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詩:臺灣VS加拿大詩畫聯展」由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的謝其昌教授與加拿大的藝術家陳尚瑩共同策劃推動,創作的方式分別從臺灣和加拿大各3首詩作中挑選,作為藝術家們創作的發想的主題,總計邀請了臺灣及加拿大42位藝術家參與創作,陣容十分盛大。
更特別的是,這次的藝術創作展覽是以「詩」來作為創作發想的主題,也是挑戰文學和美學的完美結合。
本次展覽出共計84件作品,去年已經在加拿大盛大展出,今年很榮幸能在嘉義縣文化集會所完整呈現,展期自108年7月10日到9月8日,希望能帶給民眾不一樣的暑期藝文饗宴。
#紅姐為你拼 姜梅紅
陳建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蔡譯緯繪畫創作展 專訪: 蔡譯緯 藉穢土轉生 探索自我 創作者蔡譯緯從小特別喜愛繪畫,對於手作型的作業都會花心思去完成,彷彿在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些樂趣與滿足。雖然自幼就嚮往著藝術,卻沒有特意去報考美術班,蔡譯緯就跟多數人一樣,忙著課業與升學。等上了高中,大一些、...
「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的推薦目錄:
- 關於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宇你同行ü陳建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雲林縣議員 蔡岳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幹幹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Nio Bird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國立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嘉大視藝評價- 嘉義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嘉義大學視覺藝術評價、視覺藝術學系排名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雲林縣議員 蔡岳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拒看偏頗造神報導,抵制不實假新聞】
團體連署表單:http://bit.ly/2YRogbe
個人連署表單:http://bit.ly/2UCnJdY
自2018年九合一大選後,特定媒體偏頗、造神與造假新聞不斷,舉凡東森新聞台報導「網傳淘寶消費送豬肉腸,建議煮熟食用或丟棄」,中天新聞台播報「異相?!三市長合體天空出現『鳳凰展翅』雲朵」,都造成未經查證的資訊流傳,引起社會輿論與資訊混淆。甚至有特定新聞台,在新聞播報時段以不合理的報導比例,塑造對單一政治人物的偶像崇拜,皆是媒體亂象與失控的具體呈現,顯示媒體喪失第四權的角色與責任。
在言論自由日這天,由各大專院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學生,串聯發起「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是因我們看見報導偏頗、不實新聞的新聞媒體,表面上高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大旗,實際上卻持續播報假新聞、造神新聞,破壞台灣的社會互信和民主體質。
事實上,新聞媒體所擁有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並非無限上綱,憲法第23條賦予國家在法定與限度內限制人民自由,《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即規範,「製播新聞及評論,應注意事實查證與公平原則」,並不得有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致損害公共利益等情形。我們認為媒體不應淪為不實資訊和信仰狂熱的製造機,在言論自由的大旗下,媒體更應承擔相對應其自身影響力的社會責任,落實事實查證、合理分配報導內容比例,秉持呈現多元意見和民主精神進行新聞資訊傳遞。
另外,從眾多學者的研究,可以發現中國政府不斷地以行銷資金投放、戲劇娛樂節目銷入中國的市場控制等等利益誘因,引導台灣新聞媒體報導時的自我審查,甚至驅使諸如旺中等在中國有龐大事業利益的企業集團回台買下媒體,進一步操控台灣媒體的報導方向。近期臉書粉私專頁大量的收購消息浮上檯面,更讓我們認為必須警覺中國在「資訊戰」的策略下,有計畫的散播網路消息,並藉著部分新聞媒體協助傳播這些難以核實的網路資訊,影響台灣的輿論市場。
面臨媒體失控與「中國因素」的無聲入侵,各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共同發起並組成「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並提出以下三點訴求與未來行動:
(一)抵制違反事實查證原則、損害公共利益的不實新聞。
(二)拒絕收看報導比例不合理、報導偏頗、充滿造神新聞的媒體。
(三)警覺新聞背後的「中國因素」,要求政府加緊防堵中國資訊戰的金流和操控。
面對中國軍機近20年來首次闖越臺灣海峽中線、大量網軍欲購買各臉書粉絲專頁、媒體作為第四權偏頗失序,臺灣面臨內外政艱鉅的情勢,我們認為,臺灣的學生與青年不應於此時選擇沉默。此次由各校學生會與學生異議性社團串連的行動,將以大學生的身份共同向社會表達訴求,反對新聞的造假與造神,要求媒體自律,承擔起媒體身為第四權應負的社會責任。
共同發起: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政大野火陣線
