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沒有凍奶茶的2050年】
轉眼間,經已2050年,一個世代的中端。我凝望鏡中自己一頭花白,臉上與牆壁同樣斑斑駁駁。沒有心跳的外賣速遞機械狗,在家門前卸下女兒點的下午茶,一份炸雞翅薯條冰奶茶。
零碎記憶如同沉澱粉末,偶爾被突如其來的風捲起,成了一陣陣暗湧。那份下午茶,讓我想起那位從前風雨不改星期六下午必定出現的女生。
每次她經過,也感覺猶如聽見將青瓜扭開兩截「咔」一聲,爽脆俐落。
那淡淡中性木質香水味,大概是雪松和薑的辛辣。她總是坐在第二排近牆卡位,面向窗外。茶餐廳裏獨自讀著狄更斯、喬伊斯,也讀西西和也斯 。她耳筒隱約傳來的音樂,大多是Oasis、Pulp、The Verve,我也著迷的90年代英倫搖滾。於是,我總暗暗覺得自己和她應該頗投契。
一如以往,「一份雞翼薯條 ,凍奶茶少冰少甜,唔該。」
凍奶茶--必須儀式性地順時針攪拌五圈,然後用紙巾捲起雞髀。她總以食指按壓在太陽穴,手指與目光一同投向天花,一邊將飲管咬扁。
「你......每個星期六都嚟既?」「你好鐘意Oasis?」「你睇咁多唔同種類小說嘅?」
「你隻香水好香,係咩牌子?」不,她可能會覺得我是變態。曾經,我在腦內幻想好幾十次怎樣開口跟她說話,讓我們關係可以超越約莫三百次的雞翼薯條凍奶茶。
鼓起勇氣的那天,她與一名男子結伴來臨,體型消瘦面目黧黑。造型突出的男子戴粗金鍊,走路時大搖大擺。男子在旁的時候,她舉止不自然。每次男子甫坐下便擅自點了兩人的餐,一式一樣豬紅麵,她沒有說話。
某日開始, 她回到獨自一人,在餐廳門口徘徊,步伐猶疑不決。我和她視線對上之時,我
想問她是否一位,她走到我面前,那深邃的雙眸底下埋葬了什麼。她留下一句:「唔好唔記得我。」便轉身離去,剩下我在原地不知所措。
我回到餐廳,心神都飄到那身影,木質香水味,榛子色秀髮,奶油色飄逸長裙。我道:「以前嗌開炸雞翼凍奶茶,淺啡色頭髮個個女仔,佢好耐冇嚟食野。」老闆一邊翻看自己口袋找香煙,一邊不以為然地說:「你講咩呀?上晒報紙啦,你無睇咩?幾個月前被人謀殺個個女仔,就係成日嚟餐廳個個女仔囉。好陰功啊。」
胡說什麼呢?同時頭皮開始發麻,我快速以電話翻查新聞,翻至兩個月前......
「前男友求愛不遂動殺機,廿三歲少女被勒死。兇手仍然逍遙法外。」
那年我廿三,我畢業後成為記者,結婚生兒育女。
而她永遠廿三歲,徘徊於二零二零年。
之後幾年,政府陸續推出疫苗、全民強制健康檢查、大腦記憶庫擴展計劃,可讓人們將記憶力擴展。首批登記市民更可以獲得五年免費保健計劃和雙倍記憶存量。當時我剛好患上長期病患,因此無需參與計劃。
於是,這裡只剩下我,記得那廿三歲少女。
我看著窗外,2050年的世界如此安靜。女兒伸手穿過我的身軀,拿起餐具,滋味地享用她的雞翅冰奶茶。
Storyteller : Hello, Dear stranger
Illustration by Kira Karina @kira_floating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______________
「StoryTeller 說故事」是一個說故事的平台,也是一個獨立創作單位,連結一群風格獨特的影像及文字創作人,創作各類插畫故事。我們相信故事的力量。歡迎任何合作/品牌推廣,請電郵至info@story-teller.com.hk。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EveryoneIsStoryteller
喬伊金男友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周專欄:不是我作出來的
