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線鐵路高架化中市府要中央全額負擔】
【中市府只是送案應付卻非真的想做】
#海線鐵路班次少耗時長
現行海線鐵路搭乘耗費時間長,如台中火車站到大甲火車站一天僅有12班次,而到豐原火車站一天超過七十班次。另外到大甲火車站搭火車需要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而到豐原火車站,搭火車最快只要八分鐘、最慢也只要20分鐘左右。很顯然的,市區到大甲開車只需要半小時,搭火車是兩倍時間,但是到豐原,不僅班次多,跟開車時間也差不多,甚至搭火車更快,這也是一般民眾到大甲不會選擇搭火車的原因,除非未來有一日海線雙軌化與甲后線建好,才有可能增加火車班次以及縮短搭車時間。
針對海線鐵路高架化,盧市府只是一昧推諉,態度就如大安媽祖文化為區沒有雕像的責任,卻不想雕像用募捐的方式是在胡志強市長時代就作成,盧市長只想推給議會,卻不想解決方法。而海線鐵路高架化也是同樣推給中央,不論是市長施政報告或是交通局所提供資料,都是要中央全額負擔。
盧市府刻意地拖延並無理的要求中央全額負擔,讓海線雙軌與高架的進度不斷推遲,致使中央先處理海線雙軌化的部分。而目前談文至追分雙軌化的部分,中央計畫將投入123億,目前正在做可行性研究期末階段,如果順利,111年就有機會獲得行政院核定,但最快也要十年後,也就是121年才會完工,十年後班次的問題才有望獲得解決。
#盧市府要中央全額負擔到底何不合理?
馬政府2012年8月21日新訂定《鐵路立體化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目的是為了要使地方政府提出的鐵路立體化計畫需求,能整合都市發展及土地開發,並且合理化鐵路營運財務結構。所以訂定了中央補助上限,也只有當鐵路立體化計畫自償率符合規定門檻,再依照地方政府財力等級與自償率高低,由中央給予不同比例的非自償性經費補助,且補助均不含用地費及自償性經費。
這次蔡副院長與交通部一起推動海線雙軌化,就是想加速海線發展。但高架化仍卡在台中市政府的態度,如果雙軌化完成需要十年,高架化卻不一起動工,難道還要再等下一個十年?
志昌認為,可以合理地與中央討論負擔經費的比例,不論是中央負擔50%、75%甚至是90%,不管是嘉義、桃園與宜蘭的鐵路高架化或地下化都有地方負擔的比例。尤其虧損都中央在虧,鐵路車站開發後的效益卻是由地方收割,但台中市政府一昧要中央全額付擔,看在海線鄉親的眼裡,都是覺得中市府不想做,只是送計畫了事,再把責任推給中央。
#議起來質詢
#海線鐵路高架化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的網紅施志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針對海線鐵路高架化,盧市府只是一昧推諉,態度就如大安媽祖文化為區沒有雕像的責任,卻不想雕像用募捐的方式是在胡志強市長時代就作成,盧市長只想推給議會,卻不想解決方法。而海線鐵路高架化也是同樣推給中央,不論是市長施政報告或是交通局所提供資料,都是要中央全額負擔。 志昌認為,可以合理地與中央討論負擔經費...
