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馬獎總評(女演員):淑芳阿姨拚雙獎】
►
【最佳女主角】
李霈瑜《消失的情人節》
謝欣穎《怪胎》
桂綸鎂《腿》
白靈《墮胎師》
陳淑芳《孤味》
.
近日江湖有云,「今年金馬獎已經不是陳淑芳會不會得獎的問題,而是她會拿幾座」。確實以目前的戰況來看,她入圍的三項最佳女主角、女配角和最佳原創歌曲,都有競爭力。金馬獎史上只有三位演員在同年獲得兩項演員獎殊榮,分別是秦海璐《榴槤飄飄》(新演員與女主角)、林嘉欣《男人四十》(新演員與女配角)與陳建斌《一個勺子》(男主角與男配角),但同年包辦影后與女配的紀錄尚未產生。
.
在《孤味》這齣戲,陳淑芳(如附圖)所飾演的阿嬤就是精神核心所在。在不忠丈夫的靈堂上酸言酸語,到為了自尊也要守住壽宴排場與正宮顏面,到後來逐漸正視這段已逝的愛情,情願放手。這個角色的情感流變,有時未必是靠言語傳遞,常常是都藏在淑芳阿姨的顧盼之中,是極具說服力的老練演出。審視今年其它競爭者,難有人能與之匹敵。
.
分別挑戰生涯第二座金馬獎的桂綸鎂與白靈看似來勢洶洶,但戲本身的侷限,多少也減損了她們勝出的機會。桂綸鎂在《腿》之中飾演國標舞者錢鈺盈,因為丈夫的「遺腿」(其實說是「腳」會更精確)而疲於奔命,但角色動機本身未必說服人,編導未能讓觀眾相信這樣一個如此蠢、好色又軟弱的老公能讓她如此死心塌地。對戲抽離之後,對角色的共鳴與同理也就少了。回顧整齣戲,甚至難以找到一場屬於她的演技場。
.
白靈在《墮胎師》的「瘋婆」式表演令人看得瞠目結舌,猜測導演陳果是想以這樣的角色塑造來暗示當今香港人失序的狀態。所以就本質上,白靈與《三夫》(2018)中的曾美慧孜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在詮釋一個象徵,而非真正貼地的人。這樣的表演方式,容易得到兩極的評價,相信對一般觀眾還是對評審而言都是。況且長年在美國生活的白靈,帶有一股洋氣在,也有欠缺在地氣息的疑慮。
.
也曾以《愛麗絲的鏡子》(2007)榮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謝欣穎這次以《怪胎》問鼎影后。謝欣穎無疑是整部片的魅力發動機,在這部非常理的世界觀之中,她以古靈精怪的俏皮形象走進故事,一直到故事中段眼見另一半恢復正常,其感到的不安與苦悶,都能看到具有層次的演技轉換,獲獎的機會比林柏宏更高一些。
.
謝欣穎與李霈瑜共同的劣勢都在於戲份(指的是出場的時間,也是角色在戲中的份量),《墮胎師》、《腿》和《孤味》都有一位最顯著的主角(即女主角一人),但《消失的情人節》和《怪胎》都是雙主角戲。綽號「大霈」的李霈瑜這次在《消失的情人節》飾演思春的郵局櫃員楊曉淇,行事總是比別人快半拍的她,是這部片的笑點來源。
.
其喜劇演出相當可觀,是台灣近年難得一見不計形象搞笑、而且真的能使人發笑的新生代女演員,頗具潛力。只是這畢竟是她的第二次電影演出,仍有明顯的表演鑿斧痕跡,自然度未必能與同劇更老道的劉冠廷匹配。很遺憾她前一部主演的電視電影《海。人。魚》(2017)疑似因為報名金馬獎而使得她喪失了新演員資格,如果入圍新演員獎機會應該更大一些。
.
最佳女主角一項的態勢應當相當明顯,只是也不能排除評審出現配獎考量,只想讓淑芳拿一座,如此一來,結果可能就有變數。
►
【最佳女配角】
高慧君《逃出立法院》
張雅玲《迷走廣州》
陳淑芳《親愛的房客》
謝盈萱《孤味》
陳雪甄《馗降:粽邪2》
.