學生組織串聯:國立臺灣大學意識報、國立成功大學學生會、國立交通大學學生聯合會、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代表大會、臺灣學生聯合會、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清華大學研究生聯合會、國立臺南大學學生會、輔仁大學學生會、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東大學學生會、中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華科技大學學生會、淡江大學學生會、國立金門大學學生會、東吳大學學生議會、東海大學學生會、國立嘉義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會、國立臺北大學臺北校區學生議會、南華大學學生會、臺北市立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學會、中原大學學生議會、實踐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屏東大學學生議會、中國文化大學學生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濁水溪社、國立成功大學零貳社、國立中正大學CCU公共事務研習社、高雄醫學大學透明革命、國立臺北大學翻牆社、東吳大學難容社、國立臺灣大學臺灣語文研究社、國立中山大學放狗社、國立臺灣大學大陸社、中女中鳴青社會研究社、朝陽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醫藥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政大種子社、銘傳大學優客性平社團、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生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會、它核他們的故事、中部共生青年組合、國立中央大學燎原社、台南高校對流層、台中一中水源同好會、國立交通大學敵霸閣、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生學會、文華高中文華青年自治會、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系學會、全國中學學生權益研究會、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系學會、中國文化大學文化學生自治改革陣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會、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長庚大學學生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拾事社、全國學生學論議題論壇、社團法人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國立台北大學尋寶社、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領新世代、國立臺灣大學浪達女同志社、台中二中龍吟辯論社、臺中一中學生會、逢甲大學學生會、彰化縣立和美高中班聯會、東海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摸索社、國立宜蘭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嘻哈文化研究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中國文化大學野青社、國立彰化高中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噴泉詩社、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國立南科實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新聞社、美國耶魯大學台灣同學會、亞洲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系學會、靜宜大學尋根樹社、元智大學系學聯合會、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議會、台北市立成功高中班級代表聯席會、國立東華大學烏勇社、北一女綠覺醒、亞洲大學不學無術丈量室、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學生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映画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讓狂人飛學生社團文化再造協會、龍津高中班聯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會、大灣高中電子音樂社、臺南女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研究所所學會、國立東華大學烏頭翁社、東吳大學擊跆拳社、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性別友善社、思潮刊物、亞洲大學學生會、NUS-Taiwan Student Association、Taiwanese in New Delhi Association、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系學會、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系學會、奪回桃園青年陣線、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議會、囹語青年媒體、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國立彰化高級中學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學生代表大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議會、桃園市立永豐高中班聯會、高雄中學嘻哈文化研究社、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學生會、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學生會、校園民主行動本部、長老教會台中大專聯合團契、大灣高中學生會、陽明大學研究生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生會、南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北京大學臺灣校友總會、Chulalongkorn