嘉義市政府施政計畫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智慧城市展直擊:新北市警察靠AI頭盔過濾可疑車輛,臺北市與業者聯手測試智慧水表
新北市警察局利用AI智能頭盔,協助員警騎機車巡邏時,快速辨識路上的汽機車車牌,過濾路邊的可疑車輛;臺北市則和多家廠商合作,以實際的公有國宅作為業者智慧水表技術的試煉場域。
文/蘇文彬 | 2021-03-26發表
.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將有2/3的人居住在城市,高密度的人口居住,意謂著城市在交通、安防、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需要高度的智慧化管理才行。本周舉行的2021智慧城市展,國內不少廠商、市政府參展,展出智慧城市的最新應用。
在智慧城市展中,不少業者展示無人機應用,從道路、橋樑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巡檢、企業廠區的空中巡檢,到智慧農業協助噴灑農藥等等。新北市警察局也展示最新的無人機應用,他們在去年成立國內第一支警用無人機隊,可應用在刑事、環境、交通及救災上,結合AI辨識人、車或特殊物件,用於犯罪偵防、環境監控、路況車流分析,以及災難救援上。
而在此次智慧城市展中,除了展示警用無人機,還有另一項最新應用,警察智能頭盔,去年新北市警局開始一項專案,名為警蜂計畫,警局花費200萬元採購40頂智能頭盔及後端系統,每頂頭盔前方均配置了一個鏡頭,當員警騎機車巡邏時,頭盔上的鏡頭同時紀錄街道畫面,並將影像傳到頭盔後方的小盒子。
警用智能頭盔前方的鏡頭,頭盔後方則有一個小盒子,負責辨識比對汽機車的車牌:
這個小盒子發揮邊緣運算的功能,內建電池及4G連網功能,可即時過濾比對鏡頭紀錄的影像,以AI辨識鏡頭紀錄的影像,過濾比對路上的汽車,以及路邊併排停放的機車車牌,員警不需要特別擺頭讓鏡頭對準特定的車輛,頭盔就能辨識過濾影像中的車牌,即使是路邊停放機車,只要紀錄到車牌影像,即便是較斜的角度也能辨識、比對車牌,當發現可疑車輛或贓車,頭盔會以語音提醒巡邏的員警,相較之下,目前警察騎車巡邏,需要手動輸入車牌,智能頭盔大幅提升員警的工作效率。
現場展示人員解釋,頭盔後方配置的小盒子採用Android系統,除了具備邊緣運算功能,比對過濾車牌之外,還能連接4G行動網路,將比對結果回傳至警局後檯,也能接收警局更新的可疑車輛清單。
目前新北市警局經過測試,警員騎乘警用機車巡邏時,可辨識路上的行車車牌及路邊停放的機車車牌,未來不排除擴大採購警用智能頭盔。
臺北市和多家業者合作試驗智慧水表
臺北市今年也在智慧城市展中,展示智慧城市最新應用,其中在水資源管理部分,北市自來水事業處(北水處)正推動智慧水表,以取代傳統水表,需要每個月或兩個月派人逐戶抄表,根據統計,每年委外人工抄表次數超過1千萬次,未來北水處希望推動智慧水表普及,結合自動讀表系統,自動回傳用水度數,同時降低對用戶的干擾。
為推動智慧水表普及,臺北市從2020年開始便要求新建案,必需採用智慧水表,去年已有6千多戶新建案用戶採用智慧水表。更大的目標是要讓現有約170萬只的傳統水表也能汰換,臺北市已規畫從2020年開始,規畫分12年投入48億元,要將170萬傳統水表汰換為智慧水表。
為了先瞭解國內智慧水表技術,同時提供國內業者場域測試,北水處和多家廠商合作進行實際場域的技術試煉,2019年到2020之間,媒合10組團隊共18家廠商投入智慧水表場域試煉,以北市公有國宅為試煉地點,提供11組共660只表位讓不同團隊進行試煉。
除了智慧水表測試,北水處也建置臺北智慧水網示範區,以高低起伏的丘陵地用水戶,建立智慧水網示範區,因地形因素,在通訊技術上富有挑戰性,試驗如何運用資通訊技術、數據分析,掌握示範區內的用水戶類型、設備使用、安裝、數據回傳等情形,透過數據分析訓練進水模型、漏水預測等應用。
北水處未來規畫再舉行營運測試,希望在不同的場域下找出最適合的管理及執行方式,評估商轉管理的可行性,滾動性調整作法。
在智慧城市展現場,北水處展示各種通訊讀表功能的智慧水表,通訊技術上包括RF、NB-IoT、4G、sigfox等,以及照相、脈衝等讀表技術。
民眾使用智慧水表,現在可透過北水處的智慧水管家,掌握每月用水情形,比較去年同一個月份的用水情形;北水處從後端發現用水異常增加,也能向用戶示警,讓用戶提早發現是否有管線漏水。
新一代公共自行車YouBike 2.0