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在一八三五年出版的《高老頭》,作出了一段堪稱經典的宣言。在對小說場景(巴黎的一間由伏蓋夫人經營的廉價公寓)略作簡介之後(往後會有更詳盡的描寫),作者突然跑到台前,向安坐家中、豐衣足食的讀者說,他們可能會認為作者誇張失實、天馬行空,但他鄭重地提醒讀者,他所寫的既非虛構(fiction),也非奇情故事(romance)。巴爾扎克在原文裏用了三個英文字去加強效果:”All is true”─真實得讓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家庭,或者在自己的內心,發現這個悲劇的某些元素。
十九世紀是歐洲寫實主義的黃金時代,巴爾扎克以近一百部作品所組成的《人間喜劇》,毫無置疑是其中的最巨大碑石(或碑林)。作家在小說開頭作這樣的宣稱,不是因為心虛,而是因為高度的自信。在當時,除了小說,還有什麼藝術形式能把近半世紀的法國社會,從鄉間到城市,從下層到貴族,巨細無遺地包羅其中,栩栩如真地再現?那是一個對文字的「真實」懷着無比的信任的時代。
當然,這個時代必然會過去。隨着攝影技術的發明和發展,記錄和再現真實的工作由文字交到影像手上。作家不能再自稱可以描繪外在世界的真實,那便唯有轉向內在(心理、意識)世界的真實。於是便出現了二十世紀初的現代主義。但說穿了,現代主義很可能只是另一種更極端的寫實主義。只要看看喬伊斯如何在《尤利西斯》裏嘗試重現幾個人物在都柏林一天的生活(內在和外在)便知道。要去到二十世紀下半,所謂後現代主義出現之後,任何形式的現實和試圖捕捉它的寫實,才被質疑和推翻。這也是科技上的虛擬真實(virtual reality)出台的時代。理論上甚至提出了所謂的「超真實性」(hyperreality),也即是「比真實更真實」(more real than real)的玄虛說法。
不過,人對真實的追求和堅持,並不會這樣就失守的。我們對「真實」有根深柢固的需要,文學尤其如是。近年在歐美興起了關於”autofiction”的熱議。這個詞首先由法國作家Serge Doubrosky在一九七七年發明,用來形容他自己的小說Fils。(有說其實是他的書的封底宣傳語。)究竟autofiction跟傳統的autobiographical fiction有什麼不同,似乎還未有定論。近年這個名詞進入了英語文壇,用來歸納一批把作者的生活經驗直接地寫進小說裏去的作品。當中最有名氣,作品也最具震撼性的,是挪威作家Karl Ove Knausgård。
Karl Ove Knausgård的巨著Min Kamp(挪威文,英譯My Struggle),指涉希特勒的Mein Kampf(《我的奮鬥》),但寫的卻是作者本人從童年成長到成年生活的種種日常事情。他不但把自己的一切毫不掩藏地寫出來,還把他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的隱私都披露無遺,導致父親的家族向他提出誹謗訴訟,妻子亦精神崩潰入院。但Knausgård像着了魔一樣,明知會對身邊人造成災難,卻一往無前地繼續寫下去。結果是寫出了六大冊共三千六百頁的個人生命史,相信比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還要厚。奇就奇在這套書竟然熱賣起來,單單在挪威國內已賣出五十多萬冊,並且譯成二十二國語言。英語版的最後一部,今年終於面世。我在書店見過,拿起來令人手震。我自己的長篇小說立即相形見絀。除了敬而遠之,別無選擇。
最近英國《衛報》有篇文章,題目叫”Drawn from Life: Why have novelists stopped making things up?”,討論的就是這個autofiction的熱潮。有人認為這是對後現代主義的反彈,但也可以理解為對傳統以說故事為重心的小說的不滿。然而,連說故事的高手、前輩級人馬Margaret Atwood,在網上大師寫作班的宣傳片中也強調,The Handmaid’s Tale雖然是speculative fiction,但在書中發生的所有可怕事情,都不是憑空想像的,而肯定曾經在某時某地某處境中發生過—”I didn’t make them up.”在接近兩個世紀之後,小說家們又回到巴爾扎克的宣言—我冇老作,所有都是真的!
