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活004】寫到第四篇,這個學期就要完結了!開Sem頭兩個月還好,尾兩個月都是在趕Project和Final Exam,我有點想如中學生般恆常補習了。🙄
到這刻可以總結說,在Digital Music的課堂之中,我最有興趣的是剛剛考完的Critical Listening,和我這刻正在溫習的Acoustic and Sound Basics。
前者是分辨樂曲Quality這部份比較吸引我--
怎樣分?就是聽聽各種樂聲的混音有何特色,譬如說電結他會刺耳嗎?鼓聲可夠「大粒」?人聲的口水聲是否過強?這些又牽涉到如何Edit聲音,於是就關後者的事了--如何推高聲量又不爆咪?Plugin運作的原理是怎樣的?諸如此類,都有數字可量度,有理論可學。
光是叫我這個文科人(或者無知少肥師奶)去從頭理解「What is Frequency」,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了!而最麻煩的是,若要認真學,必先識計數,所以我就要再溫番初中學過的Log,還有一些各位音響人或會有興趣的算式,以下就是我將要考所以要背下的:
Bel = log ( X ÷ Y )
dB = 10 · log ( X ÷ Y )
dB volts= 20 · log ( X ÷ Y )
Power = Voltage² ÷ Ω
etc.
然後有dBm, dBw, dBu, dBV, dBv 之分……
已投身社會一段時間的你,是不是眼已花?
我絕對是每次見到都頭暈…… 不過,現在我可以和司徒生有更多話題,陪他搞音響也沒那麼悶了,起碼我明白喇叭為何會有聲,單元又有甚麼用,那些不同的電線叫咩名嘞~🤣
P. S. 這是開放日當值的樣子,下個學期才學用Pro Tools做Mixing。真的要買自己的Mac機了,好期待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i Fi 發燒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BL 101E 喇叭,這是我夢想中的喇叭,不過實在太難可以實現,今次可以試聽同廠 116F實在太高興,加埋一套MBL Noble 系列 N31 、N51 和 N21,可謂天仙配!真係好有MBL 貴氣的聲音! 香港代理:極品音響 中環陳列室 地址: 中環利源東街9號利東大廈25樓全層 電話: (8...
喇叭db值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臺北想像台東的種種,總是會帶著一些距離所造成的模糊美感,像是太平洋的風、稻禾連天、時間不太會移動的慵懶感,永遠都是假日的陽光…
但我們很不經意地總是會忽略了,這裡是臺灣最有才華的音樂家們盛產的原鄉,卻也是這些音樂家成長時所需要的資源養分,相對最匱乏的地方;我們習慣了這些音樂家們應該要表現得出類拔萃,卻很少想到,如果這些傑出的天份,能夠有臺北在音樂教育與推廣面向的資源那種力道,這些音樂家的成就,絕對遠遠不止于此。
我們能做的也許不多,但如果可以在他們成長的歷程中,我們就自己所學、所經驗過的人事物,給到一點點的協助,我覺得,路途再遠,也都值得;而且應該。
更何況台東有熱血的夥伴,已經走在前面,為培育新一代的音樂人才,默默地整合自己身邊所有可以運用的有限資源,盡力地奉獻著;能夠與這些朋友,一起為這樣的目標做一點事,那,是我的榮幸!