又是陳淑芳。在《親愛的房客》之中,她飾演的阿嬤將兒子之死怪罪在其男友身上,不過鄭有傑無意將之刻畫成臉譜化的反派長輩,而是讓她維持自然,更有鄰家阿嬤之感。從冷眼以對到漸漸淡化仇恨,甚至完全放下成見,到因為久病所造成的生理折磨,每一場戲都要力求精準。不過薑還是老的辣,一場失明戲引出影片高潮,令觀者痛徹心扉。
.
在另一齣《孤味》飾演陳淑芳女兒的謝盈萱,在劇中飾演三姐妹的大姐阿青,比起兩個妹妹,她更無拘無束、恣意面對生活,甚至生死。在得知癌症復發之後,謝盈萱將悲傷內化在心中,仍然表面維持樂天形象。這究竟是一種大而化之,還是對自己的另類武裝?編導沒有讓角色「演破」。比起她的封后之作《誰先愛上他的》(2018),謝盈萱這次的演出更「收」,展現了全然不同的風貌。
.
但對於《馗降:粽邪2》的陳雪甄,表演能量可不能收,得要直接拉到最大值。她在劇中飾演的阿姨,成為了所有觀眾的夢靨。如果說這個角色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嚇人,那她完全達成任務,而且說實在話,沒什麼好挑剔的。只是也許金馬獎評審會認為這類鬼片演出往往偏離寫實,且重點在於嚇人與被嚇,未必太要求表演層次,因此過去20年來,不計主配新人,只有李心潔一人在2002年以鬼片《見鬼》獲獎過。
.
這次除了鬼片,還有殭屍片《逃出立法院》。高慧君在這部噴血不用錢的殭屍喜劇之作中,飾演癌末公務員,反正死期將至,乾脆豁出去與殭屍搏鬥。她的表演略帶一點浮誇感,與作品調性相符,算是稱職演出,距離獲獎尚有一段距離。
.
主演《迷走廣州》的張雅玲算是今年影壇的驚喜新星,她在戲中飾演的晶晶雖然外貌火辣,但心思單純,我行我素,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張雅玲為角色灌注了可信度,讓晶晶得以活靈活現。尤其驚艷的是,片末遭到渣男糟蹋的戲,張雅玲也一改之前的「臭奶呆」形象,讓情緒一下宣洩出來,頗具震撼力,是堪稱有力的得獎場。
.
與前一項結論雷同,評審是否有配獎考量可能成為影響最後結果的關鍵(討論的先後順序也可能影響結果)。然而,如果沒有太多其它考量,淑芳阿姨包辦兩項的結果確實可望發生。
——————————————————
11/21第57屆金馬獎線上直播就在myVIdeo
想線上掌握金馬第一手消息或回顧歷屆金馬作品就上myVideo https://www.myvideo.net.tw/event/GHFF/
——————————————————
.
.
本屆金馬獎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827694697333255
【金馬57完整入圍名單統計】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5682
影爆點/翁煌德:港片孤軍奮戰 國產四強鬥陣搶金馬(劇情長片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2782
影爆點/翁煌德:喜劇重磅來襲 5帥發功搶金馬(男主角預測)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4266
影爆點/翁煌德:怪咖齊拚后冠 60年老將力戰菜鳥搶金馬(女主角預測)
https://theinterview.asia/sharing/34561/
〈2020年金馬獎的東南亞電影〉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1709705931753
【2020金馬獎總評(男演員):男主獎歸喜劇演員?男配三強鼎立!】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1826021477
【2020金馬獎總評(動畫片):亮點盡在短片類】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479231619770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本):無聲勝有聲,孤味一支獨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0760995026624
【2020金馬獎總評(新人):演員與導演,各是五取三】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58415707594486
【2020金馬獎總評(紀錄片):中國背景之作傲視本項】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62151160554274
【2020金馬獎總評(劇情長片+導演):有情人終成眷屬】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960899530679437
【2020金馬獎的19個如果】
#李霈瑜 #消失的情人節 #謝欣穎 #怪胎 #桂綸鎂 #腿 #白靈 #墮胎師 #陳淑芳 #孤味 #高慧君 #逃出立法院 #張雅玲 #迷走廣州 #陳淑芳 #親愛的房客 #謝盈萱 #孤味 #陳雪甄 #馗降粽邪2 #金馬獎 #金馬影展
金馬影展 TGHFF myVideo 影音隨看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四 十 豁出去 評價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聲明:因為有人私訊我昨天到底還出了什麼茉優題給三谷導演,不過我本來預定就會寫一篇訪談記事的,但這三題茉優Q&A先給各位看吧(總而言之就是你們很煩捏)。
對松岡茉優的評價:
「她是一個非常可靠很有能力、擁有各種表情的女演員,雖然她現在才二十幾歲,但我現在就可以看到她四十歲五十歲還會是優秀女演員的樣貌。」
有考慮找她來演電影嗎?
