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不適合冷凍的食物】
有習慣囤積糧食的人,請注意!雖然食物放在冷凍庫可以延長保鮮期,但有些食物冷凍過後的口感會改變,建議改變烹調的方式,或是放在冷藏室儘早吃完。
舉例來說:生雞蛋可以冷凍,而且風味更佳(小編大驚XD)但白煮蛋冷凍後的口感會變硬、缺乏嚼勁,解凍後也無法下嚥,建議不要冷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1月03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fgV4AiQkzOg 明報社評 美國大選舉世矚目,港人關注未來4年白宮對華對港政策,對誰主白宮相當關心,國際調查顯示,歐洲和亞太地區普遍希望拜登上台,唯獨台灣例外,香港則是亞太區第二個最多人支持特朗普連任的地...
囤積糧食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富汗戰亂下,看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可怕】
朋友打電話來說:父親在看了阿富汗新聞後,開始不受控地囤積糧食,阻止也無效。其實,她父親是大陸淪陷後,一路從雲南、緬甸,再經泰國輾轉逃到台灣。
時隔這麼多年,戰爭造成的後遺症,卻是一輩子都抹滅不掉⋯⋯
-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最新出刊《台積電翻轉鐵鏽之城》https://bit.ly/38IRXRR
囤積糧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何識讀媒體「將特例當通例」的放大恐懼
隨著媒體的普及與進步,訊息的傳遞透過網路迅速傳閱,大量的內容產製與特定立場不斷地被放大強化,這時身為一名閱聽眾,該如何懂得控制情緒,不被仇恨給帶領,不讓恐懼蒙蔽雙眼,才能真正的感受這世界真實的樣貌。
易讀版: https://www.potatomedia.co/s/BW8egLuW
回想疫情發展的整個歷程。
最剛開始有專家學者開始警告中國出現新型肺炎,擔心SARS再現台灣,這時我們不只立即向WHO通報,也立刻開始展開防疫措施,將從武漢飛回的班機都做完整篩檢與隔離措施,試圖希望台灣不要再受傳染病影響。
但那時的特定媒體是怎麼說的?
選擇採用網路上的小網紅們的文章做論述,表示實際根本不嚴重,大家根本不用擔心一個死亡率遠比流感還低的未知病毒,甚至去嘲笑那些開始配戴口罩,開始擔憂疫病傳進台灣的眾人。
不到三個月,台灣境外移入案例到達一百例。
在四月份的時候開始瘋搶物資,連衛生紙等基本民生用品都供不應求,許多人開始囤積糧食、礦泉水、泡麵等,這時同樣的一群人又開始製造恐懼,質疑台灣當時防疫做的好是人民的素養好,跟政府的指揮配套無關,任何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令,都堅決要反著做。
台灣安穩度過一年。
明明還在吵著說台灣都沒有疫苗,但當台灣真正出現疫苗的第一階段,馬上又開始攻擊AZ的成效,衍生帶來的副作用,甚至讓許多最該第一時間施打疫苗的醫護人員、長者們,都因擔心副作用而不敢施打,造成施打意願低落,疫苗無用論甚至一度成為輿論顯學。
這時台灣本土案例爆發,又開始吵著台灣沒有足夠疫苗。
明明之前的疫苗都沒人要施打,本土案例出現後馬上媒體配著政治人物像是巨嬰一般吵著疫苗就要現在訂貨馬上到,價格還不能比別人高,否則就是圖利廠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結果在世界各國開始紛紛伸出援手,感念台灣之前提供的口罩防疫物資,選擇優先將疫苗支援給台灣,讓我們至少一線的人有需要時能夠施打。
結果呢?開始這批人吵著說台灣是乞丐,任何阿貓阿狗都可以說自己能夠輕鬆拿到一千萬現貨,甚至要我們不要去詢問來源,而郭台銘當初信誓旦旦地表明透過他的手腕,他有辦法拿到疫苗現貨,但如今等了超過半年後,疫苗仍是未知。
媒體先是攻擊台灣沒有現貨,質疑台灣政府在外交上不夠力,不願花更多錢又拿不到現貨,但同樣其他人訂購也苦無現貨時,就又有另外一套說法。
媒體到底是報導真實,還是刻意的帶風向與製造輿論壓力?