--------------------------------------------------------------------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1
2017年10月7號,應台東好友J兄的號召,我們在他的錄音室執行了一個針對錄音室、現場工作時,音樂工作者與工程人員就聲音呈現的工作內容,所需要學習的互動方式以及工作重點的講座;也因為近十年來我參與過許多年輕音樂工作者的養成教育,過程中很容易會發現,一些職業工作者已經是職業性反應的工作初階事項,對於年輕朋友來說,反而是非常需要被提醒的課題,因此,就先容我野人獻曝,在這個專頁中,對於這些題目做一點經驗的分享,希望對於未來有志於參與音樂產業諸多工作面向的新血,能有一些筆記參考的作用。
[一. 與音響工程人員的工作互動_01]
我們太常聽到年輕樂團在很多演出場合熱血爆發、表演結束之後,因為工作過程中與音響工程人員的溝通有各種不順利的狀況,而用各種言語抱怨或甚至謾罵、侮辱相關人士;反過來看,音響工程人員對於這些年輕樂團恐怕也有不遑多讓的負面情緒,再加上近年來不知為何而盛行的音樂祭大拜拜式的多個樂團在同一舞台接力表演的模式,所造成樂團換場時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好好進行樂器音色與音量的調校,才剛剛架好所需要的設備,就在節目時間壓力之下倉促開演,然後就什麼都聽不到、也就讓演出水平變得什麼都不知道。長此以往的惡性循環,其實最終只是使整體的音樂節目讓消費者、觀眾群失去信心,對於這個世代所需要的現場展演的供給、需求很難達到正向的經濟成長循環,這對於產業的演進,發展成一個謬誤的模型:越來越多的表演舞台,越來越少的消費購買,我看到的是:如果連現場演出的音樂,消費者都只願意用『免費入場』的方式來加入,那麼,整個產業崩解,也只是時間點的問題而已。
先讓我們冷靜想一下:我們希望觀眾付費支持→所以我們應該要提供夠水平的表演節目內容→所以我們要有良好的表演環境、舞台→所以我們要得到現場工作人員的技術支援→所以我們要好。好。溝。通。
我們先假設你已經準備了好些個不錯的作品,目標放在近期內的一個重要演出,所以你會開始約集你的夥伴,在一個適合的地點團練好幾次;然後在表演的當天,沒有忘東忘西地都帶齊了設備,然後上到了舞台、把所有東西都接好,期待自己能做出最好的表演;然後節目結束之後,那些到場支持你的朋友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說:『疑~?好像沒有聽到你的聲音?』、『你剛剛有Solo嗎?』、『那個外場的聲音好尖喔!』、『就…很糊啊~』,『哇!今天PA好爛喔!』…
你的心沈到了馬里亞納海溝,暗無天日而絕望的你,唯一救贖的出口,應該就是開始咒罵音響工程人員吧?
你不會知道的是:今天的音響工程人員的心也沈到了馬里亞納海溝,暗無天日而絕望的他,唯一救贖的出口,應該就是開始咒罵演出音樂的你。
你們都很傷心,那麼,觀眾到底看到、聽到了什麼東西?
觀眾『看』到的是你的肢體動作,那關乎演出者的天份,我沒有太多的建議;而觀眾『聽』到的,我有幾個觀點想說說:
1. 當你不是表演者而做為一個觀眾角色時,你是不是只想聽到你最想聽到的那個樂器的聲音?通常吉他手會更在意吉他的部份、Bass手會更在意Bass的部份,鍵盤手、鼓手,各類型樂器操作者幾乎可以依此類推;我大膽的推測是,除了自己在意的部份,其他的聲音…其實可有可無也還過得去,反正,我在意的那個部份要清楚就對了!
那麼,做為一個吉他手,你是不是覺得全場的觀眾都是吉他手?
你是不是願意接受『觀眾不是你』這個客觀而冷酷的現實?而且,其實觀眾通常更在意『歌手』這個視覺中心的部份,對於觀眾來說,『只要歌手的部份很清楚,其他的聲音…其實可有可無也還過得去』,這個殘忍的事實,從類似公館河岸、Legacy、TICC國際會議廳,一路到小巨蛋、北京鳥巢、市政府或國際都市跨年,隨著觀眾人數的增加,這個事實的形體、輪廓就越確實。
那麼,當你不是表演者而做為一個音響工程人員時,你覺得你必須要服務的主體會是誰?