談到新近的autofiction,另一個經常被提起的名字是英國的Rachel Cusk。她的三部曲Outline、Transit和Kudos,雖然以Faye作為女主角兼叙述者的名字,但經驗和作者本人非常接近。Faye是一個小說家,已離婚,作為單親媽媽帶着兩個兒子。(現實中的Cusk已再婚,生的是兩個女兒。)三本中我看過Transit,與Knausgård的「大石砸死蟹」相反,走的是「輕騎突擊」的路線。書不長,行文簡潔精準,觀察極細,很能把握人物和處境的要點,把庸常的生活情景寫出了吸引力。
故事很簡單,幾乎是沒有故事(據Cusk自己說,是個plotless plot)。女作家帶着一對兒子從鄉間搬回倫敦,在中心地段買了間殘破的舊房子。小說從房子的裝修工程開始,之後的章節環繞着主角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物(前男友、鄰居、裝修店東主、裝修工人、舊女性好友、新結交的男子、寫作班學生、表弟等),漫無目的地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閒談。當中「作者/叙述者」通常較被動,處於聆聽者的角色,而對手則滔滔不絕地談自己的故事。最有趣的一幕,是女作家去參加一個文學節,同場還有另外兩個當紅男作家,都是因為作品有自傳色彩而被編成一組。兩個男作家的演說都維妙維肖,其中一個的形象,居然就是活脫脫的Knausgård大兄的寫照!如此的autofiction,真是鏡中鏡的反映,真到極時,竟有點虛幻和滑稽。
單憑閱讀觸覺,Transit裏肯定有許多改頭換面的地方,並不是單純的如實記錄,但作者真實經驗的痕迹還是十分明顯的。其實autofiction跟autobiographical fiction有沒有分別呢?我真的說不清。也許,前者只是個比較順口的縮寫版,或者評論家們興風作浪的新名堂罷了。
喬伊金男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個人都做過錯誤的決定,沒有人希望被人以輕蔑的口氣提醒。」
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心中浮現了幾個字—「有神快拜!」
這種心情實在描述得貼切,我在不少關係裡面,都看到了這種狀況。更看不懂臉色的,是在「早就告訴你」之後,又開啟了重複幾百次的說教。
這種溝通模式,常會激起「隱藏的中指」。先破壞關係,之後講得再怎麼有道理,效果也有限。
就算是一個壞掉的鐘,一天總會對兩次。有些人是好不容易自己說對了,好像出一口鳥氣,幾乎像是藉機羞辱對方一樣,重複強調自己的預言有多準。好像聽他的,可以上天堂,不聽他的,已經進了加護病房。
還有一種讓人反感的溝通方式,就是乾脆把歷年舊帳再翻一遍。溫習與複習,強化負面情緒,讓關係走向萬丈深淵。
我以前有一種描述,稱為「落井下石式的責備」--就是對方已經很痛苦了,還藉著責備補一槍。某種程度上,使用落井下石式的責備,是以責備者的情緒為主,不管是之前累積的挫敗感,或者焦慮、不捨,先宣洩自己的情緒再說,然後才是關心正在傷痛中的對方。
我曾經遇過常踩到溝通地雷的朋友,不斷強調自己是善意。善意跟講傷人的話,可以是同時發生的事,而且常只是覺察不夠而已,之所以傷人,裡面常隱藏了很複雜的情緒。
真的有善意,那就要學習適當的表達方式。而不是強調自己有善意,所以期待他人應當包容自己,他人要繼續承受,自己依然故我。
--------------------------------------------
【茱蒂.萊特, 鮑伯.萊特】
10.早就告訴你會這樣
這類爭吵通常都有固定模式。語帶嘲諷,踏進「早就告訴你」的領域,鬼打牆似的原地打轉。每個人都做過錯誤的決定,沒有人希望被人以輕蔑的口氣提醒。這類「早就告訴你」的爭吵,可以在伴侶間築起高牆,也可以築起互相了解的橋梁,深化彼此的關係,端看你能否夠讓討論的層次超越輕蔑與嘲諷。
如果完全避開「早就告訴你」的爭執,你就無法與伴侶共同評估這份關係的優點與缺點。在這類爭吵中,你們可能陷入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2009)所提出的「自卑—優越」情結,兩人之間出現一方強、一方弱的拉踞力量。如果深入探索「早就告訴你」的爭吵模式,可以清楚看見自己的限制性信念,以及在這份關係中造成自卑感或優越感的根源。你可以開始改變限制性的思考方式與感覺,以實際行動向自己與伴侶確認欲共同打造更強壯、更美好關係的決心。
11.你總是……/你從不……
我們在爭吵時,動輒就把情況形容得很極端:你總是這麼做,你從不那樣做。事實上,人類行為幾乎沒有「從不」這檔子事,也很少出現「總是」的狀況。拋出這樣的指控,會點燃抗拒的火焰,引爆反擊。你總是怎樣,你從不怎樣,造成這類爭吵的導火線是無助感,因為另一半無法滿足你的需求,或忽略你的要求。