最早AZ沒人打,莫德納又說副作用高,如今高端即使通過EUA,仍然要放大恐懼,試圖營造高端疫苗成效不佳,或是副作用危險等錯誤印象。
我們正常的理解,都是台灣盡快增加疫苗施打率,相較於其他國家的疫情爆發,我們還能有一定程度的疫苗施打率,且本土疫情也快速的控制住讓生活與經濟恢復正常,但總有一個聲音,希望台灣不施打疫苗,希望台灣疫情失控,希望謀取政治利益。
這些人眼中圖的是個人利益還是國家整體安危?我想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就像我這周日就要回去施打高端疫苗,長輩聽到後馬上意見一大堆,一下質疑危險一下質疑成效不佳,明明我一個都過三十歲的人,難道連基礎的辨別能力都沒有嗎?但說再多都沒用,這些恐懼與謠言就在他們的生活日常,不是來路不明的Line謠言,就是內容農場假消息,一次兩次後真的我也累了懶得去解釋了。
人家常說抗疫是場戰爭,但更可怕的是敵人早就不斷在內部製造破壞,而許多人還不自知。
囤積糧食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1月03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fgV4AiQkzOg
明報社評
美國大選舉世矚目,港人關注未來4年白宮對華對港政策,對誰主白宮相當關心,國際調查顯示,歐洲和亞太地區普遍希望拜登上台,唯獨台灣例外,香港則是亞太區第二個最多人支持特朗普連任的地方。世界面對百年不遇變局,特朗普改變了過去數十年美國對華政策,然而中美墮入「修昔底德陷阱」,有其結構因素,無論誰當總統,都會設法遏阻中國趕超美國,特朗普和拜登之別,僅在於作風、手法和策略,對北京而言只是習慣問題。特朗普強硬對華,滿足了一些人的反華情緒,在美國贏得鷹派掌聲,然而特朗普內政外交諸多倒行逆施做法,實際都在損害美國影響力。大國競爭看的是長遠實力消長,從這一角度看,北京未必介意繼續面對特朗普這樣的對手。
蘋果頭條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當地時間2020年11月3日舉行,這場選舉影響全世界,左右中美角力,以及香港逆權運動的點點星火。在舉世矚目下,角逐連任的共和黨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及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展開總統選舉史上罕見的激烈爭逐,今個選舉年在多事的2020年下展開,武漢肺炎疫情、黑人民權運動、經濟衰退等種種暗湧,令今次總統大選變得更不可預測。《蘋果》邀請多位各界名家,解構瞬息萬變的大選選情,以及大膽預測美國總統之位最終花落誰家。
東方正論
群魔亂舞,百毒纏身,特區殆亡,禍起廢官。新冠肺炎疫潮又惡化,防疫措施出現漏洞,出現度假酒店群組。無能政府不單止抗疫不力,其他管治方面都是令人失望透頂,從法治到疾病防治俱崩壞,令到亂臣賊子有機可乘,四處作亂,病毒鼠患肆虐,特區如中百種劇毒,樣樣都可以致命。毒蘋果荼毒港人,壹傳媒黎智英利用旗下刊物如《蘋果日報》鼓吹反中亂港,煽動市民上街,官媒怒轟黎為叛國禍港四人幫之首。美媒日前更踢爆,網上流傳一份涉造假抹黑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文件,有企圖干預美國大選之嫌,發布者聲稱由《蘋果日報》委託撰寫,黎智英承認其助手Mark Simon在事件上有參與,他所使用的金錢亦由黎的私人公司提供。
星島社論
不論認購人數以及凍結資金均破紀錄的「新股王」螞蟻集團(6688)動態矚目,昨天市場傳出基金之間有進行零星的暗盤交易,成交價由一百零五元至一百二十元不等,較八十元的招股價高出三成一至五成。按招股價計,螞蟻總市值已高達二萬四千多億元,假若本周四(5日)掛牌當日,股價有如暗盤般錄得五成升幅,則螞蟻的總市值便會單日暴漲逾一萬二千億元,差不多夠買下兩家滙豐控股(005)集團。消息人士透露,螞蟻在本港公開發售部分,吸引了一百五十五萬人認購,打破工行(1398)在二〇〇六年的九十七萬人認購紀錄,凍結資金多達一萬三千億元,亦創出了「凍資王」紀錄,平均每人認購約八十五萬元,超額近三百九十倍。
經濟社評
美國今天舉行大選,盡管選民求變,但卻沒有因憧憬選後變革而出現激情,反而社會瀰漫焦慮不安,擔心總統特朗普拒認輸,甚至不惜手段阻止權力和平移交,引發暴力衝突的亂局,令民主制度面臨崩壞。在投票前夕,美國多個大城市的百貨公司、珠寶店和名店都用木板封住玻璃櫥窗,並增聘臨時保安,以防(本港時間)周三點票時可能發生暴亂,出現打砸燒。業界形容這情況過去只在第三世界才發生,沒想到會在美國出現;而民眾亦囤積糧食以備不虞。美國人對大選結果如此忐忑不安,皆因特朗普上台後頻頻退群,偏袒白人至上主義者,又歧視少數族裔,令社會嚴重撕裂,疊加他控疫不力,讓疫情重創經濟,選民都希望透過選舉制度的糾錯能力,選出一位有作為總統,提出有效控疫方法來救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