Taiwanese Community、留港臺灣學生會、臺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建中田徑隊、高雄中學學生聯合自治會行政中心、世新大學音樂實習操作研究社、建中青年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辯論社、史丹佛臺灣學生會、彰化高中學生議會、LSE-Taiwanse Student's Union、Taiwanese Student Association in Hawaii、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系學會、嘉義高中班聯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性蘋社、護台灣主權學生聯盟、天主教聖功學校財團法人台南市天主教聖功女子高級中學班聯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滔滔社、台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持續更新)
聲援組織:台灣共生青年協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鄭南榕基金會、社會民主黨、臺南彩虹遊行聯盟團隊、台灣教授協會、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彰化老屋翻轉文化陣線、社團法人臺南市台南新芽協會、社團法人臺灣北社、社團法人臺灣社、彰化縣磺溪文化永續協會、基進黨、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法操司想傳媒(持續更新)
個人公開連署:
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黃厚銘(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范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何明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儀深(中央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詹素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國昌(立法委員;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洪慈庸(立法委員)
陳柏惟(基進黨發言人)
苗博雅(臺北市議員)
邱威傑(臺北市議員)
吳沛憶(臺北市議員)
劉崇顯(新竹市議員)
戴瑋姍(新北市議員)
黃守達(臺中市議員)
張之豪(基隆市議員)
林飛帆(島國前進發起人)
陳威仲(拷秋勤樂團/激進工作室)
朱品諭(拷秋勤樂團)
蔡丁貴(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張錦華(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林麗雲(國立臺灣大學新聞所教授)
吳瑞北(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曾士榮(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陳志輝(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徐世榮(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林元輝(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劉昌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陳儒修(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楊佳嫻(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沈伯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丹(國立中正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陳尚志(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蘇瑞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研究所助理教授)
楊宗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
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札西慈仁 Tashi Tsering(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
藍佩嘉(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 教授)
林鶴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教授)
黃克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張娟芬(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胡素婉(中山醫學大學口科所教授)