「我有跟她合作過舞台劇,她那種豁出去的氣力跟那種氣勢是非常適合喜劇的,我也很希望有一天可以找她來演我的電影。」
松岡茉優說你現在都找廣瀨愛麗絲結果不找她這件事呢?(笑)
「哦我有傳訊息給她們,請她們都要好好努力成長。(笑)」
--
另外導演反問:「那你喜歡松岡茉優的哪個部份?」
我:「嗯...喜歡『早安少女組。』時的樣子吧。」
(這句話一說完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笑了)
我:「松岡茉優有對你強推『早安少女組。』嗎?」
「她有命令我去看她跟早安合作的影片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mTOZEwhrBM
大致就是這樣。
(等等,想像一下....她還真是好意思在導演面前打開這個影片連結啊感覺好羞恥啊啊)
(說不定會達成回日本後就傳訊息給松岡茉優「有個奇怪的人明明訪我卻一直在問妳」的成就)
四 十 豁出去 評價 在 羽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短期內看了兩遍的書—《圈外編輯》
在非常短的期間(一個月內),看完一遍又從頭到尾再看一遍的書,應該最近幾年就只有這一本都築響一的《圈外編輯》了吧。(還很巧都是在我養病期間看的,不過這不是說本書適合養病的意思啦!😅)
因為這本書真的很打動我,不是心靈雞湯或者感人故事那種感動,而是覺得可以看見作者的人生觀,那種很清楚知道自己重要的目標就堅持到底,即使單打獨鬥也不以為苦的信念,很帥氣。但帥氣也不是他在追求的東西,他在追求的只是自己的真實。
表面上,這本書是在記述他從二十歲誤打誤撞進入雜誌業,成為自由採訪工作者,這四十年來做出每一系列連載、自己採訪報導出書的過程。
那些細節有可能如文案所說,對有志於進入編輯一行的人很有幫助,但我覺得除了「編輯之道」,他其實透露出的是「人生之道」,是人在面對選擇時的「個人態度」,讓我印象深刻到要再看一遍才行。
比方說進入體制內或留在圈外、辭職不幹或繼續苦熬、要做只有自己想做的事,或者做大家都在做的事⋯這些都在他回憶當年那些書是怎麼做出來的過程中,呈現出來。(不過作者強調,很多事情他不是想做才去做,而是不做會做立難安,卻又沒有人去做,不得不去做的,這細微的差別也滿重要的)
換言之,這是一本主旨不在討論人生觀,卻間接呈現出作者的人生觀的書。
***
報導百分之九十卻不被認可的真實
「放眼日本,國土的百分之九十都是非都會地區。百分之九十的國民都不是有錢人,也不是容貌特別標緻的人,媒體卻只要我們以剩下的百分之十為目標,到底是為甚麼呢?…媒體散布的假象之外,存在著廣大的現實。」--p.90
我在看到這段時突然想到,雖然是屬於我個人的聯想,但就是想到所謂的成功女性、理想女性,那些事業家庭感情美貌都顧的好好的女性,在現實生活中,應該也是那百分之十吧。
媒體不斷的渲染這些女性如何靠著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還有善良)獲得這樣的美好生活,也不斷打探其中「訣竅」並傳播著有為者亦若是的觀點,我們身為一般人,時刻感受到挫折、缺乏、不公、知道自己也有自私、小氣等等的缺點、生活平凡到難得有甚麼閃亮亮的瞬間,但是明明一個平凡的生活,也需要非常努力的點滴經營,卻因為這種訊息的傳播,不自覺產生出「好像自己才是少數、是失敗者」的劣等感。
可見得對於媒體報導中呈現的「應該」,其實全部都是要小心的。
人應該要謹慎地回到自己的判斷,追尋自己想過的生活,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事物,而不是去尋覓一個看似更好、實則遙不可及的形象,不斷否定現在這個真實的自己…我好像是扯遠了。