2. 觀眾所聽到的,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其實不論在任何場域,包括了你從團練開始一直到表演舞台,所有人包括你,聽到的內容是『所有樂器聲響被訊號放大加總』的總合,這裡我們所討論的,先僅僅觀察『音量』總合的觀念。如果你是一位使用正常設備的傳統電吉他手,會影響你的音量加總的,來自於你的吉他音箱、你的地板監聽,以及現場面對觀眾的主喇叭;在往下討論之前,請回想一下你不是用耳機、而是用…電腦喇叭或監聽設備聆聽音樂的經驗,如果你的鄰居可以忍受,請用力地將主音量無限制地轉到底,你應該會發現喇叭單體似乎會在一個臨界值之後就再也承受不了而產生破音的失真感受,你當然不會希望來現場聆聽音樂的觀眾聽到一個失真的結果,以及考量到人耳可以承受的音壓範圍、政府對於環境噪音的法令管制,你的最後一端(面對觀眾的主喇叭)本身就會因場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最大音量限制,那麼,如果你希望在最後一端、面對觀眾時的樂器訊號可以拉大到最清楚的極限,以加總不變總量的觀念看來,另外兩個發聲體(吉他音箱與地板監聽),一定是要用減法的降低音量的方式來平衡才是。而這就會牽涉到第四點我們需要討論的癥結點。
3. 你如果是一位熱愛音樂的樂手,你一定非常習慣不斷地調校自己的音色來趨近自己對於音色的期待值,也因此,你一定可以瞭解,『頻率的改變會帶來音量隨之產生變化』的聽覺經驗,那是因為人類的聽覺是非線性式的,舉例來說,如果你現在要在一首歌曲進行中單純只聽到Bass的低音線條,只要集中注意力,你會感覺Bass的線條似乎被清楚地分離出來、而其他的聲響好像不太存在了,又例如你在音樂工作過程中,針對一個頻段增加一個dB值的變化,你所感受到的,往往不是一個dB值的物理現象,可能會更多或更少。但那些用來擷取訊號、以供之後用來做訊號放大的第一端工具---麥克風,卻是非常物理線性的,它會針對當時它被設計的頻率響應特性,忠實地做出反應,所造成的結果是:你在發聲體(譬如吉他音箱)將中、高頻段增加一個些微的聲量,而如果剛好經由一個設計對中、高頻反應靈敏的麥克風來擷取,這個訊號被傳送到音響工程人員的控制臺放大、推送到現場主喇叭時,對於音響工程人員的聽覺來說,會有非常大的非線性反應產生,而又在音量加總會有所限制的前提下,他只能選擇在外場再次改變你的音色頻率,或是更殘忍地降低你的音量。
4. 當你的團練地點,是沒有任何音響工程人員、監聽設備,而在練習的過程中,你又非常習慣性地發生了前述三點的特徵:『我想要聽自己清楚一點,先把音量調大一點、高頻好像不太夠,也來加一點好了!』…你很可能沒注意到,你的其他音樂夥伴其實也正在做一樣的事,但因為你們都有著非線性的耳朵,所以會很自然地將所有的干擾因素都自動排除掉,然後在一整個轟然巨響的狀態下,熱血地練完了準備的曲目,然後去到了大拜拜的音樂祭或類似的表演場域,用你一切在團練過程的記憶,搭配上你一點兒也不熟悉的監聽設備,讓現場音響工程人員產生了反方向的非線性反應。
所以我們都一起沈到了馬里亞納海溝。
事情可以不要是這樣的!我們只要先記著一個重點:『聲音的總合是有限制的』,然後,我會有一些建議,可以讓我們都一起浮出水面,快樂地徜徉在音樂的海洋。
音樂,本來應該是要那樣的!
--------------------------------------------------------------------
這次載著講座用的器材、開車往台東的旅程中,適逢因為閏六月而影響的、晚了兩天的中秋滿月,10月6號那一晚,月光撒在我左手邊靜謐微波的太平洋,我向著音樂家的原鄉前進,心中覺得幸福而踏實。
台東一直都很美,而且安靜;她默默地孕育著臺灣最有才華的音樂家們,即使環境困乏,也從不大聲吵嚷,去向誰要些什麼。
我們沒能為她做些什麼,但,如果行有餘力,請來看看她,即便只是與這片土地一起呼吸也可以,那會讓她與臺灣一直真實地連結在一起,那會讓我們連結在一起。
P.S 謝謝J兄的邀請,你耕耘出來的環境,是全世界最好的!謝謝NaNa的攝影記錄,讓大家都能來到這裡。
#綻放在臺灣東岸的鐵花
喇叭db值 在 黃洋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呢SET情人節耳機,都係明日下午6點截單!注意啊!
而家 國立大台Marketplace ,好爭分奪秒,搞到咁緊張呀CS小姐⋯⋯
【情人節另一推介 - 入耳式耳機 Fostex TE04】
🎉$650一對動圈入耳式耳機 Fostex TE04,仲有有MMCX換線設計,送多一條有對話功能的線材。
情人節最佳禮物!