曲家瑞(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藝術家)
鄭曉峰(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系副教授)
洪韵婷(長榮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李建達(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Christian Helmut Wenzel(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政維(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鐘嘉德(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
吳牧錞(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助理教授)
林良榮(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還有百名無法ㄧㄧ表列
公開完整連署名單:
https://docs.google.com/…/18i2Vsr3233B-Dd9POGGm3Velp4…/edit…
(持續更新)
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幹幹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幫分享ㄍ
字寫ㄉ也很好看 讚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拒看偏頗造神報導,抵制不實假新聞】
團體連署表單:http://bit.ly/2YRogbe
個人連署表單:http://bit.ly/2UCnJdY
自2018年九合一大選後,特定媒體偏頗、造神與造假新聞不斷,舉凡東森新聞台報導「網傳淘寶消費送豬肉腸,建議煮熟食用或丟棄」,中天新聞台播報「異相?!三市長合體天空出現『鳳凰展翅』雲朵」,都造成未經查證的資訊流傳,引起社會輿論與資訊混淆。甚至有特定新聞台,在新聞播報時段以不合理的報導比例,塑造對單一政治人物的偶像崇拜,皆是媒體亂象與失控的具體呈現,顯示媒體喪失第四權的角色與責任。
在言論自由日這天,由各大專院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學生,串聯發起「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是因我們看見報導偏頗、不實新聞的新聞媒體,表面上高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大旗,實際上卻持續播報假新聞、造神新聞,破壞台灣的社會互信和民主體質。
事實上,新聞媒體所擁有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並非無限上綱,憲法第23條賦予國家在法定與限度內限制人民自由,《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即規範,「製播新聞及評論,應注意事實查證與公平原則」,並不得有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致損害公共利益等情形。我們認為媒體不應淪為不實資訊和信仰狂熱的製造機,在言論自由的大旗下,媒體更應承擔相對應其自身影響力的社會責任,落實事實查證、合理分配報導內容比例,秉持呈現多元意見和民主精神進行新聞資訊傳遞。
另外,從眾多學者的研究,可以發現中國政府不斷地以行銷資金投放、戲劇娛樂節目銷入中國的市場控制等等利益誘因,引導台灣新聞媒體報導時的自我審查,甚至驅使諸如旺中等在中國有龐大事業利益的企業集團回台買下媒體,進一步操控台灣媒體的報導方向。近期臉書粉私專頁大量的收購消息浮上檯面,更讓我們認為必須警覺中國在「資訊戰」的策略下,有計畫的散播網路消息,並藉著部分新聞媒體協助傳播這些難以核實的網路資訊,影響台灣的輿論市場。
面臨媒體失控與「中國因素」的無聲入侵,各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共同發起並組成「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並提出以下三點訴求與未來行動:
(一)抵制違反事實查證原則、損害公共利益的不實新聞。
(二)拒絕收看報導比例不合理、報導偏頗、充滿造神新聞的媒體。
(三)警覺新聞背後的「中國因素」,要求政府加緊防堵中國資訊戰的金流和操控。
面對中國軍機近20年來首次闖越臺灣海峽中線、大量網軍欲購買各臉書粉絲專頁、媒體作為第四權偏頗失序,臺灣面臨內外政艱鉅的情勢,我們認為,臺灣的學生與青年不應於此時選擇沉默。此次由各校學生會與學生異議性社團串連的行動,將以大學生的身份共同向社會表達訴求,反對新聞的造假與造神,要求媒體自律,承擔起媒體身為第四權應負的社會責任。
共同發起: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政大野火陣線
學生組織串聯:國立臺灣大學意識報、國立成功大學學生會、國立交通大學學生聯合會、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代表大會、臺灣學生聯合會、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清華大學研究生聯合會、國立臺南大學學生會、輔仁大學學生會、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東大學學生會、中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華科技大學學生會、淡江大學學生會、國立金門大學學生會、東吳大學學生議會、東海大學學生會、國立嘉義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會、國立臺北大學臺北校區學生議會、南華大學學生會、臺北市立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學會、中原大學學生議會、實踐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屏東大學學生議