***
「一個人,意即沒有商量的對象,因此不會動搖妥協。對無論如何都想去作的念頭而言,夥伴可以是助力,但有時也可能成為障礙。」--p.14
這段我也喜歡,真的,夥伴的多寡甚至有無,有時候並不代表你的選擇的正確與否。
做自己,不一定會有人支持,我覺得這就是「做自己」該有的覺悟。
有些人把「做自己」想像或描述的很迷人,是因為跳脫體制、不走別人決定或安排或大聲說好的道路,聽起來很帥很酷,而且—其實我們都隱約的相信,做自己,有一天會比那些走主流路線的人來得更成功、更耀眼,因為更具特色。
換言之,表面上說「只想做自己」,不想追求社會主流的成功,實際上想要的還是成功,只是想找到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方法手段而已。
但實際上做自己跟成功是無關的事情,一個是向內一個是向外,做自己意味著回應自己內心的聲音和需求,而成功,追求的是他人的評價和外在的回饋。
有時候我們真的只能選一個。不是做自己做的很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就會有追隨者,或者有現實中的鼓勵或回饋,有時候做自己真的就只會得到一個相對的自在感,只是比較符合自己的本性,而外在的毀譽都要放到一邊。
這跟我之前看到林真理子和見城徹的對談《豁出去的覺悟》,書中討論了如何才能「成功」,而且是世俗野心的成功,是完全不同的。(不過這本也滿好看,可以說是不同的人生態度、不同的追求,我巧合的兩本一起看完,恰好是兩種價值觀的對照)。
***
可以用很多方式解釋的書中一句話,「追求自己的真實。」
可以說是他在挑選採訪內容時所採用的判準,追求的不是讀者想看的東西(所以他強調不做市場調查、不去揣測讀者的想法)而是把讀者看成一個一個的人,去跟他們分享打動自己心靈的東西。
而這句話也可以用於他的生活方式,正因為他追求真實的自己,所以這輩子都待在圈外。作品也很難找到願意出書的出版社,好不容易出了也賣不了幾千本(幾千本在台灣算不錯了,日本市場又不一樣啊,雖然現在也是在下滑就是了。)
待在圈內、主流的媒體業界會有什麼結果,他在談為什麼二十五三十歲的年輕編輯,在老年人取向的編輯部混了幾年,就會寫出老氣橫秋的作品說到,「被迫製作那些內容久了,你不知不覺也會變成跟自己原先的想法、信念無關的人」。
但這並不是說待在圈內就是不好,這是我的想法。可能我已經有家有子女了,很自然的會覺得,不太可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也不是說追求自我,不惜跳脫體制就是好的、正確的。
我只是覺得人都有自己心裡認為重要事物的優先順序,然後都會因此有自己的選擇。
重點是那個選擇要能回應自己內心的真實。
一定要去思考對自己來說什麼事情非做不可、什麼是非得守護的價值、什麼事情最重要,而不是像主流媒體傳播的訊息那樣—所謂的成功,就是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好—拜託那可是會把人累死。
總之重要的是自己內心的真實。不要不假思索的因為「大家都這樣」就把人生浪費在追求某些表面上的東西,跟自己內心優先順序無關的東西,看完這本書給我這種感覺。
作者真的很帥氣,不是想讓人覺得帥氣才這樣生活,而是自然而然就變這樣了,就更帥氣了。(我好像上一次聊到這本書時也這樣說吧)
城邦讀書花園
#圈外編輯
#都築響一
#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