日本製造的Fostex TE系列一向被讚好!皆因性價比超高,有amp等幫助推好的時候,其聲音本身相當超值,就算沒有輔助推動,單用手機或播放器,效果依然滿意,令整個系統和他的身價卻又不對等,覺得非常超值。
繼TE 07&05後,最新推出TE 04更見超值。日系風潮TE04 由於有自己的廠和技術,Fostex都是使用自己研發的單元和部件,有別於一般的大眾品牌。TE04使用了一個8mm Fostex自家原廠訂製的強低音單元,聲音非常有動感,十分適合現在流行的樂種。 TE04除了採用了和TE100一樣專業的掛耳式設計。
最強是$650平宜價有MMCX換線設計,附送多一條有對話功能的線材。追求音樂質素又想有多種顏色選擇,TE04是絕對好嘅選擇。
「經典黑」、「高雅白」、「草莓紅」和2017的非常日系潮流之色「松石綠」四種顏色。
一對售:$650
**「情人折」優惠任何色兩對特價:$1250**
訂購方法:請按國立大台 MarketPlace 專頁「發送訊息」 PM 客戶服務員查詢付款事宜。
情人折優惠(入數時間計)第一輪截數:2017 年 2 月 6 日 (星期一)18:00 前
情人折優惠(入數時間計)第二輪截數:2017 年 2 月 8 日 (星期三)18:00 前
取貨地點:付款後會再另行通知
產品規格
單元種類
動圈
頻率響應
10Hz – 25 kHz
阻抗
16Ω
靈敏度
93 dB / mW @ 1 kHz, 1mW
淨重
6克
最大輸入
5 mw
線長
1.2m
現今逐漸廣為人知的日本品牌 FOSTEX,最初成立於西元 1973 年七月,母集團是成立於 1949 年的 FOSTER フォ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中文稱作豐達電機,現時是世界規模最大的 OEM 喇叭、單體製造商,同時是最早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之一。
FOSTER 業務範圍遍及 AV 音響 / 兩聲道音響 / 汽車音響 / 電腦 / 筆電 / 手機等喇叭單體代工製造,耳機領域自然不消說,早在西元 1974 年 YAMAHA 率先「發表」世界初平板耳機之後,FOSTEX 同是最早生產場極式耳機的品牌廠家之一,目前持續進行耳機開發、設計與製造。
國立大台節目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prog/84/196
#熱血時報
#PassiontimesHK
#國立大台MarketPlace
#情人節
#HappyValentinesDay
#FOSTEX
#入耳式earphone
喇叭db值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MBL 101E 喇叭,這是我夢想中的喇叭,不過實在太難可以實現,今次可以試聽同廠 116F實在太高興,加埋一套MBL Noble 系列 N31 、N51 和 N21,可謂天仙配!真係好有MBL 貴氣的聲音!
香港代理:極品音響
中環陳列室
地址: 中環利源東街9號利東大廈25樓全層
電話: (852) 2882 7072
旺角陳列室
地址: 九龍西洋菜南街2T添置商業中心四樓
電話: (852) 2770 6848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adishk
MBL 116F:
混合式全方位發聲喇叭
輻射式高音及中音單元
140 mm低音單元 x 2
200 mm超低音單元 x 2
阻抗:4 ohm
靈敏度:83 dB @ (2.38 v / 2 p)
頻率響應:32 Hz - 33 kHz
分頻點:130 / 600 / 3500 Hz
體積:280 x 430 x 1300 mm
官方網頁:http://www.mbl.de/radialstrahler-mbl-116-f/?lang=en
定價:HK$263,000
N31 CD機兼解碼器:
5組數碼輸入(1組光纖,1組AES/EBU,1組同軸,2組USB)
3組數碼輸出(1組光纖,1組AES/EBU,1組同軸)
2組模擬輸出(1組RCA,1組XLR)
體積:450 x 415 x 150 mm
官方網頁:http://www.mbl.de/n31-cd-dac/?lang=en
定價:HK$128,000(N31 CD機)
N51 合併擴音機:
6組模擬輸入{5組RCA和 1組 XLR}
2組模擬輸出(2組RCA)
體積:450 x 420 x 150 mm
輸出功率:2 x 380 watts (4Ω) 峰值電流: 28 Amp
官方網頁:http://www.mbl.de/n51-integrated-amplifier/?lang=en
定價:HK$146,000
N21 立體聲後級:
2組模擬輸入(1組 RCA 和 1組 XLR)
體積:450 x 450 x 150 mm
輸出功率:2 x 380 watts (4Ω) 峰值電流: 28 Amps
官方網頁:http://www.mbl.de/n21-stereo-poweramp/?lang=en
定價:HK$136,000
影片試聽CD:
1) Saint-Saens Symphony No. 3
BRmedia Service GmbH 900178
2) The Shanghai Sisters
Master Quality Gold CD
3) Mozart - Violin Concertos Nos. 1-5
ORFEO C997201
4) Great Voices Vol.1
IN- AKUSTIK, Reference Sound Edition, INAK 75015 UHQCD
-----------------------------------------------------
Hi Fi 發燒圈 website: (影音資訊)
http://www.hifi388.com/
Facebook Hi Fi 發燒圈專頁:(音響器材資料和唱片介紹) https://www.facebook.com/Hi-Fi-%E7%99%BC%E7%87%92%E5%9C%88%E5%B0%88%E9%A0%81Hi-Fi-Circle-544738602607068
另設Facebook群組Hi Fi 發燒圈,歡迎加入:(歡迎大家發言和討論音響、音樂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4356881290493
**************************************
本片拍攝相機:https://amzn.to/3aLvGSq
本片錄音器材:https://amzn.to/38FJJHV
本片拍攝LED燈:https://amzn.to/38zAo4o
音響器材相位測量器:https://amzn.to/2wNwMOO