會、中國文化大學學生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濁水溪社、國立成功大學零貳社、國立中正大學CCU公共事務研習社、高雄醫學大學透明革命、國立臺北大學翻牆社、東吳大學難容社、國立臺灣大學臺灣語文研究社、國立中山大學放狗社、國立臺灣大學大陸社、中女中鳴青社會研究社、朝陽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醫藥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政大種子社、銘傳大學優客性平社團、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生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會、它核他們的故事、中部共生青年組合、國立中央大學燎原社、台南高校對流層、台中一中水源同好會、國立交通大學敵霸閣、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生學會、文華高中文華青年自治會、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系學會、全國中學學生權益研究會、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系學會、中國文化大學文化學生自治改革陣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會、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長庚大學學生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拾事社、全國學生學論議題論壇、社團法人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國立台北大學尋寶社、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領新世代、國立臺灣大學浪達女同志社、台中二中龍吟辯論社、臺中一中學生會、逢甲大學學生會、彰化縣立和美高中班聯會、東海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摸索社、國立宜蘭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嘻哈文化研究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中國文化大學野青社、國立彰化高中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噴泉詩社、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國立南科實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新聞社、美國耶魯大學台灣同學會、亞洲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系學會、靜宜大學尋根樹社、元智大學系學聯合會、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議會、台北市立成功高中班級代表聯席會、國立東華大學烏勇社、北一女綠覺醒、亞洲大學不學無術丈量室、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學生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映画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讓狂人飛學生社團文化再造協會、龍津高中班聯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會、大灣高中電子音樂社、臺南女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研究所所學會、國立東華大學烏頭翁社、東吳大學擊跆拳社、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性別友善社、思潮刊物、亞洲大學學生會、NUS-Taiwan Student Association、Taiwanese in New Delhi Association、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系學會、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系學會、奪回桃園青年陣線、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議會、囹語青年媒體、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國立彰化高級中學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學生代表大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議會、桃園市立永豐高中班聯會、高雄中學嘻哈文化研究社、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學生會、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學生會、校園民主行動本部、長老教會台中大專聯合團契、大灣高中學生會、陽明大學研究生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生會、南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北京大學臺灣校友總會、Chulalongkorn Taiwanese Community、留港臺灣學生會、臺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建中田徑隊、高雄中學學生聯合自治會行政中心、世新大學音樂實習操作研究社、建中青年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辯論社、史丹佛臺灣學生會、彰化高中學生議會、LSE-Taiwanse Student's Union、Taiwanese Student Association in Hawaii、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系學會、嘉義高中班聯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性蘋社、護台灣主權學生聯盟、天主教聖功學校財團法人台南市天主教聖功女子高級中學班聯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滔滔社、台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持續更新)