總是與從不都是模態邏輯詞,限制了事物的真實性與可能性,並且成為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它們排除了例外與變化的發生。一旦我們在爭吵時使用總是與從不這幾個字,很容易退化到小學一年級程度的鬥嘴:「我才沒有這樣。」「你還不是一樣。」這類爭吵很容易導致自我實現預言,因為你無法真正相信自己的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屢次嘗試溝通內心的不悅,卻覺得一再被打槍,這種經驗也會引發爭吵。其他原因還包括找不出解決之道,或者累積怨氣到一定程度終於爆炸,於是狂批並貶損對方的行為。
12.被欺騙的感覺
隱瞞祕密、說謊、不守承諾,這些欺騙的形式通常會引發令人痛苦,甚至非常火爆的爭吵。當人們發現自己受到欺騙,首先是盛怒,然後進入以下幾種類型的爭執:
◆ 你為什麼不告訴我:「你老闆考慮讓你升官。」「你從我們的帳戶裡提款,賣掉我們的債券,還把房子拿去二胎貸款。」「你申請了一個我們得搬到外地的工作。」「你在臉書上跟人調情。」「你跟前女友或前男友共進午餐。」「你真的不喜歡我做的肉排。」
◆ 你對我說謊:「你說你為了工作去受訓,但是喬伊說他看見你在打高爾夫球。」「你跟我說你會工作到很晚,原來是跟美眉去喝酒。」
◆ 不守承諾:「你承諾我們會有一座新廚房。」「你說我們永遠不會再搬家。」「你發誓不會再跟那群哥兒們整晚鬼混。」「你答應過要做什麼之前會先跟我商量。」「你說好了要減肥。」「你答應過從那個戶頭提款之前會先跟我討論。」
爭吵的目的是為了解承諾、祕密或謊言的本質,並且挖掘隱藏在欺騙背後的理由。謊言的內容不是問題。隨意敷衍,甚或掏心掏肺的告解(我以後一定會改進),也不是我們想要的答案。爭論的焦點在於「信賴」:為什麼他或她覺得無法相信另一半?伴侶該怎麼做才能重建信任?把缺乏安全感、不信任的議題,以及潛伏在欺騙背後的恐懼,攤開來檢視。這過程可能非常痛苦,但是,不論對個人或伴侶關係都十分具啟發性,而且很療癒。
.
以上摘文自
吵架吧!我倆明天會更好:深入內心,挖出渴望,讓親密關係再進化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0447
.
延伸閱讀:最令孩子難受的TOP5句子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1313061938710113
.
--------------------------------------------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跟自己和好》+《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我想傾聽你》】
博客來三本一套75折(即日起至8/31)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7881?loc=P_007_004
2017年5月《療癒誌》上市
博客來—獨家限量印章親簽版
https://goo.gl/mXkKR9
金石堂—限量親簽版+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P9g26T
誠品—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Snaj8b
讀冊—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0mBJ6U
海外 馬來西亞大眾—親簽明信片
https://goo.gl/mqnm56
療癒誌BV與各章簡介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喬伊金男友 在 行動代號特工EX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喬伊 FUN電影. 2 de jul de 2018 ... 奧黛莉的前男友竟然是國際頭號大間諜,正遭受各路殺 手追殺。而前男友和一名殺手竟於奧黛莉的公寓廝殺, ... <看更多>
喬伊金男友 在 《歌舞青春》新世代男主天使男友#喬書亞... - Warner Music ... 的推薦與評價
英倫唱作才子伊旺曼伍(Ewan Mainwood)最新EP《I Found... Warner Music Taiwan - 西洋. 13 Feb. 0: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