去年初,臺北市在公館一帶開始試辦新一代的公共自行車YouBike 2.0,目前已在臺北、高雄、嘉義部分地區推廣,YouBike 2.0還只是小規模部署,車輛數量並不多,以臺北市為例,目前只有約600輛YouBike 2.0車輛,約102個站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YouBike 2.0車輛無法在YouBike 1.0站點還車,因此在2.0剛推出時曾因民眾租用YouBike2.0無法還車,需要到YouBike2.0站點才能還車,致使民眾被收取更多費用而引發不小的批評。
目前較普及的YouBike 1.0,由於車椿需要介接市電,設罝上較為不易,也需佔用較大的空間,而YouBike 2.0最大特色是採用了輕椿設計,不需介接市電,改採小型太陽能面板供電,椿體也更小,可望突破YouBike 1.0設站不易的限制。
另外,YouBike 2.0在車輛上採用車上機,在自行車龍頭的位置裝置車機,民眾租還車,可在車機上選擇使用悠遊卡感應,或是手機QR Code掃碼租借車輛。
車上機利用太陽能面板供電,除了提供租借的功能,車上機還有GPS、通訊功能,並可透過螢幕面板顯示操作文字。由於YouBike 2.0車上機已具備連網功能,因此具備車聯網的基礎,搭配GPS,未來將能蒐集數據、分析,作為城市交通施政的參考。
遠距視訊診療拉近病人和醫生的距離
在智慧城市展中同步展出的智慧醫療區,廣達近幾年積極切入智慧醫療市場,此次他們展示了旗下的雲端智慧醫療服務QOCA,在遠距醫療方面,廣達和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合作遠距視訊診療平臺,透過該平臺,病人在當地醫生協助之下,將數位五官鏡如眼底鏡、皮膚鏡的檢查影像,和遠處另一名專科醫生分享,該平臺還可整合病人的病歷,方便醫師會診。
這套系統被用於2019年啟動的安心雲林e院聯防體系,由於雲林縣為衛福部公告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加上國內遠距醫療相關法規鬆綁,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和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雲林基督教醫院等幾家醫院及長照機構建立聯防體系,在較為匱乏的醫療資源上建立聯防,降低民眾就醫的奔波之苦。
今年初中華電信也和廣達簽署備忘錄,兩家公司希望以雲林為第一站,向衛福部爭取偏鄉地區的5G遠距醫療經費補助,以推廣5G遠距醫療,未來結合5G將遠距醫療擴大至偏鄉衛生所。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3496?fbclid=IwAR2nZAiL3CRdZYRTSIY4h4LB3VlyDO9bR7Ekafcn5g0qlRHqNT2DFq8cVVA
嘉義市政府施政計畫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4次定期會|陳薇仲市長施政總質詢】
整合能源政策與綠資源保護,環境永續城市一起努力!
上周11月18日是我在第4次定期會針對市長施政總質詢的時間🐱!
(一結束之後就開始瘋狂忙超級重要的預算審查,不好意思現在才來跟大家報告><)
這次定期會雖然在各局處業務報告把握時間和各局處討論超多議題,例如輕軌說明會、美豬檢驗、交通停車改善、人本環境、公園參與、性別平等教育等(怕總質詢一小時問不完,我真的狂發問狂討論,詳細可以滑下去看我每天的業務報告發文喔)然而,許多牽涉跨局處的業務還是要以市長為主要發動對象,因此要趁總質詢請市長擬定政策方向!
這次主要討論到 #協和電廠填海造陸破壞外木山百年海景 、 #能源轉型政策加快腳步 以及 #樹木保護機制與專業在哪裡。這次就不以上千字長文來逼迫大家!
⚡#支持協和電廠轉型 #但短視近利填海造陸將破壞外木山百年海景
前情提要🐠 請看綠蠵龜和珊瑚的故事 ▶ https://npptw.org/EsREi9
(也要幫忙分享和連署喔!💪)
位在基隆外木山海岸的協和電廠要由燃油轉換成燃氣電廠,這件事情我們當然支持,也支持能源轉型目前的方向,然而協和電廠除了陸地上廠內機組轉換外,還要在電廠外側海域進行填海造地「18.6公頃」做接收站碼頭,同時還會興建高14公尺綿延數百公尺的海堤。
除了會衝擊景觀、沿岸海流,在這個填海造陸範圍內,總共有74000多株珊瑚會被埋沒,衝擊外木山、也就是基隆西岸的自然海岸,而以珊瑚礁為棲地的四分之一物種會消失,也會大幅毀壞外木山漁業資源。
前任環評學者和民間都呼籲非常多的替代方案。最重要的是,天然氣不是再生能源、還是會製造許多碳排放,國際趨勢都在要求零碳排的再生能源,因此台灣能源轉型的規劃也將天然氣當作「帶動再生能源」的暫時方案,國際趨勢要求2050年後產業鏈、能源部門都要接近零碳排。學者更指出,隨著再生能源發展,2025年後天然氣發電若下降到35%,新天然氣儲存設施到2040到2050年左右,使用量可能只剩下五成左右。