聲援組織:台灣共生青年協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鄭南榕基金會、社會民主黨、臺南彩虹遊行聯盟團隊、台灣教授協會、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彰化老屋翻轉文化陣線、社團法人臺南市台南新芽協會、社團法人臺灣北社、社團法人臺灣社、彰化縣磺溪文化永續協會、基進黨、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法操司想傳媒(持續更新)
個人公開連署:
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黃厚銘(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范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何明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儀深(中央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詹素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國昌(立法委員;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洪慈庸(立法委員)
陳柏惟(基進黨發言人)
苗博雅(臺北市議員)
邱威傑(臺北市議員)
吳沛憶(臺北市議員)
劉崇顯(新竹市議員)
戴瑋姍(新北市議員)
黃守達(臺中市議員)
張之豪(基隆市議員)
林飛帆(島國前進發起人)
陳威仲(拷秋勤樂團/激進工作室)
朱品諭(拷秋勤樂團)
蔡丁貴(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張錦華(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林麗雲(國立臺灣大學新聞所教授)
吳瑞北(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曾士榮(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陳志輝(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徐世榮(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林元輝(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劉昌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陳儒修(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楊佳嫻(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沈伯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丹(國立中正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陳尚志(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蘇瑞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研究所助理教授)
楊宗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
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札西慈仁 Tashi Tsering(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
藍佩嘉(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 教授)
林鶴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教授)
黃克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張娟芬(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胡素婉(中山醫學大學口科所教授)
曲家瑞(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藝術家)
鄭曉峰(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系副教授)
洪韵婷(長榮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李建達(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Christian Helmut Wenzel(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政維(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鐘嘉德(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
