起的,如今加害者日本人早已被趕離台灣六十年了,這些人還如此作賤地認同加害者,感念加害者,所以我稱之謂「先天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遺傳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近年來民進黨學者、媒體、名嘴又不斷地歌頌日本人在台灣的治績,把劊子手後滕新平譽為台灣現代化的先驅,同時馬英九也呼應民進黨的說法感念日本水利專家八田與一對台灣水利的貢獻,這種態度除了病態之外同時我懷疑他台灣史瞭解不夠,但是資料會說話,我用歷史資料來解說一下所謂日本人「治績」的背後,他們說過些什麼?做過些什麼?
日本近代啟蒙思想家褔澤諭吉在,日本政府任命樺山資紀接收台灣之後,福澤諭吉便在「台灣之處分」中宣稱:「總之,關於台灣之處分,我輩之所希望者,在不將彼人民置於眼中,而以其土地、物產為目的,斷行萬般新政」,根據福澤諭吉的看法,台灣的人民是日本經營台灣的障害物。因為台灣人民是「蒙昧無智的蠻民」。對接收台灣,對台灣人的反抗,他說: 「茍不從我政之輩,一日亦不得存於我版圖之內,況實際試圖抵抗者!……叛民兇徒之類,當然誅戮之。茍有抵抗我兵者,不問兵民,全數誅戮,使成焦類,以成掃蕩之功」。呼籲:「應將全島視為蠻民之巢窟,以威臨之外別無他法」,而且「應以此次騷動為好機會,以兵力進行無容赦之掃蕩,枯其葉絕其根,殲滅一切醜類,土地等物盡皆沒收,舉全島為官有地」。
褔澤的話變成後來日本軍政要員治台的最高指導原則,並且影響了後來的「六三法」,台灣總督的權力無限大,連日本議會都不能過問台灣政務,對日後台灣的殘酷統治奠定了法律基礎。
我們再看日本人對台灣的教育政策,一八九八年地方長官會議,兒玉總督表示尚未有確定的殖民地教育方針的同時,也指出:「教育不可一日忽之,然必期不漫然注入文明流,養成競趨權利義務之論之風,而使新附之人民陷於不測之弊竇」。中央政府-尤其是法制局也堅持主張不應提高殖民地的教育水準。例如,當時的法制局長官高橋作衛便向內閣總理大臣大隈重信提出一份意見書,主張應抑制殖民地教育:「…土人﹝台灣人﹞已能理解高度之思想,如更授予抽象之教育,助長其提升文明意識,徒昴進土人之自覺心,橫溢不平之念,對施設每生障害,而造成統治之困難,此徵之歷史,歷歷明瞭。因此,輓近列強關於土人教育之施設,皆避免普及抽象之教育,防止其自覺心之增長,而講求安其民生之策」。法治局認為,殖民地教育主要的目的在培養優秀的勞力,因此必須將重點置於實業教育,至於高等普通教育則不必積極發展;即使迫於需要,也只要整備「形骸化」的制度即可,顯然的,「土人教育的主要著眼,應置於生產技術的普及,繁榮優秀的勞力。若夫以增進一般智能為目的之普通教育,固僅有附隨之意義。尤其高等普通教育,即使鑑於民度,為調攝社會人心萬不得已時,也應努力抑制使止於設智其形骸。」亦即,「將來台灣土人教育之至當措置為,以產業上之技能教育為主,低度之普通教育為從,儘可能不施高度之普通教育。」
這就是殖民的教育教策,這種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台灣的勞工水準,同時「盡量避免注入抽象之知識…..」這種心態,這種動機,連日本人都看過不去了,一九二六年一個有良心的日本知識份子,自由主義學者矢內原出版了一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強烈責日本帝國主對台灣人之壓迫、虐待,這本書被譽為日本人「良心之書」,雖然被禁,但不少台灣人,尤其是留日學生偷偷地看。許多人邊看邊流淚。
我們再看被一些無知台灣人推崇備至的台灣現代化的先驅後藤新平的所作所為。後藤新平是褔澤諭吉理論的崇拜者與執行者,兒玉總督時代做台灣的民政長官,兒玉因為先後兼任陸軍大臣、內務大臣,又兼日俄戰爭時期的參謀長,因為太忙所以台灣政務全部委交後藤全權處理,在台時間長達八年。後藤用「生物原理」治台,把台人看作「生物」「欲將文明國家的制度強行在未開化國中實行,可稱之為文明的暴政……。」把台灣人視為「未開化國」之非文明人。
為了進一步瞭解台灣的生物習性,後滕邀集學者做了大規模的舊習慣調查,根據調查報告後藤擬訂的政策是縱容台灣人壞習慣包括迷信、抽鴉片等只要不妨害日本統治一律縱容,但是如果妨害日本統治則一律格殺,後藤自述從明治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被殺的土匪有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人。後藤新平的鴉片政策表面上漸禁策略,收益限定衛生用途,但是鴉片公賣以後台灣總督府從此富甲一方,不再要求中央補貼,財政單位樂此不疲,收入限定衛生方面的初衷早就拋到九宵雲外,日本人鴉片公賣對台灣人身心健康之傷害,貧苦小百姓經濟之傷害,比強盜還凶狠。「生物原則」嚴重地毒害了台灣人的精神部份,台灣人一直到今天人文素養不足,精神狀態異常,日據時代的後藤新平「生物原則」要負最大責任。
一個現代政府推動建設是政府的責任,做得好是應該的,做的不好該受遣責,做得好也沒有必要歌功頌德,畢竟不是帝王時代,對執政者歌功頌德是封建臣民的心態,何況日本人治台從頭開始就沒安好心,對於侵略者的一點建設感激零涕還常怪泛藍群隊不瞭解台灣史。這種心態連妓女都不如,日本治台五十年,出了一個後藤新平,出了一個八田與一,請問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前五十年中華民國政府有多少比後藤、大前對台灣貢獻還大的官員?請問國府來台以後無論建設、經濟、農業、文化……。跟日本在台五十年怎麼比?無論質跟量都無法相比,最重要的是心態,國府治台是正常國家政府推動政務的服務心態,而非老鴇逼妓女接客心態。請問有沒有一個學者主張要對國府遷台五十年的成就歌頌一番?
歌頌侵略者,加暴者的成就是不可思議的事,二次大戰後全世界的殖民都解放了,都獨立了,包括很多比台灣還現代化的地區,但是我們沒有聽到任何一個殖民地的人民可以完全忘記帝國主義對他們施加的惡行,更遑論歌頌帝國主義,感念帝國主義的建設。
擁有權力及攀龍附鳳的台灣人,怎麼了?
當然是病了,甚麼是最大鮪?神.........莖........大.........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