雖然協和電廠是中央的火力發電重大建設,但如果市政府一直在各種意見表達與公聽會上沒有聲音、未要求替代方案、還沒有思考能源轉型如何執行,那基隆只能吞下台電給的唯一選項,而外木山的自然海岸、豐富生態和美麗景觀,就會變成這些短視近利填海造陸政策的最大犧牲。
🔋 #我們是否可以省下一座用不到20年的接收站碼頭 #基隆能源轉型加速
2017-2018年基隆市在多個NGO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的「縣市能源轉型政策評比」中是最低分的D組,也就是能源治理較被動、對能源轉型理解和動力有待加強。
低效率的能源使用會造成過多的碳排放,目前國際趨勢上,對於氣候變遷的承諾已經來到「2050年零碳排」,以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國際上以及台灣本土也有非常多以「城市」作為行動單位,積極面對能源議題的例子。基隆作為海港與漁業的城市,也是未來可能因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消失而遭受重大衝擊的城市,相較其他城市,我們應該更積極來思考如何行動。
能源轉型的內涵不只是「發電」、也不只是「節電」,還要搭配資訊公開與智慧管理,更重要的是透過民主治理與公民參與引入更多民間的動能,和市民一起來發揮創意,用行動改變低效率的能源使用的狀態,省下環境不正義的電力使用(如協和電廠填海造陸)。
除了首爾激勵人心的「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2012-15年共再生能源發電+節電共省下96億度的電,相當於核一廠一年發電[1]),台灣也有非常多縣市正在引入民間參與、發揮創意來擬定能源治理政策,例如:台北、台中及台南市,都制定了因應氣候變遷及低碳城市的自治條例,除了清楚規範各部門的能源目標與工作(包含建築、運輸等多個面向),更明定獎勵與裁罰機制。而如新北市也建置了能源資訊平台,透過地圖資訊整合來呈現節電計畫與再生能源的發展,另外,如嘉義市發展出包含發電節電補助方案、設置「綠能節電中心」、「社區與住家綠能服務團」到民眾家中協助評估再生能源裝置與節電健檢的「千屋計畫」。
基隆目前沒有「能源政策及能源治理的專責單位」,多個以市長為召集人的相關業務小組又沒有發揮高治理層級的作用,各業務分散在不同局處缺乏整合管理,相關政策擘劃與推動執行的法源架構。更重要的是,雖然有「節電種子」等業務,但仍非常缺乏引入民間資源及帶動民眾參與的機制,苗栗國都有進行節電的參與式預算了,基隆市政府應該加緊腳步!
因此,我明確建議市府要啟動訂定自治條例的法制工作,並設置高治理層級的能源政策專責單位來整合各局處的能源業務,並參考國際及台灣不同縣市的經驗,將創意和民間的能量引入能源政策和計畫,讓市民一起來思考用電可能會帶來的環境問題或不正義,並用行動來一起「省下一座填海造陸的電廠」!
🌳 #不是等傷害造成了才來裁罰 #樹木保護怎麼辦
樹木除了提供城市裡生態例如蟲鳥類和松鼠等資源,更是城市降溫和生活品質重要的綠資源,若錯誤的修剪和種植造成樹木傷口過大或是體質弱化,則會降低樹木自然抵禦風災的能力,更可能傾倒造成公共安全。
從植穴、樹種到修剪的樹木保護就是城市綠資源和公共安全的基礎。市政府如何把關呢?目前只要各單位在公共工程中遇到樹木修剪與移植的問題,都得送交修剪(或移植)申請書給產發處(社區、學校、產業道路)以及都發處(公園、人行道、槽化島)做審查,核准才能修剪,否則會違反行道樹管理維護辦法以及基隆市行道樹及喬木修剪作業規範而會得到裁罰。
除了要求市府兩局處盡速整合這個10多年前、單位混亂與裁罰狀況不同的法規外,我也希望除了發文請有可能有工程的各局處「知道」要送修剪申請書審核外,更希望進行公有地上的樹木普查並建置相關的資料,最重要的是掛牌,讓相關工程單位至少先知道這些樹木是市府維管,且必須要有核准才能夠修剪。
最後,除了落實修剪與審核程序、統整法規外,我更要求要有專業的修剪規範作指引,更重要的是市府內的教育訓練,由於農委會林務局正在研擬森林法38-6條的指定規模子法,未來會要求公共採購契約必須納入修剪規範的完整原則,不過,林務局也建議各市政府因有的修剪規範,目前綜觀基隆的修剪規範非常簡略,如宜蘭、台北市的規範都有寫明各種不良枝、主幹枝判斷以及修剪正確的下刀方式等,我請產發處盡快開啟這樣的工作,開始來彙整修剪專業知識,除了提供廠商,也讓市府內人員了解該遵守的議題。另外,教育訓練部分,都發處已經開始在執行,也希望產發處能來協作並投入資源,提升府內對樹木保護的認知。
除了程序,更應該有專業的帶入,才能讓基隆市的綠資源被好好對待!