吳牧錞(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助理教授)
林良榮(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還有百名無法ㄧㄧ表列
公開完整連署名單:
https://docs.google.com/…/18i2Vsr3233B-Dd9POGGm3Velp4…/edit…
(持續更新)
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蔡譯緯繪畫創作展
專訪: 蔡譯緯
藉穢土轉生 探索自我
創作者蔡譯緯從小特別喜愛繪畫,對於手作型的作業都會花心思去完成,彷彿在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些樂趣與滿足。雖然自幼就嚮往著藝術,卻沒有特意去報考美術班,蔡譯緯就跟多數人一樣,忙著課業與升學。等上了高中,大一些、有點想法後,便很快發覺到自己的特質與興趣在藝術領域,於是開始確立未來的志向,進入陳哲老師的畫室學畫,對於繪畫也算是有了比較正式的認識與接觸。陳哲老師是蔡譯緯的啟蒙恩師,他在繪畫上的觀念是開放而不僵化的,因此蔡譯緯的藝術養成過程無形中也被保留了很多空間,而他大多數的繪畫觀念與技術都是在這時期建立的。
蔡譯緯就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美教系,是第一屆不採計術科成績招生的學生,他是以保留學籍的復學生身分回去就讀的,當時大學生活過得並不開心,自然地開始封閉自我。不過在這個階段,蔡譯緯幸運遇到二位對他影響很大的老師-連德誠老師與郭博洲老師。他們對藝術的想法,不論是理性的批判質疑,或是感性的諒解關愛,都直接啟發了蔡譯緯往後在創作上的觀念思辯、情感的傳遞以及風格走向,影響深遠。
畢業後,蔡譯緯一直忙於生活與工作,直到前幾年才有多一點的喘息空間繼續進修。在嘉義大學就讀研究所的時期,因為有周沛榕老師的指引與鼓勵,加上家人的支持包容,才又慢慢喚醒心中的小宇宙,他希望可以一點一滴的蓄積能量,找到自己人生中比較舒適的位置。
與油彩的相遇
創作媒材的使用通常和自身的學習經驗與喜好有直接的關聯。蔡譯緯在高中時期比較常接觸的是水彩與炭筆素描的靜物寫生,著重色彩與明暗的練習,因此對於西方繪畫系統的媒材較為熟悉,上大學後很自然地就選擇以油畫為發展方向。另外,油彩具有緩慢乾化的特性,可以提供他更為充裕的作畫時間,有利於精緻細微的描繪、色彩明暗的銜接緩衝、豐富的色層堆疊罩染,適合寫實風格的繪製與操作,因此現階段主要是以油彩為創作媒材。除了繪畫,有一部分的創作是以文字為媒介,因為有些概念需要運用到符碼,會比圖像來得精準而有趣。
蔡譯緯採取照相寫實風格來創作,他想要透過竭盡所能地施展技巧,來呈現移植過程的人為誤差,以及因時間的流動性所產生的細微瑕疵。也就是說,照相寫實的目的並非為了呈現技術「所能及」,而是相反地,要用來凸顯他能力「所不能及」的部分,以此來呼應總是出現在生活中的無力感。所以希望大家看到的是那些瑕疵或觀念上的部分。
死跑龍套的翻攪
透過道具的輔助擬仿「富貴、吉祥、福、祿、壽、喜」等美好形象,將自己的面相做一番加工與微調,循此脈絡擴展,再納入動漫角色如「蝙蝠俠」、「拳四郎」、「聖鬥士」,以及「千眼」、「洋人」、「桃客」等自創人物,渴望透過發動「穢土轉生術」來召喚異能者附身,施展他們的天賦異稟。
創作靈感源自人生中一次愚蠢抉擇的餘波蕩漾,蔡譯緯用白話一點的說法,大概就是怨念。這些養分的確是有點髒髒爛爛的,因為它來自真實生命中的失落與毀壞,蔡譯緯試著去廢物利用,希望可以滋養出花朵來,這也就是穢土轉生術的意思了。
複製的失真與徒勞
「我覺得人是非常奇特的一種生物。」蔡譯緯常疑惑,為什麼人會有很多令人不解的複雜思緒與行為,像是說謊、矛盾、陷害、妒忌、煩惱、悔恨、犯蠢、模仿、偽裝、表裡不一等,說也說不完。好像每天都有上演不完的內心戲與自我衝突,很容易就會自己找罪受,當然這些疑惑絕大多數是來自於自己生活中的遭遇或體悟。
藝術家藉由創作的過程,可以將內心的情感、想法、體悟具現化,傳達個體的人生經驗、省思與關懷,或是作為宣洩的管道。對蔡譯緯而言,創作比較像是一段自我觀照、探索尋找以及成長的歷程。很重要的,也是釋放能量的出口。蔡譯緯認為,創作行為本身是很私密的,把顏料遞移到畫布就是一種不斷述說與揭示的過程,所以他沒辦法在別人面前作畫,會讓他感到很不自在。一個人時,才可以比較清楚感受到身上所發出的訊息與能量,不管是正面的或負面的,然後再將這些能量釋放出去,回到一種舒適的狀態。
或許人生存在著許多不完美,而我們最終也不會成為自己心中的那個想像,但無論如何,還是試著以幽默的方式去看待生命中的難題。就像少林足球裡的那一幕集體歌舞,醬爆從來沒有放棄成為一個偉大作曲家,而豬肉佬又何嘗不想成為一個偉大的舞蹈家一樣,始終懷抱著原初的夢想。
蔡譯緯簡歷:
2016 國立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研究所
2001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美勞教育學系
獲獎:
2016 璞玉發光計畫 西畫類第三名
2011 金車新銳油畫獎 優選
2001 第二屆 NOKIA 亞太藝術獎 亞太區第三名
2000 第二屆 NOKIA 亞太藝術獎 台灣區首獎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展出日期:2017/09/02-2017/10/29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陶塑展 黃偉茜 (Weichien Huang)專訪
黃偉茜不可一世的孤獨 讓我們看見陶瓷創作者的驕傲
創作者黃偉茜來自於高雄橋頭,由於橋頭區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維持溫暖怡人的好天氣,如此的地域特色也使得熱帶植物蓬勃發展,生長在此的黃偉茜,自小便喜愛穿梭於榕樹林之間,大自然給予的深刻記憶,也烙印在她日後的創作裡。
對夢想的毅力—不輕易放棄
從小便響往藝術的黃偉茜,礙於種種的機緣因素,在大學前始終與創作擦身而過。當時黃偉茜就讀於中文系,得知系上有選修輔系的機會,熱愛畫畫的她第一個念頭就想到「美術系」,而申請輔系的名額角逐也是相當地競爭,黃偉茜因此報名了畫室從頭開始學習,也從此奠定了她走向藝術之路的基礎。
與陶土的相遇
自認與藝術相識甚晚的黃偉茜,十分地珍惜學習藝術的任何機會,「因為對我而言,那是我花了很多力氣、得來不易的夢想。」大學期間修習的多數是平面繪畫,而後黃偉茜考取上嘉義大學視覺藝術應用所時,對於立體創作的學習躍躍欲試,就在當時接觸到視覺藝術應用所所長—廖瑞章老師的陶瓷創作,廖老師作品多以自然物為基礎發展,深深的吸引了黃偉茜的目光—「原來陶瓷可以這麼做啊…。」,也為此與陶土結下了不解之緣。
相較於其他的立體媒材,黃偉茜在選擇上其實也經過多方的比較,她認為陶土就像幼時小朋友們捏黏土一樣,能夠簡易的上手、有甚麼想法可以馬上做出來,表現方式也非常多元,依照不同的釉、土、燒窯方式會有各種特有的變化,陶瓷高度的可塑性,也能滿足容易對媒材喜新厭舊的她,「土對我來說很自由,很能呈現出我的想法!」
創作中的存在與擴張
在黃偉茜的作品當中,「大肚人」是一個常見的創作語彙。從她研究所時期便延續至今,大肚人就像是黃偉茜對於人生的演繹,「對我而言,壓抑就像是肚子裡藏了很多東西。」有時候大肚人的肚子會圓圓滾滾的,時而封閉、或是展開,甚至會長出一些東西—「而想法就是從這裡延伸而出!」肚子就像是基底般的,有許多的變化由它而衍生。
與大自然間的關係,一直是黃偉茜作品中相當關鍵的要素,如「在林中」系列,是她對於高雄橋頭的感受。因熱帶氣候的影響,橋頭的榕樹林一年四季皆欣欣向榮、綠意盎然,當黃偉茜覺得心情憂鬱時,於樹林中漫無目的的散步,總能療癒她的心情。有次她看到一棵枯木,即便樹都禿了,一片葉子沒有,但它的樹枝卻多又茂密的拔地而起,爭相往密林中小小的一片天空伸展,當下給黃偉茜很大的震憾與啟示,而那些樹枝與氣根的纏繞糾結,因此反覆地出現在她的作品當中。
主打作品「不可一世的孤獨」系列,是2014年她去日本陶藝之森駐村時的感受。那是一個地廣人稀,被大片自然環抱的地方,在國外語言不通的時候,長時間的靜默讓黃偉茜更能深刻感受環境:喧囂的蟬鳴、深沉夜晚中悶哼的柴窯、劃破夜空的流星、在遠方路燈下若隱若現的母鹿…,尤其是野生的鹿群,更是讓她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與靈力,凌晨兩三點的暗瞑,一隻母鹿帶著小鹿們,方始現身,在極暗極遠的距離下,她還是發現了黃偉茜。遠遠地盯著她,以一種傲然的姿態警告:我們是不怕妳,但妳最好不要再靠近了喔!「第一次,我覺得離異世界那麼近…。」那母鹿就好像自然的使者,孤傲凜然不可欺。而大自然的孤傲,引發了黃偉茜這系列的聯想。
「人生而孤獨。」黃偉茜身為一個創作者,更需要大量面對。一個人在工作室思考、做作品、面對空白,或隻身出國駐村,接觸種種陌生的人事物等。這些孤獨,在侵蝕創作者身心靈的同時,也賦予了她更真誠易感的心性,「在這樣的狀態下,聲音流入了,影像流入了,各種四面八方的細微震動鼓膜,在內心產生共鳴,再化身為作品,以另一種語言與他人交流。」所以,黃偉茜認為:孤獨對創作者而言是必要之惡,既討厭孤獨帶來的寂寞,又需要孤獨帶來的充盈。
創作孤獨,卻豐富
「吳爾芙曾說女人應該擁有自己的房間,我認為藝術家也是!」創作就是一種刻化自我的歷程,這種「自我」探究到最後會成為共通的「人性」,就好像每一個在孤獨中奮力創作的人一樣,黃偉茜企圖以一種「中立」的方式來敘述孤獨。它不是好,也不是不好,就是一種「狀態」,雖然孤獨讓人感到寂寞,但是從這個狀態中,我們去感受、去擷取,藉由孤獨豐富人生。
黃偉茜-創作中的孤獨,終將成為無可取代的寶物,恆久而燦爛。
黃偉茜簡歷:
200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美術輔系
2007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畢
個展
2015 「三五記事」,醉美空間,台南市,台灣
2014 「這世界」,日本滋賀縣立陶藝之森,信樂,日本
2013 「三首小詩」,嘉義鐵道一號倉,口舍土也方,嘉義,台灣
2007 「存在與負擔」,嘉義鐵道藝術村,嘉義,台灣
2005 「空間1」,嘉義鐵道藝術村練功房,嘉義,台灣
駐村
2014 日本滋賀縣信樂陶藝之森駐村
2011 高雄橋頭糖場白屋駐村
2006 嘉義鐵道藝術村第五屆駐村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Nio Bird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辦人/設計師 張楷弈
指導單位 嘉義大學
主辦/承辦單位 A&B Artz Studio (特別感謝 Sky 這次用心推廣)
協辦單位 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
Guest Host Emma
Guest DJ Birdy
Cameraman Aya
Edit video Birdy
Special Thanks / Free State / Miss U 雜誌 / 月亮臉影像工作室 / 漢威音響 /all crew and all models
以上影片純屬記錄創作 非商業營利 不得任意轉載
若有侵權請儘速告知 將即刻處理
A&B Artz Studio
Arts Director / Birdy
Email / yamasida79214@hotmail.com Mobile / 0986658362

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國立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 嘉義大學 【 視覺藝術學系 】https://www.ncyu.edu.tw/art/ 歡迎您加入~ 國立 嘉義大學 https://www.ncyu.edu.tw/newsite/index.aspx 國立嘉義 ... ... <看更多>
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嘉大視藝評價- 嘉義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美術,選校,科系,大學. ... 嘉義視覺藝術這是目前考慮的校區似乎在民雄7.屏東視覺藝術造型藝術組也算蠻遠的不知道風評如何 ... 會推薦學弟妹就讀嗎? ... <看更多>
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 學 系 在 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650 個讚。嘉大視藝系是一個大家庭,此專頁是一個能夠交流的平台,也會不定時更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