[註1] 資料來源:〈首爾官民聯手 「減掉一座核電廠」〉,《今周刊944期》
嘉義市政府施政計畫 在 施志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針對海線鐵路高架化,盧市府只是一昧推諉,態度就如大安媽祖文化為區沒有雕像的責任,卻不想雕像用募捐的方式是在胡志強市長時代就作成,盧市長只想推給議會,卻不想解決方法。而海線鐵路高架化也是同樣推給中央,不論是市長施政報告或是交通局所提供資料,都是要中央全額負擔。
志昌認為,可以合理地與中央討論負擔經費的比例,不論是中央負擔50%、75%甚至是90%,不管是嘉義、桃園與宜蘭的鐵路高架化或地下化都有地方負擔的比例。尤其虧損都中央在虧,鐵路車站開發後的效益卻是由地方收割,但台中市政府一昧要中央全額付擔,看在海線鄉親的眼裡,都是覺得中市府不想做,只是送計畫了事,再把責任推給中央。
#議起來質詢
#海線鐵路高架化
嘉義市政府施政計畫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日開始市政總質詢,與市長、建設處、文化局探討長久未能動工的北興舊菸葉廠(公36)。
民國88年關廠,民國96年國有財產局同意無償撥用給嘉義市政府作為公園用地,稱為公36,到今天閒置12年之久。
在10幾年間的時間裡,不只是阿華,許多議員同仁都提出建議,想活化公36。
涂市長任內第一將北安路一側撤除部分圍籬,經過綠美化後,提供民眾使用;第二與緻圓公司簽投資意向書。
本次定期會市長工作報告與昨日文化局的施政報告中,黃敏惠市長上任,向文化部爭取將公36轉型為嘉義影視音體驗與聚落發展之計畫經費,大約有一千多萬元的預算。
保安里、保生里、保福里、竹圍里四個里65歲以上的長輩有2,289人,在這裡並沒有活動中心可以使用,阿華希望將公36裡的小禮堂提供出來並規劃一處活動中心/關懷據點,提供老人共餐,藉此呼應中央長照2.0之政策,鼓勵長輩走出家門、走入人群,延緩長輩失智或失能,發揮鄰里間自助互助功能。
市長答:關於這項提案,可以用文資法來突破;但先行規畫必須將預算運用在整治建築物上,至於老人化的問題一定會做整體考量,同時也會引進流行產業,吸引年輕人進駐,讓每個人都能使用。
嘉義市政府施政計畫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黃敏惠市長上任第一次施政報告,從報告可以看出市長相當著重嘉義市的經濟發展。
阿華用10分鐘的時間與市長探討對於未來嘉義市的經濟發展,提出那些誘因與策略,如何吸引廠商進駐嘉義市?
在這一波的美中貿易衝突,讓國際產業分工出現重組現象,對現有的經貿秩序帶來衝擊。為因應美中貿易爭端,行政院協助台商順利返台投資,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
目前台商回流投資可望突破2,000億元,預計創造20,000個就業機會。
除了人才需求,經濟部長沈榮津指出,過去台商因勞工、環保、土地成本考量移往中國時,台灣土地廠房仍保留,這波回台是廠房重新活化。不過,預估在兩年後,會有擴廠土地需求。
第9屆第7次定期會,秀華提案市政府應規畫將農業用地轉為工業用地,活絡土地利用,促進工商經濟之都市繁榮。
阿華問市長上任後是否有同仁提起此案?
市長答「這部分在10多年前已有人提過。」
阿華答「當時是陳麗貞市長時代把價位訂高,此案胎死腹中。因勞工、環保等問題移往中國或是南向發展,但現在鮭魚想要返鄉,嘉義市是否有對策?」
市長答「有提起但尚未深入細部討論。」
因北港路區段徵收,中央打臉認為公益性與必要性不足,那嘉義市的因應對策?
如何讓大家看到嘉義市已經準備好了?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都市計畫委員會專案小組107年1月26日第3次會議紀錄說明,嘉義市宜農維護面積為0.12萬公頃=1200公頃。嘉義市農耕土地面積1,690公頃,多出約400多公頃。
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結合北港路區段徵收,可以透過這次的中央政策,加強目的性,告訴大家,嘉義市絕對有這個條件,才能真正的拚經濟衝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